9. Ka, Chih-ming, 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 Land Tenure, Development, and Dependency, 1895-1945,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95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2003年。
18. Wu, Rwei-ren,The Formosan Ideology: Oriental Colonialism and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1895-1945, University of Chicago, Ph.D. Dissertation, 2003.
15. Bloch, Marc, Les rois thaumaturges : étude sur le caractère surnaturel attribué à la puissance royale particulièrement en France et en Angleterre, Paris: A. Colin, 1961. 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译,《国王神迹:英法王权所谓超自然性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
18. Darnton, Robert, The literary underground of the old regim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罗伯特.达恩顿著,刘军译,《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2. Geertz, Clifford, Negara : the theatre state in nineteenth-century Bali,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克利福德·格尔茨著,赵丙祥译《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
33. Huizinga, Johan, Herfsttij der Middeleeuwen: Studie over levens- en gedachtenvormen der veertiende en vijftiende eeuw in Frankrijk en de Nederlanden, Tjeenk Willink Haarlem, 1919. 约翰·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年。
35. Kantorowicz, Ernst Hartwig, The king's two bodies : a study in mediaeval political theolog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恩斯特·H.坎托洛维奇著,尹景旺译《国王的两个身体》,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
36. Pocock, J. G. A.,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Florentine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Atlantic republican tradi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J.G.A.波考克著,馮克利、傅乾译《马基雅维里时刻 : 佛罗伦萨政治思想和大西洋共和主义传统》,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
44. Hunt, Lynn A., Politics, culture, and class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林・亨特著,汪珍珠译,《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工作用史料
黃紹恆譯,《帝國主義下的臺灣》,2022新譯版,新北:大家出版,2022年。
李明峻、賴郁君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玉山社,2006年。
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重校版,臺北:人間,2017年。
魏廷朝譯,《戴國煇文集10、11: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上、下,臺北:南天書局,2002年。
何義麟等譯,《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新北:大家出版,2020年。
修訂版:《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出版,2022年。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2003年。
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譯,《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
吳佩珍、吳亦昕譯,《近代臺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
《「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2021年。
李文卿、許時嘉譯《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日治時期臺灣電影人的交涉與跨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
《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臺北:群學,2013年。
蘇碩斌、許佩賢、林詩庭譯,《「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上、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年。
《歌唱臺灣:重層的植民地統治下における臺灣語流行歌の變遷》,東京:三元社,2021年。
《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臺北:左岸文化,2023年。
歷史學相關
古尔迪 & 阿米蒂奇著,孙岳译,《历史学宣言》,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年。
亨特著,李果译《历史学为什么重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皮埃尔.诺拉主编,黄艳红等译,《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译,《国王神迹:英法王权所谓超自然性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
罗伯特.达恩顿著,刘军译,《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安托万·里勒蒂著,宋玉芳译,《公众形象 : 名人的诞生(1750-1850)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
扬·普兰佩尔著,马百亮、夏凡译,《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卡洛·金茨堡著,鲁伊译,《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菲力浦.阿利埃斯著,沈坚、朱晓罕译,《儿童的世纪 : 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彼得.伯克著,杨豫等译,《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索尼娅.罗斯著,曹鸿译,《什么是性别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乔治·鲁德著,何新译,《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克利福德·格尔茨著,赵丙祥译《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
约翰·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年。
林.亨特编,姜进译《新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恩斯特·H.坎托洛维奇著,尹景旺译《国王的两个身体》,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
J.G.A.波考克著,馮克利、傅乾译《马基雅维里时刻 : 佛罗伦萨政治思想和大西洋共和主义传统》,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
布洛赫著,余中先等译,《法国农村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林・亨特著,汪珍珠译,《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在這之前要看的:
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J. Adler)、查裡.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著,郝明義、朱衣譯,《如何閱讀一本書》,新北:臺灣商務,2016年。
感謝隔壁的ㄒㄊ和ㄆㄒ上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