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7:25 AM
Sun, Aug 11, 2024 5:14 AM
28
4
鷹架教養
鷹架教養:養成堅韌、耐挫、獨立與安全感,守護孩子長成自己的建築 - 哈羅德.科普萊維奇 | Readmo...
養成堅韌、耐挫、獨立與安全感,守護孩子長成自己的建築
The Scaffold Effect : Raising Resilient, Self Reliant, and Secure Kids in an Age of Anxiety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我一直很喜歡我們一位前輩講帶新人的一句話:「領進門,扶上馬,送一程」。這句話我覺得在帶人帶團隊適用,對於教養也蠻實用的。
這本書我很喜歡他第一章不談怎麼教養小孩,先談父母怎麼照顧自己;不談怎麼幫支持小孩、為他們搭建鷹架,先談怎麼照顧自己、幫自己搭鷹架。Secure yourself first,父母的安全第一。
光這一點我覺得就大勝許多教養書了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5:00 PM
Fri, Jun 23, 2023 6:05 PM
講到教養書呢、我發現我自己的胃口還是比較怪的。
比方說,我原則上不喜歡教養書,哈哈哈😆
尤其是工具類型的書,像是什麼《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啊,《薩爾提對話練習》啊,雖然大家都說讚,但我買完了之後發現讀不下去,然後就送掉了~😂🤣🤣
至於那種因為自己小孩怎麼怎麼有成就,父母就出了「怎麼教出XX的小孩」,這種我通常都不讀不買直接跳過,畢竟通常這類心法是他家的個案,未必適用其他人。
而且教養小孩這種是複雜的系統問題啊,並不是算數學公式,一樣的輸入就會有一樣的輸出。
小孩本身、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下的結果,父母自己事後諸葛歸納出來的原則,未必就是實際上的原因。
在努力控制變因的社會學、心理學研究,尚且還有很多因為研究設計的瑕疵,導致得出的結論沒有辦法充分驗證,就更不要說這種憑感覺的父母心法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5:03 PM
Fri, Jun 23, 2023 6:12 PM
我發現我覺得有收穫的書呢,通常是三類型:
第一類型是社會學研究的書,比如說《不平等的童年》、《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拚教養》。
而且基本上我喜歡比較嚴謹的學術論文改寫的書,尤其是一些成為多人引用的經典,哪怕稍微有點年代了,都還是有很好的啟發,
論文改寫的專書,他們對整個實驗設計、追蹤訪談,都會比較嚴謹,很有參考意義。
這些書我覺得對於從一個大的整體社會脈絡下來理解不同的教養策略是怎麼演變的,又為了什麼原因,也蠻有幫助的。
尤其很多受限於社經階級與資源條件,甲之良藥乙之砒霜,什麼才叫做好的教養策略,許多是受限於時空環境和資源,大可不必給別人下指導棋,也不用因為自己做不到弄得精疲力竭。
這類的社會學研究,我覺得研究父母的(或是母親)也很有趣。像《菁英媽媽想上班》、《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5:14 PM
Fri, Jun 23, 2023 5:21 PM
第二類型的書呢,則是心理學或神經心理學、神經外科、腦神經發展相關的書,而且同樣最好也是學術研究的論文改寫成的專書。
一般從這類型的書會有很多引用的經典之作,於是讀一本書就可以有一串書的推薦。
這類型的書,我也不一定特別是會看教養相關的,但我喜歡看各式各樣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史、心理諮商的書,當然也會有很多像是內在動機/外在誘因等等的書。
大部分寫這類書的作者會有臨床心理師的背景,有一些會有神經心理學背景。還有大腦是怎麼運作的書。
我覺得這種書也蠻有趣的!最近看的《24個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故事》、《基因》、《大腦韌性》、《行為》、《打破大腦偽科學》之類,有一些談認知心理學,有一些是講記憶如何運作,有一些是講大腦發展,都滿好的。
和教養有關係的,像是《青春期腦內風暴》、《如何叫得動青春期男孩》也不錯。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5:30 PM
Fri, Jun 23, 2023 5:44 PM
讀三類型的書,我覺得作為教養工具書其實蠻合適的,就是講領導力或教育的書。
畢竟領導力就是激發別人的內在動機啊,覺得對親子教養也很實用。
另外呢,領導力大師John Maxwell 就講 law of lid,所謂的鍋蓋理論,也就是自身的領導力上限就是一個鍋蓋,決定了團隊的鍋子有多大的上限。團隊成員的格局如果比自己大,自己領導不了的;所以領導者要學會自我成長啊。
所以呢,當父母的自己不成長,小孩幹嘛要聽你的對吧。要求小孩成長學習,怎麼不要要求一下自己成長呢。
還有像是如何帶人啊,如何溝通敞開心胸,我覺得都挺實用的。像是《高績效教練》、《關鍵對談》、《給暴力溝通》都很不錯啊,很實用的教養書!😂🤣🤣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薩爾提的對話練習》這些,和這類書籍大同小異,引用的心理學實驗也差不多。😂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5:34 PM
Fri, Jun 23, 2023 7:01 PM
還有一些做教育創新的書,大部分是辦學校的校長或教育家寫的,我覺得也很有啟發。
比方說《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這本書不知道為何沒有繁體中文版,英文書名是 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雖然是2006年寫的,已經有點年代感,但很經典,也算是啟發很多另類教育反思的濫觴。《預備教育的未來》也不錯。這類的書,還有一些紀錄片,也蠻有趣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5:40 PM
Fri, Jun 23, 2023 7:23 PM
岔題講了半天,不過這本書我覺得蠻推的!
啟發太多,待會有空再寫😂🤣🤣
而且除了做教養書使用、也可以拿來當作領導力的商管書教材啊!😂🤣🤣
畢竟我個人的偏見就是教養問題就是領導力問題,領導力問題就是教養問題。咳。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7:34 PM
Tue, Feb 11, 2025 10:37 PM
「鷹架」本身必須強壯牢固,才有辦法支撐建築。建築本身的風格和形式,是孩子決定的,不是父母決定的;鷹架最終是要拆掉的。
這本書不只提到觀念架構,還有歸納出相當好的工具和清單,相當實用啊!我覺得讀了蠻有啟發的。
作者是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MD, Senior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st),創辦了 Child Mind Institute,非常豐富的經驗。從書裡看來,同時有使用藥物和諮商作為治療方式。
另外他也不避諱提到行為—後果以及外在獎勵來當成工具箱裡的其中的工具之一,並解釋了獎賞和賄賂的差別。
其中還特別說明了不要因為害怕提出交換會讓小孩喪失內在動機的不敢採用這樣的方法,畢竟本來青少年對他們沒興趣的事就不會有內在動機啊!看到覺得蠻有趣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n 23, 2023 7:38 PM
整體來說,我覺得是更合適青少年家長。
很好的提醒和清單,脈絡清晰的觀念,也提供了實用的工具書。而且時時刻刻都會提醒父母檢視自己的狀態,釐清是小孩的狀況、還是根源在自己?建議也是蠻實際的,也能同理父母自己可能會有的情緒,並提出建議。蠻推薦的。
載入新的回覆
The Scaffold Effect : Raising Resilient, Self Reliant, and Secure Kids in an Age of Anxiety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我一直很喜歡我們一位前輩講帶新人的一句話:「領進門,扶上馬,送一程」。這句話我覺得在帶人帶團隊適用,對於教養也蠻實用的。
這本書我很喜歡他第一章不談怎麼教養小孩,先談父母怎麼照顧自己;不談怎麼幫支持小孩、為他們搭建鷹架,先談怎麼照顧自己、幫自己搭鷹架。Secure yourself first,父母的安全第一。
光這一點我覺得就大勝許多教養書了吧!
比方說,我原則上不喜歡教養書,哈哈哈😆
尤其是工具類型的書,像是什麼《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啊,《薩爾提對話練習》啊,雖然大家都說讚,但我買完了之後發現讀不下去,然後就送掉了~😂🤣🤣
至於那種因為自己小孩怎麼怎麼有成就,父母就出了「怎麼教出XX的小孩」,這種我通常都不讀不買直接跳過,畢竟通常這類心法是他家的個案,未必適用其他人。
而且教養小孩這種是複雜的系統問題啊,並不是算數學公式,一樣的輸入就會有一樣的輸出。
小孩本身、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下的結果,父母自己事後諸葛歸納出來的原則,未必就是實際上的原因。
在努力控制變因的社會學、心理學研究,尚且還有很多因為研究設計的瑕疵,導致得出的結論沒有辦法充分驗證,就更不要說這種憑感覺的父母心法了。
第一類型是社會學研究的書,比如說《不平等的童年》、《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拚教養》。
而且基本上我喜歡比較嚴謹的學術論文改寫的書,尤其是一些成為多人引用的經典,哪怕稍微有點年代了,都還是有很好的啟發,
論文改寫的專書,他們對整個實驗設計、追蹤訪談,都會比較嚴謹,很有參考意義。
這些書我覺得對於從一個大的整體社會脈絡下來理解不同的教養策略是怎麼演變的,又為了什麼原因,也蠻有幫助的。
尤其很多受限於社經階級與資源條件,甲之良藥乙之砒霜,什麼才叫做好的教養策略,許多是受限於時空環境和資源,大可不必給別人下指導棋,也不用因為自己做不到弄得精疲力竭。
這類的社會學研究,我覺得研究父母的(或是母親)也很有趣。像《菁英媽媽想上班》、《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一般從這類型的書會有很多引用的經典之作,於是讀一本書就可以有一串書的推薦。
這類型的書,我也不一定特別是會看教養相關的,但我喜歡看各式各樣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史、心理諮商的書,當然也會有很多像是內在動機/外在誘因等等的書。
大部分寫這類書的作者會有臨床心理師的背景,有一些會有神經心理學背景。還有大腦是怎麼運作的書。
我覺得這種書也蠻有趣的!最近看的《24個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故事》、《基因》、《大腦韌性》、《行為》、《打破大腦偽科學》之類,有一些談認知心理學,有一些是講記憶如何運作,有一些是講大腦發展,都滿好的。
和教養有關係的,像是《青春期腦內風暴》、《如何叫得動青春期男孩》也不錯。
畢竟領導力就是激發別人的內在動機啊,覺得對親子教養也很實用。
另外呢,領導力大師John Maxwell 就講 law of lid,所謂的鍋蓋理論,也就是自身的領導力上限就是一個鍋蓋,決定了團隊的鍋子有多大的上限。團隊成員的格局如果比自己大,自己領導不了的;所以領導者要學會自我成長啊。
所以呢,當父母的自己不成長,小孩幹嘛要聽你的對吧。要求小孩成長學習,怎麼不要要求一下自己成長呢。
還有像是如何帶人啊,如何溝通敞開心胸,我覺得都挺實用的。像是《高績效教練》、《關鍵對談》、《給暴力溝通》都很不錯啊,很實用的教養書!😂🤣🤣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薩爾提的對話練習》這些,和這類書籍大同小異,引用的心理學實驗也差不多。😂
比方說《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這本書不知道為何沒有繁體中文版,英文書名是 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雖然是2006年寫的,已經有點年代感,但很經典,也算是啟發很多另類教育反思的濫觴。《預備教育的未來》也不錯。這類的書,還有一些紀錄片,也蠻有趣的。
啟發太多,待會有空再寫😂🤣🤣而且除了做教養書使用、也可以拿來當作領導力的商管書教材啊!😂🤣🤣
畢竟我個人的偏見就是教養問題就是領導力問題,領導力問題就是教養問題。咳。
這本書不只提到觀念架構,還有歸納出相當好的工具和清單,相當實用啊!我覺得讀了蠻有啟發的。
作者是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MD, Senior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st),創辦了 Child Mind Institute,非常豐富的經驗。從書裡看來,同時有使用藥物和諮商作為治療方式。
另外他也不避諱提到行為—後果以及外在獎勵來當成工具箱裡的其中的工具之一,並解釋了獎賞和賄賂的差別。
其中還特別說明了不要因為害怕提出交換會讓小孩喪失內在動機的不敢採用這樣的方法,畢竟本來青少年對他們沒興趣的事就不會有內在動機啊!看到覺得蠻有趣的~😂🤣🤣
很好的提醒和清單,脈絡清晰的觀念,也提供了實用的工具書。而且時時刻刻都會提醒父母檢視自己的狀態,釐清是小孩的狀況、還是根源在自己?建議也是蠻實際的,也能同理父母自己可能會有的情緒,並提出建議。蠻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