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被溫德斯當作不算數的紅字 Der Scharlachrote Buchstabe(1973)
同場加映:來自爬蟲類之家/孤島 From the Families of Reptiles/The Island(1974)
文溫德斯 WimWenders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噢,好的,又是美國
是耶拉?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牧師好像一隻大魟魚
原著的謎底有這麼明顯嗎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他竟讓一個通姦者留在床邊!」是兩個
油畫般的海灘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佛格勒!
難怪溫德斯會想拍一部只有佛格勒和耶拉的電影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想躺在這並死掉」
好軟爛的父親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實在不該看八點檔看得那麼開心
我的反應也是笑出來www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跟《守門員的焦慮》一樣的死法,原著是什麼?
"Based on the screenplay, The Lord Laments His People in the American Wilderness"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牧師得到他的願望了呢(關於想躺著和死掉
令人吐槽的古早字體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好吧快速看了一下,票房不佳大概是因為魔改結局?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背叛了我的工作,再次一次性把電影看完了。每天看八小時的書,對我來說是個難以實現的承諾。《紅字》雖然是溫德斯電影裡不受歡迎的成員(他把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從《愛麗絲漫遊城市》開始算起),但電影還是有著田園詩一般易讀的節奏,我很快就被波浪、懸崖和海邊狹窄的矮房給吸了進去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熟悉的要素除了演員,還有美國,還有多邊形男女關係,還有扛不住責任的軟爛男性青年。被媽媽帶著的古靈精怪小女孩,有著年齡差距的長者作為威脅的存在。旅行被當作生活的出口,油畫般的畫面,真實的音樂演奏(在這裡樸素到只是佛格勒在吹笛子)被當成和任何一段劇情一樣重要來拍攝,還有佛格勒帶著某個孩子在玩某種儀器/樂器……我本來明明想寫的是「這部看起來不太像溫德斯平日畫風」?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確實還是有些地方有差,例如它很有劇情。我查了它改編自的劇本,但查不到個所以然,可能得按德文原文篇名。看了維基百科,拍攝有用到day for night的技術,遙遠的三桅船還是透過將模型吊在攝影機前拍的,稱作forced perspective,是利用錯覺增加距離的作法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溫德斯拍八點檔說不定還是滿好看的(別
他好喜歡讓海斯特、牧師和前(?)夫三選二同框,還有前(?)夫一直想扒牧師的衣服真的很糟糕(到底
最可惜的是我沒看過《紅字》原著,所以有點無從比較起。但是溫德斯最後殺死了牧師,放走了海斯特,他和另一位編劇為什麼要這樣改?跟時代焦慮有關嗎?還是我想太多了?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Der Herr klagt über sein Volk in der Wildnis Amerika" von Tankred Dorst und Ursula Ehler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第一幕就是小朋友在吸煙,真硬核
對稱的畫面謎之韋斯安德森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望遠鏡和聽音樂的POV
溫德斯真的很喜歡拍人挖鼻孔(《愛麗絲漫遊城市》評論軌的溫德斯:「電影史上拍攝人在挖鼻孔的畫面是多麼少啊」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麗莎克魯澤!
七零年代領巾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好的,他當然會拍動物園管理員講動物排泄,當然了
還有人類泡在浴缸裡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WDR(西德廣播公司)委託的作品,介於《愛麗絲漫遊城市》與《歧路》之間拍攝
From the Family of Reptiles / The Island | Wim Wende...
如果不是我看他的片子看了那麼久,這三部連著看我大概會懷疑導演是蘿莉控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回來把The Island看完
衛生啊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坐在烏特後面那是溫德斯吧
他們還在看《紅字》(海斯特在海邊那段)?但劇裡面說他們看的是海盜電影www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https://images.plurk.com/22rTPjletJMUZsAHOlXJLK.png https://images.plurk.com/4xFnDZo7nEOFZ9IWAJYqFs.png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他們居然在沒有安全維護的情況下讓烏特的演員爬到樹上
開車開上人行道的莫妮卡老師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就像霍布斯邦寫《盜匪》是在講社會主義,這部其實是在推廣七零年代自然放養教育方法嗎?
它居然沒有結局wwwww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