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讀嘛讀嘛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從顏色、行為到奔跑速度,科學如何改寫恐龍的歷史與形象
The Dinosaurs Rediscovered: How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is Rewriting History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從顏色、行為到奔跑速度,科學如何改寫恐龍的歷史與形象 - 麥可.班頓 | Readm...

我真的是因為中文書名買這本書的!😂🤣🤣

對於恐龍怎麼長了羽毛耿耿於懷,而且有羽毛就算了,竟然還這麼鮮豔!都只剩化石了,誰知道恐龍什麼顏色啊!(結果真的可以!)

所以,這本書就是在講古生物學的演進,怎麼樣從「集郵行為」變成科學⋯。

還蠻有趣的,適合推薦給愛恐龍的人,以及給像我這種不愛恐龍、對恐龍印象還停留在中學生物課本和電影的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其實我覺得他是最有趣的,就是在談科學是什麼。

這個我好像小時候學過什麼是科學方法,從「假說」hypotheses ,經過足夠多且連貫的證據,而變成「理論」theory。

我對恐龍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及我小時候生物老師(還是地球科學老師?)播放 NHK 的講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龍滅絕的影片。

我記得後來念課本講到恐龍滅絕的假說,還有小型哺乳類(如嚙齒類)偷了恐龍蛋,以及彗星撞地球說,就非常不服氣,想說小行星撞地球不是已經是確定的了嗎,跟哺乳類的鼠輩有什麼關係?

最早的鳥類是始祖鳥,會飛的是翼龍,但這兩個長相也差太多,翼龍長得還比較像蝙蝠啊,跟鳥類有關係嗎?

古生物學家—喔,應該都在挖化石?萬一一輩子沒挖到化石,不就徹底失業了嗎?有那麼多化石好挖嗎?

總之,這就是我對古生物學的膚淺偏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所以看這本書就很有趣,因為這本書在講1980以後,古生物學家如何從被人家笑說是「集郵」、看化石憑空提出各種猜測,逐漸進入「科學」的範疇。尤其2000年後大量使用電腦模型,在計算能力大幅提升的現在,還可以暴力模擬,各種突破。我覺得古生物學家的主要戰場,可能已經從主要在室外挖掘現場做粗工、變成主要在室內跑模型了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關於恐龍滅絕:
關於恐龍滅絕曾經有超過一百種假說,作者附在附錄。其中有些很好笑,像是因為對古代世界感到厭倦—真的是憂鬱症的概念嗎?還有椎間盤突出(!)、開花植物傳播(這是對的)而導致針葉樹和蕨類減少造成便秘(!)、開花植物及其花粉的興盛造成恐龍因為花粉症滅絕(!)⋯

想到這些猜測應該都是一本正經刊登在期刊上的論文,就覺得科學也是蠻有趣的⋯?😂🤣🤣

目前證據都已經是以小行星撞地球造成衝擊效應,地震、海嘯、持續數月的火山灰造成失去光照。2018年白堊紀—古近紀的地質剖面發生撞擊後十萬餘年,溫度上升了攝氏五度。

恐龍是突然滅絕的?還是慢慢滅絕的?

可能都有。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由於中國新出土有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化石,過渡到鳥類的演化。

以往認為鳥類在大滅絕種倖免於難,然後迅速多樣化。

白堊紀的時候,鳥類已經具備多樣性、數以千計。但小行星撞擊事件後,全部死亡。

經過鳥類化石研究紀錄、加上現代鳥類的基因圖分析,兩者都顯示了只有五種鳥跨越白堊紀—古近紀的交界。

只有地棲型的鳥倖存,所有樹棲型的鳥、以及魚鳥類和黃昏鳥類,都滅絕了。

哺乳類呢?普遍假說是大滅絕後,哺乳類接管了地球。

這一點透過數值模型,先建構演化親緣樹,然後各種演化模型去模擬,最後是「原來受恐龍壓制的哺乳類,在恐龍消失後從壓力中釋放出來、爆炸性輻射成長」這個模型勝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恐龍長羽毛:
這件事主要是中國新出土一批化石,發現有羽毛的恐龍(書本封面就是)。

我覺得最特別的是,依據化石裡的羽毛深處的不同黑素體,推定恐龍的顏色和花紋。

這就太酷炫啦,而且據此發現中華龍鳥(封面這隻)尾巴顏色是有花紋的,一節一節。

有羽毛的恐龍有很多,所以鳥類的演化並不是單一事件,而是經過漫長的演化而來,最後由始祖鳥那一支勝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這本書還有其他章節談恐龍呼吸、大腦、移動、奔跑、行為等等。我覺得也都和我小時候的印象不一樣了。

現在的古生物學在數據工具和模型的輔助下,發展好快呀!

雖然這本書講的也許之後就被推翻,但這不僅是恐龍研究的更新,也是「什麼是科學」很有趣的討論。

也許我多半很快就會忘記裡面的各種恐龍,但的確是蠻有趣的閱讀體驗!❤️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