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影劇隨感

連假期間,因為工作因素,其實我都在忙(根本沒什麼休到
但還是抽空看了兩部院線片
一部是最近賣座的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這部個人沒有太愛,覺得缺點不少(抱歉我逆風XDD)
但觀影過程仍是愉快的

另一部是最近重映的 悲情城市
即使本身非侯孝賢粉絲,這部電影卻深深吸引我至今

心得雜感如下,歡迎閱讀〜

https://images.plurk.com/5X6e056JAxqK0mEnEgcP4W.jpg https://images.plurk.com/5DYWQyLEaeitQSWEfF0xFb.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2023)

★ 繼《當男人戀愛時》的「啥款!」,這部又創造了洗腦的流行語「不敢相信!」

★ 題材融合民俗信仰(冥婚)、同志議題、性別歧視、喜劇、警匪、恐怖…
要說是大雜燴也行,但成品不錯,成功把多項元素融合成完整的故事
導演程偉豪確實是處理商業類型片的佼佼者
(儘管我覺得這部沒有他之前的作品出色)

★ 繼《第六感生死戀》、《月老》後,又一部「男主角家人完全神隱」的作品
(我知道故事元素太多,必須有取捨,但好歹對白交代一下吳明翰的家庭背景吧…
https://images.plurk.com/5X6e056JAxqK0mEnEgcP4W.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 演員部分表現整齊(客串演員也很稱職)
許光翰之前總給我「奶油小生」的印象,然而在這部,他幾乎是不顧形象在演一個粗神經的直男,也頗有喜感(戲路挺廣的,希望他未來愛惜羽毛,好好接戲)
林柏宏則在內心戲表現出色,相當細膩
最驚喜的是蔡振南,無論是凶狠或是搞笑,皆信手捻來
(他被附身那場戲大概是全片最搞笑的)

★ 本片幾乎是用「臉譜化」、「刻板印象」來塑造角色
例如胖子同事、大眾既定印象的「直男」、「同志」
以商業類型片來說,這種做法很成功
(能讓觀眾在短時間內記住所有角色的特質)
不過個人覺得這種作法,相對少了點多元性與立體度,有點可惜
(尤其是對同志的塑造,感覺加深了刻板印象…) https://images.plurk.com/6bcMivYfDmNZUnR5OJJAOL.jpg https://images.plurk.com/6tpIkpgfwe736gzUARHBGg.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 若是雙男主的題材,最怕就是女性角色邊緣化或功能化
幸好王淨的角色處理不錯,陪襯之餘也保留了該角獨立的故事性
沒有淪為兩位男主的附庸(後半段的反轉不錯)

★ 許多人常批評的台灣影視「對白不自然」、「說教感」
本片一樣偶爾有這些問題,但瑕不掩瑜
(感覺在喜劇部分的對白特別生動自然,進到內心戲就容易文謅謅XDD)

https://images.plurk.com/3oM9JnWh57m628jfMSUzDg.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 雖然以「同志冥婚」為賣點
不過本片還是比較偏向「搭檔喜劇」(buddy comedy),兩個性格不對盤的人攜手解決難關,並化解彼此對立
(想看BL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XDD)

沒有刻意政治正確講大道理,而是讓兩位男主角隨著相處,逐漸拋開彼此的偏見
吳明翰認同毛毛,並非突然頓悟「歧視同志」是不好的事,而是因為認同毛毛這個人
(欣賞這樣不刻意的說故事手法)

https://images.plurk.com/7f02KxU7qcOJo6Etq37NK5.jpg https://images.plurk.com/OLYMjiN3dAqMR6Yjgk9Xt.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 庹宗華飾演的毛爸,末段對兒子的告白,是全片的催淚高潮
不過我覺得情感醞釀太直白了,應該適度留點模糊空間
其實不用明確點出毛爸為了兒子默默做了哪些事
只要讓觀眾知道毛爸即使對同志有偏見,仍深愛兒子就可以了

個人覺得這點也是許多通俗劇應該注意的
不是把所有全部煽情的橋段一次放入,讓觀眾哭好哭滿,就是合格的商業片
同是通俗片的《孤味》就是佳例,隨著劇情慢慢推砌情感,直到末段最高潮,先前醞釀的情感才釋放開來,即使散場後仍留有感動的餘韻
(話雖如此,庹宗華大告白那段,我的眼淚還是不爭氣地落下了 XDD)

https://images.plurk.com/2iIs0pPtwlpgQoQOmXaCHv.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 故事雖有趣,但敘事手法有種零碎和拼湊感,感覺更像是部迷你劇,而非電影

★ 整體而言,個人覺得這部缺點不少,因此儘管佳評如潮,我卻沒有太愛…
但觀影過程仍是愉快享受的,片中一些笑點我還是笑得很開心

這部大概就是台灣目前很需要的那種商業類型片吧
親切討好的題材、富有魅力的演員,讓觀眾能好好享受一個故事
因此還是會推薦想好好放鬆看喜劇的人,可以到電影院支持這部

https://images.plurk.com/17I5UOBj0qgwygrfRogCmy.jpg https://images.plurk.com/MTghjM3RKGpKueDxIiHrM.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悲情城市》(1989)

「我們本島人最可憐,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國人,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

不知大家心中是否有這麼一部電影﹖
觀影後十分喜愛,卻無法用筆墨道盡電影帶給你的感受
《悲情城市》之於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作品

本身並非侯孝賢導演的粉絲
可《悲情城市》就是有種魔力,能讓多年前仍是躁動年輕人的我
願意耐著性子看這部敘事緩慢、充斥無數長鏡頭的電影,觀影後仍久久無法忘懷

https://images.plurk.com/5DYWQyLEaeitQSWEfF0xFb.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這是一部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作品
然而重心並非詳細探討「二二八」的事件經過
(二二八事件只是促成最終悲劇的轉捩點)
那些在歷史洪流下,無奈小人物的命運,才是故事的核心
甚至可以這樣說,這是講述「台灣」的故事,是台灣歷史失落的一章

從日本戰敗,到國民政府來台 ; 從開場一家熱鬧的人聲交談,到最後寥寥無幾、只剩老弱婦孺的飯桌
林家四兄弟,戰死、發瘋、下落不明
最後連處於旁觀姿態、身為「失語者」的文清,都難逃魔爪
電影沒有太多主觀的批判
只是以抒情悠長、毫不煽情的敘事,訴說林家(台灣人)顛沛的命運
蒼涼的歷史悲歌,就這麼化為九份氤氳繚繞的霧氣,在群山淡影之中,所有人只是卑微的塵土… https://images.plurk.com/5A1Txq0OU2KPaH2sBONh6B.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隨著《悲情城市》重映,這部30多年前的電影又引起許多討論聲浪
由於故事背景特殊,無論是何種立場,皆有人認為這部電影的視角過於偏頗
(近期看過不少評論,認為本片過度強調本省人的惡鬥,缺乏批判國民政府和外省人的情節;也有人認為電影企圖挑撥省籍情結)

關於這點,個人認為每部作品,都有創作者的理念和視角
要一部電影承載所有歷史的重量,未免也太強人所難
更別提30多年前的時空背景不同於當今
現在我們看來覺得沒什麼的情節,在當時可能已是非常大膽
(片中有許多對白,我看了都捏一把冷汗,要不是電影獲得國際獎項肯定,以當時的政治氛圍,可能難逃電檢剪刀手命運)

https://images.plurk.com/7K4xDjI9BpYbroM0xzV4DQ.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無論是因為創作理念(想強調「人」的命運),或是受限於政治氛圍也罷
以我的觀點,《悲情城市》儘管沒有詳細拍出外省人如何欺壓本省人的橋段
可電影隨時瀰漫著無法言喻的壓迫氛圍
前半段花了冗長的時間鋪陳劇情,就是在勾勒那個年代的樣貌
送走了日本人,迎來了國民政府,卻都非為台灣人賣命
(無論哪個掌權者,也非台灣本島人能左右、決定)
而無論是何種性格、何種身分,台灣人的命運只能任憑掌權者捉弄
連文清這樣遠離塵世的旁觀者,仍難逃牽連

https://images.plurk.com/4HnM63GEojehbKRKlgVA3I.jpg https://images.plurk.com/3fJlAcxYq8roQuBZoT0O45.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演員整體的優秀表現不用多談
陳松勇大哥渾然天成的血氣方剛(活活把配角演成主角)
辛樹芬的淡雅如菊,還有高捷、李天祿、陳淑芳…

當然不得不提梁朝偉
儘管我很同意許多影評所言,相較其他演員的自然,他的表演痕跡明顯
(新生代如我都是從偉仔後期的作品看起,早前作品相較之下就比較青澀XDD)
但他確實是用眼神說話的好演員,沒有對白、光用眼神就道盡角色的無奈與哀愁

https://images.plurk.com/rW6zXrnpvcn3tC4FD4LUO.jpg https://images.plurk.com/6uBIZlbn1t00ewwJsCgGOx.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最後還是要推一下
《悲情城市》4K修復版目前院線熱映中
比以往慘烈的DVD畫質清晰太多,再來衝著能在大銀幕聆聽神思者(S.E.N.S.)的配樂也很值得

《悲情城市》沒有直觀闡述二二八事件,這種曖昧迂迴的視角可能不為現今觀眾所接受
但它確實開啟了先河,引發後續相關題材創作
30多年後的現在,它仍帶給許多人感動
(散場後,聽到座位後面的觀眾交談並給予好評)
就憑這點,《悲情城市》就一定在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https://images.plurk.com/5KnxYrgQosVuMHdGeXyCI4.jpg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