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資料框
2023.02.22 麥覺明導演《山椒魚來了》
https://images.plurk.com/6wgPuJHGBs9SP5MDzgbt99.png

連結為連假時期的麥導出席場次:
MIT 台灣誌 on Facebook

在去觀賞前其實只聽過「山椒魚」,卻對牠並不了解,電影透過學者的介紹、伍佰的旁白讓觀眾能快速地對山椒魚有最基本的認識,電影前半部的高潮在於山椒魚卵串的孵化過程,將長達半年的進程濃縮在電影短短的時間內,靠著的是研究團隊與拍攝團隊「連續半年每週登上三千公尺高山」才能捕捉下珍貴的影像紀錄。

要找棲息於高海拔的山椒魚得靠研究人員,這部電影正是獻給了辛勤的研究人員,電影後半部主要描述研究人員的經歷,看到最後面哭到潰堤,隔天上班一盯螢幕眼睛就痛到不行。
二維資料框
因為紀錄片很可能早早下檔,一直想早點來寫心得幫忙推票,可惜觀影完至今才有時間寫。
二維資料框
我一向自承不愛電影,並不針對紀錄片,只是純粹對於空下兩三個小時坐著看銀幕此事需要一點心理建設(但看戲劇演出就不會),於是先自首近年來的幾部紀錄片《黑熊來了》、《台灣男子葉石濤》、《時代革命》我都沒有在電影院觀看。

剛好這兩年某日閒暇在電視上看到 MIT 台灣誌的重播,是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南一段部分,看了之後連著好幾天都在查跟山有關的事,看其他集的 MIT 台灣誌,或是看跑山獸的影片,來解自己想親山卻畏懼山的癮。
二維資料框
於是這次沒錯過《山椒魚來了》。曾看過其他網路評論提到《黑熊來了》還有點大銀幕版 MIT 台灣誌的感覺,但《山椒魚來了》跳脫了 MIT 台灣誌的慣有剪輯手法,節奏跟步調要更好。確實,能讓我坐著兩個小時都不曾想要確認當前時間已是件不容易的事,敘事、講解的比例拿捏得很好,是優質的大自然教育教材,看完會對山椒魚、對研究人員、對山、對各種畫面上出現的動植物與臺灣特有種們都產生肅然起敬的敬畏之心。
二維資料框
雖然氣候變遷造成棲地消失、雖然人類開發造成棲地破壞、雖然基礎科學挹注資源不足,但電影並不刻意賣慘,研究人員們還是能苦中作樂,像是師大呂光洋教授說的「這麼熱,山椒魚要被曬成山椒魚乾了」,或是伍佰配音的「特有種對上特有種,保育類對上保育類,這是地下自然社會的決鬥」、「三千元鈔票是否可以放上山椒魚」等等,還有「山椒魚牙齒這麼多根本恐龍」之類的生活化對話,讓觀眾感覺很親切很家常。

看完後對山椒魚有了更多的了解,對呂教授和諸多臺灣學者的研究成果也有更多的認識(原來諸羅樹蛙和翡翠樹蛙都是由呂教授團隊所鑑定發表的),對研究人員——尤其賴俊祥博士——傾注一生投入研究更是為之感動。

電影前段和後段連著看,就是麥導所謂「不只是一部生態紀錄片,更深度呈現了生命的誕生蛻變然後到生命的消逝。」
二維資料框
離場後,找了電影裏面出現的其中一名研究人員柚子(即和其男友勝文在電影中被稱為山椒魚研究界神鵰俠侶的女方)所發的臉書貼文。
一篇寫於首映後:
Rutaceae Lin on Facebook

最後一段重點可以呼籲給觀影後的民眾們,所以我也貼上來。
有人問,電影上映後如果大家到處翻山椒魚怎麼辦?
從牠棲息地的容易破壞,到牠嬌小的身形,不難看出山椒魚是容易受到干擾及脆弱的物種。若人類真的要對牠做什麼,牠是無法逃避的。動物亦然,很多人很難想像猴子會翻石頭吧。除了有保育類的法律保護身分,也希望看電影的大眾能夠給他們一點生存空間,不建議研究以外的打擾。若真的有幸看到牠跑出來,也請小心繞過,或者將被翻開的石頭恢復原位,再小心地讓牠鑽入石下。
相信不期而遇的驚喜會更快樂!
二維資料框
一篇寫於二刷後:
Facebook
提到她回想賴俊祥博士和過去研究旅程的種種。
二維資料框
有一段場景拉到阿里山姊妹湖,講到研究團隊裏面有擅長在野外做調查的(平常也喜歡登山攀岩等等),也有擅長在實驗室裏面做研究的,一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邊是晚睡晚起,這種對比也很有趣(像是過著很酷生活的汪仁傑),甚至想到自己平常相處的朋友們確實同樣如此XD
看到電影裏一票喜歡登山的研究人員,腦中馬上浮現喜愛登山的朋友,離場後敲他問他看過電影了沒,他回我早就看完了,真好。

麥導的專訪,有提到電影的「生態 + 人文」構成,以及研究團隊的人員組成:
深度專訪|麥覺明導演最新力作《山椒魚來了》:「不只是一部生態紀錄片,更深度呈現了生命的誕生蛻變然後到生命...
二維資料框
最後身為陳昇和王希文(還有馮羿)粉絲,來提一下主題曲跟配樂。

《黑熊來了》跟《山椒魚來了》的主題曲演唱都是陳昇,其實《山椒魚來了》的主題曲歌詞還是很陳昇風格,〈小辮子〉一曲敘事性比較高,編曲跟編制走的都是近年反璞歸真的路線,歌詞裏面的「旅人、驛站」完全是錯認不得的陳昇式招牌,「小清新」、「風箏」都是歌名,「小歌謠」、「月亮」很有《家在北極村》的味道,但當觀眾聽了前面的介紹,了解原來山椒魚源自冰河時期的西伯利亞,那麼「北方的故鄉」就完全合理了起來。

至於片尾曲〈MORNI〉的音樂性比較高,很適合看完電影聽,一邊聽一邊看片尾名單沉澱自己。
二維資料框
王希文幫環山遠景長鏡頭配上的音樂也都很動聽,畫面跟聲音搭配起來很棒,目前有印象的是幫能高駐在所和奇萊北峰配的段落。(結果打到這邊,腦袋裡面竟然出現《親愛的房客》XD)

看到片尾名單中出現的小提琴家是蔡曜宇覺得合理(?),但看到原來巴哈的曲子是馮羿彈的,這就頗為驚喜,並且責備自己怎麼沒有早猜出來!

巴哈的 〈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出現於山椒魚孵化過程的攝影,配上音樂一起觀賞感受生命的誕生,心靈非常祥和,很喜歡。
UKULELE and CELLO Duo, Bach: Jesu, Joy of Man’s Desi...
馮羿頻道收錄的影像內容也可以看到一小段的樣片。(以及王老闆稱讚的一聲「讚」XD)
二維資料框
很推薦可以攜家帶眷一起到電影院,不站在「支持國產紀錄片」這個角度,這部依然是部好看且值得一看的電影,雖然我實在是寫得有點太晚了;趁還在檔期內早早前往觀賞,既可避免向隅也可替它延長檔期!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