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讀嘛讀嘛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8050問題の深層:「限界家族」をどう救うか
https://images.plurk.com/5imbtqa30lKasufCLpamfs.jpg
這本書和大部分的日文書類似,都是相當輕薄容易閱讀,但內容好沈重啊!

是講繭居狀態的中年人和年老的父母共居極限家庭的社會議題。

繭居的定義:狹義是不出房間,廣義是偶爾去便利商店,或除了興趣相關活動之外不出家門。日本2019年的調查,15-39歲以下有54萬人,40-64歲有61萬人。共計超過一百萬人。

我覺得和《下流老人》一併閱讀,會更增加恐怖的臨場感⋯

然後台灣中文版的書腰看起來也太聳動了吧。
獅王今日也要加油
我家現在就這樣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70/40 或80/50,指的就是70-80歲的年紀增長,身體狀況、經濟能力衰退的父母,和進入繭居狀態、沒有社會連結的40-50歲的成年子女共居的家庭。部分子女有施虐父母的情形。

但由於「家醜不可外揚」、「不想麻煩他人」、或是「不知道自己家已經淪落到需要求助社會資源」、「父母就是有照顧子女的義務」或是「是我們沒有教好」等等原因,而不願意或是不知道尋求社會資源。由於父母年紀漸長,無法再負擔家庭經濟,瀕臨崩解的極限家庭。

造成繭居的狀態原因很多:
有一些成年子女是是因為辭掉工作回家照顧父母,而逐漸演變為沒有社會連結的繭居狀態。

有一些則是因為憂鬱症、學習障礙或身心障礙等等,造成拒學或無法工作的狀態。

有一些則是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經濟上無法自立,而搬回家和父母共居。時間久了便成了繭居狀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而日本在90年代後逐漸注意到青少年、年輕人繭居的社會現象,而開始有了繭居的支援,但只針對39歲以下的人口。

但1990年代日本經濟衰退,當時的「尼特族」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或打工族,時間過去,現在已經變成了中年人而超過39歲了。

當時沒有圓滿解決的社會問題,最後是家庭支援帶回家。但當年的壯年家長,現在則已經變成老人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這本書就是提供各種案例,以及支援團體如何協助照顧的可能性。有不少案例是因為家長需要長照,才發現家裡還藏了一個繭居狀態的成年子女。

其中提出的幾個概念,包含「自立」並不需要自己可以馬上獨立,而是分散依靠的對象,包含公共資源如低收入補助,以免家庭有太大的重擔而陷入困境。

傳統上由於日本人認為的自立是靠自己賺錢獨立,所以做不到的話,由父母、手足照顧,造成了沈重的負擔。

另外還有「陪伴照護」的概念,提供連結各種社會資源(興趣團體、支援團體等等)。

我覺得看完整本書,感覺最重要的就是要不加批判,才能讓繭居的成年子女慢慢建立社會連結,走出繭居的狀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獅王今日也要加油 :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世界級的現象,只是日本因為最早開始進入經濟停滯,加上最早邁入老齡化社會,所以凸顯了出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小孩怎麼進入繭居狀態的呢?
家長一開始覺得這是讓他回家來休息一下,不知不覺就過了幾個月或幾年。一開始也是會試著求助就業仲介等等,但在碰壁會被說教後,就慢慢越來越遲疑,最終因為羞愧感而不願意讓外人知道了。
Clare
我媽之前跟我說她很好朋友的姊姊因為肌少症太嚴重後來又憂鬱症,就這樣惡性循環,因為肌少症行動困難不想出門更憂鬱,又更不想吃東西,不想吃東西肌少症更嚴重,最後抗憂鬱藥物也無法改善就這樣走了....
Clare
而且也不是經濟關係,一開始家人以為因為身體不好當然沒胃口吃,結果醫生介入開抗憂鬱藥物時已經太慢了,總之人後半生走到這樣實在好不開心....總覺得台灣這種衛教好少啊
songyunsings
繭居議題推廖眯《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寫自己的弟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songyunsings : 咦,感謝推薦!我來研究一下看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Clare : 我覺得除了對憂鬱症了解太少之外,還有看身心科會被貼標籤等等。

是說,我覺得光靠吃抗憂鬱藥控制也是成效有限,還是蠻需要諮商,從根本上改變解讀事物的想法⋯總之這件事還是滿難辦的。
songyunsings
我寫錯作者名字,是廖瞇才對。台灣少見的家庭議題書寫。
songyunsings
順便回覆上面的憂鬱症討論。憂鬱症有分許多等級,如果是中、重度憂鬱症,用藥(長期不斷調整適合病人的處方)比諮商更重要,因為憂鬱症是大腦的化學物質失衡產生的病理性後果,只是用心情與思緒來呈現疾病。憂鬱情緒是生病的病徵而不是原因(不是病患觀點的問題造成憂鬱),所以需要藉由藥物、飲食、作息等方式來協助調整大腦化學平衡恢復,控制住病情後才適合進行諮商,這應該是當代精神疾病醫學逐漸發展的方向。當然目前醫學對大腦還不夠了解,所以藥物治療成效緩慢,有時藥物副作用甚至超越病人的負荷程度,身心科醫師也需要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識。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看到廖瞇的 80/50 心得。從這篇文章看來,滌已經離世了。
廖瞇/「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原本也可能發生在我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songyunsings : 嗯,的確我看到大部分現在好像都是控制住一個程度後。搭配 CBT 之類的諮商。

不過感覺憂鬱症是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狀態,有時候狀態好一些,有時候狀態差一些,但就算最好的時候也是一直共存。
Clare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是啊,但是她情況應該已經很危險,好像開始固定就醫時就已經太慢了...
songyunsings
滌離世是出版後幾年才發生的,我覺得是無損這本書的價值(跟好看的程度),當然覺得很遺憾⋯⋯

重度憂鬱(與其他嚴重精神疾病)通常不太是一夕之間發生的,所以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治癒。早期發現就進行治療的預後比較好。(如果是急性的重度精神疾病,馬上治療之後的預後也會比長期累積成重度疾病的反應好一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好的,買完這三本書了。是說手一滑、不小心又多買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開始看《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我才剛開始看,就覺得似曾相識。他在抱怨聲音、氣味的時候,讓我覺得滌應該是一個高敏感的人吧?可能有SPD (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而且從他的記性好得出奇,也許是個 2E 小朋友?總之,很眼熟。

其實他講到天天都穿短袖,有些SPD的小朋友就是這樣。對於衣服的材質,食物的 texture,都很在意,有常人難以理解的堅持。所以一天到晚穿短袖,因為很討厭別的衣料在身上的感覺。

然後看到他這麼僵化堅持特定的方式和時間做事,又一個求完美主義很害怕犯錯於是根本不嘗試⋯這也感覺很眼熟⋯有一個 ASD 風⋯
songyunsings
是,我也覺得滌是有僵固表現的高敏人(這個領域我很不熟,用詞可能不精確)。聽起來Jeany對ASD跟SPD都有些瞭解,能否推薦一些書呢?家人需要照顧這種特質的小孩,想要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songyunsings : 好的,不過我覺得中文方面的書比較少,而且我個人看過的相關中文書(大約二十幾本),就算雖然有些是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寫的,也許是出版時間的關係,覺得也不是很完整。

不知道你介不介意看英文。
songyunsings
英文閱讀我可以。中英都行。感謝你 >"<
songyunsings
中文相關出版的速度真的慢很多,我多年前讀過的思覺失調入門書在當時已經是舊書,如今書市看起來也還是沒有什麼新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好的,看完了《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當然講這件事也是於事無補,但我覺得滌如果有去做評估,拿到診斷,其實對他們家人理解滌應該是會比較好的吧。

其實滌的思考模式,就是很理性的經濟人思考的方式,所以才會得出人人都是自私的,甚至父母愛小孩、飼主愛寵物,也是出於自私,為了情感回報。這個是很典型的經濟學的分析方式啊,雖然冷冰冰的,父母聽了會難過,但應該算是經濟學很主流的理論之一。

就閱讀的過程來說,讓我覺得他的ASD其實是滿明顯,就事論事地思考,然後得到一個結論。只是因為沒有社會化,所以顯得很沒有同理心,⋯其實也的確沒有。

但是滌的父母不能理解他的思考方式,所以就會受傷;而且還是希望他「回歸正常」,所以對話就很難產生。

⋯嗯,我是不是應該另外開一噗來講一下感想🤔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