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為什麼會缺蛋?禽流感、養雞場與臺灣養雞業的小歷史】
https://images.plurk.com/1Cgpmi5jJTIKTBPCvrb4NX.png
「缺蛋」最近成為熱門話題。其實,在過去一個月內,不只臺灣,包括英國、美國、紐西蘭、馬來西亞、日本等地,也都傳出了缺蛋的消息。

這個問題從去年就已經開始,而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禽流感疫情延燒,連帶使得雞蛋供不應求。

禽流感之所以會在養雞場傳播開來,很可能是外面的鳥類已經先感染,又飛到養雞場內偷吃飼料,連帶把病毒傳給雞隻。

以臺灣的蛋雞養雞場來說,超過八成都是開放式的傳統雞場,四周毫不設防,外面的鳥類因此可以自由進出,也增加了禽流感的風險。

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之一,是透過封閉的雞場,提升衛生,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比如,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貼文提到的「水簾式」養雞場就屬於這一類。)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不過,就算是開放式的傳統養雞場,其實也並非沒有解決方法。比如,農委會早在 2004 年,就開始鼓勵養雞戶裝設「圍網」:雞舍可以開放,但要用網子圍起來,避免外面鳥類進出。

只是,政府雖然早已鼓勵農民這樣做,成效卻不是很明顯,這又是為什麼呢?

臺大社會系的簡妤儒教授,曾在一篇研究中追溯了這段歷史:

其實,臺灣並非沒有養雞場採用「水簾式」的做法。只是這些雞場通常是飼養「白肉雞」,養「蛋雞」的很少使用。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 1990 年代後,以做雞飼料起家的「大成」、「卜蜂」兩家公司,逐步拓展版圖,擴及雞肉的生產,與農民展開契作。

同一時間,臺灣正好準備加入 WTO,許多養肉雞的雞農,面對國外雞肉來勢洶洶,也開始與這些大公司簽約,希望減少加入 WTO 的衝擊。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這兩間公司為了確保雞肉的品質和規格,並提升生產效率,開始推動雞農轉型,就採用新式的 #水簾式養雞場。

當時的李登輝政府,為減低 WTO 對國內農業的衝擊,也補助白肉雞雞農建立新式雞舍。

以上種種理由,都加強業者轉型的意願。

不過,這是雞肉,雞蛋又是另一回事了。

無論是現在或是過去,進口雞蛋都是件麻煩事。因此,在那個當下,蛋農比較沒有受到 WTO 的衝擊,也就沒有這些大型企業的要求,能夠推動改建雞舍。換句話說,原本的雞舍用得好好的,也就沒什麼改建的急迫性了。

不過,你可能也有疑惑,即使是開放式的傳統雞舍,為什麼農民不願意在外面圍一層圍網呢?圍個網子很難嗎?不是就能解決禽流感的問題嗎? ​ 其實,蛋農也是有苦衷的。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先說,政府也不是沒做事:除了補助整建雞舍外,禽流感來時撲殺雞隻,雞農也可以領到政府的補償;但是,如果不裝圍網的雞農,可是拿不到補償的。

但農民面對的一大問題就是成本:補助只能領一次,可是圍網容易髒,需要清理、圍護,都多一道工。

換句話說,加裝圍網不是問題,問題是後續的維護費用。

而且臺灣常有颱風,颱風一來,把網子吹壞了,雞農還是得自掏腰包重圍。

更何況,在臺灣,蛋價不是個別蛋農可以決定的;圍網要裝、要換,都會提高生產成本,但長期以來,臺灣蛋價在管制下,又要保持相對低廉。

不只如此,申請補助的路上還可能常常碰到難題。 ​ 比如,有些蛋農一開始聽到要圍網,也願意配合,但圍了成本較低的塑膠或尼龍網。但政府來檢查,卻說這些網材沒效,因此不予補助。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又比如, 2004 年前後,政府、科學家曾經跟農民說,網子孔洞可以到 2.54 公分,但後來發現這樣洞太大,要求縮小到1.6公分,有些農民覺得要求很多、變來變去。

以上種種都減低了蛋農加裝圍網的意願。

不過,隨著一波又一波的禽流感危機,政府跟民間能不能想到其他方式,鼓勵更多農民願意改裝雞舍,降低禽流感的風險呢?趁著這一次缺蛋風波的討論,或許是下一步可以思考的方向了。
掰噗~
真是太令人生氣了! (ooxx)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延伸閱讀】
。立蛋不容易,想要完美運送更難!人們花了兩百年,才克服的臭雞蛋惡夢➼
立蛋不容易,想要完美運送更難!人們花了兩百年,才克服的臭雞蛋惡夢 | 故事 StoryStudio

。蛋何時變成平民食物:從古羅馬禮賓前菜到現代宵夜泡麵加料,小雞蛋背後的大歷史➼
蛋何時變成平民食物:從古羅馬禮賓前菜到現代宵夜泡麵加料,小雞蛋背後的大歷史 | 故事 StoryStud...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參考資料】
。簡妤儒,2017,〈棄置的圍網和推不動的紙盤:產銷結構如何形塑技術物政治性〉。科技醫療與社會25:119-169。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加入故事人,讓腦不枯竭:
故事 StoryStudio
水桶※中華fucking台北
水簾式籠舍是真的有很多好處
腦力小活動
(wave)
wow昇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