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既然講到城市,就同場加映一下這本經典好了:

https://images.plurk.com/p8W5jyYwkCFh4IYDEXhZ1.jpg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講紐約都市更新或建築就一定會講的經典。

1930-50 年代的都市更新觀念,以單一區域規劃、及大片剷平原本的住商混合的街區,代之以單一的摩天大樓的商業區,將住宅搬到郊區,以高速公路聯絡,車輛為主、住在郊區到城市通勤的生活。

珍雅各則主張住商混合、新舊交替,以及適合行人走的街道。如果路況複雜,車輛自動就會降低速度,反而會增加社區的安全。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世紀經典名著,全新直排校對新版)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其實這本書,我覺得台灣人讀了應該很難理解,因為台灣的城市本來就是這樣新舊並陳、住商混合的城市啊!想必會有「這有什麼好特別拿出來說的?」的感想吧!

不過紐約當年是個鏟掉貧民窟重新規劃的城市,想要像撘積木一樣整整齊齊,住商分離。

殊不知後來貧民窟問題還是沒解決,而且整個擴大了,市中心貧窮化問題非常嚴重。

所以這本書的出現,算是非常違反當時美國都市規劃的主流。珍雅各本人是在1950年代帶頭組織抗爭高速公路切進紐約市區的社區運動。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哈哈哈,這本書果然就沒什麼討論呢!
嘻嘻羊 ✿
所以可以說主要問題是美國當時汽車工業發達嗎?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嘻嘻羊 ✿ : 咦,你這麼配合😂
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是的。而且我想那時候對於以汽車主導的科技未來都充滿著樂觀的想像吧!
嘻嘻羊 ✿
我覺得也不能說當初這種規劃是錯的,而且都發生了也沒什麼好說的。
但現在也不能去把那些已經蓋好的了五層樓建築打掉蓋40樓的。
或是住宅區全都是一層樓的,現在重蓋的常常會把一個 lot 分兩三塊蓋兩層樓的duplex,但好像也不能直接40樓給他蓋下去,道路等等的周邊設施可能沒法配合。
嘻嘻羊 ✿
另外除了density我覺得公共運輸更是問題
嘻嘻羊 ✿
我們這邊最近在討論interstate要不要拓寬,也是吵個沒完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嘻嘻羊 ✿ : 話說珍雅各其實另一個風格的,他是不喜歡高樓大廈的。一旦房子超過五樓,就變得疏離感很重。

他喜歡的就是三層樓這種,住商混合,適合行人散步的城市(在亞洲標準應該是小鎮吧)。工作、餐廳、住宅,都混在一起的多樣性建築。而且還有「街道的眼睛」,所以大家都會自然地互相留意有沒有什麼狀況發生,街坊也都互相認識,所以是個治安比較好、育兒也比較友善的環境。

現在新的這種3-4層樓的 condo complex,製造出很多街廓,基本上受他影響很深。

當然這是一本幾十年前寫的書,當時貧富差距比較沒有現在這麼大,中產階級/中上/菁英階層混居的比例很高,小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學,環境和觀念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
嘻嘻羊 ✿
街道的眼睛感覺超煩的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嘻嘻羊 ✿ : 就是一種大家都互相認識的小鎮風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