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23 AM
Tue, Jan 10, 2023 4:02 AM
8
1
禾子雜記
聊聊一點時事?之前看過那則翻譯噗,今天又看到了這則分享
@yoomiwei - 【雜】 怎麼說呢,看到這個我的感想其實有點一言難盡。 其實不單只是翻譯這門行業,...
看著就讓我想到,當初會寫遊戲企劃噗的用意
@morzen - #禾子雜記 #遊戲企劃入門 【做個不要被團隊成員暗殺的遊戲企劃】 雖然寫了這樣的標題...
這個
遊戲企劃在台灣業界很多人眼中是一份很好入門(甚至很好混)的工作,這件事同時反應在「資方」「同事」「前輩」,甚至是「想成為企劃的人」的想法裡。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狀況從何而來,而這件事我想並不只是在這份職業上。
任何工作都有其入門的管道,停留在入門後那個階段的人可能有50%,剩下的50%則根據各種需求成階梯式向上,最後停留在自己想要或是自己能達到的地方。
這樣的人才分布金字塔在各行各業都有,只是他人眼中能看到的,常常只有停下的那50%。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30 AM
Tue, Jan 10, 2023 3:38 AM
這50%難道都只會是最底層的小螺絲釘嗎?
事實上並不是,隨著年資增長,又隨著每個人際遇不同,這在入門後就停下的50%實際上散佈在環境的各階層中。
也就是說,如果將人才分佈金字塔,與業界薪水(職階、年資)金字塔重疊,將會發現這兩個金字塔內的資料並無法完全重疊。
那麼,今天當一個不理解實際狀況的人看著A那麼混,卻也可以領爽薪、待高位的時候想的是甚麼呢?
這工作好好混喔。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33 AM
再從A的視角來看:我這樣做、那樣做也可以做成這樣,這工作的確很好入門,那請新人根本不用找有經驗的,一樣找個小白紙進來就行。(殊不知他一路上可能遇到一堆BCDE幫他在收拾爛攤子)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36 AM
老闆也會跟A商量怎麼找人,而A大多會勤於表現幫老闆省錢(ry)
是的,他並不會想讓別人過得跟他一樣爽,不然誰來做事?
老闆通常也可能是不理解實際狀況的人,在他的眼裡能看到的可能也是這份工作表面:「的確、就像A說的,這只是一份簡單的工作。」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37 AM
Tue, Jan 10, 2023 3:37 AM
於是這中間就會出現許多,負責收拾爛攤子,很辛苦,卻又不一定拿得到適當薪水的BCDE。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41 AM
這些BCDE擁有能力,在人才金字塔上一路往上爬,但他們也有可能因為各種不同的際遇,而停留在薪水金字塔的底部。
看到這邊一定會覺得怎麼可能?484傻?
嘿對,跟你們說,台灣業界有很多這樣的人存在。
這時候我就得說一句,請各位朋友多與客觀第三者聊聊工作狀況,或是定期看看104,適當利用面試來做自己的能力評估。
拜託各位人才不要太過輕易被公司PUA。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45 AM
在職場裡,當有人不斷告訴你:「你就是能力不夠,你什麼都做不好,你出去外面也拿不到更高的薪水。」時,比起沉默地埋頭苦幹或是直接選擇放棄,我推薦大家先好好地做一次綜合評估。
我真的不行嗎?我哪裡不行?我該如何改進?
又或者:
我真的不行嗎?其實我好像也不是不行?其實是這間公司不適合我?
當然,也有可能是最後的:
還是這個職業不適合我?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49 AM
話題稍微扯遠了,我只是想提醒一下人才們,辛苦永遠都會辛苦,但既然辛苦了就要拿到自己會開心的薪水。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55 AM
Tue, Jan 10, 2023 3:59 AM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太多不同際遇的人,而這些人大多都無法互相理解,大家的故事可能很複雜、可能很簡單,但通常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著他人,尤其是「以為我們是一個立場的人」。
十幾二十年前某些行業蓬勃發展時入行的前輩們,看著現在的小年輕,覺得小年輕們領的薪水已經比當年的自己高。
他們那時候沒有這麼多學習資源,許多人都是白紙入行,他們用了全身心在打拼事業,睡在公司熬夜,就為了某個成功的機會。
然後他們可能成功了,無論只是當年勇,又或者是持續到現在源源不絕的收入。
於是他們開始說起他們的故事。
但這跟我們現在的環境相似嗎?不,一點都不一樣,我們面臨的挑戰甚至不是同一個方向,只是我們的故事要怎麼告訴他們?嗯,我們沒成功呢、在他們眼中我們不夠辛苦呢、我們沒資格講話。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57 AM
我們能做的只是看清楚我們彼此之間的差異,聽聽他們那個視角的見解,參考參考。
嗯,參考參考。
禾子yuan
@inekoyuan
Tue, Jan 10, 2023 3:58 AM
新年快到了,這種能參考參考的機會可能會變多,大家加油
載入新的回覆
聊聊一點時事?之前看過那則翻譯噗,今天又看到了這則分享
遊戲企劃在台灣業界很多人眼中是一份很好入門(甚至很好混)的工作,這件事同時反應在「資方」「同事」「前輩」,甚至是「想成為企劃的人」的想法裡。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狀況從何而來,而這件事我想並不只是在這份職業上。
任何工作都有其入門的管道,停留在入門後那個階段的人可能有50%,剩下的50%則根據各種需求成階梯式向上,最後停留在自己想要或是自己能達到的地方。
這樣的人才分布金字塔在各行各業都有,只是他人眼中能看到的,常常只有停下的那50%。
事實上並不是,隨著年資增長,又隨著每個人際遇不同,這在入門後就停下的50%實際上散佈在環境的各階層中。
也就是說,如果將人才分佈金字塔,與業界薪水(職階、年資)金字塔重疊,將會發現這兩個金字塔內的資料並無法完全重疊。
那麼,今天當一個不理解實際狀況的人看著A那麼混,卻也可以領爽薪、待高位的時候想的是甚麼呢?
這工作好好混喔。
是的,他並不會想讓別人過得跟他一樣爽,不然誰來做事?
老闆通常也可能是不理解實際狀況的人,在他的眼裡能看到的可能也是這份工作表面:「的確、就像A說的,這只是一份簡單的工作。」
看到這邊一定會覺得怎麼可能?484傻?
嘿對,跟你們說,台灣業界有很多這樣的人存在。
這時候我就得說一句,請各位朋友多與客觀第三者聊聊工作狀況,或是定期看看104,適當利用面試來做自己的能力評估。
拜託各位人才不要太過輕易被公司PUA。
我真的不行嗎?我哪裡不行?我該如何改進?
又或者:
我真的不行嗎?其實我好像也不是不行?其實是這間公司不適合我?
當然,也有可能是最後的:
還是這個職業不適合我?
十幾二十年前某些行業蓬勃發展時入行的前輩們,看著現在的小年輕,覺得小年輕們領的薪水已經比當年的自己高。
他們那時候沒有這麼多學習資源,許多人都是白紙入行,他們用了全身心在打拼事業,睡在公司熬夜,就為了某個成功的機會。
然後他們可能成功了,無論只是當年勇,又或者是持續到現在源源不絕的收入。
於是他們開始說起他們的故事。
但這跟我們現在的環境相似嗎?不,一點都不一樣,我們面臨的挑戰甚至不是同一個方向,只是我們的故事要怎麼告訴他們?嗯,我們沒成功呢、在他們眼中我們不夠辛苦呢、我們沒資格講話。
嗯,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