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enstein🐈‍⬛🎴
https://imgs.plurk.com/QBt/Uqs/Myn3tSJrQfwNTZBK3A1gvHQz1Ic_lg.png 《怪獸8號》與《黃金神威》責編對談受訪(中)

——在作家們孕育出精彩作品的背後,還有編輯在進行著各種巧妙的安排呢。二位覺得什麼是編輯的工作、職責所在呢?

中路:作法隨著負責的作家不同會有很大的差異,不過要留意的是找出作家的長處,把它突顯出來。如果演出表現力很強就讓作品突顯出演出部份、如果角色很棒就突顯角色、如果綜合能力都高,就把會成為雜訊的部份去除,讓這位作家的優點更容易被看見,大概是像這樣。

大熊:有時是作家的書迷,有時是作家的宣傳者、有時是副導演、有時是朋友,甚至有時候是便利商店(笑)。這些角色裡面最搭編輯的,應該是將才華這種「無形的力量」盡可能化為許多人的「共通語言」的翻譯者、口譯者吧。

wolfenstein🐈‍⬛🎴
中路:我從紙媒體的〈週刊少年JUMP〉派到網頁媒體的「JUMP+」,會覺得有些紙本的經驗是可以用在數位媒體上的。〈JUMP〉雜誌上面一回漫畫限制只有19頁,所以為了建立起這一回的吸睛部份、高潮部份與銜接下一回的懸疑處,必須要懂得把多餘的部份刪除,自然養成了取捨選擇的技術。不過「JUMP+」沒有頁數限制,如果想要把好點子都留下來,篇幅就會越來越長,每個個別點子都很有趣,但全部疊加起來的結果確有可能很失焦。我對晚輩提醒要留意這點真的講到嘴酸。讀者能夠接收到的東西有限,如果不篩選出「這裡是這部漫畫的好看之處唷」的話,會讓讀者難以理解而不易擴散出去。會留意這些我想跟我在紙媒體工作的經驗有很大關聯。

大熊:看中路你編輯的漫畫都能感受到一種美感,或許可說是結構的美感,充滿著必然性。
wolfenstein🐈‍⬛🎴
——二位過去以來負責的漫畫,每部作品的調性都不同,會不會有腦袋轉不過來的時候呢?

大熊:我個人是覺得類型幅度廣一些比較有趣。能不能擔任這些作品的編輯,關鍵在於能不能「了解」。這個「了解」有分共感力與理解力二種,「共感」是因為與自己的「喜好」相近,出於情感而想支持;「理解」則是指能夠理解作品的構造或熱門的緣故。我覺得對一部作品只要能夠找到二種了解之一,就能夠負責編輯這部作品。話雖如此,大前提還是作家畫想要畫的東西,其他都是怎麼造成共鳴的問題。我最喜愛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說過:「暢銷作品是作者想畫的東西,與讀者想讀的東西,恰巧達成一致的結果。」為了讓這個好運的一致成為必然的一致,與作家的討論就很重要了。
wolfenstein🐈‍⬛🎴
——在什麼時候會覺得說這就是編輯的工作樂趣所在呢?

中路:當自己的意圖見效時吧。就像剛剛講的,包括自己提出的意見、宣傳等下了很多工夫的作品能夠展現在世人面前,直接接收到他們的反應,這樣子的工作我想是不太多的。而且很慶幸地能有許多人來閱讀,感受到這點的瞬間真的很爽。這也會成為工作的一股原動力。

大熊:編輯是作者最貼身的陪跑員,當作者睹上人生的結果獲得報償時,可以與他一同分享喜悅。同時,自己認為的「有趣」受到肯定時的快感,我覺得跟自己支持的地下偶像出道主流圈時的感受很像(笑)。
wolfenstein🐈‍⬛🎴
中路:我在2012年推出了《
食戟之靈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部漫畫,它是我從負責作畫者聽到這點子時靈光一閃覺得這應該會很有趣,後來就找到原作者,然後因為是以做菜為主題的作品,也找來了監修人。這部因為是從企劃成立階段就參與的作品,成就感也特別大。事實上在連載會議我們提出連載用草稿時,雖然被決議開啟連載,但是被強烈要求修正…雖然請作者們另畫了一個版本,但實在是不有趣。我覺得這不是辦法,決定不做修改就刊登。最後原本的1~3回都如我們預料地受到許多讀者喜愛,留下了良好印象。
wolfenstein🐈‍⬛🎴
大熊:真是有對自己覺得有趣的作品堅信不移的骨氣呀。我覺得作品不斷拓展出去的過程很讓人愉快,從作家與編輯兩個人的最小團隊開始,將腦中那些無形的東西化為有形刊在雜誌上、發行單行本、越來越多人證明這些內容都是有趣的。等到發展成改編動畫或真人電影等跨媒體計畫時,團隊的人數又更多了。目睹從最初源流的一股熱情不斷擴散開來的過程真的很爽,會讓人上癮呢。

——不斷拓展出去、夥伴持續增加,這也很類似漫畫的故事發展呢。無論是《怪獸8號》或《黃金神威》,都是主角周遭持續增加夥伴、世界觀不斷擴展…

大熊:是呀。這份工作有著跟讀漫畫時一樣的快感原則呢,我覺得是會刺激人腦分泌多巴胺的工作。
wolfenstein🐈‍⬛🎴
中路:我家小孩長大到會讀漫畫了,看他開心地讀著我負責的《怪獸8號》與《
公主殿下,「拷問」的時間到了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真讓人純粹感到高興(笑)。這時更讓人覺得這真是一份好工作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