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是整個表演形式上的差異 日本有一套自己的全國比賽的標準,一首指定曲一首自選曲,指定曲中有規定要走的隊型與特定的圖,自選曲就是完全自選,像是橘高校就以sing sing sing稱霸金獎多年 而台灣的比賽標準依舊走美式規則,是以總時長計算,在固定時間中交出一套完整、具有故事性的表演編排,以建中而言曾經走過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浮士德等故事,我當時的表演主題則是反戰,用同一個主題下去選曲、排旗隊動作,然後和樂隊配合變成一套有故事性的演出
日本的橘高校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青年自由意志與青春如何展現。日本女學生的笑容,不是教練強硬逼出來的,是為了做自己而開心表演呈現的,這就是日本橘高校中最美麗的亮點,是最值得跟她們學習的 學校的音樂教育從基礎到進階的,在台灣這個REPUBLIC OF CHINA殖民統治體制是斷掉的。大部分的台灣人止於小學的直笛、口風琴,估計百分之七十以上台灣的多數大學生還是不會看五線譜。日本大學生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玩過管樂。管樂是中學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團體的群育教育,美國是與啦啦隊、足球中場表演這種嘉年華結合。問問日本人一下,年輕時吹過個什麼豎笛、小喇叭的很多。後來成人就會有很多社區樂團,不一定是管樂團,交響樂團也需要管樂 台灣比例約日本的一半,音樂班只是升學加分用
而台灣的步數計算系統走美國制度,是用美式足球場的場地線計算距離,所以我們是五碼平均分成八步,一步約為57.2公分
日本有一套自己的全國比賽的標準,一首指定曲一首自選曲,指定曲中有規定要走的隊型與特定的圖,自選曲就是完全自選,像是橘高校就以sing sing sing稱霸金獎多年
而台灣的比賽標準依舊走美式規則,是以總時長計算,在固定時間中交出一套完整、具有故事性的表演編排,以建中而言曾經走過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浮士德等故事,我當時的表演主題則是反戰,用同一個主題下去選曲、排旗隊動作,然後和樂隊配合變成一套有故事性的演出
因為那些人也是樂團的成員,他們並不屬於旗隊,而是室內樂團那些無法搬上行進樂隊的樂器(如低音大提琴等)就會在行進時自動轉為旗隊表演
大家有興趣的話麻煩也請去聽看看日本學生室內管樂的比賽,那個雖然沒有視覺上的衝擊,可是也是另一種程度的巔峰
所以常常不盡人意),而日本方表演的曲目就會有明顯的制式(指定曲)和活潑(自選曲)的差異自由都是奠基於訓練量的,但其實這是兩種不同行進管樂制度上的差異週末樂隊要練整天的,儀隊只要半天,不要看到樂隊不整齊、吹不好就覺得樂隊不認真,是因為樂隊需要的技術真的比較難
講直接一點,我曾經花了大概兩個月就可以像儀隊一樣拋槍轉槍了,但是要能邊吹樂器邊走路需要的時間一定是兩倍以上
啊但是跟日本比我們真的不認真啦(。
可是儀隊從高一到退休都是同一套動作排列組合,他們累是累在要整齊、和相對應人的默契,不代表儀隊表現的相對好就是比較認真
行進樂隊需要的時間非常、非常長。
然後日本學期三月開始,換句話說他們練了這個表演半年多,而對北一女的樂隊而言這是他們剛當家兩個月的初次大場面表演。
造就一個表演需要多少因素同時配合,我們應該是要學習日本為社團盡心盡力的態度,而不是只看表面就妄下評論。
寫這些多少想要讓大家更了解行進管樂一點,這次因為橘高校來台灣而有許多人關注行進管樂,日後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繼續關注台灣的學生樂隊喔!
每年三月有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四月可能會有行進樂聯盟辦的公開賽,十二月左右會有嘉義管樂節,這些都是很多行進樂隊會同時表演的時候,有興趣都可以去看看
但我看到橘高校可以搖頭晃腦的吹樂器,還有跳躍什麼的.....還真的不知道那樣要怎麼吹奏。
嘴巴要怎麼固定在吹嘴上?
不只是音量和圖形複雜度,還有樂器的配置也會有差異。
日本的行進樂隊很特別的是會把一些平常不會拿到室外的樂器也拿出來,像是他們使用室內使用的法國號(室外通常使用圓號mellophone)、室內用的bass豎笛、巴松管等樂器,這些在台灣的行進管樂是看不到的
至於為什麼這些樂器不會出現在室外,不外乎是太難拿或是太貴不能淋雨囉我班上同學分別在樂隊跟儀隊都是一線的
儀隊基本上就...體能練好 體態練好 節拍要算好
樂隊的那個同學
賽前都要扛那個最大支的喇叭上公車回家練...
剩下自主練習就自由心證樂隊的話...不想扛樂器回家就要練到夜校放學大概十點十一點
高中曾經在旁邊看著他們練加上樂譜要背、隊型要背、還有動作,其實樂隊真的不比儀隊輕鬆。
當然也只有特殊班可以這樣搞但是普遍應該就...當社團我自己就是哈哈,能學到的東西是考試學不來的以前也是特殊班的我還曾經被在社團課中間插了一堂正課
(以前人數也有一部分是靠半強迫成績前段的學生進樂儀隊才會這麼多,後來幾年被抗議後慢慢從校隊走向社團化,但社團化後就更不容易得到資源,只能說靠少數人有愛來撐還是有極限啊)
現在則是因應升學時程改成二下就交接了,等於學生從摸樂器到團練到出表演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
其實高中社團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每三年就會換血,全部大換新,每年都要重新訓練、都要全部重頭來過,要如何維持穩定的表演品質與成果就不是件簡單的事了。
短時間內練成能表演、能比賽的隊伍,無論如何都至少付出了一定努力以及心血。
Rwen_43: 風雨の鴉 : 感謝推薦!
就在想台灣的家長如果知道自己小孩要練到三年級會不會跳起來
(在校的時候有聽說家長反應二年級練習時間太長,會壓縮到準備升學的時間
我那屆出國去捷奧的時候有感受到,台灣的音樂教育跟國外比起來真的差很多~隨便一個路人都好厲害
炸魚薯條 : 去中歐那次是高中數一數二快樂的經驗吧,第一次看到有觀眾在意樂隊大過儀隊的時候真的是熱淚盈眶
昨天再回去看 2015 愛丁堡軍樂節的表演,今年的國慶出演樂隊的比例似乎又更低了
樂隊自從開始走圖後就從來不只是儀隊的附屬。
我們可以做出自己的表演,我們可以室內管樂表演一套、室外行進再表演一套,也可以幫儀隊伴奏;而旗隊可以自己剪音樂配音樂做一套表演,也可以和樂隊一起做行進管樂的表演。
講直接一點,在樂旗人心中是沒有樂儀旗一體這個概念的。
只可惜我對管樂沒有那麼高度的熱忱,不然我很多同學都加入建中聯隊了XD
可惡,有點想找對比影片但這樣太老王賣瓜了XD
樂旗隊真的會覺得只有「樂旗」才是自己的表演,身為一個樂旗人我非常理解這種感受QQ
不過這種大活動通常都會額外編表演,去中歐管樂節、或是比較小的表演通常就觀摩賽那套搬出來就好,像愛丁堡、玫瑰花車應該都會額外練一點東西
林子菁 : 真的太慘了
早上6點起床,6點半趕校車,一天又開始了
很佩服還能參加樂團樂隊社團的人,偏鄉人沒這個資格
聽到橘高校每天可以練5小時、假日練12小時,平日是九點上課前、三點下課後就可以開始社團活動,真心覺得很羨慕!但也不覺得台灣哪間學校有條件可以這樣練......還有家長會不會跳腳XD
另外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儀隊的部分。但以下說的是我當年為主,現在可能有不一樣。儀隊的練習大約是第一年都在定點學習槍法動作,是拿1.2公斤的小木槍練習,一升二的暑假有段時間會換成2公斤以上的備用槍,開始練走圖,然後才有跟樂旗隊一起合圖,暑訓後半才換成1.8公斤的表演槍。二年級開始是表演主力,然後也會學一些難度更提升的動作。
總之,雖然現在已經比我當年縮短了,但是支持繼續縮短高中以下上課時間,不只是樂儀旗隊,還有各種社團,還有年輕人自己的人生,不要還沒出社會就把年輕人全部都累死在同樣的那幾本教科書上啊
像今天轉播那樣,也是經過了一年的累積。去愛丁堡軍樂節這屆,則是二升三的七月底去的,圖跟同年四月底的觀摩賽完全不一樣。我們整屆算是練了整整兩年,暑訓直接是兩次,去的一個月也是每天練習+表演,才有這樣的成果。
目前樂儀旗三隊都有的學校不多了,樂隊的培育真的很不容易,有些學校只有旗隊、只有儀隊,或有樂隊但只有室內樂團,旗隊跟儀隊就是放音樂伴奏表演,曲目也很活潑多元。儀隊在成發或一些室內的、人數少的小表演時,也是只有放音樂,因為是固定的錄音,還會覺得拍子比較好對。但北一就是頂著一個招牌,通常人家要邀請就還是想要邀三隊一起演出。
因為自己有在帶其他學校儀隊,每年固定收看北市樂儀旗觀摩、嘉義管樂節,還有各校有出國比賽表演也都會關注,都是鼓勵學生們見賢思齊的很好機會。
這圈子的大家早早就知道橘高校厲害之處,聽到他們今年國慶受邀來台也都很興奮,希望大家能夠因此更砥礪自己的表演技術。
剛好搭上一個樂儀旗討論之風,也是很樂見有越來越多有經驗的人、專業的意見能被看見。
再次謝謝原PO發了這篇認真的知識分享!
還是很感謝現在還有學生們願意為了成就一場表演花這麼多時間
我高三的時候不務正業跑去學了旗隊的遊行和一點儀隊旗隊的槍法,高三復出遊行的時候我直接去走旗隊的遊行,自己接觸過後才知道三隊各自著重的點在哪,對動作和表演的要求不一樣。要學會做動作不難,但是要整齊好看絕對不簡單。
三隊在學校外真的是拆不開的招牌,一間學校養一個近百人或是過百人的大隊伍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學生、家長和校方三方面的配合才能造就這個大群體的成就。
想阿姨我年輕時扛低音號一樣可以邊晃邊吹但跳躍我就真心佩服想不出怎麼練
然後日本高校果然不可小看,法國號直接拿來走室外就算了,我還在豎笛隊伍裡瞄到Alto clarinet
真心覺得有錢等穩定度跟肺活量上來,才開始單腳拿樂器練
建北的全國比賽不是都直接進省賽嗎.....?
我還被建中的旗隊問過市賽是啥欸....?
真的很感謝你
國慶慶籌會以及各大媒體的比較和留言的譴責我們看到都很傷心。但是我們國慶附近週末的加練已經很多了,大概是儀隊的4倍,不是不認真,這次表演真的是我們的極限⋯⋯
然後儀隊哈哈,哈哈哈
好討厭儀隊喔媒體都只在乎儀隊甚至會直接忽略樂旗的表演,會只寫樂儀隊不寫旗隊可是我們也是因為有儀隊才有特色,真的是愛恨情仇關於建中聯隊,是我的夢想,大學之後一定會參加
雖然曾聽說人數逐年在下滑,但遇上今年國慶話題性才認真爬了一些資訊,這才發現到樂隊人數已經少到超乎我的想像,這樣很難撐起室外吧,替學妹們心疼
那差異應該就是單腳站立訓練出來的腿力了
前幾年看橘高校的表演,裡面有一位吹黑管的,其中一隻腳,膝蓋以下的小腿是義肢。
也是跟其他JK一起蹦蹦跳跳吹整場,那個體力訓練很厲害
至於我母校團我看團練室從原來華麗有冷氣莊敬樓遷到中山樓地下室我就知道現在大概怎樣了天哪30幾人也剩太少了
各種樂器分一分 還要吹出室外樂的音量……
自己走過這段大概就知道國慶能達到的極限就差不多這樣,不是不努力而是我們真的沒辦法花那麼多時間在社團上 建中聯隊是個
更累曬更黑很不錯的隊伍,有機會有想要都可以去試試看XD我得說台灣對儀隊的關注基本上是直接蓋過對樂旗的注意力,兩個不同體系、根本無從比較的表演也會被拿來比較,當事的時候真的會特別特別不爽
雖然我現在還是很不爽,不過這畢竟就是北一樂儀旗的宿命,等到出國表演時你們就能感受到觀眾為了樂旗隊歡呼鼓掌的感覺了玫瑰花車加油R!雖然長途遊行是另一種折磨XDDDDD
那帽子我都覺得像是中了箭一樣
(因為儀隊要改變 會有許多人如儀隊校友們有意見)
學校的音樂教育從基礎到進階的,在台灣這個REPUBLIC OF CHINA殖民統治體制是斷掉的。大部分的台灣人止於小學的直笛、口風琴,估計百分之七十以上台灣的多數大學生還是不會看五線譜。日本大學生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玩過管樂。管樂是中學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團體的群育教育,美國是與啦啦隊、足球中場表演這種嘉年華結合。問問日本人一下,年輕時吹過個什麼豎笛、小喇叭的很多。後來成人就會有很多社區樂團,不一定是管樂團,交響樂團也需要管樂
台灣比例約日本的一半,音樂班只是升學加分用
還有雖然前面我講了很多升學跟團練的衝突,但最後有撐到三上才退團的隊友,大學其實都考的不錯。
連像我這種暑假邊團練,邊補考數學的人,大學也唸到理想志願科系,這句話一定特別有說服力(爆)祝年底玫瑰花車遊行順利。
這個在台灣的樂儀旗隊真的很難有感受。
光是轉播的焦點幾乎都放在儀隊上,那就是台灣人的刻板印象阿。至少十年來已經變成這樣,以前出場的時候人數超多而且樂隊走在前面。
聽到「你要加油」這句話,真的能發自內心努力嗎?
被人要求「笑一下」才笑的話,擠出來的笑容並不是真的
因為我一直這麼認為,所以從不要求任何人「笑一下」。
我們不是因為被人要求「你要加油」才努力,而是發自內心想要努力,所以努力。
促使我【田中宏幸】培育出這套指導法並具體實踐的對象,是京都橘高中管樂社。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更熟悉「橘色惡魔」這樣的說法
於是…田中宏幸他提出一套以下兩大主軸的指導法
「不教導的指導法」
由弱者教導弱者的「弱弱指導法」
ORANGE NO AKUMA WA OSHIEZU NI SODATERU, オレンジの悪魔は教えずに育て る
作者:田中宏幸
譯者: 龔婉如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年9月29日
優惠:2022年10月20日截止
…所有社員帶著「橘式笑容」演奏David Walter Foster創作的輕快節奏。看著每個人臉上燦爛的笑容,不禁想起這段時間指導的近一千名社員
…「即使那裡不是天堂,也不是樂園。」聽著社員們大聲唱出最喜歡的歌詞,眼前的孩子逐漸變得模糊,原來眼眶已溼了
…沒有什麼比這更感欣慰的了
…那麼,就讓我們進入主題吧 京都橘高中管樂社前顧問、管樂指導者 田中宏幸
這種幼體化年輕人,不尊重年輕人的任何意識,把年輕人每天24小時管理的制度,到底是期待年輕人除了背誦教科書之外有什麼成就,可以有什麼青春活力的笑容。
這不是高中生而是指導者的問題,指導者給我一種連「青春活力」都要由他們自己掌控的感覺,但越是掌控就越不可能有真正的青春活力。
身為2004前後胃口就被養叼的表示不然樂隊在槍隊表演的時候也沒有呆呆站著
因為我在旁邊看(?三月過後管樂隊表演比較成熟這一點很有感,因為台灣的學期制和比賽制其實也跟日本不一樣。
台灣的新學期是九月開始。印象中台灣縣級預賽大約在十二月,全國決賽在隔年三月,所以表演最成熟的時間點是在三月左右。而現在這個時間點其實都還在準備縣賽。
但日本的新學期是四月開始,印象中全國決賽落在十一二月,在這之前至少也有兩次預賽(府縣級、地區級)。現在這個時間其實差不多也是日本學校管樂表演成熟度最高的時候。
十幾年前我的班級也被徵召管樂班。當時我們學校高中部和國中部都有管樂隊,國中部成立的時間比高中部悠久,高中部樂隊發展反而比較短。
我當時是高中第二屆。當時我們練樂隊也是有被家長指責說不是該專心準備考試嗎幹嘛讓學生比賽…其實前三屆整體而言管樂比賽成績和升學表現成績都有平衡到(我們只要有入圍決賽就滿足了…
至於在決賽被常勝強校打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後來聽說到第四屆的時候,因為沒辦法繼續維持這種平衡,學校就結束管樂隊的編制了。(不過國中部的管樂還在持續的樣子)我當時知道高中部管樂隊結束的消息,心裡真的很失落。畢竟那段時間雖然辛苦,但也是一段很珍貴無比又快樂的時光,覺得沒能繼續好可惜QQ
說真的,現在各隊人數真的少到很難物理上撐出大場面跟音量,另外,自己這屆的樂儀隊之間關係很好,常常去試著學吹奏樂器,樂隊同學也會來試槍⋯⋯為什麼後來會有愛恨情仇有點難理解 w
雖然是儀隊但樂旗也都有朋友,每次家人提到演出都只提到儀隊的時候其實蠻對不起朋友們的
我這一屆的樂儀旗隊加起來已經不到七十個人了,一方面社團化,另一方面很多人因為練習時間慢慢變長就放棄……別說家長不同意,願意練習時間那麼長的人也越來越少了qq
現在的狀況高一主要練學姊的圖和遊行的槍法,到暑假甚至開學後教練才會開始排圖和拉特技槍法的隊員。
聽樂旗隊的朋友說嘉管節和管樂賽很容易撞在一起,演出前都是練雙倍的圖……
還有服裝真的很難改 之前觀摩賽走在中正紀念堂前廣場,我們頂多起水泡和腳腫起來,樂旗的朋友好多人的受傷了,但教練們還是堅持原本的鞋子
囧 感謝樂隊都來不及
怎麼還會嫌棄 w
槍的話,表演用的那把(正宮)的確不會給其他人碰,非儀隊隊員基本上也不能進槍室,練習的木槍倒是沒那麼嚴格 w
合奏跟儀隊練習還加速是想害人喔...
其實一開始只是想要讓大家知道日本和台灣在管樂制度上的差異,還有行進管樂/樂旗隊整體表演的大概架構,希望大家不要只看表面就妄下評論。管樂是個不同地區差異非常大的一種活動,藉由這個噗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台灣行進管樂的艱難與努力。
後來牽扯進樂儀旗三隊的話題、還有日本台灣等文化差異,或是大家各自的經驗就都是題外話了。
我自己也歪樓了真的對不起
這個噗如果能引起更多討論、更多對行進管樂的關注的話那是最好,但我想要擅自把留言停在這裡,關於這些話題日後還會有其他機會可以慢慢討論。樂旗的推動不是一時,國慶過一段時間後這些討論的聲音想當然一定會消失不見,但問題仍然存在。我們該討論的是如何創造出能成就像橘高校一樣精緻動人演出的環境,而不是跟風似地批評完北一女與曉明的表演後當沒這回事,繼續抱怨學生們成績不好、花太多時間在玩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