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好歡甚
毒蔬筆記
踏墊ㄉ昭anti人設不能倒(沒有人在乎)
情好歡甚
情好歡甚
情好歡甚
情好歡甚
@asakurasen - #毒蔬筆記 事到如今
(根本沒看完ㄉ)浮華案
情好歡甚
我想看四本論。(開篇即跑題)
情好歡甚
雖然也不見得四本論沒亡佚我就可以懂會會在想甚麼,可以納得他論才性合是一點,但是他真的很不像...會這樣想的人...
情好歡甚
但是如果為了政治考量去寫這樣的論述,就...嗯,你這樣還要嵇康幫你寫序是靜茹給ㄉ勇氣嗎會會(ㄟ)
情好歡甚
"四本者,才性同、才性異、才性合、才性離也。尚書傅嘏論同,中書令李豐論異,侍郎鍾會論合,頓騎校尉王廣論離。"
就才性四本論與當時士族集團間的利害衝突而言,才性同和才性合與經明行修的「通經取仕」是同路向的,才性異、才性離與才德分途,越德取才是同路向的。

才性同/才性合對立的大概是曹老闆的求賢令、嗎?之前就藍色窗簾過的,論才性離/才性異的那倆下場如出一轍,實在是很難不讓人拿去做點甚麼文章。(我是說,諸如你看果然才德是相輔相成的之類的很容易偷換概念的說法)
情好歡甚
納得會會論才性合的主要想法是:如果他是要拿這個論述來包裝司馬昭是一個有德有才的人的話(笑)……眾所周知wuli會會朋友很少,最要好的朋友還死了不知道幾百年,而且綜觀整部三國志及晉書可以發現,他真ㄉ是很像把所有籌碼都放在昭身上,完全沒有看到他有要去親近司馬炎或是司馬攸的跡象
情好歡甚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來說昭弒君這點,對會會來說大概可以算公關危機,儘管根本沒人有寫會會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應該說對這件事情有明顯反對意見的是陳泰,其他人要嘛主謀要嘛閉口不談。
→干宝《晋纪》曰:高贵乡公之杀,司马文王会朝臣谋其故。太常陈泰不至,使其舅荀顗召之。(後略)
情好歡甚
→晉書:帝召百僚謀其故,僕射陳泰不至。帝遣其舅荀顗輿致之,延于曲室,謂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斬賈充,微以謝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見其上。不見其次。」於是歸罪成濟而斬之。
情好歡甚
→案博物记曰:太丘长陈寔、寔子鸿胪纪、纪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於汉、魏二朝并有重名,而其德渐渐小减。时人为其语曰:“公惭卿,卿惭长"(※註)

※註:公惭卿,卿惭长,意思是旧时官僚威德世代相减。
情好歡甚
就,我覺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啦,你反對那就是被冷落的下場(儘管陳泰本人在此事過後不久就死了)
情好歡甚
事情當然也不會就這樣翻篇,你說歸罪成濟就可以洗脫自己弒君的嫌疑嗎?當然不行啊,就算昭捨得殺賈充也只是讓輿論小一點點點點點而已,不然司馬昭之心這句話就不會流傳至今了。
情好歡甚
然後就是景元三年,也沒什麼,我只是想說一下這一年姜先生開始在沓中種田了。
→艾傳:景元三年,又破維於侯和,維卻保沓中。
→維傳:(景耀)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情好歡甚
姜出兵都選在魏國出大事的時候,但是左翻右翻也沒見景元三年有出甚麼事情。另外以姜傳的記載來看,他景元元年(曹髦被殺的那一年)沒出兵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仔細排一下時間點大概可以看的出來原因滿簡單的,就是姜開始失勢了,以延熙二十年為一個基準點來看,他在此之前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而且,注意,在這之前不管姜是大勝小勝平手小敗慘敗,只要姜想出兵,禪禪就准他去,這是一件非常離奇的事情。
你要說狄道大勝出兵合理,但是段谷是直接沒了上萬人喔,然後段谷隔年又出兵,沒打贏(不是打輸,就是沒有贏)(???????????)
情好歡甚
沒打贏,然後回成都復拜大將軍之後,姜先生就沒有出兵紀錄了
情好歡甚
與此同時黃皓開始得勢,所以我才老是覺得姜在景耀元年到景耀五年之間是不是都在成都宮鬥,不然真的沒道理司馬昭弒君這種大好機會不出兵去噁心一下曹魏,隔了兩年才出兵,而且完全不走心的隨便打了幾下他就跑去沓中屯田了顯然成都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情好歡甚
然後我無數次想要說
羈旅托國這四個字貼在姜身上真的太過分了...
情好歡甚
好啦季漢可以先放一放,畢竟姜先生跑去種田了,回來看一下曹魏這裡。

→會傳:文王以蜀大將姜維屢擾邊陲,料蜀國小民疲,資力單竭,欲大舉圖蜀。惟會亦以為蜀可取,豫共籌度地形,考論事勢。景元三年冬,以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
→維傳:(景耀)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昭傳:(景元)四年夏,帝將伐蜀。(中略)征西將軍鄧艾以為未有釁,屢陳異議。帝患之,使主簿師纂為艾司馬以喻之,艾乃奉命。
情好歡甚
我真的覺得伐蜀這件事情只有會會贊同實在是太...太...太那個了吧。(哪個)
[心得] 姜維在沓中的兵力推估
情好歡甚
我不是要吹姜維,我是要說如果說司馬昭手中情報精確,他確認自己伐蜀一定可行。但是當時只有會會贊同他,這代表甚麼?
不是會會無腦跟就是他們倆情報是共享的,而且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欸?這真的很那個(到底哪個)
情好歡甚
另外我覺得文裡面還有一點寫得很好,鄧艾艾之所以有異議不是因為覺得打不贏,而是認為伐蜀這個決定過於輕率有輕敵的機會,鄧艾艾作為一個長年在前線面對姜維的人,對於姜有多能打應該是最能深刻體認的人。
然後這裡我就想藍色窗簾一下(整篇都在藍色窗簾啦)鄧艾艾覺得昭會兩人伐蜀的決定太草率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他覺得這倆人就是想要創造一個外敵好來撇開朝內對昭弒君的注意力,就是說......創造一個共同的敵人換取暫時的安寧,如果可以剛好滅掉季漢那完全可以將功補過吧 的這種心態?
畢竟這類型公關危機誰接誰倒楣(。)
情好歡甚
但也就是藍色窗簾一下,如果是想要極力把昭弒君這件事情輕輕放下的話,應該是沒有必要在伐蜀前收拾嵇康啦哈哈哈.....
情好歡甚
但是收拾嵇康我覺得可以理解,不管會會到底是因為甚麼原因才要處理掉嵇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跟昭說的話昭聽進去了,雖然晉書在寫這件事情完全就是一個絕代妖妃鍾士季房玄齡是不是吃昭會
→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潁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爲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會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爲慮耳。」因譖「康欲助毌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聖賢去之。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昵聽信會,遂并害之。
情好歡甚
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asakurasen - #昭會 你怎麼沒在長安等到他
我就不贅述(而且已經離題到不知到哪裡去了為甚麼又變成昭會專場)
情好歡甚
我筆記完ㄌ 棒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