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勒里✺三年不晚
以前帶大學部學弟妹的助教課,其中一次就是探討病/非病的界線,當時給他們舉例的一個假想是「如果存在一個地區,因為遺傳而有大量的天生盲人,則該地區就很可能基於需求而完全以盲人使用為前提來建置所有設施,那麼在這樣的假想地區內,目盲就可能不被認為是一種病」。

這並不是在說疾病是一種單純的偏見認知可以用思想改變,而是在客觀的整體物質條件上,一個社會在其既有條件上需要付出愈低成本來回應展示某現象的群體時,該族群就愈不容易被視作病患。

近幾年在看有些人說著建構論的時候,彷彿所謂建構物就是想像的、虛空的,可以任意用教育、更換語言來抽換性質(如此說的根據是那些建構會隨著文化不同而變動)。我不同意這種看法。任何建構必然存在其歷史的、物質的,以及因此產生的當代當地人類需求為基礎,充其量是說承襲下來的人們未必有思考其必要。
掰噗~
真假!? (p-woot)
機器狼🎮地城遊戲大改版
可能喔汪 ( ・ิω・ิ)
✺艾勒里✺三年不晚
因而,當追求一種現象或需求的去病化,並不僅僅是從醫療診斷統計手冊的分類拿掉它可以達成的,那個僅僅是醫療上考量怎麼處遇對病患最佳的手段與應考量的指標(並且同時可能有國家是否應投注醫療社福資源的問題,或牽涉一些倡議團體的施壓,被跨運影響的DSMv恐怕不太適合當作背書,跨運反而是試圖將非典型氣質者「病態化」來增加同伴,請見:
我本來會成為一個「跨性別孩子」——停止將非典型性別氣質醫療化 | No Self ID Taiwan 反...

然而你如要在事實上達成某種現象的實質去病化,該做的是先建立這種現象可以不再與現存社會需求扞格的條件(也或者衝撞的策略可以並行,但在跨運這事上我不苟同,造成的成本持續時間太長),可能是科技,可能是新的歷史,當衝突消失,則它可能就自然地不再是疾病。
✺艾勒里✺三年不晚
去病化是一個問題,疾病的污名化則是另一個。
✺艾勒里✺三年不晚
在不否認一種現象仍屬於疾病範圍的前提下,「疾病的污名化」是附加了不屬於它的患者本質的負面評價(可能部分患者確實有這個性質,但仍非必然本質),進而可能衍生患者在生存上的不利處境。
✺艾勒里✺三年不晚
比較近期的例子,就例如去年武漢肺炎因為常在聲色場所和性愛派對和約炮過程中傳播,確診的男子一度都被懷疑有著豐富的夜生活(
✺艾勒里✺三年不晚
概念說完了,那麼「同性戀曾經是疾病,現在不是」,是否可以用來推論「因此性別不安,以及沒有性別不安的跨性需求也該去病化」?

我會說,不行。但不是因為後者抱持的價值絕對不正確,而是這本不是個應然與否的問題。它是實然性、可行性的問題。更不是誰比較進步或保守的問題。
✺艾勒里✺三年不晚
得先塑造「性別區隔空間不再必要」的社會,透過教育、更換語言的新建構才進得了人心,而不是拿著教條訓斥他人要相信「沒有必要」,卻不付出任何努力來減少導致這些區隔需求的物質、歷史來源。

類似的反彈也可以從反同婚族群主要訴求的「會斷子絕孫」看到,同性戀挑戰的就是子代為家族承擔的繁衍義務,而這個需求實際上已經式微,就算不是同性戀也不婚不生的現象足夠強勢,這就給釋憲後民進黨立個假專法硬輾過去,結果全體實質無感的狀況建立了基礎。
✺艾勒里✺三年不晚
在現況下,「代表跨運的這一群跨性別者」(我必須這麼麻煩地加長特定敘述,因為實際上跨運的這群跨性別所展現的人格特質塑造的印象本身就是對跨性的污名化,根據前述定義)無可避免會病態化,因為他們的需求會需要至少一半的人口付出無法自在參與(或至少要提高成本參與)公共活動、就學、旅行、住宿、與同性交際的成本,以及在體育領域侵蝕絕大多數女性選手可得資源,同時也在灌輸兒少刻板印象,引導他們相信一旦不符刻板性別人格想像就應該要跨。
✺艾勒里✺三年不晚
所以,相對你也可以發現到,在各種抨擊跨性意識型態的討論中,有兩類人幾乎是隱形的:完成重置手術的跨女,與具有任何一種跨性身份認同的生理女性。這部分是基於相對非常低調的表現,但也有另一個因素:他們即使存在進入性別認同相應空間的需求,也並不需要他人付出太多成本配合。可以說,以上兩個族群相對「代表跨運的跨性別」,在目前條件下,是更加非病態的。去病化的作用,不僅僅是使人被視為正常,同時也會失去相對被視為疾病者會有的關注與資源。
酪梨壽司
學習了!
✺艾勒里✺三年不晚
在目前跨運定義的「跨性別者」這整個大類別下包含了太多目標、需求不同,甚至列入根本連跨性身份認同都不具備的族群(有其考量,但我認為仍是不智),其中有些在現況下注定病化,有些則已經去病化,有些介於兩者之間。光是「要不要推動跨性別者的去病化」就是一個因為定義過於繁雜(且對需要經濟支援者未必是好事),而根本無從回答的議題。
✺艾勒里✺三年不晚
相對可以處理的是「性別不安作為一種心理症狀的去污名」,因為至少性別不安確實存在相對可操作的定義,也可確實舉出許多雖患有性別不安(已術未術皆有),但其他方面的心智表現如常,也能正確認識現存規範之侷限與必要性,願意採取穩健路線的跨性別者。
✺艾勒里✺三年不晚
這個過程,必須處理的是破壞「代表跨運的跨性別者」(各種侵略性人格特質、欺騙性質的求診、超過道德底線的性癖主張、鼓吹強硬進入女性空間的印象來源)於性別不安患者之中的代表性,這不容易,因為目前是以這群人掌握了主要的媒體近接權,也更容易打中反對跨運者的雷區而受到傳播,但仍比去病化所需要的改善整體客觀條件來得可想像。
✺艾勒里✺三年不晚
所以,為你的跨性朋友抱屈的各位,好好敘述並傳播他們與你平時的相處與談話狀態,為他們建立有別於現行主流聲音的形象吧,別再重複那些老早被代表跨運的一群使用到名聲臭掉的「因為生命考量我才……」無效辯解(即使那可能對你的朋友而言也是真相)。
✺艾勒里✺三年不晚
LikeCoin Widget By LikerLand
如果您喜歡本噗,請按5下Like!
我將得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回饋。
戀花🦄能量管理大師
同性戀會去病化,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的性傾向無法「被治療」。基本上可以「被治療成異性戀」的那群,有很大的機率是雙性戀。這類提倡「既然同性戀可以去病化,為何變性欲就不行」的人,也很愛忽略這塊。他們無法解釋,為何同樣擁有性別不安,有人非做手術不可,同時,在跨性別大傘下,我們見到免術換證之後,便是異裝者也能主張的自由換證(self-ID)。正如噗主在另一個噗說過的,現行對性別不安的診斷與治療,並非為了訴求免術換證的族群而設。

噗主著重的「同性戀去病化與異性戀為主的社會」,也是一個對方總愛忽略的點,意即同性戀去病化與變性欲去病化在社會成本上的巨大差異。
戀花🦄能量管理大師
我提議,既然同是支持性平的人士,或許可以類推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認為主張同性戀可以被掰直(意即廢除性傾向扭轉治療禁令)的跨虹者是不可取的恐同人士,為何主張變性人不需治療(意即性別不安去病化)的跨性別就是可取的?
✺艾勒里✺三年不晚
戀花🦄能量管理大師 : 在本噗有將去病化和醫療診斷上的去病做明顯區隔,你的部分有點混淆這兩者。

性別不安患者依據目前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基準可能存在從單純的非典型刻板氣質者到排斥厭惡第一性徵者不等,那就存在需要切除身體與不需要切除身體的人。我會同意就其中不需要改變身體的人而言,確實不應該在醫療上視為病患。

所以不是性別不安在醫療上是否要去病,是現行定義下性別不安的態樣需要再細分或剔除,其中只有一部分人需要醫療支持。
戀花🦄能量管理大師
✺艾勒里✺三年不晚 : 感謝提醒。我重看了你前面的噗文和我自己的留言,現在在討論的「性別不安」在DSM5的定義,確實如你所說。
memetranspolicy
請問這噗可以借轉推特粉專嗎?
✺艾勒里✺三年不晚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