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了
【紀錄片】給阿媽的一封信
https://images.plurk.com/aiPK79gidsqVC1AJrPEZG.jpg
這部作品在去年有入圍金馬58的最佳紀錄片,雖然釋出的預告片與訊息看起來是紀錄學生向長輩詢問年少時的故事,描畫台灣的歷史記憶,但我覺得其實這部片紀錄的是導演陳慧齡對自我身份認同的疑惑,透過這些長輩的故事來拼湊的過程(有雷)

這部我在上映日的當週就看了,但是之後找了很多的相關資料,搞得我有些心力交瘁(雷)
然後還被隔離七天拖到現在
何苦為難自己
怪・了
開演前還有半個多小時,我就去附近的知名的大連鎖店買東西,不知為何裡面有一隻中型狗趴著休息,有項圈,猜測可能是店內養的,但是實在是太突兀了,所以多數的客人路過都會跟牠說話,比如「怎麼有狗啊?」、「會不會咬人?」、「馬麻我會怕」牠很安靜睡牠的毫無反應
怪・了
買完東西想出去後,發現那隻狗也跑出門口,跟著出來的一對情侶就對著狗說,「怎麼跑出來?」、「進去啊裡面冷氣比較涼啦」然後離開,我待了一下,就看那隻狗在情侶離開後無人進出門,然後突然就在門口的地毯上磨蹭,發出哞~喔~大聲的聲音,大概持續30秒的時間,牠又回到先前安靜乖乖樣進去店裡趴著
ME:

第一次看到狗有這種行為,彷彿工作到崩潰的員工,找一個無人注意的空間發洩自己的情緒一樣
怪・了
(跳一下)
開頭,海歸的導演陳慧齡在外有感,回台後思索自己的身份,想從跟阿嬤的記憶中拼湊答案,卻發現越發困難,在學校當美術老師的他,給了學生們一個課題,讓他們紀錄自己祖父母的故事,並透過繪畫來詮釋

台灣有多少學生都有做過類似這樣的作業?WWWWW
我也曾經遇到這樣的作業,然後有個同學他阿嬤年輕時是唱歌仔戲的,作業發表時他還唱了一段跟阿嬤學的WWWWW
怪・了
由於是訪問多個長輩,劇情內容剪得很破碎,其中會穿插導演的獨白劇情,但不影響對電影的理解,大致分為日本統治時期、二戰時期、國民黨時期,這三個時期這些長輩經歷的故事

導演手法上使用了對比的剪輯,如鄒族的長輩說,當時族人跟日本相處得很好,甚至日本人給了鄉長的位置,電影裡是高一生後輩的尋訪
高一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電影裡沒提到,查資料才知道演員高慧君亦是他的後代
她也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家屬! 藝人高慧君爺爺"高一生"提倡原民運動成當局眼中釘 遭誣陷貪汙命喪槍下 最後遺...

歌曲《長春花》是高一生的創作,很美的一首歌
長春花 / 春之佐保姬 @ 龜岡忍太郎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怪・了
推薦以莉·高露的版本
13. 長春花 - 以莉·高露
有在2005年的總統府音樂會演唱過
長春歌 小美 2005總統府音樂會
怪・了
而排灣族的原住民卻對日本軍抵抗到最後,電影裡是潘文杰的後代探查尋訪當時的情境
檔案中的故事:恆春圍城
怪・了
有個二戰時期隨國民黨軍來到台灣的長輩,當孫女問起:「你還想回中國嗎?」他說當然想,家都在那邊

對比,另一個同樣背景的長輩,在中國他的親友被共產黨殺害,來台,他的兄長被國民黨所殺,他說,自己沒有家
怪・了
影片中訪問一位客家長輩,被原住民頭目領養,從小跟原住民、日本人玩在一起,他對這兩個民族的印象都很好

他說附近的學校被徵用為士兵的休息地,他教課時有個日本兵就在窗外看他,那位日本兵還去他家找他,他們對彼此都有好感,後來收到對方從日本寄給他的信,說想帶他到日本,可惜被家裡的人反對,這段戀情告終

但沒想到五十年後,這位長輩居然再次收到對方從日本寄來的信,經過長久的歲月,這對戀人終於重逢
怪・了
這段故事真的好可愛
讓我想到故事工廠的《一夜新娘:望風亭傳奇》
@mononokecat - 當時開場時,週圍燈光一暗,獨留舞臺布幕上的光,劇名在一片黑暗中發光,顯得鮮...

影片中多數的長輩對日本人多半抱有好感,而至國民黨時期訪問長輩的故事則是一則則的悲劇
怪・了
前面日本統治時期當到鄉長的高一生,是有名望的鄒族紳士,卻遭到國民黨屠殺,白色恐怖時處死了多名在日本統治時期培養出的精英
臺灣記得你 | 認識名人 Great People | 田野和山地,隨時有我的魂守著——高一生(Uong...
怪・了
一位婦女從小就沒了父親,他始終不知道原因,家裡的人也不願詳談,而在他中年時收到國家歸還給他父親寫的遺書,電影展示的書信收錄在《無法送達的遺書》一書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 聚珍臺灣
影片中婦人捧著書信,與訪問人說道,他父親凌晨兩點被審判,四點處死,這兩個小時的時間他是怎麼寫出這些文字的?
「一字一句,句句血淚」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怪・了
訪問一位長輩的家族,兄長與友人秘密成立讀書會想增加新知,裡面有位想到中國去追求更近一步的共產主義,於是一群人約好隨身攜帶毒藥,有誰被抓到就自盡不把其他人供出,奈何這件事還是曝光,兄長只好躲到弟弟家,於是弟弟在柴房後面蓋一個小房間給哥哥躲藏

但是新磚頭怕引來注意,所以拆了舊豬寮,然而水泥太新容易被發現,弟弟就燒了相思木,拿灰燼混在水泥中,摻了灰的水泥抹在舊磚頭上,就像舊的一樣,弟弟就把哥哥藏在這個勉強能容納一位成年人的小磚房裡,對外就說哥哥外出做生意
怪・了
當弟弟放假回家時,才能放哥哥出來在後面的林地裡透透氣,而弟弟就爬上樹把風,弟弟有好幾次都想自殺,哥哥的遭遇讓他很崩潰,但他還是努力忍下尤其不在自己母親面前表露,他們堅強著抱持希望,可惜最後哥哥患病沒能等到自由的天明就過世,而弟弟把這段回憶深埋心底
怪・了
這部片的內容像是補了一些歷史課,課本上關於「228事件」、「白色恐怖」短短幾句帶過,沒說出的是對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巨大的傷害

這部戲的配樂非常優美,導演一開始唱的歌是《一隻鳥仔哮啾啾》,據傳這是日本統治時期流傳在嘉南地區的歌曲,歌曲暗喻覆巢之下無完卵的亡國哀愁
一隻鳥仔哮啾啾-台灣人心中永遠之靈歌

演奏版
【台灣的聲音/樂曲】一隻鳥仔哮啾啾

最知名的版本是蔡振南演唱的
蔡振南 / 一隻鳥仔哮啾啾 (1986)
怪・了
蝙蝠的寓言故事
鳥獸和蝙蝠The Birds, the Beasts, and the Bat [電影小說類參考語料] ...
有位長者認為台灣人就像蝙蝠,哪方有利就說自己是哪方人,但是我不覺得台灣人是蝙蝠,在每次異族的逼迫下,這塊土地上的人總有堅持不屈服的事蹟
怪・了
影片中一名學生探詢自己爺爺的過去,他是位國民黨軍,二戰時被派出緬甸作戰,因下錯指令作戰失敗與戰友在山裡遇到埋伏而四散逃命,他們長年在緬甸生活並想辦法回中國,沒想到千辛萬苦回國後卻發現國民黨早難逃到台灣,因此只好也跟著來到台灣,最後死前交代兒子要把他葬在緬甸,因為大半的人生都在那裡度過,他覺得自己是緬甸人,這位同學因此結論,自身要成為哪個國家的人要尊重當事人的意見
怪・了
身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可以說自己是美國人、日本人、支國人、客家人、原住民,唯有當個「台灣人」似乎很難說出口,當你這樣表明可能會收到各方關愛,彷彿你是什麼傻子還是什麼極端份子,曾幾何時「台灣價值」成了負面的名詞?

台灣是像是一頭自由的鯨魚化成的島,容納各方四海來的人們,當你自由在之上奔跑,就別去糟蹋腳下的這塊地,「島記課程的本質是愛,人權的核心也是愛。島記教會我們怎麼愛人,它讓我們彼此連結,做出一連串的跨越,跨越族群、 語言、文化、 國家,跨越意識型態,跨越地緣政治的宿命, 跨越台灣四百年來的存在困境,與世界連結並做出貢獻。」
人權教育影展-「給阿媽的一封信-島嶼集體記憶」 陳菊: 跨族群的歷史記憶應該被傳承下去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