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了
當時開場時,週圍燈光一暗,獨留舞臺布幕上的光,劇名在一片黑暗中發光,顯得鮮明好看。距離我離開學校生活後,這是我第一部觀看的臺灣舞臺劇,或許脫節許久,這次觀戲的體驗讓我驚奇連連。(下收雷) https://images.plurk.com/45YfHM5VH9QnW3Civk0lNs.jpg
怪・了
記得,那時為了通識課的關係,買票觀看舞臺劇,演出內容我已無半點記憶,所以對於多年後的今天,再看臺灣舞臺劇,讓我感覺到大幅度的進步
怪・了
此劇改編作家王瓊玲的作品《一夜新娘:望風亭傳奇》,臺灣日據末期的故事,全劇用日語及臺語,屬於臺灣本土的故事,令觀眾有共鳴感,我很喜歡這齣戲的選材。故事劇情流暢,在現代和回憶之間轉換自然,雖然劇情是時代下的愛情劇,但故事內容還是有逗趣的地方,如曾孫女對阿祖的愛情言情小說式的幻想,讓阿祖大嘆:夭壽~汝把阮的愛情故事變成世間情!另一有趣的,是臺語與日語兩語言之間的衝突,甚有意思。
怪・了
最令人驚訝的就是佈景,符合劇本設定的時代感場景,一個舞臺上可以俐落迅速轉換六七個場景,舞臺左上方垂落的樹一角,精細到我第一眼看時還以為是真的!另,搭配投影也很有層次,視覺上更令觀眾震撼,如,女主角櫻子在一旁唱著軍歌,投影舊影片的轟炸機飛過,旁邊舞臺則是樹林裡槍彈如雨,彷彿電影的畫面,舞臺劇能有這樣的效果,讓我驚嘆!
《一夜新娘》 一個準備要去愛 還來不及愛的時代
怪・了
演員角色都很棒,舞臺劇的演出,很多表現不會被放大,但是細膩的情緒、表情演員皆有表現出,有幾個地方讓我感到演員的強大,如女主角(陳以恩飾演)兩個角色之間轉換自然,上一幕櫻子的情緒低落,轉換到孫女較活潑的角色時沒有讓觀眾感到尷尬。我也很喜歡她飾演的少女櫻子,純情但勇敢去愛的感情表現的很好,喜歡櫻子和邱信老師在樹林裡相遇的那段劇情,櫻子一邊工作一邊哼著臺語的望春風,而邱信(吳定謙飾演)在林中走著哼著是日語的望春風,然後兩人漸走近,歌聲也漸合在一起,相遇的兩人都對彼此的巧遇吃驚,這段純情又可愛,還帶出日據時期不同階級的臺灣人使用語言的情況,覺得很有趣。
https://images.plurk.com/uVNYPN76GM9THKsy7hfwU.jpg
怪・了
譚艾珍飾演老年的櫻子,這角色給我的驚奇度最大,演員是大家熟悉的譚艾珍,但在這齣戲上,矇住眼光聽聲音根本認不出是譚艾珍啊!厲害的是不光是臺語的發音上,連說話的聲調都是老年人啞啞的聲音,後來導演說明譚艾珍原本不會說臺語,完全是為了這齣戲去學習臺語,就更令人佩服了。
怪・了
最後,我最喜歡的角色,在宮城先生(風田飾演)家幫傭的媒人婆旺嬸,由高玉珊飾演,這個角色承包了大多數的笑點,剛開始是個愛錢講話又難聽,令人厭惡的角色,隨劇情演進,這個角色善良一面漸被表現出,演員高玉珊的臺語流利,罵人的話可以連珠砲的攻擊,這個角色很貼近生活,就如週遭的鄰居或親友都有類似的人物,我個人認為這個角色是劇中最有層次變化,一開始是貪財想隨便幫人婚配又說話不客氣的討人厭媒人婆,在樹林的涼亭裡發現櫻子和邱信孤男寡女共處一涼亭,他們懷疑他們的關係對他們說難聽話,但是卻沒有在之後對別人說他們兩人的閒話,這裡說明他不是壞心的人,最後幫忙櫻子完成婚禮,顯示他的善良。在演員高玉珊的詮釋下,這個人物實在善良又可愛。
https://images.plurk.com/4G8aHtvjzCYnsKdFY9W39l.jpg
怪・了
演員也有在官網分享他的經歷 https://images.plurk.com/45DkoMUYrzTSYxyKT3ii98.jpg
怪・了
故事的結局,年老的櫻子牽著年老的宮城先生到當年他們上課的地方,學校早已不在,那顆不開花的櫻花樹卻還在,而且開滿了櫻花,舞臺灑下漫天代表櫻花的紙片,那畫面及舞台效果很美也很動人。故事結束,揭開真人真事,更令人動容。
https://images.plurk.com/4tzQmqb2LrlHxN1XkUqngl.jpg
怪・了
此次故事的人物,櫻子、宮城先生及邱信皆有真人原型。櫻子來自於原著王瓊玲的媽媽,有一回他們家人一同到日本旅遊,高齡的母親居然可以用流利的日語與當地人對話,追問之下才知其母曾在講習所學習過日語一事,當年他的比賽是演講(劇中改為歌唱比賽),也拿到全台第二名,距今到還記得當時的演講內容。宮城先生的原型,為一日本人,日本投降後在臺灣等回日本那段時間時,為感謝臺灣接濟的人,便送他一件和服(劇中改為白無垢),回到東京後,他的家人都被轟炸沒有留下東西,多年後,年邁的他回到臺灣嘉義,看到當年送出的和服被保存著,跪在地上痛哭。邱信的原型則為當年被日本徵招去南洋打戰的臺灣人,最後只有頭髮和指甲送回,骨灰則入日本神社,最後家人後代在臺灣為他建祠堂。
怪・了
臺灣對日本的始終有著特別情感,是東南亞國家中或是曾被日本侵略過的,當中對日本最為友善友好,我想,臺灣被日本侵略時,有壓迫,卻也有兩個民族之間情感的交流,在那動亂的時代中更顯珍貴。當時日本在臺灣的一切今日也都成為臺灣的一部分,成為臺灣的故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