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6:44 AM
62
15
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
這個好有趣。
生育率下降,不是因為已婚的夫妻不願意生第二胎,而是因為結婚率下降。
而且台灣現在還沒有那麼能接受婚外生育,而在北歐和法國出生的孩子,有六成是婚外生育。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6:44 AM
「舉例來說,法國自 1960 年代起也經歷結婚率大幅下降,但是半世紀多以來,法國的時期總生育率一直貼著替代水準 2 人邊緣徘徊,從未崩盤。這個社會與台灣不同之處在於:它對女性生命與理想生育環境的看法開放自由許多,所以法國當今被人稱羨的 1.9 人生育率,其中來自已婚父母的只有 0.8 人,也就是有六成的法國新生兒,出生當時父母沒有婚姻關係,而是穩定的同居關係,並且他們的同居關係受到政府法令(PACS)保護,而國家也擔起照顧教育小孩的責任到成年。這樣的新生兒結構在高生育率的北歐也是一樣的,也就是過半新生兒的父母親在生育時都沒有婚姻關係。」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6:50 AM
所以想要讓生育率上升。
1.讓更多人願意進入婚姻。不過結婚率下降大概是已開發國家共同的宿命,因為每個人的選擇變多了,對婚姻的想像也更多元。而且這在臺灣應該更困難,因為我們對婚姻的想像和對角色扮演的要求其實還停留在十幾年前,這樣當然很多人會卻步。
2.讓這個社會對非婚姻內生育的態度更開放。不要說什麼單親或未婚生育的小孩會被歧視了啦,歧視他的人就是說這種話的人。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6:50 AM
「因此,如果我們的社會還是認為婚姻是唯一合適生養小孩的環境,生育率降到這麼低幾乎是命定的了。」
不需要任何建議𐂂貓貓ω°
@twdf000030523
Wed, Jun 29, 2022 6:57 AM
真心關心生育率就該開放更多有意願且有能力的人的生產可能性啊
比如凍卵的那群人
都去凍了還不能用,真的很鬧
akura
@peracetate
Wed, Jun 29, 2022 7:01 AM
我覺得他第二個問題的結論和引用數據有問題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3 AM
akura
: 「超低生育率都是因為年輕夫妻不敢生二胎?」這個嗎?
akura
@peracetate
Wed, Jun 29, 2022 7:03 AM
我看過的資料是用戶籍兄弟姊妹數 實際上來說是減少蠻多的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3 AM
twdf00030523
: 不能用自己的卵子和自己的子宮生小孩,真的是滿荒謬的XDD
akura
@peracetate
Wed, Jun 29, 2022 7:05 AM
我覺得要比較那個模式影響大 可能要用數學模式推估在生育數和結婚生育率比較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6 AM
akura
: 同意。
akura
@peracetate
Wed, Jun 29, 2022 7:06 AM
這也會過去|Q丸
: 人工生殖法被縮限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6 AM
是說今年是虎年,出生率應該會很低。
我的小孩如果足月生產,那他就是虎年獅子座,而且農曆七月出生,簡直是天選之人。
CytoM|氣定神閒
@vu0s93t86
Wed, Jun 29, 2022 7:07 AM
嗷嗷嗷!瘋狂小老虎!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8 AM
akura
: 我知道是人工生殖法被限縮導致單身女性不能用自己的卵子進行人工生殖,私以為比起代理孕母,修正這一點的爭議更小。
akura
@peracetate
Wed, Jun 29, 2022 7:08 AM
不過歐洲的婚外生育應該是含伴侶關係吧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8 AM
akura
: 含。
akura
@peracetate
Wed, Jun 29, 2022 7:08 AM
我覺得很難和沒伴侶制度的台灣直接比較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8 AM
CytoM|氣定神閒
: 我爸媽都叫他小老虎,因為我們名字一直沒想好XD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09 AM
但是臺灣對單親不友善也是事實。
ASHE
@forashe
Wed, Jun 29, 2022 7:09 AM
也和亞洲人對孩子的投資高有關。
我看過一個數據,東亞國家和歐美國家撫養一個孩子需要的總開支差距很大,比如在中國或日本養孩子的總費用是芬蘭或挪威的4~5倍。(這都還沒算上收入差距)
akura
@peracetate
Wed, Jun 29, 2022 7:10 AM
因為亞洲很少養到18就丟出去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12 AM
ASHE
: 跟芬蘭挪威比的話,感覺是因為他們養孩子的支出很多都是政府負擔了(雖然也是人民繳的稅)。
前幾天去看托嬰中心,註冊費要24000,月費要17500,幸好他們是準公托可以有部分補助,不然真的是,很貴XDD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13 AM
台北合格保母的價格也差不多,行情網路都查得到。
不需要任何建議𐂂貓貓ω°
@twdf000030523
Wed, Jun 29, 2022 7:15 AM
朋友就因為保母一個月3~4萬乾脆自己辭職顧著了,不過他現在憂鬱症好嚴重
ASHE
@forashe
Wed, Jun 29, 2022 7:15 AM
Wed, Jun 29, 2022 7:15 AM
和美國比的話我記得美國也是亞洲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能因為低收入家庭有發食物券之類的可以換奶粉食品,反正餓不死,不上名校的話花費就不大。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17 AM
twdf00030523
:
好辛苦,24小時顧小孩又沒有收入好辛苦
ASHE
@forashe
Wed, Jun 29, 2022 7:19 AM
但是在台灣很少中產夫妻生一個小孩只希望他長大做工、務農吧,都會希望他至少有接近父母的學歷,各種開支免不了。雖然我現在在工業區,感覺如果性格能做工也不是壞出路⋯⋯以後年輕人短缺工作也不難找。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Wed, Jun 29, 2022 7:25 AM
臺灣上學不算貴,貴的是補習,不過我和我妹妹都沒什麼補習。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Fri, Jul 1, 2022 2:05 AM
雖然這是11年前的資訊了。
由避免意外懷孕墮胎逆轉少子化?誤會大了!-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主任洪百薰表示,該文獻是著眼於分析我國已婚婦女意外懷孕的情況,發現已婚女性對懷孕較傾向於以順其自然的方式為之,有高達67.8% 的第三次懷孕是來自非計畫懷孕,甚至願意重複非計畫懷孕。雖然有一部分會因純屬意外而進行人工流產,但即使是到了第四次懷孕且屬於計畫之外,仍有高達近六成會把孩子生下來。且在整個調查訪問的4,301名20-49歲已婚女性中,已婚的2,860位僅151位未曾懷孕,佔5.3% ,其餘均為已懷孕或已生產,可見只要有結婚,大多數婦女願意生,順其自然生,少子化問題並不是出在已婚婦女!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Fri, Jul 1, 2022 2:06 AM
Fri, Jul 1, 2022 2:06 AM
第四次懷孕,有六成願意生下來(深深的敬意)
載入新的回覆
生育率下降,不是因為已婚的夫妻不願意生第二胎,而是因為結婚率下降。
而且台灣現在還沒有那麼能接受婚外生育,而在北歐和法國出生的孩子,有六成是婚外生育。
1.讓更多人願意進入婚姻。不過結婚率下降大概是已開發國家共同的宿命,因為每個人的選擇變多了,對婚姻的想像也更多元。而且這在臺灣應該更困難,因為我們對婚姻的想像和對角色扮演的要求其實還停留在十幾年前,這樣當然很多人會卻步。
2.讓這個社會對非婚姻內生育的態度更開放。不要說什麼單親或未婚生育的小孩會被歧視了啦,歧視他的人就是說這種話的人。
比如凍卵的那群人
我的小孩如果足月生產,那他就是虎年獅子座,而且農曆七月出生,簡直是天選之人。
我看過一個數據,東亞國家和歐美國家撫養一個孩子需要的總開支差距很大,比如在中國或日本養孩子的總費用是芬蘭或挪威的4~5倍。(這都還沒算上收入差距)
前幾天去看托嬰中心,註冊費要24000,月費要17500,幸好他們是準公托可以有部分補助,不然真的是,很貴XDD
由避免意外懷孕墮胎逆轉少子化?誤會大了!-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主任洪百薰表示,該文獻是著眼於分析我國已婚婦女意外懷孕的情況,發現已婚女性對懷孕較傾向於以順其自然的方式為之,有高達67.8% 的第三次懷孕是來自非計畫懷孕,甚至願意重複非計畫懷孕。雖然有一部分會因純屬意外而進行人工流產,但即使是到了第四次懷孕且屬於計畫之外,仍有高達近六成會把孩子生下來。且在整個調查訪問的4,301名20-49歲已婚女性中,已婚的2,860位僅151位未曾懷孕,佔5.3% ,其餘均為已懷孕或已生產,可見只要有結婚,大多數婦女願意生,順其自然生,少子化問題並不是出在已婚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