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raliao
@omeraliao
Thu, Jun 23, 2022 2:45 AM
中醫治療慢性骨髓炎3要點
中醫古籍中,將這類型的慢性骨髓炎多歸類於「骨癰」、「附骨疽」、「朽骨疽」的範疇。唐代醫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附骨疽》中記載:「以其無破,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又說「有久癰餘瘡敗為深疽者,在腨脛間,喜生瘡,中水惡露寒凍不瘥,經年成骨疽,亦名胻瘡,深爛青黑,四邊堅強,中央膿血汁出,百藥不瘥,汁潰好肉處皆虛腫,亦有碎骨出者。」
尤其是原本就是缺血性骨壞死的患者,正如明朝外科名家陳實功所著的專書《外科正宗》所說:「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是無法單純用消炎藥、抗生素來處理的。
載入新的回覆
中醫古籍中,將這類型的慢性骨髓炎多歸類於「骨癰」、「附骨疽」、「朽骨疽」的範疇。唐代醫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附骨疽》中記載:「以其無破,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又說「有久癰餘瘡敗為深疽者,在腨脛間,喜生瘡,中水惡露寒凍不瘥,經年成骨疽,亦名胻瘡,深爛青黑,四邊堅強,中央膿血汁出,百藥不瘥,汁潰好肉處皆虛腫,亦有碎骨出者。」
尤其是原本就是缺血性骨壞死的患者,正如明朝外科名家陳實功所著的專書《外科正宗》所說:「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是無法單純用消炎藥、抗生素來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