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1 AM
317
160
在法國,台灣漫畫家走出自己的路
亞洲不只有日漫──在歐洲試圖找到定位,「複雜又迷人」的台漫面貌重塑中 - 報導者 The Reporte...
「 台灣的漫畫呈現出兩造觀點,但卻不只是這些,還有更加複雜的面向。這一點,非常非常吸引我們。」
法國出版社 Nazca Éditions 在2021年1月底推出第一部台灣漫畫、李隆杰《
怕魚的男人
》,成為法國文化單位推薦給高中生的書單之一。有關鄭成功、台灣電影海報繪師與殯葬業禮儀師故事的漫畫,也將陸續在這個歐陸漫畫大國出版。
不只這樣,今年3月在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台灣攤位,3天內就有來自法、美、日等12國出版社洽談版權。
其中,拿下台灣金漫獎年度大獎、漫畫家小島的作品《
獅子藏匿的書屋
》打破紀錄,在激烈競價後,以一般均價的4~5倍的金額與條件授權。而與兩年前相較,台漫授權法國的比例也從2.44%提高至16.67%。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3 AM
台灣創作者筆下還有哪些讓出版人挪不開眼的圖像與故事,《#報導者》在國際現場訪問那些正準備或已經出版台灣漫畫作品的法國出版社,聽見編輯眼中的台漫,與日漫、美漫有何不同?台灣漫畫家在海外吸收哪些養分與經驗,如何在主流與另類間,走出自己獨特的樣子?
看報導:
亞洲不只有日漫──在歐洲試圖找到定位,「複雜又迷人」的台漫面貌重塑中 - 報導者 The Reporte...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4 AM
2022年的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從1月底延期到3月中旬舉辦,開幕式以漫畫音樂會揭開序幕,在鋼琴家拿迪慈(Dimitri Naïditch)演奏下,漫畫家接棒手繪漫畫,演繹出戰火中尋常人家故事,聲援戰火裡的烏克蘭。十多位演出的漫畫家裡,包括旅法台灣漫畫家
林莉菁
(圖中綠衣者)。
(攝影/陳怡靜)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5 AM
Mon, Jun 20, 2022 9:46 AM
台灣漫畫家Pam Pam Liu(右)今年出版了第一本法文漫畫《我們的災難》,這本作品集結的是她自2010年開始創作的小誌《聖誕特輯》,明年才計畫發行繁體中文版。
法國編輯莫禾爾(Benoit Maurer)在
PamPam
的漫畫裡看黑色幽默的魅力,「《我們的災難》裡隱藏的感受性十足黑色幽默,也帶出現代男女關係的群像。愛,總是變得荒謬。」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6 AM
2021年,Pam Pam以漫畫《
瘋人院之旅
》拿下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這是書展大獎首次將「小說類首獎」頒給漫畫敘事作品。該作取材自作者個人及家庭經歷,目前也已授權法文版。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7 AM
法國出版社Actes Sud的編輯加畢松(Thomas Gabison)記得,他在2019年時看駐村展覽時留意到台灣漫畫家
陳沛珛
的一幅畫,那是以台北
南機場國宅
為景、描繪台北都會女子生活的漫畫,看著那遙遠的亞洲城市一角,加畢松深深被觸動,「我感覺她有話想說。」這個「第一眼」牽動出《Somnolences》出版……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8 AM
2013年,
曾耀慶
以〈漫畫的女兒〉入圍金漫獎漫畫新人獎。但接下來的日子,畢業自美術系科班的他幾乎迷航在商業市場裡,想構思能為他帶來收入、甚或得獎的日系風格漫畫,但往商業風格傾斜的他,連帶摧毀生活。
相對於所謂的主流日漫與新一代的漫畫敘事,曾耀慶覺得自己更像夾縫間的作者,「我不那麼傳統,但也不那麼新(指適合手機、平板或電腦等載體閱讀的漫畫)。」如今他潛心創作,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揮灑,也試圖以自己的方式跟世界溝通。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un 20, 2022 9:48 AM
2021年,他出版第一本商業作品《
說故事遊戲
》,400頁全手繪漫畫運用了粉彩、水彩、壓克力等十多種媒材,敘事模式也相當突破。作家馬尼尼為如此形容:「地表上應該沒有人會拒絕這種美。」
載入新的回覆
法國出版社 Nazca Éditions 在2021年1月底推出第一部台灣漫畫、李隆杰《 怕魚的男人 》,成為法國文化單位推薦給高中生的書單之一。有關鄭成功、台灣電影海報繪師與殯葬業禮儀師故事的漫畫,也將陸續在這個歐陸漫畫大國出版。
不只這樣,今年3月在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台灣攤位,3天內就有來自法、美、日等12國出版社洽談版權。
其中,拿下台灣金漫獎年度大獎、漫畫家小島的作品《 獅子藏匿的書屋 》打破紀錄,在激烈競價後,以一般均價的4~5倍的金額與條件授權。而與兩年前相較,台漫授權法國的比例也從2.44%提高至16.67%。
(攝影/陳怡靜)
台灣漫畫家Pam Pam Liu(右)今年出版了第一本法文漫畫《我們的災難》,這本作品集結的是她自2010年開始創作的小誌《聖誕特輯》,明年才計畫發行繁體中文版。
法國編輯莫禾爾(Benoit Maurer)在 PamPam 的漫畫裡看黑色幽默的魅力,「《我們的災難》裡隱藏的感受性十足黑色幽默,也帶出現代男女關係的群像。愛,總是變得荒謬。」
2021年,Pam Pam以漫畫《 瘋人院之旅 》拿下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這是書展大獎首次將「小說類首獎」頒給漫畫敘事作品。該作取材自作者個人及家庭經歷,目前也已授權法文版。
法國出版社Actes Sud的編輯加畢松(Thomas Gabison)記得,他在2019年時看駐村展覽時留意到台灣漫畫家 陳沛珛 的一幅畫,那是以台北 南機場國宅 為景、描繪台北都會女子生活的漫畫,看著那遙遠的亞洲城市一角,加畢松深深被觸動,「我感覺她有話想說。」這個「第一眼」牽動出《Somnolences》出版……
2013年, 曾耀慶 以〈漫畫的女兒〉入圍金漫獎漫畫新人獎。但接下來的日子,畢業自美術系科班的他幾乎迷航在商業市場裡,想構思能為他帶來收入、甚或得獎的日系風格漫畫,但往商業風格傾斜的他,連帶摧毀生活。
相對於所謂的主流日漫與新一代的漫畫敘事,曾耀慶覺得自己更像夾縫間的作者,「我不那麼傳統,但也不那麼新(指適合手機、平板或電腦等載體閱讀的漫畫)。」如今他潛心創作,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揮灑,也試圖以自己的方式跟世界溝通。
2021年,他出版第一本商業作品《 說故事遊戲 》,400頁全手繪漫畫運用了粉彩、水彩、壓克力等十多種媒材,敘事模式也相當突破。作家馬尼尼為如此形容:「地表上應該沒有人會拒絕這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