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0:31 AM
Fri, Jun 17, 2022 10:37 AM
33
14
1
【
20220617疫情記者會
】
羅一鈞:本土病例55187人,各縣市人數都未超過9000例,其中比較高還是在六都。全國病例數比昨天下降12.6%,在六都都下降10%以上,目前逐漸下降趨勢看來很明顯,希望下週本土病例數可以穩定控制在5萬例以下。
新增中重症446例,另有154例死亡,144位有慢性病史。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0:31 AM
羅一鈞:3位兒少重症。
1位18歲青少年男生,接種3劑疫苗。6/5車禍外傷,合併氣胸、盆骨骨折、主動脈及肝腎損傷,住院手術前驗出COVID-19感染,因病情及新冠感染,列收治加護病房重症個案,歸類共病。經手術治療已好轉,一般病房住院。無肺炎症狀,未申請口服抗病毒藥物或瑞德西韋。
1位4歲女童,無慢性病。6/14發燒、抽搐到急診,因呼吸困難插管使用呼吸器,頭部電腦斷層顯示腦水腫,診斷腦炎。目前住加護病房,使用降腦壓藥、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瑞德西韋、抗癲癇藥物治療,病況穩定。
↓接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0:32 AM
羅一鈞:1位7個月大男嬰,無慢性病。5/9發燒,隔天急診PCR確診,5/11氣喘、呼吸喘鳴聲、咳嗽、活力下降、食慾降低,隔日急診,X光檢查2側肺炎,因缺氧、呼吸困難,插管使用呼吸器,經類固醇、瑞德西韋治療後,5/16成功拔管移除呼吸器,5/22康復出院。
青少年累積7例重症,3例死亡。兒童累積59例重症,21例腦炎、10例肺炎或細支氣管炎,死亡17位。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0:32 AM
中視:有醫師預估未來致死率可能超過萬分之14?
羅一鈞:超過萬分之14是有可能,不過還是等疫情比較趨緩後,染疫人數每天新增人數低了,死亡是落後指標,可能疫情高峰之後甚至1~3週才會慢慢呈現出來,那時再來結算比較客觀,不管是跟先前疫情或國外疫情做比較。
繼續增加的可能性是有,目前中南部高原期還在持續或準備翻轉,可能還會有重症或死亡個案繼續通報。
註:累積到昨天本土病例數總計310多萬例,其中4000多名死亡,全年齡致死率0.13%。90多歲以上致死率5.89%、80多歲2.22%、70多歲0.63%。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0:33 AM
台視:3個月內符合二次感染條件包含基因定序嗎?民眾怎麼申請?
羅一鈞:目前制定條件,專家的確希望能有病毒學的證據,不過實際操作面,基因定序需要時間,包括送驗與最後結果,牽涉很多配套政策。都會列入考量,希望標準出來後,可讓第一線醫師容易操作,民眾也看得懂,知道如何依循。請靜候文字版本。
現行如有民眾認為符合條件,甚至醫師臨床評估符合條件,醫師或醫療院所還是可以通報衛生局,會當成通報個案處理,用手動開立隔離文件、通知書。如有民眾遇到醫師確實通報但未收到居隔書,請聯繫地方衛生單位盡快補發。
註: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BA.2發生率萬分之1~3。英國、美國官方定義90天或3個月內為同一次病程,歐洲則為60天。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0:33 AM
蘋果:有媒體報導,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內用藥指引指出清冠1號不只確診者可公費取得,其他人也可自費購買屬實嗎?
羅一鈞:他還是醫師處方藥物,如果符合公費開立條件,由健保代收代付,由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特別預算,公務預算來支應。若醫師認為有處方必要,當然可自費開立,這是有經中醫藥師同意。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0:33 AM
彩蛋:邵博士是誰?
台視:立委爆料富勒快篩是委託邵博士顧問公司幫忙取得EUA,官網宣稱跟食藥署維持良好關係,刻意放水?
羅副:食藥署不知道邵博士是誰,不會因為某人或某公司影響審查EUA。另外有外流影片說部長和邵博士在同一活動,經了解是去年2/21由中華牙醫學會舉辦活動,指揮官有受邀去致意,不是媒體報導的牙科醫材醫學會。我們部長以及一同陪同長官、學會幹部,都沒有人知道誰是邵博士。大家不要過度解讀活動是不是表示我們部長或者食藥署跟邵博士有任何關連性,目前求證都沒有。
呸姬
@a60419a
說
Fri, Jun 17, 2022 10:50 AM
謝謝整理
呸姬
@a60419a
說
Fri, Jun 17, 2022 10:51 AM
希望關心邵博士是誰的人也可以關心一下這個新聞
花縣府發放未授權唾液快篩 衛福部調查合法性暫停發放 | 地方 | 中央社 CNA
廢渣葵☜(゚∀゚(゚∀゚☜)
@high1314
Fri, Jun 17, 2022 11:42 AM
謝謝整理
這也會過去|Q丸
@kon4011
Fri, Jun 17, 2022 12:07 PM
謝謝整理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7, 2022 1:46 PM
Fri, Jun 17, 2022 1:50 PM
呸姬
: 又用情緒勒索藉口想合理化未認證的唾液快篩
載入新的回覆
羅一鈞:本土病例55187人,各縣市人數都未超過9000例,其中比較高還是在六都。全國病例數比昨天下降12.6%,在六都都下降10%以上,目前逐漸下降趨勢看來很明顯,希望下週本土病例數可以穩定控制在5萬例以下。
新增中重症446例,另有154例死亡,144位有慢性病史。
1位18歲青少年男生,接種3劑疫苗。6/5車禍外傷,合併氣胸、盆骨骨折、主動脈及肝腎損傷,住院手術前驗出COVID-19感染,因病情及新冠感染,列收治加護病房重症個案,歸類共病。經手術治療已好轉,一般病房住院。無肺炎症狀,未申請口服抗病毒藥物或瑞德西韋。
1位4歲女童,無慢性病。6/14發燒、抽搐到急診,因呼吸困難插管使用呼吸器,頭部電腦斷層顯示腦水腫,診斷腦炎。目前住加護病房,使用降腦壓藥、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瑞德西韋、抗癲癇藥物治療,病況穩定。
↓接
青少年累積7例重症,3例死亡。兒童累積59例重症,21例腦炎、10例肺炎或細支氣管炎,死亡17位。
羅一鈞:超過萬分之14是有可能,不過還是等疫情比較趨緩後,染疫人數每天新增人數低了,死亡是落後指標,可能疫情高峰之後甚至1~3週才會慢慢呈現出來,那時再來結算比較客觀,不管是跟先前疫情或國外疫情做比較。
繼續增加的可能性是有,目前中南部高原期還在持續或準備翻轉,可能還會有重症或死亡個案繼續通報。
註:累積到昨天本土病例數總計310多萬例,其中4000多名死亡,全年齡致死率0.13%。90多歲以上致死率5.89%、80多歲2.22%、70多歲0.63%。
羅一鈞:目前制定條件,專家的確希望能有病毒學的證據,不過實際操作面,基因定序需要時間,包括送驗與最後結果,牽涉很多配套政策。都會列入考量,希望標準出來後,可讓第一線醫師容易操作,民眾也看得懂,知道如何依循。請靜候文字版本。
現行如有民眾認為符合條件,甚至醫師臨床評估符合條件,醫師或醫療院所還是可以通報衛生局,會當成通報個案處理,用手動開立隔離文件、通知書。如有民眾遇到醫師確實通報但未收到居隔書,請聯繫地方衛生單位盡快補發。
註: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BA.2發生率萬分之1~3。英國、美國官方定義90天或3個月內為同一次病程,歐洲則為60天。
羅一鈞:他還是醫師處方藥物,如果符合公費開立條件,由健保代收代付,由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特別預算,公務預算來支應。若醫師認為有處方必要,當然可自費開立,這是有經中醫藥師同意。
台視:立委爆料富勒快篩是委託邵博士顧問公司幫忙取得EUA,官網宣稱跟食藥署維持良好關係,刻意放水?
羅副:食藥署不知道邵博士是誰,不會因為某人或某公司影響審查EUA。另外有外流影片說部長和邵博士在同一活動,經了解是去年2/21由中華牙醫學會舉辦活動,指揮官有受邀去致意,不是媒體報導的牙科醫材醫學會。我們部長以及一同陪同長官、學會幹部,都沒有人知道誰是邵博士。大家不要過度解讀活動是不是表示我們部長或者食藥署跟邵博士有任何關連性,目前求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