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理想是「你必須讓人理解你」,印象中小高和剛是這麼說的。在更早之前影響我很深的是文溫德斯在受訪談論《事物的狀態》時的一席話:「他們造了一個令我覺得極為悲哀的句子。他們說,『我永遠忘不了它。只要我活一天,我就忘不了。』他們這麼說是為了加強的自己的經驗,或是為了要補償自己無法適切地表達的能力。事實上,他們的意思是:『我真的無法明確地告訴你,不過你知道我的意思。』換句話說,他們已停止嘗試與人溝通。」
所以我必須不斷去嘗試說明我的理由,因為只有透過解釋才能產生意義。但真正沮喪的是目前看起來放棄才是最節省力氣的方法;仔細想想,小高和剛和文溫德斯其實也不是以散發正常人能夠理解的頻率聞名的人物。算了。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溫德斯較完整的發言如下
沃芙蘭.徐特(訪問者):「難道說故事的意願不正暗示了一種經驗的類型,一種對生命的專注?說故事不只是作解釋,它也將事物調理出一種秩序……」
溫德斯:「一點也沒錯,而且在電影裡說故事是以獲得觀眾的賞識為目的,而它的形式則試著在渾沌影像裡製造秩序。自荷馬以降,人類就一直需要故事以學習統合的可能性。我們之所以需要連貫性,是因為人類並不常體驗到它。相對地,人類對『印象』的經驗卻膨脹暴增。我敢斷言,事實上我們對故事的需求還要多得多,因為你有一種說故事的人可為你整理生命經驗,並建議你:事實上你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故事的功用。它們確定你決定自己生命意義的能力。」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沃:「故事肯定了你已有所體驗。」
溫:「不過,大部分的人無能為力這麼做──說故事很難的──相反地,他們造了一個令我覺得極為悲哀的句子。他們說,『我永遠忘不了它。只要我活一天,我就忘不了。』他們這麼說是為了加強的自己的經驗,或是為了要補償自己無法適切地表達的能力。事實上,他們的意思是:『我真的無法明確地告訴你,不過你知道我的意思。』換句話說,他們已停止嘗試與人溝通。」
(出自《溫德斯論電影》)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至於小高是在哪裡說的,已經忘了。搞不好根本不是這麼說的也說不定
記得意思是類似:別人如果無法理解你,那會是你的問題,你要講到讓他們聽懂?……不過這傢伙出名的是小眾性癖、神經病和評價兩極,我為什麼是聽他的話呢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