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記個:
〈Der Himmel über Berlin〉(1987)
我:我現在看這部可能還是太年輕了
也是我:(哭到頭痛
還是我:我其實還是看不懂
一部完全不確定有沒有看懂、但在主角用無比純粹的眼光第一次看世界的瞬間被戳到。後續力出奇有效,上禮拜自己在家看完,出去外頭突然像重新看到週遭的樹梢、晴朗的天空、鳥叫,站在人行道上頓時感動到亂七八糟。這個導演一定會去拍空中飛舞的塑膠袋,我現在毫不意外溫德斯迷弟山姆曼德斯在《美國心玫瑰情》那麼糾結美
天使不斷在柏林圍牆旁邊走動,文溫德斯自己說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幾乎每部片都講到邊界,而我後知後覺想起「對,那時還有東西德」。戰爭的創傷從仍像廢墟的柏林、影像、記憶、一部拍攝中的二戰電影中顯露,而溫德斯如天使只能旁觀,始終是無解的
慾望之翼 WimWenders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溫德斯有說受到班雅明「歷史的天使」的影響去寫的,不過他自己本身對德國歷史的態度一直都很矛盾。他很明白地對政治冷感,但又會去碰(像是《公路之王》就是沿著邊界拍的,當然有部份原因是因為他本身好像就是出身邊界)。《歧路》很消極地表達他對二戰德國的不滿,但同時他又覺得自己沒有發言權,並且懷疑他只是把自己的無能為力推卸給上一輩的罪行,好讓自己的空虛顯得有意義
我自己覺得他其實算是一個還滿會逃避現實的人(跟隔壁的費里尼「我一生都在重複著逃跑」比起來,他搞不好是連承認都不會的那種),這就跟他為什麼泡在美國文化裡面、花很多時間在路上流浪是差不多的思考模式。《慾望之翼》我算滿驚訝看到他直接去講二戰,當然他還是若即若離的感覺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不過他做什麼就都感覺很若即若離又很消極
有一段主角描述自己身為天使都在做什麼:「保持孤獨、任其發生、認真對待,我們不過是挺認真的野蠻人罷了,僅僅在觀察、聚集、證明及維持原狀」
我就想說這不就是你所有電影的主角嗎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明天繼續寫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和公路之王相同架構的結尾
-The Cure(「墮落的天使」
-Peter Falk:彩色畫面
-Solveig Dommartin:剪輯、馬戲團、我看了才發現Vogler被出賣了
-不變的孤獨
-變了很多但另一個沒變的地方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