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華威大學任教的約阿希姆•C•哈伯倫博士(註8)(Dr. Joachim Häberlen),曾在他的文章〈感覺像個小孩:西德另類左派*在漫長1970年代的性夢想與性實踐〉(註9)(“Feeling Like a Child: Dreams and Practices of Sexuality in the West German Alternative Left during the Long 1970s”)寫道:
在1972年,荷蘭的戀童癖權利運動人士弗里茨•伯納德博士(註10)(Dr. Frits Bernard)發表了一篇論文,標題是〈戀童癖──是一種疾病嗎?〉(“Pedophilia—a Disease?”),文中更總結道「與成人的性接觸並不會傷害兒童的心智發展。」然而,索尼婭•列夫森博士(註11)(Dr. Sonja Levsen)卻曾在她的文章〈1970年代的戀童癖護教主義〉(註12)(“Pedophile Apologism in the 1970’s”)指出,沃爾克馬爾•西古施也是伯納德研究的「諮詢學者」之一。
戴格瑪•赫爾佐克(註13)(Dagmar Herzog),同時也是《法西斯主義之後的性:二十世紀德國的記憶與道德》(註14)(Sex after Fascism: Memory and Morality in Twentieth-Century Germany)一書的作者,也曾指出沃爾克馬爾•西古施與他的同事根達•施密特(Gunter Schmidt),曾在1970年代共同發表一篇兒童性學研究,主張讓兒童接觸色情影片──同時這也是一種極為知名的戀童癖者話術──本身是完全無害的。
發明「順性別」一詞的「童性戀」醫生
(下收全文翻譯)
警告: 下有戀童癖者的心境描寫,對文字較敏感的人建議直接消音
原文網址:
更多資料詳見哈伯倫博士的著作《另類左派的情感政治:1968年到1984年的西德》(The Emotional Politics of the Alternative Left: West Germany, 1968-1984):https://www.cambridge.org/...
1. 西古施的維基
Volkmar Sigusch - Wikipedia
2. 德國《明鏡周刊》在2011年的採訪:我們的社會依然對性非常無知
archive.ph
3. 4W:更新:「非二元性別的」大學講師呼籲「停止汙名化」戀童癖者
Dr Joachim Häberlen
9. 哈伯倫博士的文章:〈感覺像個小孩:西德另類左派在漫長1970年代的性夢想與性實踐〉https://www.jstor.org/...
10. 伯納德的維基
Frits Bernard - Wikipedia
https://www.europa.clio-online.de/...
13. 赫爾佐克的維基
Dagmar Herzog - Wikipedia
14. 赫爾佐克的書:《法西斯主義之後的性:二十世紀德國的記憶與道德》
Thieme E-Journals - Zeitschrift für Sexualforschung ...
*文中提到的文章名和書名皆為暫譯。
*因為不是翻譯書籍,沒有特別做中英對照索引(index)。如果覺得中文和很多德文字和英文字放在一起看了很亂,我再另外做個簡易對照表。
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 順性別 vs 跨性別
性吸引/性傾向: 受成人吸引 vs 受兒少吸引
==>自我認同&自我感受最大,其他人的反對意見都是右派假道學,受到國家的教育和思想制約,才會看待性的態度那麼保守!
畢竟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還是會有不順的時候,所以是順在哪?
就像憂鬱症或被害妄想症那樣,什麼超越原生性別那是假的,是騙人的。
這位寫了非常多。
供三小屁話,有種去對孩童時期被誘姦的人說啊
更不要說孩子身體發育還不完善,發生關係時帶來的肉體傷害就不是問題了嗎
回饋(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