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說
Sun, Feb 27, 2022 2:15 PM
Sun, Feb 27, 2022 5:32 PM
1035
232
1
【語言學習】
跟各國人都可以聊得來:語言大師教你如何掌握三大關鍵快速精通各國語言,學了就不忘!
我在100天內自學英文翻轉人生:跟讀電影成為英文口說高手
這兩天看完這兩本,覺得內容可以互相共用所以就一起講。
先講第一本裡面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
「
很多人問要怎麼樣把語言學好,重點是要喜歡上學語言,就像那些減肥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是愛運動的人一樣。
」
兩本的方法有點雷同又有點不一樣,基本上都還是回歸到自然的學習法而不是現在台灣學校教的這種文法建構式的學法。
兩者的重點基本上都是:
1.從聽>說開始建立,再進入讀、寫的環節。
2.單字可以用背的,但是不要一股腦都在背單字。第一本書有舉例各國的常用頻率單子,基本上都不會超過1000個字量就可以滿足聽懂8成該語言與流利對談的條件。
3.把翻譯丟掉。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16 PM
Sun, Feb 27, 2022 2:19 PM
第一本書會利用到Anki這個「間隔性複習系統」APP。
第二本書則是更簡單,先鎖定你喜歡的生活向的美劇(或該語言的劇)然後重複看個一百次,直到你可以完全不用依靠其他視覺效果,光是聽到聲音就可以流利辨析詞句跟反應過來為止。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23 PM
Sun, Feb 27, 2022 2:24 PM
第二本算是比較簡單的土法煉鋼型所以我先講。
重點其實就很簡單,你就是有意識地逼自己去重複是聽某個劇情片段到你可以變成膝反射。
但他的先決條件是在訓練耳朵的靈敏度跟你的直覺反應。
我們現在學的外文是以邏輯在建構的,所以當你的邏輯運行不足的時候就會產生卡殼的問題。
但說母語不會的原因是因為你已經建立了反射回路,第二本主要是在摩這個。
剛好跟第一本裡面其中一種實驗結果一樣: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不太會分因為的R跟L,主要是因為他們的R是介於中間。
用台灣人來說台灣人的ㄣㄥ兩個音其實發得很像,這個可以用不斷重複兩種發音幾百次去刺激你的聽覺辨析,讓你光是聽就知道對方在講的是哪個。
Persha
@Persha
Sun, Feb 27, 2022 2:24 PM
等等,把翻譯丟掉是啥意思?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25 PM
Persha
: 我後面會解釋,不要緊張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30 PM
Sun, Feb 27, 2022 2:32 PM
第二本書的學習概念是很簡單的:
你必須找一部生活取向的劇或動畫(他本人用的是《新娘百分百》、動畫他推《飛天小女警》跟《探險活寶》)
然後每一集都反覆看100次。
具體的操作是:
1.第一次看沒有字幕版的全程看完(增加你的印象深度與專注性)
2.第二次看翻譯版的字幕(是為了讓你理解你剛剛猜的劇情甚至是對話對不對)
3.第三次開始可以看該語言的字幕(是為了讓聲音跟文字可以結合起來)
4.接下來的過程當中不段重複這個循環,把聽到的字寫下來或念下來,聽不清楚就暫停回去看。
5.一直反覆這個過程到你可以完全不依賴字幕就聽懂整齣之後,就可以進展到下一集。(最好是跟讀,因為跟讀的過程可以順便矯正你的發音)
不見得真的是要看100遍,如果你的程度比較好當然可能20遍就可以達成了。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35 PM
這個是相對簡單的方式,要克服的其實就是只有自己的毅力問題。
過程當中基本上就是不希望你「逐字翻譯確認意思」,而是自然而然的建立跟母語人士一樣的反射回饋。所以就其實到後頭使用翻譯的次數應該要越來越少。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36 PM
第一本書的推薦方式就比較複雜繁瑣一點,但基本上也是大同小異的。
主要就是在建立你的回饋系統,同時教你怎麼樣去調整發音、利用比較符合人體構造的方式去「記憶知識」。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38 PM
第一本書的第一要點是
先好好學好發音
這樣有利於你看到字基本就可以猜測出來發音,即便不認識這個字,同時在後面字彙量多要運用上面來說也可以免除掉發音不正確的問題造成的溝通困擾。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Sun, Feb 27, 2022 2:39 PM
問題是考試超過1000單字啊!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43 PM
Sun, Feb 27, 2022 2:43 PM
再來就是單字,句構的學習法。
雖然利用的是單字卡這種功能,但是
推薦學習的單字庫己自己建立
。
原因是因為當學習的內容跟自已有產生連結(產生了經驗/情感起伏)之後會比較容易被記住,相對也比較不容易被忘記。
即便忘記了,要回想起來的時間也會相對比較短。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48 PM
同時也跟第二本書的原理一樣,因為是希望你以母語學習者產生自然的反射反饋方式建立該語言的使用邏輯,而不是用文法、中文的方式去理解。
所以單字卡上面不建議使用你的母語翻譯:
例如:單字鮭魚 salmon, 正面寫 salmon 背面可以放英文解釋、或例句,但不要放中文「鮭魚」。
為了讓你更容易連結,你可以直接放圖片(譬如放魚、然後放鮭魚生魚片),一些你可以很輕易聯想、或對你來說有個人意義的。
這樣會讓你再看到單子的時候腦中馬上有畫面去做連結。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52 PM
單字卡的建立也不會是單純的 salmon/鮭魚
而會是:
salmon是什麼樣的東西?>一種魚類。
salmon是怎麼發音?> sal-mon
salmon怎麼拼寫?>s-a-l-m-o-n
或者用克漏字型(通常比較常出現在介系詞片語或動詞變化上面)
譬如說 S___ is a kind of eatable fish 之類的。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53 PM
這樣的作用是為了讓你多面向的了解這個單字的意思,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單字,你也不會用。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54 PM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放例句在背面,透過前後文意去理解單字跟掌握該語言中的用法慣性。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55 PM
第一本書裡面利用這種方式時推薦是每次最好都跟讀,有助於正確建立一個自然的發音系統跟說話的語感與聲調。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2:59 PM
語感與文法上第一本書建議也是不帶任何翻譯的前提下看原文的劇或閱讀原文的書(當然是要依照自己的程度)。
主要是因為當你看到你的母語的時候,實際上你是用你母語的邏輯在思考整件事情,你的腦中處理的程序就會變成:
把這串外語翻成母語>按照母語的邏輯理解>在用母語思考接下來的發展>把母語翻回外語。
沒有母語干涉的情況之下,外語的邏輯跟語境在操作的時候就會比較快。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00 PM
當然你還是要有基本的文法認識,但不要過度依賴文法否則會很容易被文法侷限。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01 PM
經歷一連串的方式後,
你如果記得最基本的1000個單字,基本上就可以利用這1000個單字去創造話題與對話內容。
達到可以跟母語人士對談的狀態。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04 PM
但這不是說你只要學1000個單字就夠了
先有這1000個單字量是為了讓你可以順利地跟母語人士溝通,甚至是與他們進行對話,在利用這些方式去擴充你的語言流暢度、用法。
過了這個門檻之後你就可以依照自己想要鑽研的主題有意識地去擴充你的單字庫再回頭把整個語言系統完善。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05 PM
基本上兩本書都還滿有趣的,我推薦都可以去看看。
第二本書比較淺顯易懂。
第一本書上面會有一些比較學術性的內容,但基本也是不太會有理解上的障礙。
同時也指出了很多資源性,我真心覺得有認真想要把語言學好的人可以找時間看一下還滿有幫助的。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08 PM
Sun, Feb 27, 2022 3:09 PM
這邊補充一下:
噗首說的「把翻譯丟掉」的意思是,要學習者不要過度依賴母語的翻譯。因為當你學到越深的時候你會發現每個語言都有他各自的邏輯,當你適應那個邏輯之後你會很輕鬆地用那個邏輯去造句。
譬如說英文的打開電視是turn on而不是open。
作者強調「每一個單字就算你看起來的意思是一樣的但還是會有細微的差距」,這種差距有時候在翻譯中是體現不出來的。
所以才會說不要過度依賴翻譯。
譬如說 effect 跟 affect中文都翻「影響」,你從中文上是看不出脈絡的。
但如果用英文在學習的時候其實是很自然會去區分差別的。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11 PM
又好比我們在說金錢的時候。會說 「我有十塊錢」、或「我有十元」,但不會說「我有十錢」,這種語感上的差異有時候翻譯是沒有辦法很好解釋的,因為語言跟語言之間並沒有辦法很好的去完美詮釋彼此。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14 PM
大致上節錄的重點是這樣,
但我真誠建議真的可以看一下這些書的內容,因為有些真的需要花篇幅去講解跟體會。
另外第一本書的作者本身建構的單字卡學習方式其實還可以套用在其他學科上面。
大家都可以嘗試看看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15 PM
Sun, Feb 27, 2022 3:15 PM
Learn any Language | Specific Language Resources
順便附上這個作者建立的網站,裡面真的資源很豐富我自己都還沒看完。
基本上應該也是受到各方的幫助擴充的資源,你想要找的語系只要不是太冷僻的上面應該都找得到資源。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21 PM
John Smith
:
所以他沒有教你應付考試啊
1000個單子的基準是在你學會了這些單字之後,你在該國至少不會因為語言不同這種鳥問題導致你生活出問題死掉。
考試有考試的方法,我想台灣應該不缺教大家如何應付考試的學習法或資源。
但如果你1000字就可以懂文章脈絡那考試至少也可以保底60分飛過了。
這1000個單字是我依據作者對與不同語言的論述推定出來的單字量。
實際上依照作者本人列出來的,英文單字他只列出600多個。
但你就算考試考滿分單字量搞不好還是不到母語10歲人士的量。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26 PM
第二本書其實作者是韓國人,他的學習問題很深刻的反應到了一個點是,東亞國家的語言教學「是用來應付考試」,而不是真正面向生活。
因此其實很多人的字彙量甚至可以高過母語人士但還是不會「說外語」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都在應付考試而不是真正在「使用語言」。
文法、句構這種東西基本上就是學者在研究的一種「歸類學科」,但我們說中文的時候也不會跟你講主詞動詞賓語受詞三小的一樣。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28 PM
書裡面有提到,芬蘭原本是北歐英語最差的國家。
而直到把英語課的考試制度完全取消、讓英語課變成一種興趣分享性質的課程之後,芬蘭全國的英語能力反而上升了。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32 PM
我個人認為在學習任何一個東西之前也都是這樣的,你先確認好自己學習這個技能的目的跟目標是什麼,這樣才能知道到底有沒有必要、以及比較有效率的攻略方法。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33 PM
Sun, Feb 27, 2022 3:33 PM
如果只是想要考試能考過就真的,其實有比這種方式更快的攻略可以參考,而且分數一定會更漂亮。
這兩本書介紹的方式是屬於那種燒開水的模式,前期的墊底需要花很多時間,但一但長期累積之後爆開就會很快速的那種。
真的就是打通任督二脈的那種方式。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36 PM
另外還是一個句話,他們這種方式其實是在盡力模仿母語人士的學習環境。
但跟母語人士相比是有一定的劣勢原因是因爲
母語人士在小時候就經歷了6-8年不斷被重複輸入這些字彙量、用法
而你必須自己幫自己找機會去輸入那個量。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36 PM
這才是為什麼要有常用單字出現的原因,就是幫你快速進入那個期間。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Feb 27, 2022 3:45 PM
Sun, Feb 27, 2022 3:45 PM
另外這也很適合給噗上最近在追V或者追偶像或追番的人,都可以先用某個自己喜歡的片段,大約5-10分鐘真的反覆是聽到你光用聽的就可以清楚每一個字跟他的意思出來試試看。
大概選取5-6個不同的片段這樣試試看就可以證明是不是真的有效了。
因為剛好是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會在情緒跟經驗上都去深化那個記憶效果。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Mon, Feb 28, 2022 2:00 PM
啊對了,
忘記補充一個為什麼盡量不要放中文字幕的理由:
因為我們在處理中文的閱讀速度非常快,遠比英語母語者處理英文閱讀還要快,所以一旦你看到中文字幕你幾乎是在對話開始之前就「看」完對話,會導致你不會認真吸收外文
載入新的回覆
先講第一本裡面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
「很多人問要怎麼樣把語言學好,重點是要喜歡上學語言,就像那些減肥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是愛運動的人一樣。」
兩本的方法有點雷同又有點不一樣,基本上都還是回歸到自然的學習法而不是現在台灣學校教的這種文法建構式的學法。
兩者的重點基本上都是:
1.從聽>說開始建立,再進入讀、寫的環節。
2.單字可以用背的,但是不要一股腦都在背單字。第一本書有舉例各國的常用頻率單子,基本上都不會超過1000個字量就可以滿足聽懂8成該語言與流利對談的條件。
3.把翻譯丟掉。
第二本書則是更簡單,先鎖定你喜歡的生活向的美劇(或該語言的劇)然後重複看個一百次,直到你可以完全不用依靠其他視覺效果,光是聽到聲音就可以流利辨析詞句跟反應過來為止。
重點其實就很簡單,你就是有意識地逼自己去重複是聽某個劇情片段到你可以變成膝反射。
但他的先決條件是在訓練耳朵的靈敏度跟你的直覺反應。
我們現在學的外文是以邏輯在建構的,所以當你的邏輯運行不足的時候就會產生卡殼的問題。
但說母語不會的原因是因為你已經建立了反射回路,第二本主要是在摩這個。
剛好跟第一本裡面其中一種實驗結果一樣: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不太會分因為的R跟L,主要是因為他們的R是介於中間。
用台灣人來說台灣人的ㄣㄥ兩個音其實發得很像,這個可以用不斷重複兩種發音幾百次去刺激你的聽覺辨析,讓你光是聽就知道對方在講的是哪個。
你必須找一部生活取向的劇或動畫(他本人用的是《新娘百分百》、動畫他推《飛天小女警》跟《探險活寶》)
然後每一集都反覆看100次。
具體的操作是:
1.第一次看沒有字幕版的全程看完(增加你的印象深度與專注性)
2.第二次看翻譯版的字幕(是為了讓你理解你剛剛猜的劇情甚至是對話對不對)
3.第三次開始可以看該語言的字幕(是為了讓聲音跟文字可以結合起來)
4.接下來的過程當中不段重複這個循環,把聽到的字寫下來或念下來,聽不清楚就暫停回去看。
5.一直反覆這個過程到你可以完全不依賴字幕就聽懂整齣之後,就可以進展到下一集。(最好是跟讀,因為跟讀的過程可以順便矯正你的發音)
不見得真的是要看100遍,如果你的程度比較好當然可能20遍就可以達成了。
過程當中基本上就是不希望你「逐字翻譯確認意思」,而是自然而然的建立跟母語人士一樣的反射回饋。所以就其實到後頭使用翻譯的次數應該要越來越少。
主要就是在建立你的回饋系統,同時教你怎麼樣去調整發音、利用比較符合人體構造的方式去「記憶知識」。
這樣有利於你看到字基本就可以猜測出來發音,即便不認識這個字,同時在後面字彙量多要運用上面來說也可以免除掉發音不正確的問題造成的溝通困擾。
雖然利用的是單字卡這種功能,但是推薦學習的單字庫己自己建立。
原因是因為當學習的內容跟自已有產生連結(產生了經驗/情感起伏)之後會比較容易被記住,相對也比較不容易被忘記。
即便忘記了,要回想起來的時間也會相對比較短。
所以單字卡上面不建議使用你的母語翻譯:
例如:單字鮭魚 salmon, 正面寫 salmon 背面可以放英文解釋、或例句,但不要放中文「鮭魚」。
為了讓你更容易連結,你可以直接放圖片(譬如放魚、然後放鮭魚生魚片),一些你可以很輕易聯想、或對你來說有個人意義的。
這樣會讓你再看到單子的時候腦中馬上有畫面去做連結。
而會是:
salmon是什麼樣的東西?>一種魚類。
salmon是怎麼發音?> sal-mon
salmon怎麼拼寫?>s-a-l-m-o-n
或者用克漏字型(通常比較常出現在介系詞片語或動詞變化上面)
譬如說 S___ is a kind of eatable fish 之類的。
主要是因為當你看到你的母語的時候,實際上你是用你母語的邏輯在思考整件事情,你的腦中處理的程序就會變成:
把這串外語翻成母語>按照母語的邏輯理解>在用母語思考接下來的發展>把母語翻回外語。
沒有母語干涉的情況之下,外語的邏輯跟語境在操作的時候就會比較快。
你如果記得最基本的1000個單字,基本上就可以利用這1000個單字去創造話題與對話內容。
達到可以跟母語人士對談的狀態。
先有這1000個單字量是為了讓你可以順利地跟母語人士溝通,甚至是與他們進行對話,在利用這些方式去擴充你的語言流暢度、用法。
過了這個門檻之後你就可以依照自己想要鑽研的主題有意識地去擴充你的單字庫再回頭把整個語言系統完善。
第二本書比較淺顯易懂。
第一本書上面會有一些比較學術性的內容,但基本也是不太會有理解上的障礙。
同時也指出了很多資源性,我真心覺得有認真想要把語言學好的人可以找時間看一下還滿有幫助的。
噗首說的「把翻譯丟掉」的意思是,要學習者不要過度依賴母語的翻譯。因為當你學到越深的時候你會發現每個語言都有他各自的邏輯,當你適應那個邏輯之後你會很輕鬆地用那個邏輯去造句。
譬如說英文的打開電視是turn on而不是open。
作者強調「每一個單字就算你看起來的意思是一樣的但還是會有細微的差距」,這種差距有時候在翻譯中是體現不出來的。
所以才會說不要過度依賴翻譯。
譬如說 effect 跟 affect中文都翻「影響」,你從中文上是看不出脈絡的。
但如果用英文在學習的時候其實是很自然會去區分差別的。
但我真誠建議真的可以看一下這些書的內容,因為有些真的需要花篇幅去講解跟體會。
另外第一本書的作者本身建構的單字卡學習方式其實還可以套用在其他學科上面。
大家都可以嘗試看看
基本上應該也是受到各方的幫助擴充的資源,你想要找的語系只要不是太冷僻的上面應該都找得到資源。
所以他沒有教你應付考試啊
1000個單子的基準是在你學會了這些單字之後,你在該國至少不會因為語言不同這種鳥問題導致你生活出問題死掉。
考試有考試的方法,我想台灣應該不缺教大家如何應付考試的學習法或資源。
但如果你1000字就可以懂文章脈絡那考試至少也可以保底60分飛過了。
這1000個單字是我依據作者對與不同語言的論述推定出來的單字量。
實際上依照作者本人列出來的,英文單字他只列出600多個。
但你就算考試考滿分單字量搞不好還是不到母語10歲人士的量。
因此其實很多人的字彙量甚至可以高過母語人士但還是不會「說外語」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都在應付考試而不是真正在「使用語言」。
文法、句構這種東西基本上就是學者在研究的一種「歸類學科」,但我們說中文的時候也不會跟你講主詞動詞賓語受詞三小的一樣。
而直到把英語課的考試制度完全取消、讓英語課變成一種興趣分享性質的課程之後,芬蘭全國的英語能力反而上升了。
這兩本書介紹的方式是屬於那種燒開水的模式,前期的墊底需要花很多時間,但一但長期累積之後爆開就會很快速的那種。
真的就是打通任督二脈的那種方式。
但跟母語人士相比是有一定的劣勢原因是因爲母語人士在小時候就經歷了6-8年不斷被重複輸入這些字彙量、用法而你必須自己幫自己找機會去輸入那個量。
大概選取5-6個不同的片段這樣試試看就可以證明是不是真的有效了。
因為剛好是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會在情緒跟經驗上都去深化那個記憶效果。
忘記補充一個為什麼盡量不要放中文字幕的理由:
因為我們在處理中文的閱讀速度非常快,遠比英語母語者處理英文閱讀還要快,所以一旦你看到中文字幕你幾乎是在對話開始之前就「看」完對話,會導致你不會認真吸收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