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2:15 AM
3
2
Marie Antoinette隨碟自帶的小冊子的故事梗概居然有英文版,我翻譯一份存這裡好了。涉及劇透,介意的不要點開。
音樂劇
MarieAntoinette
瑞典伯爵馮・菲爾遜接到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處決的消息。他回想唯一所愛的女人的殘酷命運,他曾為她的安全祈禱,曾千方百計試圖拯救她的性命——
在十八世紀後半葉的法國,路易十六治下的國家一直面臨財政危機,但貴族階級依舊過著奢華的生活,這導致沮喪在飽受飢貧的普通人中滋長。(1/n)
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2:15 AM
在巴黎的皇家宮,奧爾良公爵舉辦的舞會正在進行。絕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是舞會萬眾矚目的焦點。她與菲爾遜在舞會上重逢,安托瓦內特與菲爾遜——盡管相愛的兩人的感情屬於禁忌——享受了短暫的舞蹈時光。之後,一位潛入舞會的貧民女孩瑪格麗特,忽然現身。那是兩個姓名首字母同為「MA」卻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的女人的初遇。
衣衫襤褸的瑪格麗特向王后懇言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並且請求幫助,但在場的貴族不予理會,甚至沒有留意到她。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服役並且親眼見證一場革命是如何爆發的菲爾遜警告瑪麗,革命的威脅已經近在咫尺。然而,瑪麗兀自與包括德・蘭巴勒夫人在內的一小群朝臣生活在一個夢境世界中,沒有聽他的話。被趕出舞會的瑪格麗特憤怒於無視貧民只顧一己私利的王后和貴族。不久,她開始走上革命道路,找尋一個沒有貧窮的自由世界。(2/n)
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2:16 AM
瑪麗十分熱衷於追求自己最中意的髮型師Léonard與服裝師Rose Bertin設計的最新流行風格。然而,在珠寶商Boehmer試圖將一件鑲滿了無數鑽石的昂貴項鍊賣給她時,她迫於國家窘迫的財政,別無選擇,只能拒絕購入。
暗中渴望王座並密謀罷黜國王與王后的奧爾良公爵持續利用革命詩人Jacques Hébert和瑪格麗特向大眾散播關於瑪麗的不實醜聞和謠言,激起公眾不滿。之後他發動了著名的「項鍊事件」,意在利用Boehmer被瑪麗回絕後不知道如何處置的鑽石項鍊廢黜瑪麗。
當項鍊事件的影響在全國範圍內一石激起千層浪時,公眾針對皇室的怒火與忿恨達到了峰值。菲爾遜已經徒勞地警告過瑪麗,而她終於發現自己被捲進了革命的漩渦。(3/3)
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2:32 AM
然後關於這個劇⋯⋯我覺得這種時代背景色彩濃烈的一定要看原版,但我德語是真的完全不會,幸好有日版。
這版卡司的歌唱力應該是我看過的東寶音樂劇頂峰之一,花總的Marie,昆醬的Magrid,田代Fersen,吉原奧爾良公爵,打醬油的皇帝和群演們也個個都是好嗓子,全劇看下來至少在聽個層面非常舒適,德語劇的音樂流派也是我非常喜歡的。
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2:42 AM
故事的藍本我恰好聽說過,初看時我心想這不正與花蕊夫人那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跨越時空遙相呼應——其實不然,把罪過先往女人頭上推,這個作風正是純純的男兒本色,這些男人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太男了,男得徹頭徹尾繪聲繪色。
反而是兩位縮寫都為「MA」的主角,盡管出身有雲泥之別,在最後時分,二人相對的那一幕,是平等的,相互扶持的。瑪格麗特憎惡王家,更與瑪麗有過過節,然而二幕的正氣與重情重義散發著蓋過無數宵小的光芒。
而那個心高氣傲生活驕奢的瑪麗王后,最後對瑪格麗特說「謝謝」,只是作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善意表達感激。
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2:51 AM
我很喜歡這部劇的收尾方式,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斷頭台落下那一聲後,是群眾一聲聲呼喊的「共和制」和「自由」,和眾人齊聲的亦唱亦問:我們要怎樣才能改變這個世界,怎樣才能阻止暴力的連鎖?
革命的導火索是一場構陷,革命的深層原因是皇室的腐敗與制度的衰朽,全部怒火置於一個斷頭台上的女人,渴望的黎明就會到來嗎。聯想起《1789》的風起雲湧和史實中革命爆發後的亂象,我想衍生作品的存在從來不是給觀眾一個正解,而是拋出思考的契機。
把瑪麗當作整個腐朽制度的化身,憤怒就找到了出口;然而她作為一個具體的人站在瑪格麗特面前,失去了目標的憤怒會暫時卻步。
她畢竟不是制度化身,是喜怒哀樂皆全的人。
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2:58 AM
行刑前的話別⋯⋯每次都看得於心不忍,卻每次都忍不住屏息看下去。現場很安靜,即將成為刀下之鬼的一代艷后倒在地上,鬢髮蓬亂衣冠不整,貧民女孩上前去攙扶她,因為不想看她以這樣狼藉的樣貌赴死,最後也想她走得體面。
這一幕直接昇華了兩個角色。瑪格麗特的形象因為這點睛之筆變得立體,人之體面不只是自己衣裳整潔容光煥發,還包括對她人的尊嚴的維護。眼前之人的確來自革命人民痛恨的特權階級,可還是讓我攙扶起你和你的體面,好好送你最後一程。
花總瑪麗的「謝謝」⋯⋯我無法形容有多好,演得太到位了,我愛她。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Wed, Jan 12, 2022 3:04 AM
(路人)好棒的內文,感謝分享!想引用噗主這條翻譯連結在
自己的噗
裡面,不知道可以嗎><
懷吟
@niyiauh8964
Wed, Jan 12, 2022 3:07 AM
廢墟貓✟鬼靈精怪🍷
: 你好,感謝喜歡!當然可以啦XDDD我順便爬一爬你這條噗補補課,畢竟對那段歷史不算很了解⋯⋯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Wed, Jan 12, 2022 3:13 AM
huaiyin8964
: 謝謝
,還請多多指教⁄(⁄ ⁄•⁄ω⁄•⁄ ⁄)⁄
載入新的回覆
音樂劇 MarieAntoinette
瑞典伯爵馮・菲爾遜接到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處決的消息。他回想唯一所愛的女人的殘酷命運,他曾為她的安全祈禱,曾千方百計試圖拯救她的性命——
在十八世紀後半葉的法國,路易十六治下的國家一直面臨財政危機,但貴族階級依舊過著奢華的生活,這導致沮喪在飽受飢貧的普通人中滋長。(1/n)
衣衫襤褸的瑪格麗特向王后懇言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並且請求幫助,但在場的貴族不予理會,甚至沒有留意到她。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服役並且親眼見證一場革命是如何爆發的菲爾遜警告瑪麗,革命的威脅已經近在咫尺。然而,瑪麗兀自與包括德・蘭巴勒夫人在內的一小群朝臣生活在一個夢境世界中,沒有聽他的話。被趕出舞會的瑪格麗特憤怒於無視貧民只顧一己私利的王后和貴族。不久,她開始走上革命道路,找尋一個沒有貧窮的自由世界。(2/n)
暗中渴望王座並密謀罷黜國王與王后的奧爾良公爵持續利用革命詩人Jacques Hébert和瑪格麗特向大眾散播關於瑪麗的不實醜聞和謠言,激起公眾不滿。之後他發動了著名的「項鍊事件」,意在利用Boehmer被瑪麗回絕後不知道如何處置的鑽石項鍊廢黜瑪麗。
當項鍊事件的影響在全國範圍內一石激起千層浪時,公眾針對皇室的怒火與忿恨達到了峰值。菲爾遜已經徒勞地警告過瑪麗,而她終於發現自己被捲進了革命的漩渦。(3/3)
這版卡司的歌唱力應該是我看過的東寶音樂劇頂峰之一,花總的Marie,昆醬的Magrid,田代Fersen,吉原奧爾良公爵,打醬油的皇帝和群演們也個個都是好嗓子,全劇看下來至少在聽個層面非常舒適,德語劇的音樂流派也是我非常喜歡的。
反而是兩位縮寫都為「MA」的主角,盡管出身有雲泥之別,在最後時分,二人相對的那一幕,是平等的,相互扶持的。瑪格麗特憎惡王家,更與瑪麗有過過節,然而二幕的正氣與重情重義散發著蓋過無數宵小的光芒。
而那個心高氣傲生活驕奢的瑪麗王后,最後對瑪格麗特說「謝謝」,只是作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善意表達感激。
革命的導火索是一場構陷,革命的深層原因是皇室的腐敗與制度的衰朽,全部怒火置於一個斷頭台上的女人,渴望的黎明就會到來嗎。聯想起《1789》的風起雲湧和史實中革命爆發後的亂象,我想衍生作品的存在從來不是給觀眾一個正解,而是拋出思考的契機。
把瑪麗當作整個腐朽制度的化身,憤怒就找到了出口;然而她作為一個具體的人站在瑪格麗特面前,失去了目標的憤怒會暫時卻步。
她畢竟不是制度化身,是喜怒哀樂皆全的人。
這一幕直接昇華了兩個角色。瑪格麗特的形象因為這點睛之筆變得立體,人之體面不只是自己衣裳整潔容光煥發,還包括對她人的尊嚴的維護。眼前之人的確來自革命人民痛恨的特權階級,可還是讓我攙扶起你和你的體面,好好送你最後一程。
花總瑪麗的「謝謝」⋯⋯我無法形容有多好,演得太到位了,我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