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圖片:Islands around China where the famous pirates Yquen and Koxinga once stood, according to the memoirs of a loyal traveler 'by Van Der Aa, Pieter.;彌樂佛與媽祖;François Valentijn, Oud en Nieuw Oost- Indiën (Dordrecht: Joannes van Braam), 1726, Vol. 4, Part II, Book 3, p. 45. 鄭成功畫像;臺灣行樂圖;鄭經像 番社采風圖;皇親職貢圖;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像 藍地黃虎旗;橘紅絲質緹花大襟女衫;湖水綠提花羅大襟女衫 高砂啤酒、福爾摩沙烏龍茶 廣告
過去三百年來,臺灣歷經了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的統治。每個年代來臺灣的人,都有對這塊土地的想像;再加上繪製器材與原有的美術風氣不同,大家在繪製臺灣的樣貌時,也留下了不同的色彩。
在臺灣每個年代,喜歡用什麼「流行色」呢?每個年代的臺灣又有什麼樣的色系呢?
[荷西時期]──銅版印刷,手工油墨上色
十七世紀時,荷蘭與西班牙從歐洲來到遙遠的「東印度」擴張殖民地,臺灣也是其中之一。除了帶來耳熟能詳的「番薯」、「番麥」以外,同行的人們繪製臺灣的圖像,也呈現了當時的人如何看待這塊東方的島嶼。
當時人們繪製福爾摩沙的圖像,除了紙本畫作以外,為了更好的印刷傳播回本國,也會使用銅版版畫。十七世紀的彩色圖像不同於如今的多版印刷,需要事先用手工局部上色後,再進行印製。
椰子綠:#42422C
君袍藍:#59717D
媽祖紅:#BC4E33
十七世紀在描繪東印度時,時常會繪製有亞熱帶、熱帶風情的「椰子」;軍袍與神像也會加上西方對於宗教的理解,將神像畫的過份巨大,後方還有金光閃閃的天使與神獸;君主或領導者的部分則常使用藍綠色的衣袍。
[明鄭時期]──寫意彩墨,內斂的人物容像
在明朝被清朝推翻取代,只剩下「南明」努力地進行「反清復明」。鄭成功與剩餘的南明皇室則來到臺灣作為基據地,同時也將當時中國的水墨畫系統帶來臺灣。
郡王綠:#4B5F3C
仕人藍:#02449A
道袍藍:#091F5B
中國傳統畫大多注重無形的意涵,與西方細細描摩的風格不一樣。除了注重氣氛的山水畫以外,對於人物容像(肖像)的描繪也是寶貴的資料,其中最多的描繪也是當時統領臺灣的鄭家。為了呈現文人風範的儒雅,會選擇比較淡而內斂的色彩,也代表了當時鄭氏家族帶來的中國仕人、文人的美學。
[清領前期]──工筆設色,畫工的鮮豔色彩
「清領前期」,在課本裡也會被定義為消極治理時期。對於清朝政權而言,臺灣是一塊屬於邊疆的土地,因此留下的圖像大多是他們眼中的「少數民族」的特色風采,也就是如今的原住民族群的生活圖像。
采風橘:#DA6731
官帽紅:#D63C32
職貢紫:#B47BA4
采風圖與職貢圖大多由清廷派遣的畫工所繪製,像是「番社采風圖」為了強調不同於漢人族群的特殊風情,常會使用艷麗的色彩;抑或是像「皇親職貢圖」為了呈現給清廷皇室,而刻意以漢人的眼光進行美化與想像。這兩系列的圖都與史實有些落差,作為研究時需要特別注意,但其中的色彩使用,確實代表了當年的漢人如何看待這塊島嶼。
[清領後期]──緹花緄邊,亮麗的配色工藝
這時留下的圖畫大多是家族內部祖先的肖像,較少能在網路上搜尋到。但由於年代較近,留下的衣服、織品也很多,讓我們能看見清朝時期臺灣人對於服裝配色的想法。
湖水綠:#A2AD9D
虎旗黃:#F5C74D
絲羅橘:#E8A97E
清領時期的臺灣人喜愛艷麗的服裝,特別是禮服。也因此可以在許多留傳下的織品看出喜愛運用飽和、對比的配色;除了禮服以外,「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也有這樣的特徵。
[日治時期]──近現代的繪葉書,三色版印刷術
隨著日本統治帶來現代化建設,「三色版印刷術」也被帶來到臺灣。三色板印刷術利用三原色進行套印,這樣便可以大量印製,適合用於廣告印刷,或是繪葉書(明信片)的使用。
看版紅:#B86C5C
芭蕉綠:#314744
壁磚黃:#EEBD78
臺灣是個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島嶼,與溫帶的日本截然不同,因此日本人在描繪臺灣的風情實,會在畫作裡大量能凸顯「南方」的色彩。像是「芭蕉」就是個常出現在廣告或是繪葉書裡的形象。背景的顏色也時常會使用紅色、黃色的暖色調,表現出繽紛且熱情的殖民地形象。
在進行創作發想時,不妨參考看看喔!
鄭成功畫像;臺灣行樂圖;鄭經像
番社采風圖;皇親職貢圖;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像
藍地黃虎旗;橘紅絲質緹花大襟女衫;湖水綠提花羅大襟女衫
高砂啤酒、福爾摩沙烏龍茶 廣告
也可以按讚追蹤我們的 FB 、 IG 和 twitter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