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Mdisho。我認為對絕大多數在這邊的英國人來說你是個英雄,如果他們知道你的所作所為。但這並沒有幫助,因為會來逮捕你的是警察。」 「警察!」他驚駭地叫出聲。如果說在三蘭港(Dar es Salaam,坦尚尼亞首都,原意為和平之港)有什麼事是在地人恐懼的,那就是警察。警察幾乎是由黑人組成,在頂層的幾位白人警官的底下做事,他們是出了名的對待囚犯並不仁慈。
ichbinBecky: 歐容的天堂計畫有線上~ 依以往搶票經驗跟今年分成AB兩區,加上這個月我只能請兩天假,應該不會達成,排起來過乾癮 XD the french dispatch/the power of the dog/annetta/神聖電視台/魔法阿媽之後都會院線,搶不到可以豁達放棄。希望時代革命跟少年台灣會有院線。
尋找遺失的自己(字面上)
那則新聞的來龍去脈是有個人喝醉後走進森林裡,朋友等他許久都沒看到人影,於是組織了自願者搜救隊找了他幾個小時,而他也加入尋找自己的行列,直到他發現大家喊的名字是在叫他
WakeMeUpWhenSeptemberEnds
airbnb 推出十月訂房新選擇:《驚聲尖叫》的原汁原味場景屋,還有警探Dewey的親自接待,但最恐怖的應該是⋯⋯四人訂房只有一張床(不讓你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朋友:而且應該要說我真的是數學老師,2+2=5
我:給過給過,是友軍
夜夢電影院
(註冊會員可免費線上觀看直播)
10/2 21:00 天橋不見了
10/3 00:00 街頭
10/3 05:00 台北之晨、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
之前跟淳久堂訂了黃金神威的公式書(右側白底是裏封面,左側是書皮),中間有超多彩圖跟彩色夾頁,最後還有人物各英文字母小貼紙。
內容部分有不少人在網路上分享了,也有粉絲整理成各種圖表或年表,除了一般公式書定番的人物介紹跟作者Q&A,以及三篇小短漫。
另外有動物圖鑑、俄語小教室、各種愛努族(阿伊努)文化整理,包含找了阿伊努語的監修中川裕來解說文法跟小字註解。作者野田的部分則有他談到鶴見的人物原型、杉元的人物原型(即他的曾祖父是屯田兵)、之前黃金神威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遊記漫,當然還有他最喜歡的谷垣的體毛特輯
題外,淳久堂書店店員說集英社最近有辦贈紙杯墊的活動,可以自選要哪部作品的,我就秒選了劍心
但原作者是有寫出來的,他還有括號標註日語標準語(以免日文讀者也不能理解),薩摩方言確實很難翻,不過直接消音我無法接受。
Re: [心得] 莫斯科紳士 - book
(凡購買舞台版,加碼贈送「影像版」線上特映)
但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想看到長大後的洋洋XD
via
(前陣子哈迪發言簡直跟猛毒結婚?)
大致的心得,有劇透。
有趣的是,電影最後有張翻拍的聲明書照片跟字卡,出自兇嫌的手筆,表示自己不允許任何用他名字的改編或創作,但導演沒有要甩他。很神奇?
朋友:他們同事間的關係很差欸
這部片從頭到尾沒有展現血淋淋的暴力,但卻使人感到恐懼。
之前託朋友的福 ddos 成功(估狗表單實在是???)塩田千春展,我最喜歡的時刻是展品跟人互動的交會:
中研院自由學社建議Academia Sinica可改名為National Academy of Taiwan的院內連署。
而且有些帶風向的人是消費大家的恐懼來操作,其實根本不在意他人的恐懼,只想要藉此對議題的歧異消磨這些立場相近的人,趨於保守或更樂意把自己關進父權架構裡。
我滿好奇為什麼使用性染色體標註不算物化,光是個資法就不會過了吧,另外那X或XXY呢,還是intersex不在討論範圍裡,喔我以為是要討論所有的人呢題外是以領頭的醫學期刊來說,重視婦女這一塊健康情況希望能帶動更多期刊跟進,要知道醫學研究是邊緣化女性生理的⋯⋯
Cillian Murphy To Star In Christopher Nolan’s ‘Oppen...
結果是演Oppenheimer 本人!
之前看到諾蘭有意拍攝的消息時,我還說「但我十之八九覺得 Cilly 會演一個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物理學家,看到試爆結果後備受良心折磨,角色名就叫 The physicist 之類的(欸)」沒想到終於可以當主角
11月25日,長崎原爆燒死近八萬人的兩年後,Oppenheimer在MIT一場名為「當代世界的物理學」的公開演講說道:「在用粗俗、幽默、誇飾都不能完全消滅的意義上,物理學家已經知曉了罪惡,而這份知識是他們不能失去的。」這篇演講收錄在他的戰後演講選集,他穿真引線地表達了自己對核子技術的曖昧心態。
在TENET的殺青派對上,Robert Pattinson 把這本書當作禮物送給了Nolan。
——《諾蘭變奏曲》第十二章
可能頭尾在聽證會現場,中間全是他在曼哈頓計劃的回想,然後全片終(?
Netflix 買下負責Roald Dahl 版權的整間公司,打算做童書改編的IP。
1930年代的大英帝國還是非常大英帝國,這是他的原話。
歷史的淵源是在一戰後,德國把他的非洲殖民地拱手讓給英國,但坦尚尼亞當地還有許多德國人。
Dahl跟Mdisho討論時事也教他英文,二戰爆發後也有跟他說德軍意圖掃平歐洲,結果有一天,Mdisho直接去附近德國人的家裡把屋主殺了。
「於是我跑得更快起來,當我到家時我跑進廚房跟廚師說『我們要打倒德國人』,並跑進這個房間拿起劍,就是我每天為您擦拭的那把好劍。」
所以我從劍鞘裡抽出那把劍,跑向有錢德國園主所在的那一邊山頭。我沒有選擇走道路,因為我知道當askari 看到我跑在路上手中拿劍,可能會把我攔下來。
我直往森林裡去,直到我抵達那片廣大屬於德國人的龍舌蘭園,遠遠望去我看到他的家,那棟我們一起拜訪過的漆成白色的大宅。」
中間有一段在敘述Mdisho埋伏到半夜才潛入房子,搜尋德國主人的蹤影,最後在房子後面的花圃看到那人在燒毀文件書信,腳邊還放著獵象槍的場景。
他最後提劍撲向那人,把頭砍了下來。
- - -
「事後我的感覺很好,Bwana,我真的感覺非常好,我記得當時的我多麽希望您跟我同在一起,見證事情發生的經過。但您在遙遠那一頭的濱海道路,跟您的askaris對其他德國人做著同樣的事。所以我連忙趕回家,我就直接走在道路上,因為這樣子更快,而我也不在乎有任何askaris看到我沿路跑拿著劍奔跑,有時我把劍高舉在頭上揮舞,但我沒有停下腳步。
沿路有兩個人對著我大叫,而且有一度還有兩個人追在身後,但我就像鳥兒一樣飛奔,因為我要帶著這個好消息回來。」
Mdisho 停了下來。他說完了他的故事。而我知道這是真的。
中間省略一小段Dahl提到謠傳德國園主會虐待自己的工人。
- - -
「那您呢,Bwana!」Mdisho高聲叫道,「您今天有幾個人?」
「什麼幾個人?」我說道。
「德國佬,bwana,德國佬!在外頭的時候您用機關槍打死了幾個人?」
我看著他並且微笑。我拒絕用他做的事責備他。他是天生的Mwanumwezi部族,被我們這些歐洲人塑造成家僕的樣貌,如今他掙脫了枷鎖。
「還沒,我第一個來找你。」
「現在仔細聽好,你不能告訴其他人這件事,包含你的爸爸、你的太太們,還有你的朋友以及廚子。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但我必須告訴他們!」他叫道,「您不能從我身上奪走這份快樂,bwana!」
「但為什麼不能說?」他反問,「難道我做錯事了嗎?」
「恰恰相反。」我說了謊。
「那為什麼我絕對不能告訴我的親人?」他又問了一次。
我試圖向他解釋一旦發現他的所為當局會怎麼反應,就算在戰爭期間,也不能隨意把平民的頭剁下來,這意味著牢獄之災,我跟他說,甚至可能比坐牢更嚴重。
他無法信任我,他已經完全落空期望。
「我個人十分為你感到驕傲,」我說,試圖讓他覺得好過一點,「對我來說你就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但只是對您來說嗎,bwana?」
「警察!」他驚駭地叫出聲。如果說在三蘭港(Dar es Salaam,坦尚尼亞首都,原意為和平之港)有什麼事是在地人恐懼的,那就是警察。警察幾乎是由黑人組成,在頂層的幾位白人警官的底下做事,他們是出了名的對待囚犯並不仁慈。
「如果是因為警察的緣故,那我會保持緘默,bwana。」他回答。在那個瞬間他看起來沮喪、幻滅和挫敗,讓我不忍卒睹。我從椅子上站起身來,跨越房間,從牆上取下那把劍。「我很快就會離開你,」我說,「我決定參軍加入飛行隊。」
在Swahili語裡面,唯一跟飛機有關的字彙是ndegi,原意是鳥,在句子裡它總聽起來美好且生動。
「我要去駕駛那些鳥兒。」我說。「我會駕著英國的鳥兒去對抗德國的鳥。」
「太棒了!」Mdisho高聲說道,提到戰爭將他原本的情緒一掃而空。「我願與您同行,bwana。」
「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吧,bwana。」Mdisho回答。他真的被嚇到了。
「我應該可以做得不錯吧。」我告訴他。
「但你真的知道怎麼燙衣服嗎,bwana?」
「不知道。」我承認。「你必須在我走之前教導我秘訣是什麼。」
中間省略一段Dahl再次叮囑Mdisho不能說出事實真相,而是簡單告訴別人劍是他送的餞別禮。
- - -
「告訴我實話,」他問。「您真的發自內心高興我殺了那個德國大種植園主嗎?」
「我們今天也殺了一個。」我說。
「真的嗎?」他叫出聲,「您也殺了一個嗎?」
「我們必須殺死他,否則被殺的會是我。」
「這樣一來我們是平等的,bwana。」他說,笑起來的時候露出了他潔白的牙齒。「這件事讓我們兩個是真正的平等了,你跟我。」
「是啊,」我說,「我也這麼認為。」
整個故事都驚悚到不行,像是殖民歷史跟對警察、軍隊的害怕,還有Mdisho的話裡可以發現某些仇恨是被餵養的(雖然當地人也有受到欺壓),以及為什麼Mdisho第一個要去跟Dahl說而Dahl還是展現了雇主的姿態,但他們又有共同的敵人——總之恐怖的地方已經超乎殺人行為。
前面一開始講到德國人在當地把持了礦脈開採權和種植棉花、龍舌蘭、茶葉與花生的園地,基本上雖然殖民主權轉移給英國,但以移居人數來論還是德國大於其他國家,所以戰爭爆發時坦尚尼亞當局頭很痛,Dahl好像也有提到前一天才跟德國人喝酒,隔天街道就封鎖變成敵對,還差點擦槍走火。
Mdisho一開始還問為什麼不能在戰爭開始前就把德國人趕盡殺絕,他的祖先總說要出其不意,Dahl說因為戰爭有嚴格的規則,要等到哨音響起、遊戲開始才能殺人,Mdisho大感荒謬,反駁道戰爭才沒有規則,唯有勝利才算數。
(看到這段覺得好哀傷)
上集是第一次戰爭時衣索比亞打贏義大利,當時一度還跟日本討論要不要簽貿易條約,歐洲人看到兩個打贏歐洲的非白種人國家在對話覺得很危。
下集是由於殖民利益,各國互相牽制,已經擁有埃及的英國擔心法國掌握尼羅河上游,所以改變原先支持衣索比亞獨立的立場,後來情勢很詭譎的是蘇聯贊助法西斯義大利進攻,納粹德國則是賣軍火給衣索比亞。
義大利打進去之後使用芥子氣(一戰後國際公約是禁用化武的),死了四十萬人,衣索比亞跑到國聯去申訴但沒用。
雖然義大利所為已經是種族屠殺,但在二戰後並沒有被追究,因為歐洲戰勝國也不是沒有做過類似的事。
大概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國家時至今日還是沒辦法走出戰亂跟傷痕。
看到有心得提到新拍的這部疑有洗白天皇的意圖,不過我覺得1967年舊作之所以天皇的存在神隱,是因為那時的昭和天皇還活著,電影自然不能評論(或說日本社會的氛圍)他在二戰期間的角色而已。
還有一段是說戰場無數犧牲,但唯二不會受到譴責的將官是阿南跟乃木。
但其實乃木希典(想到他在台灣當總督一年半就說身體不適想回家(?))在日俄戰爭時被罵得很慘,死傷慘重、戰事延宕也攻不下旅順,還有民眾寫信給大本部叫他去死之類的,後來當時任職台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親赴前線指揮,後來終於戰勝,兒玉不居功把成果歸給朋友乃木,也讓他被推上了軍神的高位。
日俄戰爭結束後他又回來當總督,過沒多久就過世了這樣。
題外話是乃木一開始被寄予厚望,是因為他在甲午戰爭(日清戰爭)期間只用一天就攻下旅順,但他沒想到俄軍會加固要塞,所以拉長到半年圍攻戰的犧牲非常淒慘,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戰死。
這篇《如何面對國家的傷痕記憶?荷蘭奴隸展&第三帝國設計展之啟示》滿好看的。
「同樣的,荷蘭商人仰賴奴隸的生活剪影及對奴隸的看法,亦是透過當時的畫作、出版品等文件,攤開在觀眾眼前。例如出自林布蘭之手的Oopjen肖像畫,以往與〈夜巡〉同在典藏常設展的榮耀廳裡展示,如今在此呈現的意義截然不同。」
寶島少年兄來噗浪了之背景www
大意是正露丸是在日俄戰爭時期為了治療赤痢(痢疾阿米巴感染,但他寫的治療標的比較像霍亂弧菌)所研發的整腸藥,所以一開始的名字叫征露丸,即征服露西亞之意。
由於藥味重又苦,一開始士兵都會假裝吃了再偷偷丟掉,直到看到患者的痛苦跟聽進軍醫解說才比較有意願服用,後來俄軍見日軍都會吃正露丸,以為是軍隊給軍人吃戰鬥用藥(畢竟日本後來也合成了冰毒?)讓士兵變得麻木卻也瘋狂,所以感到害怕。
查日本資料時總有台灣的可以對應,比如兵營也可以參考成大光復校區,海軍訓練也能找到皇民奉公會的招募(超過一半的人去了南洋戰場),看採集人在植物園的特展亦是日治時期為了統治而考察,標本做得很全面,台灣歷史的五味雜陳(?
朋友以為是宜蘭員山鄉賣農產品的田文社,跟我說他們事業做真大XDDD
沒有,他們賣的糧食不一樣XDDD
Zoë Kravitz! 忽然想到對齁認不出來的法洛是企鵝人,Gordon局長是Jeffery Wright
女校之星
去領書了!
特典是學級日誌外殼的明信片夾,漫畫內頁印刷的紙滿好的,但因為一打開就先看名場景,馬上看到翻錯的地方(也看到大家的repo有提到)
就是這一小格小林老師說月色真美(夏目漱石梗),但翻成字真漂亮⋯⋯
但還是要說鸚鵡螺這個月會出艾西莫夫的另一本短篇小說《神也鬥不過愚蠢》,時報也要出以慰安婦為主題的韓國小說《最後一個人》。
不行欸
不行啊
於是主辦方就在路上隨機抓了一個亞裔路人代領獎項,似乎是越南人XDDDD
之前朋友聽了這場北海道大學愛努原住民研究中心主辦的線上研討會,與會的學者之一是黃金神威的監修。
其中有人提到自己是到十二歲的時候,家裡的人才敢跟他提家族長輩裡有愛努人,他也是那時才知道自己有愛努血統,開始為了明白自己是誰、在和人社會裡的原住民是怎麼受到差別待遇,而他的自我認同又該是什麼,所以踏入研究領域。
不過他提到原住民一詞在日文裡含有歧義(日本是用先住民),所以在翻譯台灣的文獻時,有時會覺得直接沿用名詞不太妥適。
我查了一下資料是這樣:
在日本「原住民」這個詞有貶意,甚至在媒體上也禁止使用,因為含有歧視的意味,所以日本是在「原住民」與「先住民」之間謹慎考慮之後,採用「先住民」。但是台灣相反,台灣認為「先住民」一詞有歧視的意思,於是在「先住民」與「原住民」謹慎考慮之後,採用「原住民」。雖然雙方看法有分歧的地方,但尊重「原先住民」的立場與用意,其實是一致的。
via 原民中心
- - -
中常會可以決議改憲法???KMT實在是
- - -
原民會特別強調,在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最為激烈的時刻,1994年4月10日李故總統出席「原住民文化會議」致詞時,首次以國家元首身分使用「原住民」一詞,更在當(1994)年7月1日,主動以國家元首身分接見臺灣原住民族憲法運動聯盟代表,並表態支持原住民正名,此舉果然動搖國民黨內部反對意見,7月28日國民大會表決憲法增修條文時,多數國大代表受此影響,轉向支持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方得正名成功。
說回來朋友的分享。
對愛努族來說,明治時代的策略其實就是不假掩飾的殖民,除了屯田兵或設置開拓使,也大力鼓吹跟獎勵殖民,透過協會辦雜誌或民報推行這樣,並採行同化政策強制改名和捨棄既有文化。(既視感)
朋友說研討會裡也有人主講他們的文化被商品化的現象。
Aesop這個行銷滿厲害的,書單有台灣作家、原價從獨立書店購入跟一天一本免費拿(不限同一人),書是從春秋跟浮光購入,好啦這樣浮光老闆應該不會再出來情緒勒索了(咦
看了照片有三部曲《指匠的情挑》《華麗的邪惡》跟《輕舔絲絨》、《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伊薩卡島》、《金色筆記》、《裸體午餐》、《致不在場的他們跟遲到的我》、《服妖之鑑》、《永別書》、《同志文學史》、《性別島讀》、《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你的身體,我的時間之書》、《橘書》、《色度》、《侶途》、《膜》(不知為何是英文版),有點呃的是《同在一個屋簷下》(關鍵字:陳克華)等
已經刪去線上電影院的金馬,昨天看完女影的《魂斷美少年》之後我無法再看《魂斷威尼斯》了。
雄影雲端戲院 - 精選影展短片隨身看
依以往搶票經驗跟今年分成AB兩區,加上這個月我只能請兩天假,應該不會達成,排起來過乾癮 XD
the french dispatch/the power of the dog/annetta/神聖電視台/魔法阿媽之後都會院線,搶不到可以豁達放棄。希望時代革命跟少年台灣會有院線。
策展表示這是女影的焦點影人單元第一次做台灣導演專題,李美彌導演上台致詞時說家裡的兄弟姐妹乃至於後續子孫其實都沒看過她的電影。
起初會注意到是因為鞋子跟衣服,在家裡和收容機構裡穿高跟鞋,魚口、細跟、綁帶,各色款式無一重複,就連服裝也是從孕婦裝、裙裝到套裝褲著、熱褲與貝蕾帽,很少見的每一景都換是新的展示,滿驚喜的,一度讓我以為有些可能是演員的私服,其中兩位女性角色逛麗嬰房的陳列架就像逛名牌店,率性抓了商品就到櫃檯結帳。
主動跟決定自己撫養小孩長大的女主角說他當兵的朋友家裡是空的,可以一皮箱入住,結果他朋友家在電梯大廈有三房一廳一廚房,他自己則是住在像萬華國宅的公寓小套房,夜不閉戶的推門一看,內裝卻是走溫馨北歐風路線,廚房有小花磁磚,牆上整齊貼著樂團海報,無數黑膠唱片靠牆斜放,整齊得一塵不染且餐桌上插著花。
覺得滿夢幻(?)的,而且載女主角四處面試等到餓了還在車上吃頂呱呱炸雞。
昨天看到某本也是呃了一下xD
悠 羽 : 原來是這樣的分類,謝謝悠羽的情報
雖然收容機構應該是基督信仰(小媽媽送別小孩時為孩子掛上十字架、白夫人回應父母疑問時說要給予女主角自由並為她祈禱、白夫人說自己戒菸是考驗信念有拿起兩本經典,但看不見書名不太清楚)但電影裡沒有特別強調。
有一幕大家去餐廳燭光聚餐但只吃餐包跟果汁,桌上還放了置入性行銷的亨氏番茄醬,菜色有點寒酸(?)但席上熱絡討論單身的意義滿好的。題外,那幕白夫人說自己戒菸不成,改抽煙斗XDDD
可能就是各種元素讓我覺得很美式的想像吧,還有播放卡式錄音帶跳探戈之類的。
- - -
希望國影還有其他修復放映的活動,我滿想補完美彌導演的片。
女主角小芃剛生產完就開始找工作但也沒有脹奶之苦,把新生兒放在一般的床上就出門,幸好小孩還不會翻身或發生新生兒猝死也沒有肚餓或尿濕哭鬧,她一回家就泡奇哥奶粉(沒有試溫度)結果弄到一半昏倒在地,後來被擁有住屋鑰匙(雖然是他打理朋友家但我還是覺得恐怖)的男主角發現,叫了家庭醫師(這點我覺得很不台灣)來看小芃,醫師訓斥他不要讓產後的太太操勞,然後在便條紙上開了處方簽叫他去藥房買藥。
地震來時我站在家門外準備開鎖,搖成這樣忽然覺得進去幹嘛呢(咦)
片單介紹 -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
第二部我看的是捷克新浪潮導演薇拉.齊蒂洛瓦的《狼穴》(知名作品是《野雛菊》),一開始看到狼穴這個詞會膝跳反應是納粹的指揮所名稱,後來看到英文片名才意識到不同,如果是納粹的狼穴會用Lair。
忽然想想這很適合玩劇本殺(LARP),故事是11位遴選的學生要到高山雪屋裡進行長期訓練合宿,卻遇到種種問題,先是10封邀請函卻有多一人、山屋破敗而糧食不足,指導員卻不介入協調,還煽動學生間的衝突⋯⋯但結局意外很溫馨,原以為這類型的電影會見血或一個都不留。
這些記者全都一人採訪,隻身挺進新聞現場。印象很深的是一位記者徒步抵達礦工集會的現場,由於黑道把持的礦場工安意外頻傳,對外道路也被砂石車壓壞,眾男人集合起來抗議,領頭質問她真的是記者嗎,怎麼沒有補助交通或高級設備就來採訪,還要塞錢給她把報導放頭版,她強硬回說看來他們很習慣賄賂這一套,但她不會接受,而是會根據新聞價值再決定。
記者們觀察到宗教遊行是她們過去從未見過的龐大規模,政教合一跟集體狂熱沛然不可擋,許多媒體因此噤聲,尤其是國內大選風向球的北方邦,哪個政黨得到北方邦即擁大位。她們試圖取得候選人採訪管道,詢問如何保障婦女權利,卻得到官腔的模糊答案,對方後來還要求她們發新聞前一定要給他過目作為交換。
不過她們關於地方的報導有些確實有敦促有關單位馬上改善就是,目前也在擴展據點。
- - -
印度記者通常是上層種姓的男性才能任職,女性嫁人後也不被允許在外工作。另外是,二戰獨立後其實印度法律上已經取消種姓,但獨尊印度教其實是更加鞏固種姓。
我都不知道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PRI)已經在位75年了⋯⋯在片中2016年左右,該黨推出一個影視偶像般的總統涅托,擁有吹捧自己的私人電視台,後來被踢爆他收受建商賄賂,以高速鐵路案的得標交換高級的私人住宅(被媒體譏諷是小白宮),後來因為輿論壓力過大,工程不得不暫停,但由於建案牽扯到中資,所以違約的墨西哥賠償了中國六億元。
但後來踢爆此事的知名廣播主持人卡門被公司惡意解雇,失業快一年卻沒其他媒體敢聘用她,且沒有法官願意受理她對公司的訴訟,後來她只好尋求泛美人權委員會的協助,飛到美國華盛頓特區與會申訴,卻被出席的墨西哥官員嗆聲:「妳有看到其他國家派高級官員參加嗎?我們出席是展現了我們重視這個議題。」
卡門後來跟團隊自立門戶,透過網路媒體重新站穩腳步,繼續她揭弊的事業,他們先是踢爆總統就讀法學院時期的論文有1/3是抄襲,又調查到政商法界名流和八所大學的校長出入一棟專門開立假發票的建物,根據線人說法,違法交易的總額可達上億歐元。
就在新事業稍有斬獲的時候,他們辦公室遭到竊賊入侵,根據監視器的紀錄,兩人一夥的竊賊穿著整齊、髮型俐落,不僅清楚要拿走的筆電放在哪裡(一位調查記者追查PRI黨魁犯罪的資料),也不避諱自己的臉清楚出現在鏡頭下,研判是職業軍人作案,猖狂到不怕他們報警求助,甚至還發照片上推特,炫耀自己用偷來的筆電發文。
但於此同時墨西哥的記者被槍殺,死在公司前的大馬路上,而大選期間光是半年內有539位政治工作者喪命,其中不乏天光化日下被拍到遭人行刑式從後腦開槍的案件。
影片中也提到卡門當初在電台致力追查真相的43位學生失蹤案,訪問到失蹤學生的親友,那人說事件就像是六七零年代的骯髒戰爭,多少人憑空消失。後來墨西哥政府公佈被焚燒學生的遺體在某處垃圾場被找到,由法醫協助調查,但因為焚毀程度嚴重故無法辨識作結。
當貼身跟拍四年的導演問及卡門,對於分秒都像戰爭的感想是什麼,她回答:「樂觀幾乎是一種道德責任,另一個選項是放棄。」
剛查新聞,發現他去年提出公投案申請,要全民表決是否要把前五任總統全送上法庭審理貪污,迴避自己的責任,真的是很敢欸他。
第五部是講述埃及政治、抗議行動和社會,與個人生命經驗的交織,敘事詩般的紀錄片《我心嚮往的》。
也跟上囧橄欖洗版
Trevor Noah我記得也有幾集談到台灣的時事,印象最深是討論防疫措施吧。
Lev應該是從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吧,印象中是猶太人,之前在台大作訪問學者,常參與政治與人權相關的活動,現在到哈佛費正清繼續他的博後,但他在推特最多人轉的是店家端出新口味的披薩,他一定會去捧場試吃,評價通常滿好的,記得他酷愛花生粉炸紅白小湯圓披薩XD
看丘說這集提到Freddy是Lev的意見
Das Kino 波電影:關於台灣影展唯一女性影像創作競賽
文裡再次梳理日前金馬學院名單性別比一事。
MT. C△MP SITE(就是那個和山老師作品衍生的線上場)
教室好可愛www
大概逛完了,截了一些很有才的攤位佈置XD
我弟的系大佈置成魷魚遊戲的主題。
我:所以挑戰輸了會被當掉嗎,還是贏的人不用繳系費(爆
下班後當了好幾天免費仔,謝謝朋友幫我拿裸體午餐。
忠孝店後半部的以書換書活動會持續到年底,不急於一時,但我看到有人把駱的書拿去放,真的是⋯⋯很壞欸(笑)但也有諾蘭變奏曲那種貴桑桑的書可以換,我還跟朋友說這不就是用迴紋針換到房子的邏輯嗎(並沒有)
對自己的定位有所質疑卻模糊無解,在亟欲知道框架外還有什麼風景的青春期讀了這些書,知道原來情慾還可以這樣表達,外面也有更寬廣的面貌,衍生更多疑問期待未來有解,或是明白有些書的客體不是自己,比如欲愛書用文字的私密愛撫。
現在明白了當初不甚理解的事,或是讀得太早、現在重閱格外有感,或是更了解作者卻讓讀者尷尬、進而除魅,自然不再需要藉閱讀去應證或尋求解答,就像河中墊腳的溪石只是過渡。
如果不曾讀過也沒有需求去讀,也不需要焦慮或可惜吧,可能也是某種祝福。
過了好幾年,可能是高中畢業之後,我才知道家人為了更了解我,主動去讀了架上的寂寞的十七歲還是孽子。
只有休一天,我直接放棄犬山記跟神聖電視台XD
昨天想起這個往年慣例,查了郵局最新消息,才發現有的國家賀年航空函件已經截止,不過我還是國際郵件都收到11/15、國內到12/31,再看看能怎麼寄送(應該就 EMS)。
趕死線看了黑月亮、巴黎食人車跟懸崖上的野餐,希望晚上壓線可以把最後大浪跟穿著裙子的凱莉黑幫看完。
未來應該會去補Peter Weir的蚊子海岸跟Gallipoli。
巴黎食人車(原文應該比較接近吃了巴黎的汽車)滿鏘的,懸疑轉折全部使用祥和輕快的配樂,雖然故事並不複雜,但指涉澳洲「開拓者/pioneer」殖民史的部分,刻意代入美國西部片/納粹跟汽車文化的元素,組合起來意外合適。
故事大意是夜間開車行經巴黎這個小鎮的駕駛總會發生車禍,但倖存者醒來後都不記得事發經過,甚至恐懼開車,久而久之便融入小鎮生活,進而涉入小鎮居民共同的秘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