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 )╯調
@whiteness
說
Mon, Sep 20, 2021 9:02 AM
Mon, Sep 20, 2021 10:10 AM
19
3
真的只是聊聊
自言自語
最近都在讀南北逐風的《哏兒》,一部關於重拾相聲技藝傳統兼和雙口搭檔談戀愛的小說。
面對裡面拋出來的「文化傳遞媒介」問題,不禁讓我想到,
長文章撰寫的心得或知識,在未來還會具有份量嗎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04 AM
說實話,最近我也不太確定這回事了。
起初,我自己會把長文章撿回來寫,不過是想回憶國中青春的部落格時代,以及打磨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漸漸,看到學生手上玩的是IG或抖音,我也開始懷疑:
長文章還會具有意義嗎?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06 AM
連我自己平時看的也是短訊息新聞、晚餐配的是Youtube,不坐在電影院的話,連用MOD看電影都得配打一場手遊tsum tsum。
每天的思緒,不特意去集中的話,是很「零碎」的
失去了耐性,不喜歡等待,週末補眠相當麻木,日復一日都覺得自己整個鈍掉了。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09 AM
但反過來看,現在的社會人又很崇尚「沉浸式體驗」。
影廳也好、去小廚房做菜做蛋糕也好、帶著小朋友去職業體驗商城玩一個一日小小消防員也好。
這些看似能重新凝聚人與人交流的親密活動,又被一波疫情給拍得稀碎。
──那我到底還剩下什麼呢,我最近常這麼想著。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12 AM
Mon, Sep 20, 2021 10:12 AM
我不知道怎麼跟學生解釋,你要學會控制滑手機的手指,才能掌握自己的時間效率。
@whiteness - 時間不夠用怎麼辦? ──我的時間從來沒有夠用過呀 關鍵字:娛樂單一化、訊息主控...
在這個躺著就會被動塞入一堆垃圾訊息的年代,你得先「有意識」把那坨爛糊糊的東西給丟掉,才能提起腳步,「主動」去查詢、搜索你真正想學習到的東西。
當初12歲的我,長文章是有別有下課閒聊、滿打滿算只有70字的簡訊以外,我能夠好好地、完整地拋給自己的朋友,讓他們去理解我的管道。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14 AM
Mon, Sep 20, 2021 9:15 AM
但他們的12歲,和我的12歲又是不同的。
誰知道若像當今的孩子們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會起什麼化學作用,腦袋皺褶能多幾褶呢?
@whiteness - 聊一個不知道算不算敏感的話題。 創作的原動力:愛vs.酬勞。 行動裝置導向:快...
我無法一味地指責說:抖音沒營養、短文章太偏頗,你們的口味都被聲光效果養刁了,要沉澱下來好好地完成「一件」事情就好,勿一心多用。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20 AM
因為反過來看,撰寫長文章、辛苦記錄了完整的邏輯鏈,基本上不一定有人看。
還不如擷取裡頭最吸睛的標題,渲染一下,改製成照片或影片,還有那麼點曝光度。
──可是,那真的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嗎
如果問我的話,我會說:
我想的是以後。
我之所以這麼排斥寫短心得的原因,一是我的能力不足以透過三言兩語就把自己的思考步驟記錄下來,二就是
我希望擺到十年後去看,它還具有一定的價值
。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24 AM
說實話,工作之後我的時間極度不足,我早沒有像大學時候,那麼多的閒暇盡情愛寫瞎寫。
這使得我若要兼顧閱讀情緒 / 邏輯思路的「完整性」和分享我在這當中查詢的什麼相關資料的「知識性」的話,我真的必須打從翻開一本書起始,就已經在打草稿了。
我的LINE KEEP上滿滿地都是每本書的筆記,經常在公車上一手壓著實體書,另一手得趕緊拿著手機打字。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26 AM
而也正是時間寶貴,我更不想把精力花在相對無謂、留不下來的東西上。
──要寫,那麼時間就要花在刀口上。
我是這麼想的。
可是就在最近,我遲疑了。
我開始不太確定,我所以為的價值和意義,是否會被科技時代所吞噬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28 AM
還記得當初IG尚未盛行時,我問了朋友:為什麼每張照片下面,都只有標籤,沒寫幾個字。
朋友大笑,說這就是給人放圖片的,不是給你唸經打一串字的。
我說:那不適合我,我對照片的感受力沒有那麼強,我無法理解一直刷刷刷,然後全都是圖片,那是要表達什麼。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30 AM
再往回推,因為同人活動的關係,我第一次接觸到微博。
我同樣問了朋友:我看不懂微博的用法,轉發跟回復差在哪裡,然後這小方格有文字限制,那麼這跟即時通(類messenger)差在哪裡?
朋友倒是無言,表示:
這就是社群媒體啊
,你就是拿這個跟人互丟訊息,分享照片,講講沒營養的小事。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37 AM
Mon, Sep 20, 2021 9:37 AM
那時候我挺震驚的,真的。
從小到大,我被教導的就是,
無論是興趣還是閒嗑牙,你都得找到一個你「受益」的理由
。
讀讀者文摘,為的是知識和小故事;學游泳,為的是身心靈暢快;彈鋼琴,可能是為了裝了點文藝再加上音樂課不用那麼費力。
在那麼多時間裡,倒沒有人跟我說過「聊天」能做什麼。
確實,國高中時期我花了大把時間跟同學聊天。
但我在聊的當下,也都在觀察和模仿。
我想知道大家在想什麼?大家回到家怎麼耍廢?大家對於未來有什麼見地?大家覺得自己以後會成為個什麼樣的人?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41 AM
昨天跟朋友煲電話粥,順道祝佳節愉快時,我才有感而發地吹捧,我說我真的好愛妳們,妳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些我沒有的特質,很吸引我,讓我想要一直和妳們做朋友。
朋友笑:「換言之,如果你看不到對方有值得你學習的東西,你就對對方沒興趣了?」
我說:那我會提不起勁,好歹也有一、兩樣是能壓過我,或者是我做不到的技能,我會崇拜、喜愛對方。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48 AM
話說遠了。
我只是想說,我最近正在檢討文章表達的妥適性。
一件事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做,可是不一定有達到心目中的目標時,要怎麼去精省它
是換一種媒介表達呢?還是颯爽地覺得誰愛誰去做呢?
這些算是私務,沒做好沒做成算還好,但據說明年要接手公司的行銷區塊,我都不敢跟主管說:您讓我這個超排斥那些APP的老古董來搞行銷,這怕是打著竹籃水漏光啊。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51 AM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面對什麼事,我覺得「有意識」地去「定期檢討」本身,就算是踏出了新一步。
以前當同人作者時,琢磨怎麼樣做書,紙質摺口書腰怎麼算,內頁怎麼排,成本效益怎麼抓,攤位怎麼擺,真的超級好玩;
或者去當當代購,精算各種信用卡刷卡的管道,包裝國內物流怎麼做最直接,這些也好玩到不行。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54 AM
做做家教,有錢拿兼年輕的小朋友陪我話癆,簡直是好到不行的兼差,但要怎麼吸引孩子的注意,抹平中間的代溝,出作業弄教材,把自己懂的東西咂巴咂巴咀嚼呈現給他們看,不容易,但也超好玩;
後來沒事就寫寫心得,拍拍照,每次都像是費力搬起顆大石頭往水裡扔,但總沒看見幾星點水花……只能每次試錯,哪個文案吸引人,哪個排版有看頭,哪張照片篩篩篩。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9:58 AM
Mon, Sep 20, 2021 10:09 AM
也許我總是能昂起頭來,跟自己的家人說:
做,就要做最好的。
──所以別干涉我的喜好,你問我從這本書裡獲得什麼,我可以給你三千字。
現在不是學生時期了,沒什麼考第一名上頒獎台的樂趣,但總還有無邊無盡的花樣可以玩。
我想,這就是「深化」的價值和心靈滿足吧。
別黔驢技窮,積積自己腦袋裡的那點底料,碰到什麼東西就認真研究認真學,學起來就是自己的,這門生意,不虧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10:02 AM
結果,閒聊這一輪後,我自己的結論是。
──或許長文章不再有代表性,但它依舊有存在的必要性。
因為,
在撰寫長文章的同時,它就像《哏兒》裡面每天晨起練的貫口一樣,是基本功,是任何表達媒介裡,最基本的入門款
。
FB的圖片上要寫好文案吧!IG下面的標題也得下得精準吧!拍宣導影片時也得有清晰明瞭的台詞和劇本邏輯吧!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10:04 AM
即席簡報要比別人強,企劃書寫得比別人快,談吐中有點幽默或引經據典的料,還得老少咸宜不過氣。
這些都有賴於無限的發散思維,就跟我現在在做的事情一樣:
1、碰到問題
2、想
3、試圖敘述
4、自然而然就能找到自己的癥結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10:07 AM
Mon, Sep 20, 2021 10:08 AM
在此還是認真推薦每個人都能寫屬於自己的長文章。
日記也可以、看韓劇的心得也可以、替孩子讀床邊故事然後覺得小美人魚實在是太瞎了想吐槽一番也可以。
文字起源於情感、立場和想法,大家閱讀時則可能有共鳴、學習和更多的拋磚引玉。
長文章能有效令人「清醒」,看透自己在想些什麼,並且考量大家到底聽不聽得懂,用與時代同步的語言再傳達出去。
不管怎麼說,我繞了這麼一大圈,玩過這麼多事物,
我還是最喜歡文字了
。
我就不信,十年後就沒人讀長文章,有的,肯定有的,
因為這是每個人長大學習表達自己的必經之路
。
Anorca
@zoe567
Mon, Sep 20, 2021 1:59 PM
我想長文章是終極的表達方式。
曾經有想過文字表達會衰微,但有次不經意看到YTber煩惱寫稿的事,才豁然其實影片背後也是經過思路的整理以及反覆咀嚼如何呈現。
想要有目的性讓他人良好地接受一些理念,不論是哪種表達方式,文字都是支撐在後面很重要的力量。長文章能做出很好的觀點整理與邏輯釐清。
自己的想法要如何呈現,才能讓他人容易接受甚至吸引住人,實是一大難題。
阿╰( ◜❤◝ )╯調
@whiteness
Mon, Sep 20, 2021 2:53 PM
Anorca
: 沒錯,所以就變成是手段問題了……
基底(長文章→思路)在,接著要怎麼轉化成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形式或語言
而這樣的語言,又會隨著科技發展、社會變遷各種不同的波折改變。
不過我倒是有點疑惑,在短訊息的影響下,孩子們真的能有好好沉澱累積屬於自己基底的機會嗎……
或反倒會迸出什麼像我這種老思維想都沒想過的新火花
不管怎麼說,還是很期待十年後的新媒體會是什麼樣子呢
載入新的回覆
最近都在讀南北逐風的《哏兒》,一部關於重拾相聲技藝傳統兼和雙口搭檔談戀愛的小說。
面對裡面拋出來的「文化傳遞媒介」問題,不禁讓我想到,長文章撰寫的心得或知識,在未來還會具有份量嗎
起初,我自己會把長文章撿回來寫,不過是想回憶國中青春的部落格時代,以及打磨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漸漸,看到學生手上玩的是IG或抖音,我也開始懷疑:長文章還會具有意義嗎?
每天的思緒,不特意去集中的話,是很「零碎」的
失去了耐性,不喜歡等待,週末補眠相當麻木,日復一日都覺得自己整個鈍掉了。
影廳也好、去小廚房做菜做蛋糕也好、帶著小朋友去職業體驗商城玩一個一日小小消防員也好。
這些看似能重新凝聚人與人交流的親密活動,又被一波疫情給拍得稀碎。
──那我到底還剩下什麼呢,我最近常這麼想著。
當初12歲的我,長文章是有別有下課閒聊、滿打滿算只有70字的簡訊以外,我能夠好好地、完整地拋給自己的朋友,讓他們去理解我的管道。
誰知道若像當今的孩子們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會起什麼化學作用,腦袋皺褶能多幾褶呢?
還不如擷取裡頭最吸睛的標題,渲染一下,改製成照片或影片,還有那麼點曝光度。
──可是,那真的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嗎
如果問我的話,我會說:我想的是以後。
我之所以這麼排斥寫短心得的原因,一是我的能力不足以透過三言兩語就把自己的思考步驟記錄下來,二就是我希望擺到十年後去看,它還具有一定的價值。
這使得我若要兼顧閱讀情緒 / 邏輯思路的「完整性」和分享我在這當中查詢的什麼相關資料的「知識性」的話,我真的必須打從翻開一本書起始,就已經在打草稿了。
我的LINE KEEP上滿滿地都是每本書的筆記,經常在公車上一手壓著實體書,另一手得趕緊拿著手機打字。
──要寫,那麼時間就要花在刀口上。
我是這麼想的。
可是就在最近,我遲疑了。
我開始不太確定,我所以為的價值和意義,是否會被科技時代所吞噬
朋友大笑,說這就是給人放圖片的,不是給你唸經打一串字的。
我說:那不適合我,我對照片的感受力沒有那麼強,我無法理解一直刷刷刷,然後全都是圖片,那是要表達什麼。
我同樣問了朋友:我看不懂微博的用法,轉發跟回復差在哪裡,然後這小方格有文字限制,那麼這跟即時通(類messenger)差在哪裡?
朋友倒是無言,表示:這就是社群媒體啊,你就是拿這個跟人互丟訊息,分享照片,講講沒營養的小事。
從小到大,我被教導的就是,無論是興趣還是閒嗑牙,你都得找到一個你「受益」的理由。
讀讀者文摘,為的是知識和小故事;學游泳,為的是身心靈暢快;彈鋼琴,可能是為了裝了點文藝再加上音樂課不用那麼費力。
在那麼多時間裡,倒沒有人跟我說過「聊天」能做什麼。
確實,國高中時期我花了大把時間跟同學聊天。
但我在聊的當下,也都在觀察和模仿。
我想知道大家在想什麼?大家回到家怎麼耍廢?大家對於未來有什麼見地?大家覺得自己以後會成為個什麼樣的人?
朋友笑:「換言之,如果你看不到對方有值得你學習的東西,你就對對方沒興趣了?」
我說:那我會提不起勁,好歹也有一、兩樣是能壓過我,或者是我做不到的技能,我會崇拜、喜愛對方。
我只是想說,我最近正在檢討文章表達的妥適性。
一件事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做,可是不一定有達到心目中的目標時,要怎麼去精省它
是換一種媒介表達呢?還是颯爽地覺得誰愛誰去做呢?
這些算是私務,沒做好沒做成算還好,但據說明年要接手公司的行銷區塊,我都不敢跟主管說:您讓我這個超排斥那些APP的老古董來搞行銷,這怕是打著竹籃水漏光啊。
以前當同人作者時,琢磨怎麼樣做書,紙質摺口書腰怎麼算,內頁怎麼排,成本效益怎麼抓,攤位怎麼擺,真的超級好玩;
或者去當當代購,精算各種信用卡刷卡的管道,包裝國內物流怎麼做最直接,這些也好玩到不行。
後來沒事就寫寫心得,拍拍照,每次都像是費力搬起顆大石頭往水裡扔,但總沒看見幾星點水花……只能每次試錯,哪個文案吸引人,哪個排版有看頭,哪張照片篩篩篩。
──所以別干涉我的喜好,你問我從這本書裡獲得什麼,我可以給你三千字。
現在不是學生時期了,沒什麼考第一名上頒獎台的樂趣,但總還有無邊無盡的花樣可以玩。
我想,這就是「深化」的價值和心靈滿足吧。
別黔驢技窮,積積自己腦袋裡的那點底料,碰到什麼東西就認真研究認真學,學起來就是自己的,這門生意,不虧
──或許長文章不再有代表性,但它依舊有存在的必要性。
因為,在撰寫長文章的同時,它就像《哏兒》裡面每天晨起練的貫口一樣,是基本功,是任何表達媒介裡,最基本的入門款。
FB的圖片上要寫好文案吧!IG下面的標題也得下得精準吧!拍宣導影片時也得有清晰明瞭的台詞和劇本邏輯吧!
這些都有賴於無限的發散思維,就跟我現在在做的事情一樣:
1、碰到問題
2、想
3、試圖敘述
4、自然而然就能找到自己的癥結
日記也可以、看韓劇的心得也可以、替孩子讀床邊故事然後覺得小美人魚實在是太瞎了想吐槽一番也可以。
文字起源於情感、立場和想法,大家閱讀時則可能有共鳴、學習和更多的拋磚引玉。
長文章能有效令人「清醒」,看透自己在想些什麼,並且考量大家到底聽不聽得懂,用與時代同步的語言再傳達出去。
不管怎麼說,我繞了這麼一大圈,玩過這麼多事物,我還是最喜歡文字了。
我就不信,十年後就沒人讀長文章,有的,肯定有的,因為這是每個人長大學習表達自己的必經之路。
曾經有想過文字表達會衰微,但有次不經意看到YTber煩惱寫稿的事,才豁然其實影片背後也是經過思路的整理以及反覆咀嚼如何呈現。
想要有目的性讓他人良好地接受一些理念,不論是哪種表達方式,文字都是支撐在後面很重要的力量。長文章能做出很好的觀點整理與邏輯釐清。
自己的想法要如何呈現,才能讓他人容易接受甚至吸引住人,實是一大難題。
基底(長文章→思路)在,接著要怎麼轉化成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形式或語言
而這樣的語言,又會隨著科技發展、社會變遷各種不同的波折改變。
不過我倒是有點疑惑,在短訊息的影響下,孩子們真的能有好好沉澱累積屬於自己基底的機會嗎……
或反倒會迸出什麼像我這種老思維想都沒想過的新火花
不管怎麼說,還是很期待十年後的新媒體會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