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看新聞學單字 04: 障害障がい
https://images.plurk.com/Srx8srlCe21arjnc44wIY.png
昨天是帕運開幕式,就來學學日文「障害/障がい」這個單字。這個單字後面再加上「者」變成「障害者/障がい者」,就是中文所說的身心障礙人士。

其實「障害/障がい」這個單字,全部都用漢字寫,或是刻意用平假名寫成「がい」,在立場上有很大的差別。類似的單字還有「子供」刻意寫成「子ども」,不要以為這是為了要給小朋友看,才刻意用平假名寫啊!(「子ども/子供」的情況寫在最底下)

看新聞學單字:障害/障がい -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障害/障がい」和「 障碍 」都可以

日文當中其實用來指稱身心障礙的這單字,有很多寫法。除了「障害」和「障がい」之外,可能也有人看過「障碍」。日文的「碍」其實就是「礙」的俗體字,兩個字是通的。但整體來說還是寫成「障害/障がい」比較多。

「障碍」原本是佛教用語。我個人對於佛教沒有那麼熟,有些時候日本的佛教和臺灣又有點不一樣,所以不知道「障碍」對應的中文是什麼(但我看註釋的意思就是遇到阻礙、障礙的意思)。總之,原本「障碍」的讀音應該是「しょうげ」,但是在明治時代開始有人把這個字讀成「しょうがい」,讀音和「障害/障がい」一樣,就有混用的情況。

不過戰後因為「当用漢字表」和「法令用語改正例」都是採用「障害」,所以後來就很少人會寫成「障碍」,但還是有人習慣用這個寫法,沒有對錯。

問題其實是出在「障害」的「害」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問題出在「害」

主張應該將「障害」寫成「障がい」的人認為,「害」有「危害」、「公害」的負面印象,這是將身心障礙(者)污名化,所以應該把「害」用平假名寫。如此一來,同樣的單字讀音一樣,又可以避掉「害」這個字。

最先開始將「障害」寫成「障がい」的是地方政府或企業。像是東京都多摩市在 2001年就將寫法換成「障がい者」,北海道札幌市也在 2003年就改了,後來也有不少地方政府跟進,但中央政府仍就沒有明確訂出該怎麼寫才好。企業的話包括第一生命保險、SONY等,也都在 2006年左右改成「障がい」。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2006年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分界點,因為聯合國在 2006年通過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日本則在 2014年簽署。日本也為此在 2013年通過《障害者基本法》。

所以在這段時間,到底是該寫成「障害」還是「障がい」的討論是很熱烈的,而且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定案。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應該要怎麼寫才對?

到底是該寫成「障害」還是「障がい」,現在應該是見仁見智。雖然說主張應寫成「障がい」的人認為,「障害」是負面的詞彙,但不代表所有的當事人(此指身心障礙人士)都同意這樣的說法。像是乙武洋匡或是 2016年代表日本參加帕運的游泳選手一ノ瀬メイ都覺得特地把「害」寫成平假名的寫法很怪。也有一些當事者團體認為,會覺得身心障礙是一種「害」,並不是當事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是社會上對於身心障礙人士的標籤,所以今天刻意把「害」寫成「がい」,反而是在遮掩社會上將身心障礙視為一種「害」的想法。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總之現在要寫成「障害」還是「障がい」還是「障碍」都可以,會寫成「障碍」也許是因為不想要寫「害」又不想要寫平假名的權宜之計,但這樣寫的人真的算少。(根據NHK 2019年的調查,有 70%的民眾表示沒看過「障碍」。同一份調查也指出,有 80%的民眾有看過「障害」這個寫法,而且不會覺得很怪;但只有 63%的民眾「障がい」的寫法且不覺得怪)。

如果沒有在日文課本裡面學過「障がい(者)」這個寫法的人,以後看到這個寫法不要當成「寫給看不懂漢字的人看」,這是刻意的。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同場加映:是「子ども」還是「子供」?

和「障害/障がい」很像的另一個單字,就是「子ども/子供」。

「子ども」這個單字最早可以追溯到《萬葉集》。熟悉《萬葉集》的讀者應該會知道,《萬葉集》當時的文字記述方式和現在不一樣,所以充其量只能當作《萬葉集》那個時代已經有「コドモ」這個讀音。是一直要到江戶時代,才把代表小朋友的「コドモ」這個讀音,寫成「子供」。

「子供」的「子(コ)」,就是「孩子」的意思。至於「供(ドモ)」,則是從「ドモ」這個讀音,去找一個對應的漢字來使用。換言之,「供(ドモ)」在這裡是假借字(当て字)。

現在的問題就出在「供(ドモ)」。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有一派人認為,「供(ドモ)」這個字代表的是「供養」或「隨從(例:お供)」的意思。孩子絕對不是要拿來獻神的供品,也絕對不是家長的隨從。如果要主張孩子的主體性,不是附屬於家長的個體,就不應該寫成「供(ドモ)」。

這種立場的人,就會把小孩子寫成「子ども」或「こども」,總之就是不要使用「供(ドモ)」這個假借字就對了。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不過也有人其實沒有想這麼多,單純覺得「供(ドモ)」是假借字,所以寫成「子ども」也沒有什麼差別。也有一說認為,「子」是小一就會學到的漢字,「供」要等到小六才會學,所以寫成「子ども」小朋友比較看得懂。

其實日本文部科學省在 2013年6月決定,公文裡面一定要寫成「子供」。理由是「供」是常用漢字,「供」只是假借字,並沒有歧視意涵,所以應寫成「子供」。原本這項政策只有針對文部科學省內部,後來其他行政部門有陸續跟進。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但實際上,就算文部科學省當初決定公文書要這樣寫,日常生活還是很常看到寫成「子ども」或「こども」的情況。日文新聞在內文直覺上使用「子ども」的比例較多(新聞標題有時考慮到字數限制,會使用「子供」),公部門政策宣導或一些法律相關文件上也會使用「子ども」。就更不用說如果是幼兒園,現在幾乎都是寫成「こども園」,針對小小孩的內容或是機構名稱,都會選用「こども」。

作為日文用字上的建議,平常打字時使用「子ども」會比較保險,不要覺得都寫成漢字的「子供」好像比較威比較潮、漢字能力比較好。沒有。因為你打成「子供」可能會被當作文字敏銳度較低,嚴重的話還會被當作是不尊重小朋友人權的人。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全文網頁版:
看新聞學單字:障害/障がい -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想看到更多好玩有趣、各種傻眼的日本時事新聞,記得追蹤「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日本。
猫丸的審神喵
可以用假名去換字面上的歧義,是日文的優勢(至少不用「創造」奇怪的字)
哇系阿捲
長知識了~之前都不知道子ども跟子供的差異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哇系阿捲 : 以前沒有想那麼多,覺得都通用,某天突然被罵說「你用『供』是什麼意思」才突然驚覺意思差很大,再也不敢寫子供
梓月穎
請問這樣兒童節會寫成「子供之日」嗎?
或是直接當成一個專有名詞去認知呢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梓月穎 : 5月5號的話,現在日文都是寫成「こどもの日」吧?
如果是要講中文的話,我會翻成兒童節,因為直接用漢字寫成「子供之日」對於中文讀者來說,有翻和沒翻是一樣的
梓月穎
謝謝您的解答
真是夠了
在台灣可以類比的就是法律用語上的變革, 86年4月23日「殘障福利法」更名為「身心障礙者保護法」, 勞工保險條例在97年7月17日修正用詞, 「殘廢」一律改為「失能」, 一直延用至今, 但保險法一直到107年05月18日才修正用詞, 在這之前都使用「殘廢」, 原本舊有的失能則改為喪失工作能力以免混淆, 全面避免使用「殘」、「廢」這樣的負面字詞。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真是夠了 : 感謝補充
穂川千歳🧀願一切都會變好
「障碍」翻譯過來應該就是煩惱,不過佛教的用法跟一般知道的煩惱有微妙的不同,「起煩惱」應該是最常聽到的說法了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穂川千歳🧀願一切都會變好 : 學到了一課,謝謝~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