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服飾誌
雜談──那個穿洋裝被圍觀的女人

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需要多大的勇氣?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驗,精挑細選了一件很喜歡的服裝,卻被別人批評「很奇怪」、「不雅觀」、「太浮誇了吧」,甚至引來不友善的注目禮?

https://images.plurk.com/61NNqmtpwuAHdINopq2NU9.jpg
台灣服飾誌
這樣的情況在二十世紀初期的臺灣更為明顯,雖然進入了日治時期,也建立了不少的新式教育與現代化設施,但整體民風還是偏向保守,這樣的保守風氣對女性的壓力又更為嚴重。

在這個年代裡,卻出現了一位不畏外人眼光,堅持嘗試自我風格的奇特女子。
台灣服飾誌
從清領時期開始,臺中清水「蔡源順」家便是地方上的大家族,其中五房長男蔡蓮舫是日治時期的著名仕紳之一,不只被臺北臺中的文人鄉紳視為大家長,也是成立台中一中的重要推手。

除此之外,蔡蓮舫家中還有個不容小覷的人物,那便是第三妾「廖貴」。

雖然廖貴是妾室,但因為連生三位兒子,在相當看重傳宗接代的傳統社會中,家中地位幾乎相當於女主人。而廖貴也是一個聰慧的女性,雖然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在蔡蓮舫的培育與自學下,通曉日文與漢文,對於商業和服裝搭配也很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台灣服飾誌
在1917年到1925年間,黃旺成先生在臺中蔡蓮舫家擔任他兒子的家教,那時,他的日記中就提到蔡蓮舫的妾「廖貴」對流行時尚十分敏銳,而1924年廖貴去上海遊歷完後,她回臺換上上海最新流行的服裝,還曾引起了眾人圍觀。

「夜四奶(廖貴)以洋裝往樂舞台觀劇,當場又要現出一怪現象(圍觀)焉!」擔任家教的黃旺成曾發過這樣的牢騷。
台灣服飾誌
在1920年代中期,臺灣女性大多還在流行傳統大襟衫和西式裙的混搭,這時的廖貴就已經穿起全套的洋裝。甚至不同於當時1920年代的西方流行的是現代洋裝的筒形裙或A字裙──廖貴穿著的是十九世紀的女裝,介於現代服裝與傳統洋裝之間,移除了過往的裙撐、加上羊腿袖、充滿花邊與蕾絲的華麗洋裝,還戴了一頂寬邊有緞帶花的大洋帽。

這樣的膽識也反映在了廖貴的生活上,她不甘於只當一個賢內助,1921年時她為了成立公司前往漳州購買土地;隔年也打算用自己的資金組織芭蕉會社來投資獲利;在1930年時,廖貴的社交手腕與眼界也被總督府相中,前往南京、福州與中、日的高官夫人進行「夫人外交」。
台灣服飾誌
雖然廖貴也因為行事高調、男女社交界線模糊、花費豪奢在家族內引起許多不滿。但這樣果敢、潑辣的性格,可以說在當時是極為少見。

這件高調、華麗的洋裝,對於廖貴而言,不只是一件表露自我風格的服裝,更是一個對傳統社會的宣戰。

「很奇怪、不雅觀?隨你吧,我就是我自己。」或許她會對現代那些為他人眼光苦惱的人這麼說吧。
台灣服飾誌
參考資料:蔡宜錦《西洋服裝史》、李毓嵐〈1920年代臺中士紳蔡蓮舫的家庭生活〉、吳奇浩〈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
台灣服飾誌
今天我們的介紹就到這邊啦,如果喜歡,記得幫我們按讚、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台灣這繽紛的一面吧

也可以按讚追蹤我們的 FBIGtwitter喔!!
菜雞攻城屍3.0
她看起來對自己的裝扮很有自信,服裝就是要靠自信來撐。

但是她的比例看起來好怪
氷源
不好意思,想請問一下這個服裝風格屬於新洛可可風格是哪裡得到的資料呢。
台灣服飾誌
luke790624: 您好,因為目前找不到更多關於圖內洋裝的解析,因此是看《西洋服裝史》的洋裝演變歸納出的結論,更明確來說這件服裝更接近是十九世紀90年代女裝的流行特色,像是流行套裝服飾、裙撐逐漸消失、興起小泡泡袖等,而這種現代服裝與傳統服裝的交替特色也延續到1910年代左右。

剛剛回去重新確認,該洋裝應該是屬於十九世紀末的女裝,是我們沒看清楚篇章名稱誤植了,謝謝提問與提醒,馬上更正這個部分
氷源
台灣服飾誌 : 快別這麼說,一直以來非常喜歡貴河道的故事與資料。不過方才看照片跟敘述上都比較接近十九世紀末的巴斯爾風格因此想說是不是參考書目上所寫的或是並不是在敘述這張照片。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廖貴的精神就算是在當代也是走在最先端的呢!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其實她這樣穿風格不奇怪只是...她沒穿馬甲所以撐不起來,印象中日本的華族會穿這類洋裝,一般百姓應該沒有
下風
超有自信⋯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