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
開始之前,先感謝有人來我幾年前談文筆好壞的噗按愛心!
Laven
好像每隔一陣子就會看到文筆相關的討論。究竟一篇文章的好壞是取決於文字的運用、辭彙量,還是題材、描寫方式,歷來專家莫衷一是,坊間也各有各的說法。我的理解是,如果真的有個定律,讓我們知道一個故事要怎樣才算好、怎樣才能受歡迎,那大概早就寫在課本上了,不會再有可以討論的空間,也不會有那麼多不同的立場。
Laven
事實是,一個故事到底怎樣算好,怎樣會受歡迎,真的沒有人知道。假想一下,如果世上存在某種百試百靈的招,能夠讓故事百分之百好看好賣,出版社編輯們一定高興到哭出來,要求自家的簽約作者如法炮製。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如此看看各大出版社各種賭、各種跟風行銷,以及各種共體時艱、縮編減薪
Laven
有人說必須要有明確架構,缺乏明確架構的書受到歡迎的例子卻不少,也有人說必須題材新穎,但書市上又有那麼多老套老梗循環使用卻依然賣得好。只要歸納出一個理論,幾乎立刻就能找出反其道而行卻成功的例子,顯見這討論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Laven
再說,故事好就能受歡迎,就能賣得好嗎?受歡迎的、賣得好的都是好故事嗎?嚴格說來,兩者也並非高度相關。我在以下這兩個噗講過文筆好和受歡迎、市場趨向和讀者期待(精確點說,這裡的「讀者」指特定的忠實讀者),說的也是類似的事:
@Laven - 又看到了一些噗: ......然後我又有想要說的話了。(掩面) #小說創作 #文手 #...
@Laven - 來說說小說中的用詞──「精確性」和「易讀性」的分野與抉擇。 Ps.注意:本噗可能帶髒字...
Laven
作為文手,面對這類問題,或許也只能持續自問、不斷追尋了。
Laven
另一件我想說的,是「如何看待曾經很喜歡,後來回頭看卻感到不怎麼樣的作品」這件事。
Laven
在文筆討論的噗中,常常會引出對過往不堪回首的感歎,偷偷說不時也會有旅人說起當年如何喜歡一個作品,長大後再看卻感覺該作乏善可陳的心情。這種心情,看書的人常有,有的人慚愧,有的人羞恥,有的人還會氣惱,甚至對該作作者至今筆力不足卻仍然持續出書受歡迎這回事感到憤怒,覺得大眾沒眼光、書市沒正義、人間沒公理。
Laven
嗯,就如上一段所言,這種心情我也曾有過,不過到了現在,不論是當年神作現在平平,還是當年熱愛現在無感,我都認為這是隨著人生歷練,見識與閱歷增長而生的必然現象。看得越多,見得越廣,自然會拓寬眼界,重新評估、審視過往時,感受也不同以往。登泰山而小天下,讀得多了,鑑賞力提升,標準也拉高,從前的神作便不再那麼神了。
Laven
這樣說來,為了「當年以為的神作原來不那麼神」而慚愧或羞恥,似乎滿可惜的。同樣的一件事,有的人高興自己比從前知道更多,因此更樂意學習新知,有的人卻痛恨自己從前知道太少,恨不得那個所知甚少的自己沒出現過,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不論是為了維持身心平衡,還是養護創作動力,我個人都覺得以前者的態度面對,會比後者要好些。
Laven
再說,年少總是無知的。現代人無師自通十歲就看懂《紅樓夢》、《莎士比亞》,還馬上懂得其中高妙的根本沒有幾個。多數人的閱讀經歷,本來就從國語課本、成語故事、網路小說和同人文得來,在其中發現了文字和故事的興味,這才一步一步越讀越多、越讀越深。如果沒有中間這些東西的引導啟發,或許也不會有此刻每天上噗浪找糧,甚至走上創作道路的我們。
Laven
小時候用過學步車的人,長大後會覺得曾用過學步車很羞恥嗎?似乎不會。學游泳時抓過浮板的人,學會游泳後,會覺得用浮板真是不堪回首嗎?似乎也不會。許多時候,我們就是必須經過某條路徑,才能到達現在的所在地。或許會有人問:「可是我現在還是喜歡學步車怎麼辦?」嗯,你還是可以喜歡啊,就像奈勒斯有一塊自己的安心小毯子那樣。關於個人喜好,人真的沒有一定要怎樣,沒有道理也是可以喜歡的,這不會對不起誰,更不會對不起書市、對不起社會。
Laven
那如果那位作者還是沒有「進步」,依然寫著、賣著現在的我覺得不怎麼樣的書怎麼辦?嗯,我可以依然喜歡,也可以不再喜歡,但這一切和他無關,他還是可以賣。三十歲的人不需要學步車,游泳校隊不需要浮板,可是世界上還是有人需要學步車,需要浮板的吧?也許池裡那個怕得要命的小孩,二十年後會是奧運游泳國手,誰知道呢?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但他現在需要的也不是高超的游泳換氣技巧,而是浮板。
Laven
最後說到進步。我個人認為進步是只用來要求自己的,就像道德一樣。他人進步與否,其實真的和我們沒有關係。誰說販賣學步車的廠商,隨著客人的成長,有一天應該要銷售高鐵車廂的?再者,進步不進步,真的不是誰說了算。許多人之所以有各自的喜好與選擇,背後均有各自的原因。如果我只是摔了一跤,當然可以覺得拐杖只是暫時之計,卻也不能保證我老了以後不會再用上它。腿腳無力的老人家非靠柺杖不可,想要他只憑自己的腿和意志力行走,大概就像丟一本《紅樓夢》給下班後虛脫的社畜,要他全心全意看懂愛上,並對賈家如數家珍那樣荒唐。
Laven
每個人發展出的生活方式與喜好自有他的原因,不是他本人,談進步不進步便沒有意義。如果看網文方便快速,能帶給一個人樂趣,那他閒暇時看看並無不可。同理,如果一個作者持續寫通俗小說,就算我們認為他筆力沒有進步,那也是他個人的喜好與選擇。他之所以能持續寫持續賣,也代表世界上有人需要這小說,有出版社需要這小說。作為路人,即使再怎麼恨鐵不成鋼,也顯得蒼白徒勞,更別說單純只是厭惡了。
Laven
席慕蓉〈無怨的青春〉寫道:「......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年少時的戀情不一定完美,甚至大多不完美,卻依然給了我們東西,豐富了我們的生命。我想,對年少時熱愛的作品,或許也可作如是想。不是它們,便不會有今日的我們,這樣已經足夠了。
球場鸚鵡夜子🦜٩(ˊᗜˋ*)و
(Laven大這篇讓我想到小吐版上有一篇關於作品互文性與讀者人生經驗的討論)
Laven
球場鸚鵡夜子🦜٩(ˊᗜˋ*)و : 總算找到小吐板卻不知道是哪一篇,求網址!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球場鸚鵡夜子🦜٩(ˊᗜˋ*)و : ......我好像知道你講的那篇 可能是我寫的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484這個XDDDDD
球場鸚鵡夜子🦜٩(ˊᗜˋ*)و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 對XDDDDDDD,原來這篇是承德大寫的!!
月亮熊☣深愛系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 這篇我也是看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感謝大大寫了這麼優質好文(跪
球場鸚鵡夜子🦜٩(ˊᗜˋ*)و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 ㄚㄚ薪偷看錯人,失敬失敬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難過的是裡面對三本柱的感概......五年後倒真的是一語成讖了
Laven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 讀了文章,雖然沒看過這些作品,但很感動今日以文會友,這些作品還是有其存在意義 XD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最近迷上了漢彌爾頓這部音樂劇,也順便看了一些相關的訪談。其中編舞老師跟舞台設計都提到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歌詞與劇情服務,如果過度強調反而會失去作品的平衡,也會讓觀眾失焦。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這段話我覺得放在所有的創作應該都是相同的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推理小說界曾有過推理十誡,認為有十項戒律,一旦犯了,就絕對不是好作品,時至今日,觸犯十誡但是成為經典的小說也是大有作品在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我想,文筆、劇情、架構等等的其實都很重要,但也都不重要。能夠讓故事得以凸顯的,就是好的設計
飛〃停泊港灣是溫柔
承德:從零開始的推廣生活 : 路人也讀了文章,有種被救贖的感覺(?),感謝您讓我對曾經的自己有釋懷的感覺...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