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這幾天台灣話題度最高的應該就是「 校正回歸 」這個關鍵字。這裡是分享日本時事新聞的平台,就來分享日本的新聞。

(下收內文)

舊文回顧
【武漢肺炎在日本】PCR陽性率各地統計方式皆不同,數據只能參考用 -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如果是去年住在日本(特別是東京)或是時時刻刻都有在關注日本速報新聞的朋友,應該會很有印象。去年日本爆發第一波疫情的時候,特別是那個東京都,每天收單的速度都越來越快,甚至在中午前就會有新聞釋放消息說「今天單日確診人數上看x百人」,先幫大家打個強心針,才不會大家下午看到數字時下一跳。(之所以可以中午前就可以偷偷預告下午的結果,是因為收單時間是早上 9點)

後來呢,因為想當初(希望現在已經不是了)都是在用傳真機回報確診人數,然後單日確診人數已經大於東京都傳真機可以處理的人數(每驗到一名確診患者,就要發一封傳真),傳真機大塞車,東京都就需要一直「校正回歸」每日確診人數。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所以「校正回歸」不是什麼台灣才有的現象(只是在中文名詞上,這個說法真的是滿特別的)

那日本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地方政府在統計的時候,其實會分成當日的「 速報值 」,和晚一點才會公告在網站上的「 詳報 」。「速報值」就只會有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其實就真的只是參考用,大家不用太認真看待。「詳報」就會有台灣人大家熟悉的個案資料,包括確診個案的年齡區間、性別、發病日、採檢日、是否有些接觸史或和編號幾號的案例有關等資訊。

那因為「速報值」這個數字其實不是很準確,在「校正回歸」前當天的速報值真的只能參考用。那要如何讓這個速報值變得有意義呢,其實如果是用一週動態平均做圖的話,就可以稍微減少誤差所造成的影響,看出「速報」的疫情趨勢。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今天(24)早上的新聞,東京都表示將取消每天 15點發當日確診人數速報值,改成下午 16:45連同新增確診人數的年齡分佈、重症者人數、當日篩檢件數、各區市町村別的感染者數、死者數等資訊一起發佈。

在過去,東京都是分成每天 15點發當日確診人數速報值,當晚 19點左右才發布詳報。現在是把「速報」和「詳報」合併在 16:45發表,改稱為「確定報」。

東京都表示,之所以會作出變更,是因為有人反映目前的確診人數發表方式有可能會招致誤解,也沒有辦法正確傳達疫情現狀,所以才會將新增確診數和篩檢數同時發表,就能看出篩檢數對應的確診人數(也就是陽性率)佔多少。東京都也說到,這項改變也可以減少負責COVID-19業務的職員工作上的負擔。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回到台灣。

其實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下簡稱CECC)這段時間以來,是真的每天 14點準時發新聞稿出來沒錯,但是台灣每天報的數字,一直都不是「速報值」,而是「確診日」(*)。

一直以來,CECC使用的語句都是「今天新增的確診個案有_例,包含境外移入_例,以及本土案例_例」這樣的句子,所以大家就會覺得,每天報的這些數字,都是「今天」確診的。

其實不是如此。這裡的「今天」其實要去看收單的時間,它是從什麼時候算到什麼時候。所以我一直覺得「今天」這個說法不是很好。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問題時,是去年「日本女大生案」的時候。理論上CECC在 14點的每週例行記者會開始前,他們就已經掌握到這個案子了,但CECC卻沒有在 14點的記者會上公佈,而是在當天晚上、端午連假前緊急加開記者會才公布這件事情。

CECC從一開始就不是,一知道有個案就馬上公布,而是先掌握到一定程度的疫調資訊後,才對外公布。

這麼做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呢,因為CECC在公佈個案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掌握到一定程度的資訊了,所以面對記者提問的時候,才不會一問三不知。這個是日本去年疫情剛爆發時,厚生勞動省的一大敗筆——時任厚生勞動大臣的加藤勝信真的是面對記者提問一問三不知,讓厚生勞動省的形象變很差。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當時是一有個案、疫調資訊都還沒有調查清楚的狀況下,就馬上召開記者會。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壞處是呢,會很容易讓人誤解CECC在記者會上說的「今天新增的確診個案⋯⋯」的那個今天,是今天凌晨到記者會前的時間。但其實不是,至少也要是前一天記者會到今天召開記者會前的時間啦~總之,大家知道的是,CECC每天在報的這些數字,其實不是你想像中的「今天」。不然就不會有上星期(應該是)CECC在記者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時回應說:「那是明天才會公布的案例」。

*最近因為「校正回歸」的關係,確診日已經改稱為「#研判日」。但「研判日」的定義CECC應該還沒有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這個詞有點太籠統了,人為要素太多,如果要講求精確的話,使用「採檢日」作圖才是比較好的作法,偏偏在之前都不是這樣做,所以就⋯⋯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想看到更多好玩有趣、各種傻眼的日本時事新聞,記得追蹤「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日本。
易雲𓅄混亂。
依稀記得自己當初笑過日本要等傳真機...
斯圖加特失業順
重點是,回歸這個詞不是給這樣亂用的。已經有外媒以為我們在Regression了欸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斯圖加特失業順 : 我自己不是念公衛之類的所以不敢說大話,但我真的覺得「校正回歸」這個詞很怪⋯⋯
框框
請教regression是什麼意思?
夏貓。DC的五歲歲
框框 : regression analysis 迴歸分析,是分析兩組數據之間相關性的方式
夏貓。DC的五歲歲
BTW我是堅持regression 要用有辶部的迴啦
鯖鯖
把在翻譯相關的社團看到的意見轉貼過來
https://images.plurk.com/2JqX8NYSDs8xJaJzkpNrvK.png
我覺得直接講補登搞不好比較親和XD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翻譯名詞的問題是一點,但是對我來說,其實我最在乎的事情和這篇貼文的重點一樣

做統計圖表,不能把計算方法不同的數據加在一起

Facebook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我可以懂CECC想要做 retrospective adjustment 的用意,這很正常
但是圖表不能這樣加
特別是當它定義沒有分隔清楚的情況下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要嘛就全部都用採檢日作為標準計算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根據《端傳媒》的報導,現在這張圖是用「研判日」。「研判日」這件事情就很人為了,既不是採檢日,也不是確診日,這樣的標準其實不是一個好的科學標準
疫情週報:台灣疫情數據儀表板,與政府尚未公布的數據資料|端傳媒 Initium Media
小綠是也*ヽ(・×・´)ゞ
我一直以為校正回歸=校正(個案的採檢日)+回歸(至該日期計算病例數)
所以不是很知道大家在吵什麼XDDDD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小綠是也*ヽ(・×・´)ゞ : 中文是可以這樣理解沒錯啦,把「校正」和「回歸」拆開來看,但「校正回歸」應該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專有名詞(是有這個概念沒錯,但是沒有這個詞)

事實上,就算把「校正」和「回歸」拆開來看,這兩個詞真正的意思也不是這樣,也不能合在一起用⋯⋯
夏貓。DC的五歲歲
不過如果是因為資料傳送拖延,導致數字需要在日後補上,那應該不會改變到採檢日或確診日吧?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夏貓。DC的五歲歲 : 問題就在於這個圖表的呈現方式
採檢日和確診日是不會變沒錯,但問題是在「校正回歸」之前,CECC公布的數據不是依據採檢日公布的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不是依據採檢日,也不是嚴格來說的「確診日」
而是現在CECC口中的「研判日」,CECC認定這個個案要歸到哪一天的數據
來決定
夏貓。DC的五歲歲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CECC認定這個個案要歸到哪一天」的這件事情,就有人為介入判斷的成分在
殤大叔中毒中-魁魁兒
莊人祥有說後來是直接以採檢日+2當確診日,校正回歸的應該是統一這樣計算。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殤大叔中毒中-魁魁兒 : 之前的數據也要這樣,才能畫在同一張圖表上~~~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如果要講求「精確」的話,過去所有的資料都要跟著這樣改
斯圖加特失業順
夏貓。DC的五歲歲 : 早期的統計學課本,「回歸」與「迴歸」是通用混用的。我大學生物統計課本有一個段落討論此事。雖然作者也使用「迴歸」。但是「回歸」在過去也曾廣泛用來指稱Regression。
夏貓。DC的五歲歲
斯圖加特失業順 : 我知道,所以我才說「派」XD
斯圖加特失業順
夏貓。DC的五歲歲 : 但很顯然我們時中葛格不知道QQ
夏貓。DC的五歲歲
斯圖加特失業順 : 我是聽說有人在學的時候也是學校正回歸啦,不過也只是聽說而已,我自己學的時候老師是都英文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