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瞎
@thorhsu
Wed, Mar 10, 2021 12:03 PM
50
33
其實地圖證據很清楚了,最近一百年大潭藻礁都在砂灘和和海裡。然後從地質研究大概可以推論出大潭藻礁大概生長到兩千年前就因為造陸運動和積砂死亡了。
現在你看到的藻礁生態,都是因為這些堤岸工程影響漂砂後才又長出的。絕不可能超過40年,大概就2X年
-
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
這個太好玩了。做了一張大潭電廠現在的衛星照片(Google)跟1944年美軍5萬分之1地圖的套圖。三張圖是同一塊,只是透明度的差別。
結果滿驚人的。美軍那時候的沙灘(黑色線段)現在都是防風林。現在的沙灘/露出的藻礁,在1944年圖上,都還在海水裡。
tuzzi on Twitter
櫻花瞎
@thorhsu
Wed, Mar 10, 2021 12:05 PM
這些藻礁根本沒那麼脆弱,影響藻礁最嚴重的還是工業廢水和漂砂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Wed, Mar 10, 2021 12:06 PM
這幾年來,台灣的海岸線一直倒退,國土減少......這個議題很久了。
反而藻礁是這幾年才出來的。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Wed, Mar 10, 2021 12:07 PM
藻礁是植物,被泥沙蓋住,根本沒辦法光合作用。被泥沙蓋住應該是不能活。
卑劣な狩人 939,090
@MioDoKagami
Wed, Mar 10, 2021 12:12 PM
這個是最新戰場,生態大腸花裡面戰得很兇
櫻花瞎
@thorhsu
Wed, Mar 10, 2021 12:13 PM
卑劣な狩人 939,090
: 有傳送門嗎
機器狼🌐AI搜尋全攻略
@KMN_BOT
說
Wed, Mar 10, 2021 12:14 PM
機器狼不太確定呢汪 (っ´ω`c)
機器狼🌐AI搜尋全攻略
@KMN_BOT
說
Wed, Mar 10, 2021 12:14 PM
機器狼也想要加入汪 ヽ(●´∀`●)ノ
真。ikki
@ikkitoushin
說
Wed, Mar 10, 2021 12:18 PM
比勝文吃牛排的歷史還要短
TMD19748
@EE2012
Wed, Mar 10, 2021 12:18 PM
為什麼環團不是要求工業區減少污水排放?
卑劣な狩人 939,090
@MioDoKagami
Wed, Mar 10, 2021 12:20 PM
生態大腸花論壇 Public Group | Fa
批依細菌人
@triop
Wed, Mar 10, 2021 12:25 PM
TMD19748
: 他們連居民都想趕走了你說呢
TMD19748
@EE2012
Wed, Mar 10, 2021 12:43 PM
批依細菌人
: 拿錢來換
鏡‧月影醬子說
@TsukikageSilent
Wed, Mar 10, 2021 12:44 PM
環團不是拿台電的錢就是拿日月光的錢
你要環團拿錢不如要他們切腹
雖然我還真的很希望他們切腹
COOLBILL
@axer33
Wed, Mar 10, 2021 1:33 PM
護燕老娘參戰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Wed, Mar 10, 2021 1:40 PM
COOLBILL
: 這種論點超垃圾的。
dpp不罵王浩宇,dpp就是放任王浩宇。
kmt保護藻礁重啟核四,也和環團站在一起,結果環團也沒罵kmt,還要大家分開來看。
𝒯𝓎𝓅𝑒-𝓔𝓲𝓰𝓱𝓽
@f787f
Wed, Mar 10, 2021 1:54 PM
公親王白馬
: 環團就雙標習慣了www
「政府:我們來溝通...。環團:拒絕接受摸頭!!!」
「政府:我不是要摸頭...。環團:政府拒絕溝通!!!!!!」
IAMEnemy
@IAMEnemy
Wed, Mar 10, 2021 2:29 PM
公親王白馬
: 其實是王浩宇很會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Wed, Mar 10, 2021 5:40 PM
請google關鍵詞:碳十四 藻礁 1957
Domo☆墨砂🦮
@SOSOBI
Wed, Mar 10, 2021 5:43 PM
𝒯𝓎𝓅𝑒-𝓔𝓲𝓰𝓱𝓽
: 都給他們說就好了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Thu, Mar 11, 2021 1:51 PM
Thu, Mar 11, 2021 1:56 PM
我所見噗首的說法像是這樣的(不知道是否理解錯誤):
1.藻礁長2000年就死光了。
2.最近看到的都是40年內長出的。
3.結論:藻礁並非如環團所說的珍貴或脆弱。
環團的一部分說法是這樣的:
1.藻礁是7000年緩慢形成的。
2.由北到南的幾片藻礁因為工業污染的關係而逐漸死亡,僅剩觀新、大潭還留有豐富生態。
3.政府方認為觀新藻礁已列保護,打算犧牲大潭藻礁區域,但環團認為大潭生態不輸觀新。
4.政府方認為工程影響不大,但環團認為海下未裸露的區域也有豐富的藻礁,工程會有大影響。(而且也已經影響海下與裸露部分)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Thu, Mar 11, 2021 1:51 PM
Thu, Mar 11, 2021 1:55 PM
然後再回來看這篇研究,就會發現:
1.藻礁需要千年堆積(首段),不可能40年就生出來。
2.1957年就已經有藻礁的文獻紀錄,40年這說法呃⋯⋯
3.研究者的碳十四測定就有6240年的藻礁。
4.藻礁之前大半在海下,因海岸線後退而露出。(意指海下還有豐富的藻礁生態,同環團的說法)
個人以為噗友誤將「裸露海面上的藻礁」與「活著的藻礁」概念混淆了,所以才會延伸出後續那些猜想。(尤其是藻礁被泥沙或者海水蓋住就會死亡那段⋯⋯這核心概念猜的有點跳太大,更有根據的論述都很容易找到)
至於藻礁是否會因為人類活動而死亡,這就不用再說了。
卑劣な狩人 939,090
@MioDoKagami
Thu, Mar 11, 2021 2:27 PM
所以也有研究員跳出來說,到底要保育什麼,你要保育水下生態,還是保育那些礁石? 如礁石有必要糾結大潭那一段? 如果是生態,那裡過去污染嚴重,還有存多少原生生態需要畫地保育? 到了這階段,還沒有關鍵證據在這大潭有絕對保留必要,跟北台灣用電需求比起來這很簡單能做出選擇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Thu, Mar 11, 2021 2:44 PM
是啊 所以歸咎到底,也只是「你覺得犧牲生態來增加電力」值不值得罷了。(不用「確保電力」這個詞,是因為即使藻礁滅了,電還是不夠,後面還有得接)
環團覺得不值得,而噗友覺得值得,僅此而已。(政治人物則是嘴裡說珍貴,但做的時候則認為可以犧牲)
只是這件事在過程中是粗糙的,所以最後搞到要提出公投,藉此把所有資料都攤開來討論。
個人以為這自有公論,正反意見都值得聆聽,但對過程中不斷刻意散佈的謠言、抹黑或錯誤資訊感到⋯⋯真的不行,這不是一個好的民主社會運作方式。
COOLBILL
@axer33
說
Thu, Mar 11, 2021 3:06 PM
icecream風聆
: 你是說之前潘忠政對林姓助教授惡意攻擊,以及收了日月光1000萬之後把廢水問題特意從研究中移除?
卑劣な狩人 939,090
@MioDoKagami
Thu, Mar 11, 2021 3:35 PM
icecream風聆
:
那地工這樣算是好的方式嗎?
載入新的回覆
現在你看到的藻礁生態,都是因為這些堤岸工程影響漂砂後才又長出的。絕不可能超過40年,大概就2X年
-
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
這個太好玩了。做了一張大潭電廠現在的衛星照片(Google)跟1944年美軍5萬分之1地圖的套圖。三張圖是同一塊,只是透明度的差別。
結果滿驚人的。美軍那時候的沙灘(黑色線段)現在都是防風林。現在的沙灘/露出的藻礁,在1944年圖上,都還在海水裡。
反而藻礁是這幾年才出來的。
你要環團拿錢不如要他們切腹
雖然我還真的很希望他們切腹
dpp不罵王浩宇,dpp就是放任王浩宇。
kmt保護藻礁重啟核四,也和環團站在一起,結果環團也沒罵kmt,還要大家分開來看。
「政府:我們來溝通...。環團:拒絕接受摸頭!!!」
「政府:我不是要摸頭...。環團:政府拒絕溝通!!!!!!」
1.藻礁長2000年就死光了。
2.最近看到的都是40年內長出的。
3.結論:藻礁並非如環團所說的珍貴或脆弱。
環團的一部分說法是這樣的:
1.藻礁是7000年緩慢形成的。
2.由北到南的幾片藻礁因為工業污染的關係而逐漸死亡,僅剩觀新、大潭還留有豐富生態。
3.政府方認為觀新藻礁已列保護,打算犧牲大潭藻礁區域,但環團認為大潭生態不輸觀新。
4.政府方認為工程影響不大,但環團認為海下未裸露的區域也有豐富的藻礁,工程會有大影響。(而且也已經影響海下與裸露部分)
1.藻礁需要千年堆積(首段),不可能40年就生出來。
2.1957年就已經有藻礁的文獻紀錄,40年這說法呃⋯⋯
3.研究者的碳十四測定就有6240年的藻礁。
4.藻礁之前大半在海下,因海岸線後退而露出。(意指海下還有豐富的藻礁生態,同環團的說法)
個人以為噗友誤將「裸露海面上的藻礁」與「活著的藻礁」概念混淆了,所以才會延伸出後續那些猜想。(尤其是藻礁被泥沙或者海水蓋住就會死亡那段⋯⋯這核心概念猜的有點跳太大,更有根據的論述都很容易找到)
至於藻礁是否會因為人類活動而死亡,這就不用再說了。
環團覺得不值得,而噗友覺得值得,僅此而已。(政治人物則是嘴裡說珍貴,但做的時候則認為可以犧牲)
只是這件事在過程中是粗糙的,所以最後搞到要提出公投,藉此把所有資料都攤開來討論。
個人以為這自有公論,正反意見都值得聆聽,但對過程中不斷刻意散佈的謠言、抹黑或錯誤資訊感到⋯⋯真的不行,這不是一個好的民主社會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