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08 AM
Mon, Jan 4, 2021 4:38 AM
10
1
四葉妹妹
112話像魔貫光殺炮,在年初把我轟到淚流滿面...
不過就是書包嘛!為什麼會這樣!
真的是很意外的一回,很難得地提到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而且這段剛好和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非常相似...
下收劇透和想法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15 AM
Mon, Jan 4, 2021 4:16 AM
「我在四葉還是嬰兒的時候,也還沒有成為父親的感覺......」
「但隨著他會走路、會站了、會跟著你,一邊
爸爸--爸爸--
地叫著,然後不知怎的,就會出現
我已經是個爸爸了
的感覺」
「......好像我只說了理所當然的事」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18 AM
記得小岩井和四葉沒有血緣關係,所以雖然這番話感覺很簡單,本人也說得模模糊糊,但真的是對孩子有愛、有感受才能說出這番話。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26 AM
Mon, Jan 4, 2021 6:11 AM
這份愛不是指一般說
「好可愛」
的那種喜愛,而是把
「和對方生活視為理所當然」
的愛。
四葉妹妹連載100多回,小岩井對四葉提供的資源和關注,讀者都有目共睹,並感到溫暖和羨慕。
但這回談到父親的意識時,作者並不著墨小岩井的自願付出,可見這部作品在談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時,並不認為付出多寡與感情連結的形成特別相關。
真正令小岩井產生父親意識的原因,是四葉叫他「爸爸」;是四葉的呼喚決定了兩人的關係。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43 AM
Mon, Jan 4, 2021 6:12 AM
甚至可以腦補一下,在小岩井還沒產生父親意識,認份照顧嬰兒的四葉時,他可能都覺得
「照顧孩子」
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也因此,當四葉學會說話,跟著他、叫他「爸爸」並和他分享生活時,他沒有想到會收到這些
額外的情感回饋
,所以對於「何時建立父親的意識」才會感到茫然困惑。
他做著旁人認為是愛,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也不明白這一切怎麼發生,但就結果而言,四葉確實是認他當爸爸。
這短短的一段話,其實是賦予對等的權利,讓孩子一起決定兩人的關係啊...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58 AM
Mon, Jan 4, 2021 4:58 AM
真心太感動...
一定要收電子版跟畫冊...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58 AM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4:59 AM
然後來談我對於「父母與孩子」的意識。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5:03 AM
Mon, Jan 4, 2021 5:57 AM
我很討厭沒有主題,或是主題圍繞在「他人」身上的八卦閒聊,如果一個人和我分享他的所知所感,或是他發現的新事物,我很樂意聽,比如他為什麼喜歡爬山、他拍了什麼照片......,透過這些分享,我可以了解這個人如何詮釋自己的感受。
但如果他分享的是誰跟誰在一起、誰跟誰分手了,這我完全沒興趣,我認為那些事都是當事人的選擇,作為外人的我沒必要評價和臆測。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5:08 AM
Mon, Jan 4, 2021 5:09 AM
而從小過年親戚來訪最愛聊的就是這些,我知道這些話題方便,但這並不會提起我想了解的興趣,所以我經常想著:
「不過是血緣連結才有這場聚會,但能不能有更深層的交流,還是要看個人的意願吧。」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5:14 AM
Mon, Jan 4, 2021 6:18 AM
然後想了一陣子後,某天...大概是國高中的我突然發現,
我因過年聚會想到的這句話,不也可以印證在「我和父母手足的關係」嗎?
說起來,最能客觀定義我與父母、我與手足的關係的,正是那些血緣連結,但多年的相處下,我也明白我們的關係不只有血緣。而之所以能獲得這些額外的回饋,都多虧了對方的自願付出。
怎麼說呢,意識到這點後,反而能更客觀的看待一個人投注在自己身上的資源和關注了。
扣除血緣單純看待這段關係,其實會發現很多事對方不做也無所謂,但對方多做,我確實有受惠;而我無意識多做的事,一定也會產生一些影響。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5:23 AM
Mon, Jan 4, 2021 6:18 AM
所以大約從國高中開始,想著對方真的讓自己過得比較方便,所以會用卡片或語言表示感謝,一開始對方可能會覺得有點鄭重,但久而久之也會習慣回饋...
我不敢說這是不是原因,但往後吵架之所以能好好講開或平復,一定也與這些平時累積有關。
而因為對方也對我的行為做出肯定,這讓我相信我們在關係中都是對等的,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有權利和責任去維護理想關係的模樣。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5:40 AM
Mon, Jan 4, 2021 6:31 AM
舉個例子,之前我和爸爸有點摩擦。
平時在外地工作,一個月只會回家一次,所以我一週會打一次電話聊天五到十分鐘了解近況;喜歡社交的媽媽很開心,但爸爸覺得好像一定要空出時間,等待我打電話,有點綁手綁腳。
我說:「我可以理解你不喜歡被打斷,我也不喜歡,所以我打電話回家,不是要你一定要在那時間接我電話,是問你哪時有空,我可以在那時間打。你如果在看電視,我也可以掛掉再打;但我也要說,我認為一週五分鐘通話並不過分。」
結果他好像一下子轉不過來,還是說不常用電話推託,我就火大傳Line下最後通牒🤣🤣🤣
「我很生氣,不是氣你不跟我打電話,而是你沒有考慮兩人都能配合的前提,回覆你能做到的事。」
「我再重申一次,我沒有要改變你,只是請你考慮兩人時間表不同,找除了回家之外聯絡感情的方式。」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5:48 AM
Mon, Jan 4, 2021 6:36 AM
「我已經嘗試配合你的時間表,但如果你的回覆是不常用電話,那我也不好意思了。」
「並不是我不愛你,但你也沒有嘗試為了我們生活習慣的不同做出回應。」
幾天後,我爸就來電討論可以配合的時間,我們就很順利地和好了。
但坦白說在傳Line前,我已經做好了覺悟,我不認為自己的情感需求是無理取鬧,也認為沒必要在不適合的人身上多費唇舌,有血緣關係也一樣。
從我自己的例子看起來,其實要「維護一段理想的關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關係總是在變化的,你無法確定對方描繪的理想形象是否和自己一致,因此也得要有「對方不一定會答應」的覺悟,不能夠一心想著對方必須配合。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5:54 AM
Mon, Jan 4, 2021 7:49 AM
不小心扯遠了,總之我對於我作為一個孩子和手足的模樣還算滿意,因此想到如果未來成為孩子的父母,如果被孩子問到:
「是因為愛我才生我的嗎?」
的問題可以怎樣回答:
父母在孩子出世前,其實也不知道你是你。
所以與其說是先有愛,不如說是在孩子出生、成長,和孩子相處後,才漸漸產生愛的。
雖然愛一開始並不存在可能讓人有點氣餒,但比起未出世前那種一視同仁的愛,當然還是出生相處後,專屬於某人的愛更讓人開心吧。
這世界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既然沒有理所當然,那能和某個人建立更特別、更深層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幸運。
講得真是支離破碎
不過就先到這吧,等哪天有空再整理
於六
@yu6
Mon, Jan 4, 2021 6:15 AM
我很喜歡你最後的擬答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Mon, Jan 4, 2021 6:41 AM
於六
: 謝謝於六看完這些支離破碎的東西
但如果對孩子這麼說,他們的小腦袋瓜應該轉不過來吧 ,可能會停止思考
於六
@yu6
Mon, Jan 4, 2021 7:02 AM
有時候找答案也不是為了給他人解答而是給自己解答啊
即便孩子沒問,我們還是可以等他問出口之前在心裡永遠琢磨那個答案,希望可以給他當時我們最完熟的回應
偽山💙早睡戰隊_來場感謝
@aaalisatw
Mon, Jan 4, 2021 7:16 AM
比起八卦、更想了解別人如何詮釋自己的感受,這一點真的很有共鳴QQ
聊天時可以互相訴說自己的感受和喜悅真的比八卦來的有趣多了...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Tue, Jan 5, 2021 2:40 PM
於六
: 你講得真好...當語言琢磨完成的時候,真希望自己也能人如其言啊...
耶囉🏐扌非球真好看!
@LxHonly
Tue, Jan 5, 2021 2:42 PM
偽山💙早睡戰隊_來場感謝
: 沒錯,不過沒辦法人就是有各種各樣,最近學到的是與其勉強自己、改變自己融入,不如尋找自己世界與對方世界的接點,這樣可能會更輕鬆...吧,但也是要努力就是了
載入新的回覆
112話像魔貫光殺炮,在年初把我轟到淚流滿面...
不過就是書包嘛!為什麼會這樣!
真的是很意外的一回,很難得地提到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而且這段剛好和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非常相似...
下收劇透和想法
「但隨著他會走路、會站了、會跟著你,一邊爸爸--爸爸--地叫著,然後不知怎的,就會出現我已經是個爸爸了的感覺」
「......好像我只說了理所當然的事」
四葉妹妹連載100多回,小岩井對四葉提供的資源和關注,讀者都有目共睹,並感到溫暖和羨慕。
但這回談到父親的意識時,作者並不著墨小岩井的自願付出,可見這部作品在談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時,並不認為付出多寡與感情連結的形成特別相關。
真正令小岩井產生父親意識的原因,是四葉叫他「爸爸」;是四葉的呼喚決定了兩人的關係。
他做著旁人認為是愛,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也不明白這一切怎麼發生,但就結果而言,四葉確實是認他當爸爸。
這短短的一段話,其實是賦予對等的權利,讓孩子一起決定兩人的關係啊...
一定要收電子版跟畫冊...
但如果他分享的是誰跟誰在一起、誰跟誰分手了,這我完全沒興趣,我認為那些事都是當事人的選擇,作為外人的我沒必要評價和臆測。
說起來,最能客觀定義我與父母、我與手足的關係的,正是那些血緣連結,但多年的相處下,我也明白我們的關係不只有血緣。而之所以能獲得這些額外的回饋,都多虧了對方的自願付出。
怎麼說呢,意識到這點後,反而能更客觀的看待一個人投注在自己身上的資源和關注了。
扣除血緣單純看待這段關係,其實會發現很多事對方不做也無所謂,但對方多做,我確實有受惠;而我無意識多做的事,一定也會產生一些影響。
我不敢說這是不是原因,但往後吵架之所以能好好講開或平復,一定也與這些平時累積有關。
而因為對方也對我的行為做出肯定,這讓我相信我們在關係中都是對等的,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有權利和責任去維護理想關係的模樣。
平時在外地工作,一個月只會回家一次,所以我一週會打一次電話聊天五到十分鐘了解近況;喜歡社交的媽媽很開心,但爸爸覺得好像一定要空出時間,等待我打電話,有點綁手綁腳。
我說:「我可以理解你不喜歡被打斷,我也不喜歡,所以我打電話回家,不是要你一定要在那時間接我電話,是問你哪時有空,我可以在那時間打。你如果在看電視,我也可以掛掉再打;但我也要說,我認為一週五分鐘通話並不過分。」
結果他好像一下子轉不過來,還是說不常用電話推託,我就火大傳Line下最後通牒🤣🤣🤣
「我很生氣,不是氣你不跟我打電話,而是你沒有考慮兩人都能配合的前提,回覆你能做到的事。」
「我再重申一次,我沒有要改變你,只是請你考慮兩人時間表不同,找除了回家之外聯絡感情的方式。」
「並不是我不愛你,但你也沒有嘗試為了我們生活習慣的不同做出回應。」
幾天後,我爸就來電討論可以配合的時間,我們就很順利地和好了。
但坦白說在傳Line前,我已經做好了覺悟,我不認為自己的情感需求是無理取鬧,也認為沒必要在不適合的人身上多費唇舌,有血緣關係也一樣。
從我自己的例子看起來,其實要「維護一段理想的關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關係總是在變化的,你無法確定對方描繪的理想形象是否和自己一致,因此也得要有「對方不一定會答應」的覺悟,不能夠一心想著對方必須配合。
父母在孩子出世前,其實也不知道你是你。
所以與其說是先有愛,不如說是在孩子出生、成長,和孩子相處後,才漸漸產生愛的。
雖然愛一開始並不存在可能讓人有點氣餒,但比起未出世前那種一視同仁的愛,當然還是出生相處後,專屬於某人的愛更讓人開心吧。
這世界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既然沒有理所當然,那能和某個人建立更特別、更深層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幸運。
講得真是支離破碎
不過就先到這吧,等哪天有空再整理
但如果對孩子這麼說,他們的小腦袋瓜應該轉不過來吧 ,可能會停止思考
即便孩子沒問,我們還是可以等他問出口之前在心裡永遠琢磨那個答案,希望可以給他當時我們最完熟的回應
聊天時可以互相訴說自己的感受和喜悅真的比八卦來的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