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1 PM
Wed, Aug 19, 2020 1:44 PM
38
8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書名:愛的藝術 The Art of Loving
作者:佛洛姆 Erich Fromm
分類:心理學
譯者:孟祥森
愛的藝術
「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人們以為去愛是簡單的,尋找一個正確的對象,讓我們去愛——或被他所愛——卻是困難的。」
「大部分人把愛的問題認為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沒有想到『去愛』的問題,沒想到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
且看精神分析學家怎麼用淺顯的文字來看待愛之心理發展。
雖然這書名實在不太吸引人
(摘要與心得下收)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1 PM
Wed, Aug 19, 2020 1:45 PM
佛洛姆的看法是,人們孤獨且互相隔離,所以人類竭盡所能想逃脫出這種隔離的狀態,
派對式的狂歡、各樣的公共活動都是一種管道,或者,與其他人結合。
兩個人一起超越這種隔離感,兩人合為一體,這個就是愛。
然而這種結合需要雙方夠成熟;成熟者必會發現自己對於這個世界所知甚少,一如老子所說的「知不知上」(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因此這種結合是精神上的,雖然一起超越了孤獨,其實在知識層面上並不需要真的知道這種超越如何運作,也就是說,人們不用互相強逼自己去了解對方的所有秘密,不該用控制的方式來看透生命的意義。
如果是不成熟的愛,可能會造成其他種樣貌,例如上述的控制對方、被對方控制,以「我都是為你好」為出發點,其實只是自私的利用。
愛是自由之子
,不是統御和控制的慾望。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2 PM
看到這邊我想到電影《Set it up》的臺詞,"You like because, and you love despite."
「喜歡」是因為別人有著某些好的特質所以你受吸引,
「愛」卻是儘管對方有不好的部分你仍接受。
書裡寫道:「我希望我所愛的人是為了他自己而成長及發展,並且依照他自己的方式成長和發展,而不是要他合我的意,合我的用途。」
愛一個人應該要按照
他所是
的樣子與他合一。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2 PM
Wed, Aug 19, 2020 1:45 PM
接著佛洛姆講到了父母之愛;成年的愛是從隔離的狀態到合一的狀態,然而父母的愛卻是從合一的狀態到獨立的狀態。
佛洛姆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真正偉大的親情愛,並不是愛一個嬰兒,而是去愛一個兒童;要愛一個嬰兒相對容易,因為父母知道嬰兒基本上還是依附著父母的一部分,但一個兒童卻會慢慢獨立、有自己的想法,唯有父母願意放手成全卻依然愛他,這才是一個成熟的表現。
「他甘願忍受與孩子的分離,並且即使分離之後,他仍舊對孩子充滿著愛。」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2 PM
整本書的最基礎概念大概就是這些了:愛是要離開隔離孤獨的狀態、愛是成熟獨立自主。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2 PM
後面聊了很多佛洛姆的看法,像是愛無排他性,或是自私者其實不是自愛(自戀),而是缺乏獨立缺乏愛等等,然後提到西方猶太教基督教、東方老子以及印度神學觀點,講信仰其實是無名的、是未可知的,正如愛一般。
(佛洛姆本身是受猶太教育成長的,所以對猶太教的觀點也是信手捻來)
接著是講病態的愛,像是父母病態地控制孩子、孩子病態地依戀父母,並在成長後持續在另一半中找尋父母的影子等等。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2 PM
最後他提出的建議是:要有信心。
聽起來超像在乎口號的XDDDD
對某個人「有信心」,就是說我確信他的基本態度,他的人格核心,他的愛是可靠的,是不改變的。
「
當我們在意識中以為我們所懼怕的是不被愛之際,我們真正的——雖然常是無意識的——懼怕卻是去愛。
」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2 PM
真的滿推薦這本書的,用語很淺顯,很多值得深思的點,不失為一種參考。
而且小本又便宜
沒想到這本書竟然在2020年3月還能新版12刷,歷久彌新啊!!!
不過如果有人真的想找這本書來看,得先稍微講一下這本書的背景,它寫在是1956年,佛洛姆是以該年代精神分析的方式來闡述「愛」,所以他得找到各種他的理論去分析為何人會有某些想法等等,這些內容移植到現在會有點政治不正確,像是他把父、母分得太開了,好像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嚴苛的,或是仍把同性戀跟特殊性癖好當成精神疾病,這點讀者們當然可以不認同
,拜託各位都不要認同
。
二維資料框
@heterogeneous
Wed, Aug 19, 2020 1:42 PM
Wed, Aug 19, 2020 1:48 PM
2020年的我們能夠抱持更開放的態度來看1960年代的觀點,正如這本書裡也瘋狂地批評了20世紀初的弗洛依德,不過我很喜歡這本書把歷史脈絡放進來,告訴讀者為什麼20世紀初精神分析會紅,一戰使得人們開始追求些什麼等等,不能否認的是,弗洛依德還是開啟了現代精神分析的門。
必須要老實說,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作者一直批評弗洛依德父權,看了有夠爽
說到歷史脈絡,這本書在討論愛時,把資本社會的發展也放進去整個脈絡裡,可以看清人們是怎麼把愛當成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把愛形容成可以交易的、可以靠外在條件裝飾點綴而待價而沽的商品,人們又是如何把「公平」當作是「合一」,然而意思其實是大相逕庭的。
載入新的回覆
書名:愛的藝術 The Art of Loving
作者:佛洛姆 Erich Fromm
分類:心理學
譯者:孟祥森
「大部分人把愛的問題認為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沒有想到『去愛』的問題,沒想到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
且看精神分析學家怎麼用淺顯的文字來看待愛之心理發展。
雖然這書名實在不太吸引人(摘要與心得下收)
派對式的狂歡、各樣的公共活動都是一種管道,或者,與其他人結合。
兩個人一起超越這種隔離感,兩人合為一體,這個就是愛。
然而這種結合需要雙方夠成熟;成熟者必會發現自己對於這個世界所知甚少,一如老子所說的「知不知上」(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因此這種結合是精神上的,雖然一起超越了孤獨,其實在知識層面上並不需要真的知道這種超越如何運作,也就是說,人們不用互相強逼自己去了解對方的所有秘密,不該用控制的方式來看透生命的意義。
如果是不成熟的愛,可能會造成其他種樣貌,例如上述的控制對方、被對方控制,以「我都是為你好」為出發點,其實只是自私的利用。
愛是自由之子,不是統御和控制的慾望。
「喜歡」是因為別人有著某些好的特質所以你受吸引,
「愛」卻是儘管對方有不好的部分你仍接受。
書裡寫道:「我希望我所愛的人是為了他自己而成長及發展,並且依照他自己的方式成長和發展,而不是要他合我的意,合我的用途。」
愛一個人應該要按照他所是的樣子與他合一。
佛洛姆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真正偉大的親情愛,並不是愛一個嬰兒,而是去愛一個兒童;要愛一個嬰兒相對容易,因為父母知道嬰兒基本上還是依附著父母的一部分,但一個兒童卻會慢慢獨立、有自己的想法,唯有父母願意放手成全卻依然愛他,這才是一個成熟的表現。
「他甘願忍受與孩子的分離,並且即使分離之後,他仍舊對孩子充滿著愛。」
(佛洛姆本身是受猶太教育成長的,所以對猶太教的觀點也是信手捻來)
接著是講病態的愛,像是父母病態地控制孩子、孩子病態地依戀父母,並在成長後持續在另一半中找尋父母的影子等等。
聽起來超像在乎口號的XDDDD對某個人「有信心」,就是說我確信他的基本態度,他的人格核心,他的愛是可靠的,是不改變的。
「當我們在意識中以為我們所懼怕的是不被愛之際,我們真正的——雖然常是無意識的——懼怕卻是去愛。」
而且小本又便宜沒想到這本書竟然在2020年3月還能新版12刷,歷久彌新啊!!!
不過如果有人真的想找這本書來看,得先稍微講一下這本書的背景,它寫在是1956年,佛洛姆是以該年代精神分析的方式來闡述「愛」,所以他得找到各種他的理論去分析為何人會有某些想法等等,這些內容移植到現在會有點政治不正確,像是他把父、母分得太開了,好像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嚴苛的,或是仍把同性戀跟特殊性癖好當成精神疾病,這點讀者們當然可以不認同
,拜託各位都不要認同。必須要老實說,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作者一直批評弗洛依德父權,看了有夠爽說到歷史脈絡,這本書在討論愛時,把資本社會的發展也放進去整個脈絡裡,可以看清人們是怎麼把愛當成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把愛形容成可以交易的、可以靠外在條件裝飾點綴而待價而沽的商品,人們又是如何把「公平」當作是「合一」,然而意思其實是大相逕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