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夜。

昨天因為預定要參加的台文館走讀活動臨時遇雨取消,所以就又逛了一次春夫展。
補個前導影片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佐藤春夫展覽前導影片
雷夜。
其實之前逛過一次了但是心得還欠著,就趁這次一起補了。
展場的主視覺設計我滿喜歡的,有種活潑又不失雅緻的感覺。
以下都是沒修過的照片,因為我懶~((欸
雷夜。
入口的展板,旁邊放了偽裝成扇子的DM,算是一種巧思吧。
場內也是各處都有扇子,扇子上有春夫的作品摘錄等等。
應該是為了配合女誡扇綺譚的意象,所以才採用扇子。
https://images.plurk.com/7pGQ9pJEXjDD6Ff5NTo6xD.png https://images.plurk.com/7J9HXxbzsSxRGt4XxYHnCh.png
雷夜。
一進去右手邊柱子上有一些圖與老照片的影像,搭配它們所屬的場景所在地,以日本或台灣地圖剪影為背景。
感覺像是旅行的明信片,跟主題的『旅行』也很搭。
https://images.plurk.com/7xhEEtp3bYoZGMHf5aidSf.png https://images.plurk.com/2jKytH5kMgB7fxMAOsC8oo.png
雷夜。
柱子再往左就開始介紹春夫的生平家世了。
整場的看板都是中、日文對照的。因為之前看過一次,所以這次特別花一些時間去讀日文,悠哉地拿出手機搜尋不會念的漢字(但是真的有夠多的!),後來還有被一群路人叫去幫忙拍照。
看板左邊是匾額的複製品,這面匾額上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的『悠然見山』是中山不折的手筆,曾經懸掛在春夫家的客廳。
匾額下面的櫃子抽屜拉開可以看到春夫的生平大事紀年表共6面,比較有名的事件,包括跟谷崎潤一郎的友情與絕交、聽聞芥川的死訊、前往台灣與中國旅遊、主要作品的發表年份等等都有在列。
https://images.plurk.com/3m4BG57AL0WF76eIJg98Ta.png https://images.plurk.com/59WGBnVANQO16zxowZTtyc.png https://images.plurk.com/2DV3Q7VuAa88MTBaDvxouy.png
雷夜。
https://images.plurk.com/5RCUkDsobC0pGKWpgsQU5H.png https://images.plurk.com/IJhr0lSwKHkelGlPBRqwL.png https://images.plurk.com/1BbU3AiVg53TfnSLFCDaX6.png https://images.plurk.com/7IvCslBnZXWeo5VXLVnd4R.png https://images.plurk.com/3BQZUSfxBQ4Ir9FOXPpasf.png https://images.plurk.com/2pfi6106SD3OmVhJLxeRDY.png
連太宰寫信懇求芥川賞這件事也有列在上面www
不過沒特別寫明是多長的那一封。((說真的我一直都沒搞清楚太宰到底寫了幾封又寫了多長...
根據這篇的資訊
大学倶楽部・実践女子大:佐藤春夫に「芥川賞」泣訴する太宰治の書簡 河野准教授が発見
雷夜。
看起來是1936年1月28日太宰寄出了一封長達4公尺的信給春夫,6月29則是5公尺長的信給川端
但好像還有一封是3公尺長的給春夫...?!!!
總之,這次那封有夠長的信本體有來台灣,在春夫年表櫃前面,轉身會看到一個茶几的佈景,上面有長信的複製品,複製品的後方展櫃則有它的本體。
但是不知道複製品是不是1:1全部複製,如果是的話這長度好像不太對...複製品的長度只有3~4尺(大約不超過120 cm),正品又摺疊著完全看不出到底有多長,總之這個長度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我到底有沒有看錯單位...@@???
https://images.plurk.com/3o7vlzSa49q4Gtnj8PnhO8.png https://images.plurk.com/6GDmZTQBoD8FJBEbyTmyeV.png https://images.plurk.com/DtWqCoaCVJjpE3Ubc5MgT.png
雷夜。
上次去沒什麼人,連工作人員都不太常出來遊蕩,這次去出現了至少兩團多於三人的拍照群&場內遊蕩的npc工作人員。但是他好像不太知道要怎麼介紹太宰,他跟其他遊客說的是「『人間失格』裡很渣男的那位」,我在一旁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不過沒多說什麼。
雷夜。
這場的展櫃佈置得滿用心的,展品註記也都是中日文對照。
總之先略過一些細節,這區的聲音展出部分是春夫朗讀自己的作品,工作人員說是這三幅扇子的作品隨機播放,可惜我日文渣實在是聽不出來當時在講什麼。其中有一段聽起來超像在念經的(失禮),還沒發現展牌的時候我還在想這是不是天皇的玉音放送,因為整個聲音有夠平,但是放在這裡好像又有點違和,畢竟春夫的作品跟戰爭的關聯似乎沒有很重(沒聽過正牌的玉音放送,不然當下就可以知道不是了)。
另外,在茶几佈景的前方,有一支久米正雄執導的影片,是『現代日本文學全集』的宣傳影片,內容是春夫跟妻女在剛落成的宅邸的日常生活。影片忘記錄了,印象中有一段是春夫在門口跟狗玩。
https://images.plurk.com/6GgcAazDgJInyNCrTwvsZ5.png https://images.plurk.com/65LspZPjKKQ1id193TQKMr.png
雷夜。
還有一段好像是春夫跟工人一起在裝修門的螺絲還什麼的,一小段春夫站在陽台跟窗內的女兒玩之類的吧((慣性失憶通常運轉
影片右邊那面牆佈置得像是窗子,兩側有對聯『簾外有天來雨露,堦前餘地種芝蘭』。展櫃裡有春夫用過的夾鼻眼鏡、懷錶、鋼筆、印章等等。還有那本封面有夠漂亮的車塵集。
最左邊的印章是『春夫』的拆字,出自他父親的巧思。
https://images.plurk.com/4hhXMsKEQRr6xcueYIJSxd.png https://images.plurk.com/5FvHsJvsS9sDReGI6Cpj0x.png https://images.plurk.com/2i2sTXyOHA3dSQZk3NKaQt.png
雷夜。
回到生平年表那櫃,左邊是病薔薇跟田園的憂鬱等書籍,還有春夫在稿紙上的塗鴉。
https://images.plurk.com/4H5KcUjCSAgyUUQ4mAM4mC.png https://images.plurk.com/4FVHl861gJtyZbBK3kXvyp.png https://images.plurk.com/5p8c3XicuyGZwhRLd6SfC6.png https://images.plurk.com/5g47K6vYvnSHxVqVrlwRrt.png https://images.plurk.com/5zOGryj1f81PqDyLaKloHI.png https://images.plurk.com/1RBUCqrGKMonb6P4mYL8v2.png
雷夜。
再往左是春夫的人際關係櫃*2 ((欸
首先是太宰相關的那櫃,再左邊則是谷崎潤一郎相關。
先放太宰櫃。這櫃主要就是看茶几上那封長信的本體,還有春夫的素描簿。素描簿裡有春夫聽到玉音放送後,內心衝擊的短歌筆記,不過大概不是翻開展出的這頁。那兩本書的封面我也都滿喜歡的。
https://images.plurk.com/5HkDL5MIgSeH3xpsMjlTBx.png https://images.plurk.com/39TIZQr3vQBiP0MnbXcwJo.png https://images.plurk.com/2u7pxVYxszuANMkAvO14dM.png https://images.plurk.com/78boP4bCcENtBAqIyMJMSV.png https://images.plurk.com/6eh4NnOxLRs6IMOiqKHNjQ.png https://images.plurk.com/mnfPJKcUo5bJo2rgPy0PU.png
雷夜。
再來的谷崎櫃,有轟動一時的換妻事件(細君讓渡/小田原事件)的重要書信,包括谷崎的『我認真考慮跟你絕交』以及當事者三人的『我們今天要離婚也要結婚,跟大家報告一下』((欸
還有一本『盲目物語』的呈獻本,註解說谷崎離婚把妻子讓給春夫之後又再婚,然而這本的題字卻是另一個谷崎所心儀的有夫之婦的筆跡...總之各種貴圈真亂不忍說...
想想這兩人的友誼也挺妙的,1917年相識,因為女人而鬧翻,1921絕交,1926恢復友誼。好像也沒有很久絕交嘛~((欸
https://images.plurk.com/2TD3B66sptfJZBfj3SRLsl.png https://images.plurk.com/5ySGtC9sYZVJXPmmq1EG0r.png https://images.plurk.com/3epQF3tRpHZjA3c9jGDTEX.png https://images.plurk.com/6rNd2Jj1NAYljpg0cjkS8G.png
雷夜。
谷崎櫃的左邊就是剛剛提過的三把扇子+春夫的朗誦,再往左是台灣之旅相關的東西了。牆上有航海路線圖,但沒有把中國那段也畫進來。春夫在台灣遊歷了一陣子之後,中間有去過廈門、福建一帶,之後又回到台灣再返回日本。
這隻蝗蟲君也是有故事的,不過待會再說。
https://images.plurk.com/3GcTHVSdHPehp9qQAFeNnL.png https://images.plurk.com/4rUxBxhkIxFmlSN9NFs13J.png https://images.plurk.com/4KeugCAsnczW2dqE3VmVi.png https://images.plurk.com/3rEUOgkMgHxBlyZAxo0fav.png
雷夜。
在蝗蟲君的分水嶺(?)這裡先回頭,看一下背後這個位於藍色解說板跟航路圖中間的展櫃。
有兩張新發現的草稿,以及春夫的中學舊友東熙市&其妻女的照片。
在春夫為了人(貴)際(亂)關(戀)係(情)所苦的時候,就是東熙市邀請他來台灣散心。東熙市當時為了在高雄開歯科醫院,返回日本調度資金,遇上返鄉休養的春夫,於是大力鼓吹春夫來台旅遊,可以算是春夫此趟台灣行的點火人((欸
https://images.plurk.com/6IWcAWQYq4uPQiJbP8bNaJ.png https://images.plurk.com/5W95lcYEAs5CCd4fyCIn6h.png https://images.plurk.com/6ltSJB43Gk0WoIJhCA5AXU.png
雷夜。
總而言之,春夫終於決定出門走走流浪到淡水,這趟還有另外兩人,對他此次的台灣行幫助頗多。其一是森丑之助,是春夫此行的地陪兼翻譯,精通多族原住民語,同時也是個田野調查大師,留下大批詳細的台灣原住民調查考據文獻。另一位是當時的總督府民政長官下村宏,他是春夫的同鄉,幫春夫安排在台的住宿跟嚮導,同時也想要藉由春夫的名氣幫忙宣傳一下總督府治台有方(但這項目的似乎沒有達到,春夫毫不掩飾地寫出了日本殖民對台灣各方面的傷害)。總之,這兩人對春夫此行多有助益,所以春夫在『女誡扇綺譚』有題詞獻給這兩位。
https://images.plurk.com/6AjBAEuX71JgsVaFP53x7h.png https://images.plurk.com/nRD4JmK6AMEJAprXLZzPT.png
雷夜。
好的,展覽來到中段終於出現了本次的作為展覽主視覺設計的關鍵書物:『女誡扇綺譚』。春夫表示『我超愛這個故事的,所以我為它出了一本專屬的豪華單行本』(在文本的後記也有提到『作者對本篇情有獨鍾』)。是說...就算是在《殖民地之旅》裡頭也才幾十頁的內容,到底是怎麼變成一本扣掉封皮還有超過一公分厚的書...?不過這本的封面還算樸素,後面會有一本封面是台南古地圖的。翻開有獻給上述兩位的題詞。
https://images.plurk.com/7s4NHHIZmRQc3LE3Z3n6qn.png https://images.plurk.com/48SD4mDYUtYrmmkBrWaANt.png https://images.plurk.com/3SMvvdWQGjilPuch4XxI1V.png
雷夜。
同櫃第二層有森丑之助寫給春夫的行程安排,以及森丑之助的筆記本,右頁的字跡看起來是那種8元紅筆的墨水,左頁看起來是紅色色鉛筆,但實際上我也不確定那是什麼筆。森的筆記旁邊是它送給春夫的琉璃珠(有時候也叫蜻蜓珠,是原住民工藝品之一),後來被春夫贈與妻子千代以紀念他們轟轟烈烈的愛情。盒蓋內側有『金銀細工 小O商店 台北』的字樣,那個O是看不清楚的字,如果之後還要去第三次的話會再仔細看看。
後兩項都是新資料。展櫃最下層則是『霧社』、『台灣蕃族志』、『台灣名勝舊蹟誌』等書。
https://images.plurk.com/5QySI2B7pWHeB56iTGDuB4.png https://images.plurk.com/53x2mh0uyIxbIXjvxjE7Kp.png https://images.plurk.com/13pp5H1J2lBRrQKUEil8VS.png
雷夜。
看不懂森到底排了什麼行程沒關係,展櫃最下層的『霧社』剛好被翻開到記錄行程的那一頁,只是因為受到暴風雨的影響,實際上大約推遲了一週。蕃族誌封面長得很樸素。名勝舊蹟那本有典雅的植物紋飾跟燙金標題。
https://images.plurk.com/p3adclgChEgGYK61ZvqBW.png https://images.plurk.com/4sCPBtESn2EaAgVfvvbJSf.png https://images.plurk.com/5LSZW9J7W9KePxHy5EpWvO.png
雷夜。
再向右的一個展櫃有紀錄春夫福建之旅的『南方紀行』、紀錄在廈門時偽裝成台灣人以躲避排日運動的『集美學校』未發表草稿複製品等。這本『南方紀行』的封面裝幀使用的是谷崎從中國帶給他的伴手禮桌巾的花紋,整個很有中國古典繡紋風格。最下層有作為取材來源的『五娘跳古井歌』與『『五娘送寒衣歌』兩本歌仔冊,以及取材自這兩本而寫的『荔鏡傳』草稿。
https://images.plurk.com/7lqpd8m2Tui14HjKF5OiXP.png https://images.plurk.com/4Ke89Nc3tzIZtO6VZcMQZz.png https://images.plurk.com/ryijwCs5GNkJeR1O7NA64.png https://images.plurk.com/yTv69cc5uyIh7KASN9EUg.png https://images.plurk.com/2AYphQgAGLRCGBqtGAtxy7.png https://images.plurk.com/1mCDHtHthwYHrB8OkklTWP.png
雷夜。
再往右會先看到這個介紹春夫大致行程走向的展板,以及幾位與他這趟旅程相關的台灣人,包含林獻堂、洪棄生等人,至於這些人為何會出現的答案在此刻背後的那面牆。另外也有關於阿里山風災的報導,因為這場颱風使得春夫沒能上到阿里山去。
(另外自己吐槽一下,不要再用“柔腸寸斷”來形容路斷了啦!那個成語是指極度悲傷,到底是誰先把它拿來形容路斷了的!)
https://images.plurk.com/pXQHj4A1xeCeLfs4kq6l7.png https://images.plurk.com/NRYD3EQZnxf1AHIuAJhbL.png
雷夜。
繼續向右,蝗蟲君的故事就要開始了。
台文館很有誠意地做了一支動畫投影在牆上,投影的前面還貼心地擺了桌椅與簡單的佈景,讓參觀者可以像是坐在火車裡看著窗外的景色一般,跟著蝗蟲君與春夫一起去旅行。
動畫的一開頭,春夫很通靈地跟蝗蟲君溝通了一下,然後就帶著蝗蟲君一起旅行了。整個旅途就是春夫這趟在台灣與中國的行程總整理,簡單易懂XD
旅途的最後,春夫站在返日的船隻甲板上想著蝗蟲君不知道跑哪去了,但是他之後會再次出現的XD
https://images.plurk.com/1FYVyCvRQSRya3bvTEfLPX.png https://images.plurk.com/L4gsHbgfRszoxlk5hVs7M.png https://images.plurk.com/ylCK9r1Ww3tDdGOekDj1R.png
雷夜。
春夫與蝗蟲君的通靈溝通現場XD
然後蝗蟲君就站在春夫的帽子上跟著春夫乘風破浪出航去了~
https://images.plurk.com/3KGTy9JsrIDsaeDd5M3hlX.png https://images.plurk.com/15KhJV0mKQO8l7eLlEhvfM.png https://images.plurk.com/3T0nPd4B9Bano3WVJybHK1.png https://images.plurk.com/1GY3q6d6O508XTPnEPGkpX.png https://images.plurk.com/3vV0I1AIrpmzt61d6DDLDB.png
雷夜。
(從家鄉出發)日本新宮 ->高雄 ->福建廈門 ->高雄、台南、鳳山 ->嘉義、集集、日月潭 ->埔里、霧社、能高 ->台中、鹿港、豐原、霧峰 ->台北 ->基隆 ->日本神戶(然後跑去借宿在谷崎家XD)
動畫做得很用心,左側是日期與行程的文字說明,右側是地圖,包括移動路徑、交通工具(船&人,沒有火車)、落腳處打卡點,右側的小人或是船會隨著路徑推移而移動。
畫風跟畫面都清新簡潔色調柔和,轉場是海浪捲過畫面。
雷夜。
https://images.plurk.com/1PZo5t30sXiMHelbpZD8N0.png https://images.plurk.com/4YljbRWYqkDa5UPE3bG1nW.png https://images.plurk.com/31hujZFXjVvydYLnfS6pCl.png https://images.plurk.com/374XqU3tv39V24XhuQBW0v.png https://images.plurk.com/6jfhOoCBemOx8OCKtfvsFB.png https://images.plurk.com/9h4P1hao84ugfdIqz6ec3.png https://images.plurk.com/LPlNKPJoOL75zIBSciKfY.png https://images.plurk.com/2yErNsxqrPlYEt0hBy4HXl.png https://images.plurk.com/4syV0waYkrif5thN6MEWHs.png https://images.plurk.com/6r1HoMhrfJhkcWINLqhWWT.png https://images.plurk.com/42IsxdPQjqw9CVCCmylMwb.png
雷夜。
所以,蝗蟲君最後去了哪裡呢?繼續往右移動,等等就會遇到了。
蝗蟲君其實是春夫在嘉義前往日月潭的途中,在火車上遇到一隻跟著別人一起上車的蝗蟲,於是他一路盯著蝗蟲君,並且在心裡跟他通靈對話,最後蝗蟲君成為了春夫筆下的蝗の大旅行的主角,永遠地旅行下去了
中文翻譯可以參考這篇別人寫的網誌
https://images.plurk.com/63cx0srkOcQjIwkVikqCuo.png https://images.plurk.com/5cQcxf5Vwm5uq4Y0cn6vIl.png https://images.plurk.com/7BBaBe5kYhrAcOFFXZQtKY.png https://images.plurk.com/2H0XudnuxP7R7QCX9CGhKk.png https://images.plurk.com/5tjVTeHR2bcYPhB8Y3Mo62.png
雷夜。
喜歡這個封面的插畫,所以給它一個特寫XD
蝗蟲君的右邊鄰居是春夫寫給編輯的信,說要把『日月潭遊記』收錄在《藝術家的喜悅》這本書裡。
蝗蟲君的樓下住著他的蝗蟲卵殼(欸),這份草稿寫在一張作廢的稿紙背面,稿紙很薄,完全可以看到另一面是『我的父親』的草稿。這份蝗蟲卵殼也是新資料,右邊則是收錄了蝗蟲君故事的童話集。蝗蟲君是春夫的童話作品代表,也是他二戰後出版的童話集的書名。
知道了蝗蟲君的身世之後,可以在展區四處找找,還有很多蝗蟲君在帶著大家跟春夫一起旅行。
對,就是那些有QR code可以掃的看板,而且看板上的蝗蟲君是彩色的XD
QR code掃進去之後會出現台文館精心編寫的相關小短文。
雷夜。
https://images.plurk.com/5NeNI8kt9XBXv4UEMceR0n.png https://images.plurk.com/67nwtcM5DbFrqASBNfD19K.png https://images.plurk.com/1Z3malyhs44EZYVRitBWbO.png https://images.plurk.com/2U4GwfZdYYiKsCAn8jsDrc.png https://images.plurk.com/Qc9Uef7l0s2Keh0wkQ58K.png https://images.plurk.com/3fLSQFYYpuG3D9W2a4GTY8.png
雷夜。
蝗蟲君童書再往右是『旅人』與翻開到『日月潭遊記』的《改造》夏季臨時號。
最下層是『霧社』在《改造》上的篇幅、再版,以及再版序文的原稿。
https://images.plurk.com/7kr9C4CjD0RfQEJp6ptFpt.png https://images.plurk.com/1ivYiS7QbPKay9qs3NE8Fc.png https://images.plurk.com/1ukc9VzOGr7UynLzZ0jGMN.png https://images.plurk.com/4sGfQxWW59SEgnU2fUgHXZ.png
序文的原稿居然沒拍好...之後有機會再去重拍。
雷夜。
『霧社』是春夫進入處於撒拉馬歐事件騷亂中的霧社,以在原住民部落的見聞,以及與原住民互動的經歷為材料所寫成。
雖然中間穿插了一個蝗蟲君,但是『純真。恐怖』這個部份主要都和原住民,以及對日本殖民政權對待原住民的政策與態度的批判省思有關。如果蝗蟲君算是春夫進入原住民副本(欸)之前的經歷到的小小趣味,那後面大概就是直擊現實殘酷的面相吧。
https://images.plurk.com/4JPtaxngpDnsToFNTPc7vA.png https://images.plurk.com/2X0uQpPg17Qpv7SAoUZMUs.png https://images.plurk.com/3dBptfjMiJtOFPVO6i6BSl.png https://images.plurk.com/BmqojiQFcNPL9bavAVjfd.png
雷夜。
『旅行的情調』裡包含番社、廢港與傷心人,番社的部分是『日月潭遊記』與『霧社』,廢港與傷心人就是本次展覽中和台南淵源最深的『女誡扇綺譚』了。不過在進入廢港探險之前,會先在轉角處碰上另一個議題。
走出番社的小凹彎,進入視線的是春夫拜會台灣知名文人與意見領袖的部份。在那之前,會有一張春夫所繪的『支那廈門』。春夫是個拿鋼筆寫文章也拿畫筆繪圖的文豪。在展場中還有不少幅春夫的繪圖作品,不過礙於玻璃一直反光拍不好,就先不放其他照片了。這幅畫的右下角有個看起來像發霉的小區塊,不確定是什麼。
https://images.plurk.com/2wfiesNzjJUiGD33C2wYZz.png https://images.plurk.com/35JmE1KRQLU0x0qQN0PvWj.png
雷夜。
畫的左邊是『詩人。大總統』,這區主要是在敘述春夫拜會台灣文人的相關經歷。被洪棄生拒見以及被林獻堂質問一些政治問題的經歷,使他更加深刻地認知到日本殖民體制對台灣所造成的傷害。
這裡的『詩人』應該是指洪棄生,而『大總統』則是指『如果台灣成立共和國,必然由這個人當總統』的林獻堂。
附帶一提,林獻堂有讀過芥川龍之芥《中國遊記》XDD
https://images.plurk.com/M398sFm8v6GXM5OCsx3YK.png
雷夜。
再往左的這個展櫃裡有兩本書,一本是《寄鶴齋詩矕》,這本書是春夫在鹿港地區的嚮導許媽葵轉贈給他的。許媽葵有個叫做洪炎秋的同學,他爹是有名的詩人洪棄生。春夫本來想去拜訪這位詩人,但洪棄生超級討厭日本政權所以連日本人都不爽見,於是許媽葵就把私家版的本書送給春夫。這本書後來被春夫長年放在書房裡,因為春夫『深受其中內容所魅惑』。
另一本則是『霧社』的特製版,這本除了是由當時知名的畫家梅原龍三郎裝幀的限定本第一號之外,上面還有春夫的親筆簽名。書殼(?)的圖案帶有原住民的元素,封面則是百步蛇。
(當時賽德克族被視為泰雅族的一支,而百步蛇元素在排灣、魯凱、布農、泰雅、邵、鄒等族的神話傳說裡都有出現。)
https://images.plurk.com/1uV9HpMGUdInuNGZwSuXOK.png https://images.plurk.com/4ePEQiKKqTrFKXx6l2I6K9.png
雷夜。
這櫃另外還有一些新資料,包括『殖民地之旅』的筆記、『我的支那遊記』完成稿、與此行相關的著作及原案等等。另外也有春夫寫給他爹的信件,內容包括了『南方紀行』出版時的一些小花絮,包括『想用支那花布做封面』跟『被書店催稿了』之類的XDD
https://images.plurk.com/5vzZibQgU45Lk4BcfLHxqx.png https://images.plurk.com/3ch5xLK2GZhSyrFmoEqF2H.png https://images.plurk.com/6MwN9KwxqdjAmi5LB05Fyb.png https://images.plurk.com/1Y8Vp1JuUHAkRgTcL3ONAt.png https://images.plurk.com/2xMk0uRz7v28ArTyMp0zgo.png
雷夜。
再往左介紹了5位與『殖民地之旅』相關的人物,包括許媽葵、洪棄生、洪炎秋、鄭貽林、林獻堂。
除了先前提過的4人,鄭貽林是清光緒年間來台後定居在鹿港的文人與碑帖派書法家,和洪棄生等人在日明治30年(1897)成立「鹿苑吟社」,他本人則在中部詩社佔有重要的地位。
他也曾當任過日治時期的鹿港公學校漢文科教師(1899),後來因為公學校的漢學科教材廢除了四書而辭職(1914)。
春夫拜訪他是1920的事情。
https://images.plurk.com/4gQHoVDyuz64vejK1CqUnu.png
雷夜。
從這裡往左移動,終於要來到將春夫與台南緊密連結的這部作品了。
廢港、傷心人、幽魂!『女誡扇綺譚』!
鋪梗鋪了這麼久,終於到這個部份了~
雖然『女誡扇綺譚』(以下簡稱『女扇』)本身最直接相關的內容只佔了這個展覽的大約1/5,但是這部作品可以說是貫穿整個展覽的關鍵要素。
除了主視覺的扇子佈景之外,如果說「沒有這部作品就不會有這個展覽」或許有點太誇張,但是『女扇』可以說是春夫這趟台灣行所寫就的「成就空前、足以登上與台灣有關的散文小說的王座」的作品(by 島田謹二 ,前臺北帝國大學教授,師事春夫、白秋等人,同時也是疑似是台灣文學散步導覽先驅的新垣宏一的老師),並且是影響、啟發後來許多台、日作家對於台灣文學書寫的一部作品,其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
雷夜。
(因此後面還有一個專門展示春夫作品重要性的區塊做為結尾。更多相關內容可以參照台文館發行的閱:文學 台灣文學館通訊 第67期 ,有春夫展的專題,目前只有實體刊物,推測只要下一期發刊,這期就會有完整版電子檔可以下載了。)
另外就是......如果要文學散步與導覽的話,是我我也會選『女扇』,在府城市區裡走小巷逛廢墟(喂)也比爬山去霧社或是去日月潭跟光光客人擠人容易多啦XDD
雷夜。
這個展櫃裡的『女扇』是再版的版本,也是之前有提到的,封面是『臺灣府古圖』的華麗再版本。
大家可以找找看作為『女扇』主要場景的『禿頭港』在地圖上的哪裡XDD
另外還有一份新資料疑似是春夫另一篇作品『國姓爺阿蘭陀合戰』(1934年刊載於《文藝春秋》)的備忘錄,顯示了春夫即使回到日本,也還是有持續在關注台灣歷史。
https://images.plurk.com/7hJj1zYEOLMyRh8daLbOo.png https://images.plurk.com/6KErANqGbOmTmBUxrLqR6a.png https://images.plurk.com/1h4wcxFpi13J3QeVGrYt3x.png https://images.plurk.com/7af7fOgp0dLUlg3YF56Icf.png
雷夜。
再往左除了印有『女扇』摘文的兩把大扇子與蝗蟲君的展牌,還有一幅由水谷清所繪製的『新譯女誡扇綺譚』油畫,直白地說就是春夫的迷弟水谷清造訪台南安平的時候畫的同人圖,構圖是原本的英國領事館與台灣少女。
水谷迷弟之後還把這幅圖送(?)給春夫大大掛在他家的客廳((欸
因為玻璃反光太嚴重就先不放照片了。
補充,春夫的新詩集《東天紅》的裝幀也是出自水古迷弟的手筆。
https://images.plurk.com/6bdgaFdUHIm8h7eJUZfWWy.png
雷夜。
現在轉過身,那個造成玻璃嚴重反光的兇手就是『歷史。傳奇』的那片螢幕!
螢幕上播放的是『女扇』場景的地點考據。
包括之前文學走讀散步的範圍,特別嗨賴禿頭港(故事主場景)、廠仔(造船廠遺跡&家廟(裡面那個代天府))、醉仙閣。
(走讀散步導覽行程細節可 見此噗 )
還有一張府城古地圖,有嗨賴醉仙閣。同時可以看到台南市的其中幾個圓環。
喜歡這種古地圖的感覺所以特寫一張XD
https://images.plurk.com/6OkEvWUGCtVLzGLLex1BcW.png https://images.plurk.com/5rD2G3ft7skCFFbBU2exIf.png https://images.plurk.com/6bwG6H6hGHIm6Q02zdqJhc.png
雷夜。
https://images.plurk.com/3g4uOfluxHWh9x5ZNOSXa6.png https://images.plurk.com/5jsONy8v3CYMCx8kD2U4SN.png https://images.plurk.com/5VIr24OVWJgTUog5MhZdUi.png https://images.plurk.com/21p6qNL417q7ZzemzPcoGK.png https://images.plurk.com/7hpteUje2YRTJg7RN0lJxn.png https://images.plurk.com/6li53HerKoDwqZt8F9PlZH.png https://images.plurk.com/27lIXbuXxHkhosaX7hWTiH.png https://images.plurk.com/1lKraSRQ6tjFdohOWXtAnu.png https://images.plurk.com/2GqzSJP0wd6vdkNdSJhBxv.png https://images.plurk.com/4DKmZAWLLiHhvSdg3eNaj2.png
雷夜。
看完考據之後在斜後方有一個裝置藝術(?),是復刻(?)『女扇』那句經典的『汝哪毋較早來咧』情境和一點音效。
(裝置本體因為範圍有點大所以沒有拍,之後有機會再補。)
裝置的左邊是『旅行的餘韻』,春夫此趟台灣見聞除了帶給他自己寫作上的躍進,其作品中的記錄、批判、想像等元素,更是影響了許多後輩作家們的創作,也讓日本人對於他們眼中原本不起眼的『殖民地』有更多的興趣,進而挖掘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有依著『女扇』為藍本所衍生出來的諸多創作,更有人投入考據『女扇』甚至台南歷史、文化、地理變遷等,形成被戲稱為『台南學派』的一票文人。雖然不如考據研究紅樓夢的『紅學』那麼廣大而引人注目,但能夠經得起多方探究與借鑑,『女扇』也堪稱是文壇典範之一了。
https://images.plurk.com/1A1w7CLzwiPKtH75Wtj4Ba.png
雷夜。
往左的展櫃裡擺放著受『女扇』影響的幾本作品,分別來自西川滿、新垣宏一、邱永漢等人。包括西川滿的《楚楚公主》、收錄了新垣宏一與邱永漢的同名詩『廢港』的雜誌《華麗島》創刊號、立石鐵臣的圖文報導、西川滿的《赤崁記》等。
https://images.plurk.com/xqCHgNngI8MGezxbiQlus.png https://images.plurk.com/2vP8RfHsCwCIZo3QRXNum1.png https://images.plurk.com/29UkvVPoemRKgglIrbVgl.png https://images.plurk.com/6xkGmviXBcTSEgRE5CUzgI.png https://images.plurk.com/3rcILdxNtYfJ8vLFDEDDKo.png
雷夜。
裝置的斜對面(場景考據那片螢幕的右手邊),有文摘兩面扇子(摘自立石鐵臣《台灣畫冊。安平廢港》&西川滿《赤崁記》),與一個比較小的螢幕播放著一男一女的『女扇』彈唱影片。
彈唱的內容有部分跟散步導覽的內容是一樣的,並且加入更多、更詳細的情節,故事更完整。
https://images.plurk.com/3g8Ukv5zshl2W3ikU7WqMJ.png https://images.plurk.com/3RKnkNoWPWvGmuaeJFhjbh.png https://images.plurk.com/4dYLmYv3aAgqsoD4VklGB9.png https://images.plurk.com/D2XpggIojAePddJwaEcG4.png
雷夜。
彈唱影片右側的展櫃裡放著一些受過春夫提攜或稱讚的文壇後輩們的作品,包括黃鳳姿的《臺灣的少女》、邱永漢的《濁水溪》等。以及其他受到『女扇』影響而衍生出來的作品與討論文章。
黃鳳姿9歲時描寫台灣民俗的《臺灣的少女》,春夫稱讚其文字純粹、題材新穎,圈粉了他和他九歲的兒子。春夫為這本文集寫了序,插畫者是立石鐵臣。
https://images.plurk.com/5RSkhDfvkZ5nzedvfrMjc3.png https://images.plurk.com/33Pzr8cZ58Mv0RZF3bSoin.png https://images.plurk.com/5aDHhocbzbvkVj8pKFbTjY.png https://images.plurk.com/54AKYPTG1OxlQkWSKGaO6k.png
雷夜。
邱永漢是戰後跑去日本發展的台灣人,春夫稱讚他的《濁水溪》並且為單行本封面題字。後來邱永漢不混文壇跑去開中華料理餐館,春夫夫婦有去捧場。
寫了<『女誡扇綺譚』與禿頭港>的楊熾昌,小時候(推測是11、12歲左右)因為他爸在雜誌社工作而曾見過春夫。
https://images.plurk.com/2tjfbVVKUw8w9zhTdy83Tz.png https://images.plurk.com/5JnSE7xfLLmJqEuRmuHp0Y.png https://images.plurk.com/5sy3Kbln4RcsLJ1OBV9qTx.png https://images.plurk.com/1HuEamAzPQQHijqGo0Traa.png
雷夜。
再往右就到了整個展覽的『結語』與尾聲了,通往出口的左牆表列了整個展覽的文物來源與策展團隊等資訊,它們讓一百年後的我們得以再次窺見一百年前春夫在台灣旅行的足跡與因此而產生的作品,更讓我們看到春夫與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之間的連結所在。雖然春夫1920離台之後再也不曾返回,但他為台灣與日本文壇在『台灣文學』(包含在台日本人的日本語文學,以及日本本島的台灣新文學運動)帶來的影響兀自茁壯發展,並且美麗而獨特地存在至今。
出口右側有一幅被展架遮擋部分的掛軸,應該是展場主視覺設計的精華濃縮(?),給它一張特寫。
https://images.plurk.com/1t552UpZpuvEHg0gZMZOnm.png https://images.plurk.com/6N78cxdnZQgG7qEEwF0EeU.png https://images.plurk.com/69lvNhUbDKuxfO45b5h1d9.png
雷夜。
另外收集一下四散在展場裡的蝗蟲君QR code看板,掃進去可以看到各題的詳解XD
https://images.plurk.com/3ll3lH9M8uLMzQ9DUD9sXY.png https://images.plurk.com/6Gt7wmlWIbHhv3nn0xKnZw.png https://images.plurk.com/6eCJTlyObpVsmnDXgnQlMt.png https://images.plurk.com/4htisM5VNIXck8FQBXQkuy.png https://images.plurk.com/6KrrtkWztjE4xgpsfLCmvR.png

http://220.130.246.113/...
http://220.130.246.113/...
http://220.130.246.113/...
http://220.130.246.113/...
http://220.130.246.113/...
雷夜。
最後,雖然我已經把大概80%以上的內容都爆雷完了,但還是推薦大家親自走一趟現場,去感受整個展廳的氛圍、佈置、影音等文字無法完全傳達的部份,以及去親眼看一下展品實物。
畢竟我逛展時拍照片主要是為了迅速紀錄大量的資訊,所以當下是沒有在管什麼拍照技巧的,而且玻璃展櫃會反光(所以有時候會為了避開反光而從神奇的角度拍照),加上照片量多,如果要修完照片才發心得,那我大概就永遠不會發了(超懶又超慢速)XDD

總之,還是推薦大家去現場細看這些難得的展品,還可以在放著太宰長信複製品的桌子佈景前,拿著扇子DM跟春夫老師的AR影像合照喔XDD
雷夜。
因為前面有錯誤需要修改,於是課了噗生的第一單噗幣。
既然如此,就順便連第一個LikeCoin連結一起貢獻了XDD

可以用FB或Google快速註冊/登入,而且純拍手不用花錢👍

如果這個心得噗兼不專業導覽文有給你帶來那麼一些樂趣或是其他的什麼,歡迎按5下拍手贊助我,謝謝你的喜歡與鼓勵 :-)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
雷夜。

以下開始時不時會繼續出現的補充與疑點討論XD
雷夜。
1. 森丙『午』or 森丙『牛』?
首先,有個越看越不對勁的地方,就是森丑之助到底號什麼。
展板跟『殖民地之旅』中的女扇篇都是『牛』🐂
但日版豪華單行本寫的是『午』,以及在國立臺灣博物館IG上找到一張照片是『午』
https://images.plurk.com/54LiSUe1nTXdt4zwtcc8dD.png https://images.plurk.com/2g5b9UXjfl9Enj1bWscLPo.png https://images.plurk.com/3UyLyAtvNWGQuJb2yZHvxh.png https://images.plurk.com/1XyjkrmJbVo5nBFmDUbsbk.png
雷夜。
所以問題來了,到底是春夫寫錯還是展板寫錯?
後來終於耐不住好奇心投書台文館,得到以下回覆:
『森丑之助,號「丙牛」,係其個人別稱。部分文獻載為「午」,應係該文獻之誤植。以上敬覆,並感謝您來信提供資料。』
但...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後來意外撿到一份文件,裡面同時有『森丙午』跟『森丑之助』,是表示其實姓森並且在台灣活動的民俗考據學者其實有兩個人嗎???
可是想想春夫寫錯感謝對象的人名這件事並且錯了一百年沒有被發現或抓出來變成軼聞...雖然不是沒有機率發生啦...
我需要更多文獻證明有兩個森氏民俗學者的存在~((暫時沒空往下挖
https://images.plurk.com/3YBYxbHlMGVWGQNAYYWi6G.png
亞當@需要時光器
單行本也有可能是排版錯誤
(因為當時是鉛字,印刷出來可能就來不及發現了)
我剛才查了一下的確不太可能是丙午
因為森先生的出生年月日都和丙午年沒有任何關係
(而且丙午這個時辰不太吉祥)
雷夜。
亞當@需要時光器 : 原來如此,感覺也是滿有可能的
(如果這樣表示1.臺灣博物館的人偶底座也是錯字 or 2.有兩個森氏)
我之前也有查過丙午的年、月、日是哪天,不過看起來都沒有直接關聯
森丑之助是1877年1月16日生,距離他最接近的丙午年是1846
丙午月是農曆6月芒種到7月小暑,丙午日是1/16的年份是1846
不管怎麼看好像都扯不上關係
而且日本有迷信認為丙午的火氣太旺盛,是多災多難的象徵
除非森丑之助就是故意要取個跟自己姓氏屬性對衝的不吉利名號,但是機率應該很低
雷夜。
補充一下三訪的時候幹了什麼XD
因為被取消的走讀散步活動改期改到了一個我無法參加的時間,於是只好跑一趟台文館辦理退費。承辦人滿貼心的,文件內容都打好寄給大家,只要印出來填上要求的資訊就可以了。
三訪春夫展,來做點之前沒做過的事好了((欸
首先是終於開了AR來玩:台文館的線上導覽做得還不錯,不用下載app也可以使用。AR影像算是某種bonus吧,可以把春夫老師縮放拖曳在想要的地方然後跟他拍照XDD
AR春夫手上的物品會在鋼筆跟扇子之間切換。下方是入口展板上的原圖(手拿鋼筆),上方是手持扇子的AR影像。
https://images.plurk.com/3ILT8eelv9Aomf0L4BxiLF.png
雷夜。
再來就是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2.太宰寫給春夫的信究竟有多長?單位是呎(1呎約30公分,為了避免和公尺混淆,這裡先用”呎“)還是公尺(1公尺=100公分)?
太宰那封信究竟有多長。直接開手機裡的測量app來比對複製品跟原物的比例,桌上的複製品短邊長約16 cm,展櫃裡的本體約18 cm,所以大約是1.125倍。複製品全長約105 cm,等比例推算的話本體大約是118 cm,不到120 cm,所以是介於3~4呎之間,符合初訪時目測的長度範圍。日文的メートル確定是公尺,於是有以下幾個推測:1) 單位應該是呎而非公尺,2)這不是傳說中(?)的那封3或4公尺的長信,3)原物被哆啦O夢的縮小燈照過才運來台灣
如果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也請告訴我,感激不盡~
雷夜。
3.女扇的豪華單行本的厚度...((這人很無聊都在關注奇怪的細節
女誡扇綺譚的文本本體在『殖民地之旅』中譯本裡面包含開頭的題詞與結尾的作者後記是p.209~265共57頁,連0.5公分厚度都不到。
書冊放在展櫃裡厚度不太好量測,但是那本女誡扇綺譚豪華單行本,不含書皮目測都超過1公分,到底是怎麼辦到的我真的很好奇XDD
那本豪華單行本裡頭如果還有其他資料或文章的話到底放了什麼?((好想翻閱看看裡面是不是還放了其他資料XDD
順便哀號一下,我太晚知道春夫了,殖民地之旅跟帝國旅人網路書店都已經買不到實體書(都是2016出版)啦QQ可惡我要找時間去舊書店挖寶...
亞當@需要時光器
2. 我可以直接幫你確定不是四公尺那封,因為內容不一樣XD
雷夜。
亞當@需要時光器 : 👍直接刪去一個可能性XDD
只能確定應該都是跟芥川賞有關的事XDD
目前看起來太宰是寫了3封長信給春夫(2016的報導),4公尺這封應該是其中之一
芥川賞的恩與怨
雷夜。
4.春夫送給千代的琉璃珠盒蓋內側到底寫了什麼?
三訪的時候特地去看了一下,但還是一樣的『金銀細工 小O商店 台北』
那個缺字真的是掉漆糊到無法辨認
大概要考據當時在台北營業的珠寶銀樓藝品店之類的才有機率找到吧...?
((然而目前沒時間往下細查
或是把盒子實品拿去照個什麼射線,看有沒有機會照出殘留的顏料輪廓((不是一般民眾能夠辦到的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