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兩個講的都是來自族群外面的負面因素, 再來要講的就是非常棘手的族群內部因素 回來複習噗首那句話, Either you become a saint or you fuck the day. 當你生活在一個,周圍缺乏榜樣、每個大人同儕成天都在或怨天怨地、或自艾自憐的環境中,除非你是宛如jump主角的天選之人,或是像巨人的艾連那種,有著極特殊的精神性,特殊到足以突破這種大環境的氛圍,否則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跟著一起沉淪
Either you become a saint or you fuck the day.
以前跟非裔朋友聊到他們的社會困境時,她跟我說了這句話,到現在我依然覺得這句話非常精確地描述了關於他們所有的一切
"世人認為你們是怎麼樣的人,長久讓該人認為自己只能/只配/只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喔這個人以我長年的經驗一看就知道,是個bitch。」
「天啊,這個人看起來就好可憐。他肯定是OO又XX的吧。」
(所以歐洲大陸的左派特別多)
(不過這未必是好事,因為去思考也未必會切在適合的點上,以至於變成"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與自己事不關己而講出一堆高尚虛偽之言"的人也是非常多的)
(好了我真的不能再繼續酸極左派了)
來自族群外部、制度面的障礙,大抵是所有社會福利理論在著手努力的領域。
噗首那篇文章也提到,
只要你是黑人,你在金融體系的信用評等是比白人還低的 (除非你能拿出夠高的財力證明) ;
居住在黑人為主的地區,你的房屋保險的基礎保費也會比較高 (因為這個地區治安比較差 => 這句話並非刻版印象,是統計上,真實的運作上,黑人社區,治安確實比較差。那些虛偽白左們,嘴巴上強調要幫黑人爭取權益,卻沒有一個是住在黑人社區的附近。光看這點,就知道虛偽的白左就只是虛偽而已)
而我親近的一個朋友,有一次半夜醒來,看見一個黑人醉鬼站在她床邊對著她的臉打手槍。相信我,遇過這個事件之後,諒你是再開明勇敢的一個人,以後看見黑人都會潛意識想要避開。
=> 這就是一種標籤效應。
(順帶一提,以前五十歲長輩們說的什麼,只拿幾百塊美金就在美國打拼活下去的故事,在現代是完全無法重現的唷。沒錢的外國亞洲人在美國,就只是皮膚白了一點的黑人,這之中是沒有什麼大差的)
(所以亞裔非裔之間的衝突,嚴格來說不是族裔衝突,是財富階級的衝突,因為在米國的外來亞裔,起碼都有一定以上的經濟水準)
上面兩個講的都是來自族群外面的負面因素,
再來要講的就是非常棘手的族群內部因素
回來複習噗首那句話,
Either you become a saint or you fuck the day.
當你生活在一個,周圍缺乏榜樣、每個大人同儕成天都在或怨天怨地、或自艾自憐的環境中,除非你是宛如jump主角的天選之人,或是像巨人的艾連那種,有著極特殊的精神性,特殊到足以突破這種大環境的氛圍,否則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跟著一起沉淪
台灣你看大安區就知道了,如果北市府在大安區蓋移工住宅,這情況是不是和你形容的狀況相似嗎
我問那個非裔朋友,這樣寸步難行的活法,是要讓人怎麼玩啊。
她只是嘆了口氣,「everyone needs to be stronger, together.」
原住民們打棒球打拳擊靠運動來翻身的"傳統"也維持幾十年了,不曉得這個"傳統"還會持續多久呢我想應該每個人都同意,大愛左派的問題是,所有的情境都是活在他們的想像之中關於家庭出身這點,世界的現實某方面來說很標準一致。錢能撫平人世間的一切皺褶,不管你是少數族裔、性少數、還是什麼滅世大魔王,只要有足夠的錢,都能有效率地跨越 / 掩蓋 / 繞過 / 矯飾各種自身的疑難雜症,(不過問題還是在那邊,並沒有真正地被解決,但至少可以活得舒服一點)。像你提到那種同族群內卻因為資本差異而產生微妙隔閡的案例也是所在多有。有時候族群外部的人,對於族群內部的問題,能處理插手的部分,比一些極左派想的還要來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