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dwriter的寄生上流分析,在歐美大熱的現象滿有趣的,我原本預期有些文化的理解限制(韓裔移民二三代的讀法可能也會跟韓國民眾不同),貧富差距的議題是共通語言,總之奉在金球獎頒獎時對外國觀眾所言也是我的感受。 "Once you overcome the one-inch tall barrier of subtitles, you will be introduced to so many more amazing movies."
純粹長知識 「法國跟台灣一樣,你可以到當地投票所去監票,但是在法國或許你會知道你所在地的選舉結果,即使如此,其實會完全不知道各地的統計票數,於是結果宣布心情可是七上八下,而全國統一時刻在晚上八點公佈,宣布方式則是會像『樂透』一樣公佈選舉結果。」 「法國投票方式是跟台灣不太一樣的,並不是一張票上印上所有候選人,而是一個候選人會有一張文宣,通常你會在公開處拿幾張候選人的文宣(為了不讓人家知道你要投誰),再進入圈票處,將你想要投票對象候選人的文宣放在信封裡頭,再投入票匭裡頭。」 via The World, The Women
關於伊朗,這段話是川普2011年批評歐巴馬說的,結果一字不差(除了川普這次是re-election)打臉超響欸,政客亂說話會現世報。 “Our president will start a war with Iran because he has absolutely no ability to negotiate...So the only way he figures he’s going to get elected.”
碰巧的是,法國去年10月出版了一本「中國威脅論」書籍《法國與中國:危險接觸》(France Chine, les liaisons dangereuses),其中一章就提到武漢P4,指出中國早在2003年沙士期間便接觸法國,提出協助建立P4的要求,因為中國希望能夠自己研究危險病毒,以更快處理沙士的情況,但法國當時不少人有很大的疑慮,擔心會被用作研究生物武器,結果花了多年才促成合作。
1/12-
For my readers in Taiwan
I hope you enjoy this return appearance of Matthew Scudder!
With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ver the years.
Lawerence Block
此書籤附在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系列新書《聚散有時》(A time to scatter stones)裡噢。
前陣子他站台了一個幫助街友的慈善活動,結果推特一陣暴動,因為私生活太低調,常常讓迷妹以為死了的程度(這真的是某些推的原音重現)總之,他參演了噤界2。
我很喜歡他一開場就說歌單完全跟新年新希望、目標等無關,不然壓力就太沉重了,對自己寬容一點、對彼此好一些,這樣就夠好了不是嗎。
有點忘記是不是在播Gary Numan的On Broadway時,那個現場演唱版一開始就是樂手說了一個inside joke,結果後面演唱從頭笑到尾,完全沒唱成。
他說有時在片場也會這樣,一旦被戳中笑穴,忍住是非常痛苦的事,但他保證這種情形很少見XD
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在新年發表的第一項公告,未來在嬰幼兒產品上標註男用/女用是性別刻板印象的作法,也是差別待遇的一種。女生用粉色、男生用藍色這種銷售行為已經侵害人權,應給孩童自己選擇的權利。
via
原畫創作者Hélène Delmaire
「我們在繪製的各種階段進行攝影,並堅持使用序列長鏡頭(The Sequence Shot),也就是按照真實的時序去拍。這是為了不讓剪輯的溶接干擾整體結構。畫就真的在畫,然後畫的時序也是真的,並非剪輯出來的時序。」
跟台灣人比起來韓國人尚未參透要在意但不執著的真義😌"Once you overcome the one-inch tall barrier of subtitles, you will be introduced to so many more amazing movies."
之前跟朋友聊到其實早期的偶像劇是鞏固性別角色的推手,女性觀眾在劇裡找到同感抒發,宣洩完回到現實就繼續留在父權框架下,沒有衝撞。(有點像台灣婆媳劇的感覺)
但近期的劇我比較不清楚(不過有漢摩拉比小姐那種覺得不錯),聽同事說有個劇有觸碰一些長照議題,挺好的我想,日本晨間劇也有這種關照。
我是覺得影視來說,韓國電影的批判性比較大。
跟節省社會成本😌BB真的⋯⋯(想起以前跟後來爆發的許多事)其實我挺困惑他們怎麼還在繼續活動。
妳也保重身體,天冷多休息😴
雖然這麼說很不好意思,但買馬修史卡德系列不想拍書封分享的原因,還有至今只買新出的單冊(以前出的我只收了舊版)沒有收一套書盒的原因,就是封面實在是醜到有剩。連電子書版也是,救命。
不過譯稿統一跟內文排版真的不錯。
不忍說選前我發現在中國工作的學長跟在高階研究單位工作的學姐是支持者,甚至還發了一篇宣告大力稱讚其中間路線(所以那個拉藍組大陣線是假裝沒看到?還有很親中的路線?)我想說他們政治包裝很劣質,應該早被看破手腳了吧,結果工作單位挺韓的前輩在恢復後,馬上擁抱柯作為他新的擁戴人選,實在是,可以讓我暫時緩一口氣嗎
去年底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在假新聞的大戰上:
更精確來說,是 600 多個臉書帳號、156 個臉書群組、89 個粉絲頁,和 72 個 IG 使用帳戶。臉書聲稱,它們對美國、越南和華文地區共五千多萬追蹤者,利用假新聞和政治迷音圖,滲透右翼意識形態,進行政治選舉干預。範圍包含 Twitter 和 Youtube。」
這 900 多個帳號和粉絲頁,都可以連到一個美國新聞網路 ”The BL”。根據臉書調查,The BL 背後,是『大紀元時報』。」
到了 2019 年, GAN 已經運用在網路假新聞滲透戰了。」
說到大紀元,我個人是比較顧慮的,背景是法輪功,所以他們那一系列的媒體(新唐人)是反中共沒錯,這有好有壞,他們確實是海外反中共異議聲量最大的組織,不過有時會因為這樣的立場而聳動報導或輕放資訊審查,而且他們很挺川普就是。
「法國跟台灣一樣,你可以到當地投票所去監票,但是在法國或許你會知道你所在地的選舉結果,即使如此,其實會完全不知道各地的統計票數,於是結果宣布心情可是七上八下,而全國統一時刻在晚上八點公佈,宣布方式則是會像『樂透』一樣公佈選舉結果。」
「法國投票方式是跟台灣不太一樣的,並不是一張票上印上所有候選人,而是一個候選人會有一張文宣,通常你會在公開處拿幾張候選人的文宣(為了不讓人家知道你要投誰),再進入圈票處,將你想要投票對象候選人的文宣放在信封裡頭,再投入票匭裡頭。」
via The World, The Women
光是這一段我就直接封鎖這個幫他轉貼的人了(但他很多類似發言啦)後來發現他在方格子也有專欄,ㄏ。
我都隨便看過去,也覺得他挺川和台灣有關,看到他指出一些民主黨的問題也覺得很中肯,但換到台灣馬就變了,之前三不五時看到他在抱怨小英和台灣獨立的問題就想說這不是就像他賭爛的民主黨內的激進左派嗎XD“Our president will start a war with Iran because he has absolutely no ability to negotiate...So the only way he figures he’s going to get elected.”
轉阿星
「如果台灣朋友再問我能夠做什麼,我或許會這樣說,也不說什麼物質支持,就說一點記憶與情緒層面的東西:如果可以的話,請記住這一刻對香港的痛感,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哪怕更久,請不要對那些青年的存在習以為常,請不要停止與他們共情,請不要忘記他們,請不要讓他們成為運動的幽靈。」
跟朋友討論,再加上近來看了韓粉父母無助會各種貼文,以及被中夭電視台截圖扭曲該粉絲頁成立的原意,下面一些個人的想法。
這是約略的台大醫學院周邊地圖,基本上附近時常是集會遊行舉辦的地點,如果有辦演唱會可說是搖滾區的程度,認識的學長在三一八學運時可以就近參與或夜間路過中正一,我就讀的時候也常在空檔去走各種運動,區位可以說有好處也有壞處。
1. 基醫大樓跟醫院五樓以下是連在一起的,雖然會標示是教學區或教室,但病患家屬或病患要過來坐坐(一二樓有休息區)也是可以,不打擾為原則。
2. 醫學院時常舉辦研討會、廠商展示會、大體老師公祭、授袍畢典系所聚餐等活動,出入多時可能破百人,駐警在身份盤查上有實務層面的不方便。有時凱道辦活動,維安的警隊會利用休息區補眠。
3. 有些路人只是想借道去醫院或捷運站(其實東址和西址有地下連通道,但其實很繞路,不如走地面)
這件事後來是院長到場關心而落幕的樣子,後續我沒有追蹤會怎麼處理。
學生提到外人進入校園在廁所偷拍、貴重儀器被偷是真實的隱憂,我記得我在的時候有外人趁各所辦的休息室未落鎖,盜竊別所的研究生筆電(研究生的筆電就跟命一樣重要好嗎)(沒有備份就瞬間延畢)
開放校園遇上權益受損這件事讓我想起一個朋友的學長的故事。
口試順利通過後,學長修改完論文就可以辦離校手續,畢業後打算先當兵。
一日,學長的姊姊在臉書發現他的頭像有端倪,向父母告狀,父母得知消息,痛心兒子在台北受不良影響而敗壞,擔憂他從軍後會一去不復返地成為變態,兩老連夜北上找兒子對峙。
趁父母疏於注意,學長抓起證件跟手機就奪門逃出,聯絡幾個要好的朋友同學,借錢且低調輪流借住不同人的家。
於是學長拜託住宿的朋友經過他寢室查看情形,朋友佯裝要到飲水機裝水,路過時發現學長爸爸換了探訪背心,坐鎮在裡面等學長現身。所幸訪客時間有限,學長收到通風報信後趁晚間回到宿舍收拾。
不過離校還有一個關卡是要去圖書館點交紙本論文,據說學長爸爸白天除了聯絡學長的指導教授,也會在醫圖的附近徘徊(醫圖就在醫學院跟醫院的中繼,訪客換證可進入)因為學長先跟教授聯繫,請他居中協調跟幫忙,事情好像才軟化下來。
幾經波折,最後好像順利畢業了。
如果不論18年那次地方首長加上公投的大選,為什麼倡議方使用公投對決的策略(沒有過就徹底否定進步價值的感覺)、大選綁公投的安排不佳、投票前催票卻釋出大贏的訊息,以及同溫層裡的單一回音等,單純論投票者在11/24為什麼焦慮感那麼深痛,我想跟今日許多長輩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共通的——其實家庭關係上的裂隙一直存在,是情緒激化撐大了這樣的縫隙。
家的經營跟想像沒有標準答案,血緣不是愛的構成要件,每個家庭成員可能在別處是受害者,同時也是此處的加害者,雖然修復關係的用意良善,但並不是所有關係裡優先該做的事。
當勒索的一方持續想維持主導權,接收更大量的不實訊息、被帶風向或依舊沒法平心理論,或許該怎麼讓對方遠離錯誤的消息源更急迫,因為對方沒有辦法想像超出他理解的世界,即便異己的存在近在眼前。
公投的挫敗特別打擊性少數的族群,其艱困在於能夠接住他們的社群網絡不是那麼豐沛,對外求援需要跨過更大的信任門檻,偏偏這不是一個容易向親友開口求助的事。若要進展到修復關係,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加上彼此都有想進展的意願,所以沒有辦到也不要太氣餒,除了溝通,也需要時間讓人消化,把自己一直推出去衝撞、強餵資訊或辯證不一定有助於改善,先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找到安適的環境(比如經濟自主)和讓人依靠的夥伴才是最重要的。
經營關係到頭來,只是自己要怎麼對待親密他人而已,不需要賦予家庭太多的責任和幸福色彩,接受有其他非血緣締結的家庭樣貌,或許彼此會更自由。
原本想說些什麼,但感冒藥效差不多發了,要提早上班我也睏了,不過睡前還是要說甲賽啦CCP
在旅遊團返抵的處理流程,我想可以看到台灣公衛防疫系統的健全,像前天我醫院感控就發了員工身體狀況自評表、開設線上研習課程,昨天一級主管會議已經公告第一級到第三級疫情的應變計劃,今天各出入口設立體溫篩檢站跟警衛都著防護裝備。
說起17年前的SARS,當時是小學生的我,現在換位到醫院裡,台灣已經從歷來的經驗裡汲取、檢討,有非常長足的進步了,就我今天跟資深前輩聊天,他回憶當時的情境現在聽起來真的滿多被感染的機會。
SARS其實我滿有印象的,因為我是負責在午休前幫全班量體溫的人XD
還有很多人囤積口罩跟和平院區封院的恐慌,邱淑媞跟葉金川探視時的鬧笑話,受到打壓而無法從WHO取得資訊的台灣,以及長大後發現當時有很多值得檢討的公衛決策(當時有被彈劾,可以查到公開紀錄)。
玉山社有出一本《恐慌,在瘟疫蔓延時》跟公視做了一系列紀錄片(但邱後來擔任國健署署長,現在在部桃當顧問實在是)
1. 一般民眾防疫真的不需要N95口罩。
一是它的配戴有眉角,其實上下的帶子要互相交叉、不要壓到耳朵、碗狀口罩要完整包覆鼻樑到下巴的範圍,而且戴好要做密閉性測試,確定貼合臉部沒有縫隙;二是它呼吸比較費力,我帶的大四實習生,有人著裝完一小時就衝出來說呼吸困難了,不過也跟她緊張害怕病原體有關啦;三是外科口罩(醫療口罩)其實就足夠了。
主要是因為冠狀病毒的外層構造是膜,可以被75%酒精、1:100稀釋的漂白水破壞,如果不喜歡太刺激的味道,其實也可以買滴露(味道比較偏沙威隆)稀釋後使用,很適合大掃除用。
而且這季節本來就是流感高峰期,加上感染力更強、造成腹瀉嘔吐的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不要嫌天氣冷就不洗手啊,洗手有利無害。(第一線都洗到手乾裂要擦護手霜了)
Line可以加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疾管家(但這個我推薦直接看疾管局或衛福部網頁,疾管家更新比較慢)、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帳號,可獲得即時資訊。
4. 不要沒事來醫院,現在落實醫療分級、雙向轉診,建議輕症還是看診所,如果醫師沒法處理他會協助轉診的,與其到急診人擠人乾瞪眼然後大罵醫療人員不處理是在哈囉,也順便想一下大醫院掛號費頗貴啊。
知道醫院為什麼空調冷嗎,是因為要降低病原體活動力,但是人一密集,在掛號批價領藥大廳塞滿一堆互相咳嗽的人,可以看看每次抽檢醫院空氣菌數的新聞,看完就會覺得很恐怖啦不是我在說。
過年不要吃太油,朋友值班曾經遇過有不少人吃完圍爐,八點就送醫說腦中風。
台灣人尤其男性痛風比例很高,盡量避免高普林飲食(ex.甲殼類海鮮)和麥釀啤酒,以免發作起來痛得要死送醫。
避免親戚問尷尬問題,就戴口罩輕咳一聲說感冒,包準親戚不敢再多說一句話,或者是穿哩係叻供三小的衣服獲得精神上的勝利。
字型設計是Hally Chen,他有把檔案免費放在網路上可供下載自己印。
我有一個心得是恐慌跟越了解疫情怎麼處理是成反比,希望大家對台灣醫療有信心。
卡繆在《瘟疫》後寫了一個劇本叫《圍城》,去年還前年巴黎市立劇團有來台演出。大意是瘟疫帶著助手死亡來到城裡,接管了市長的位置,高壓統治,將市民分等級,要他們自證是否夠格活著,才能拿到生存證明,人們開始相信天有異象是不祥徵兆,各種流言誹語不脛而走,虛無跳出來嘲笑眾人,他沒有立場,什麼都不信,而他最後成為瘟疫最虔誠的擁戴者。對照中國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各種漏洞,唉。
看下面相關報導,2017年時美國FDA有現場勘查製藥過程 提出缺失報告 ,同時美國市場有各大藥廠激烈競爭,於是乎2019年該公司跟香港房地產公司南豐集團(網路資料看起來炒了很多地皮)合資,打算搶佔中國市場。
已經放棄看近千人灌水聊天。疫情風向今天如此我真的一點也不意外,說實話的人訊息馬上被沖走了,我看了都膽寒。
哇現在才開始了解8964是什麼,那什麼時候才能到2020。
不過流感死亡率的資訊戰實在太煩了,流感是Orthomyxoviridae 正黏液病毒科,冠狀病毒是 Coronaviridae 冠狀病毒科,放在一起說根本張飛打岳飛。
既然要玩疫情我就爛的遊戲,那麼不放中國的數據怎麼說得過去呢。
去年九月發表在 Lancet 公共衛生期刊上的大規模統計,計入2010-2011年及2014-2015年(其實資料有收 2005-2015 年 CDC 監控週報,但有exclude)中國 22 個省(如果是完整資料是涵蓋 31 個省)的數據,發現位於 95% 信賴區間的五年研究估計死亡人數每年平均 88,100人。
(美國:am i a joke to u?)
把所有型別的流感死亡率放在一起看,60 歲以上的死亡率為38.5%。
然後話說這篇研究中國媒體報導過。
不過 association-death的定義本就是流感為其一可能因素就要採計,台灣平均來說是500人以下(含肺炎),資訊戰這樣操弄數據真的很噁心。
根據WHO全球流感監測和回應系統的死亡率統計如圖所示(越偏向紫紅代表數值越高)
via
兰州布病传染定性为意外偶发事件
(歡迎來到夜谷style)
不過原來武漢P4還沒有取得WHO認證啊。
(目前覺得P4流出病毒株的陰謀論有點牽強)
台灣有兩間P4等級的實驗室,一個是軍方管轄的預醫所,一個是CDC昆陽。
根據端傳媒整理時序對照表,首個病例通報在12/8,而基因體解序其實挺快就分享到公開的NCBI GenBank,最新版是1/23上傳的ver 3。
親緣樹狀圖分析也很快出來(類SARS):
最早的時間點是在12/24,金銀潭醫院跟中國的CDC提供的。再回頭對照發佈的時序表,對於時間差,嗯。
是比SARS時候快很多,但武漢防疫若從1/1起算,中間空窗期真的是不知道在幹嘛。
這個嘛,17年前的定序的確受限於科技,解得慢就會影響疫苗和研究的速度。
台灣目前第三代定序Nanopore的儀器在CDC有4台,中研院有30台,而國衛院也在1/20表示檢測技術已掌握(最近研究了一下就是real-time PCR的樣子)
療法部分,目前都是針對冠狀病毒並無抗病毒藥物,主要為支持性療法,或針對病毒引起的過度免疫反應進行調控(蛋白脢抑制劑+干擾素合併使用)
宇奧/阿逼|罷免下架藍白黨 : 原來是你老師拍攝的,真的感謝他為那段時期留下紀錄,最近當時第一線參與的醫療人員有分享當時的經歷,像是前台大院長李源德跟殉職醫師林重威的爸爸發表的舊文都有人轉發。想想我現在跟林醫師當時的年紀一樣呢。
1月24日,市内医院的部分新院区被征用,隔壁医院医保办的朋友说准备好大加班,只要ZF能按承诺给新型肺炎患者报销,她一定给算。我善意提醒她,试剂盒都没给呢,患者总数至今没有确定,怎么算费用?另一个医院院办的朋友想起来,上周市卫健委解散了和市内医院党办、院办的沟通群,从此杳无音信。
指揮鏈真的是???
也因此,我們推測台灣禁止出口口罩的原因,並不是為了針對中國,而是為了彌補中國口罩難以進口後,造成的數量不足。
Johns Hopkins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 (CSSE)的疫情監測地圖
當網友去推特詢問為什麼台灣不能加入國際民航組織,他們強調社群守則跟轉貼UN的反網路霸凌,之後發現大炎上刪掉原先發的推特,發了一個新的說有大量spam湧入,他們沒法回答各項質疑。
現在又拉WHO來墊背,說他們才是負責疫情,我們只是輔助提供航空資訊,啊不然咧,要掌握航班跟旅客的資訊才能控制疫情不會擴散啊。
最近覺得好笑的時刻大概是在群組裡發現有這一組表情符號XD
也可以網路購書先支持出版社。
補充個昨天的夏民:
如果能安然躲過這一波疫情,懇請中國倖存的眾人關注與挖掘歷史,明白配合主體意識形態的桎梏所付出的代價。如果平日就經常因愛國愛面子而容忍縱容有問題的治理措施、配合主體意識來攻擊國際批評、當有人揭露令人憤怒的真相時卻因家醜外揚以致指控的手指頭不是朝向政府反倒是戳向揭露真相的人,那就只是緊抓著這塊愛國主義主體性的遮羞布,不願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端最近不知到是否撤了一些付費牆,像這篇還有討論中國權利 NGO 之死的三篇都沒鎖(看的很開心,不然本來發現是端傳媒就會想說應該看不完吧)
端有時重大公義相關會撤的樣子,但裁決標準不太清楚XD 如果是已經在別處公開發表的轉載,或合作網站的文章(例如pansci)就不會鎖的樣子。
我每次付費牆都訂了又解,不然就是得跟朋友湊,希望端也有每月免費開放三篇的閱覽權限,用過最值回的應該是NYTimes去年12月各種回顧,紐約客跟The Atlantic也不錯。medium和衛報我沒有捐助過,目前最期待報導者的實體書來。
目前我有課金的是蘋果(感謝壹週刊爆了很多韓國瑜的料),也付費使用過 medium 一個月,端是一直有在觀望但一直覺得好貴,訂閱太多沒真的閱壓力有點大,但看和漾這樣講覺得 NYTime 好值得一訂
influencer都不做彙整的目錄我好資訊焦慮w
蘋果那個互通方案真的不錯,端跟華郵綁也很吸引人但就是一筆開銷,朋友上次分享一個說法我覺得很傳神,「這是個分手後也要跟前情人繼續共享Netflix帳號的年代啊」,如果本身有固定捐贈社福單位或各種影視音樂的訂閱實在是不少錢。想看多家媒體的話,我覺得有朋友可以互通有無,或開個帳號一起用也是辦法。
通常我的作法是把網頁存成PDF,所以輪流捐給不同媒體會一口氣把想看的存完(欸)
覺得他幫台灣講話只是受到美方施壓,同時還是寧願犧牲國民權益,也不要限額觀光客購入口罩,用友的形容就是「愛錢怕死想兩手抓」。
題外話是韓國最近終於讓步,在美方斡旋下,沒有在最後一刻撕毀與日本的情資合作。
口罩販售部分,我覺得也可看出中國民眾對自家政府的疑慮,就算今天日本規定一本護照限購幾盒,我相信會出現借護照當人頭購買的情事⋯⋯就像去歐洲被隨機問到能不能幫買名牌包那種。
宇奧/阿逼|罷免下架藍白黨 : 回來好好休息(拍拍)無衛生觀念這點,台灣有些年長者我也覺得很可怕,在醫院看到很多例子,像是用飲水機洗假牙、不知為何拿尿杯裝水喝之類的(爆
我記得有期刊說為了加速發表(牽涉到重大公益)有降低同儕審查的標準跟時程,而且「發表在期刊上」要進展到「科學界普遍認知」中間有很大的鴻溝,錯誤的資訊來源也會推導出錯誤的結果,經得起檢驗的發表才是重要的。
有一些知名期刊的發表也是垃圾啦比較新穎卻無法再現「這難道是中共製造生化武器的證據??
對不起,這是錯的。不論你多不喜歡那個政權,錯的就是錯的,請不要散佈錯誤的消息。」
詳細解釋:
破解的討論:
當你穿著白袍、戴著口罩去買外帶熱飲,因為感冒還沒好,一時忍不住一陣狂咳。旁邊的民眾會對你側目。
當你幫物流簽收,給回條時不小心手揮到快遞員衣服前襟,他猛地拍乾淨自己衣服時你會有點受傷。
但其實也覺得有點好笑啦,阿Q式的幽默。
我真的打算今年在疫情退燒之後離職,我任職的醫院太讓人灰心了,唉。
不過中央比較辛苦,可以去留言幫他們打氣
跟幾個朋友聊了現狀。壓線交了學會投稿的摘要,我應該被上級在心裡的小冊子記了一筆。
吃了藥怕裡面安眠成分讓我上班睡過頭。
我跟基努李維一樣,希望活在一個善良不是弱點的世界,但現在更是一段適合讀卡繆《鼠疫》的時期。
好噢我要來說了。
台灣目前的處境就像是車子拋錨在平交道上,前方的警示燈在閃,後車廂同時開始起火。
這是我畏懼的所在,看到因為被剝奪發球權,所以遭中共壓著打的第一班包機的情況,現在再看到湖北省提交近千人的返台名單心先寒了一半,我很希望如果台商台幹如果目前健康無虞、物資不缺,請延後,先不要回台。
加上今年本來預計要醫院評鑑,高層緊盯的壓力很大。我無比感謝衛福部決議暫停評鑑,並且展延醫院的層級一年。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是SARS後檢討而建立的系統,以衛福部直轄下的六間部立醫院(原署立醫院)為中心,適時調度跟指派,串聯全國各醫院所構成。
可以見到醫療機構、等級本身在地域上就有不均分配的問題,疫情說穿了就是資源重新再分配的遊戲,這樣的網絡是為了拉近各地差異,但白色巨塔的問題仍在,並且在危急情況下更會放大。
但負壓病房本來就有其他法定傳染病的患者。為了接收更多人且空出床位,有些穩定情況的病患安排轉院,也有人一聽到隔壁是疑似的病例,就希望能出院。
沒有人想要自願染病,該被譴責的不是病患,但不理解造成了恐懼、焦慮跟歧視。歧視除了病患本身,也擴及到照護他們的醫療人員、隔離區負責後勤的行政公務員、警察和病患家屬,失去旁人的心理支持比疫情本身的壓力還沈重。
但我也同時在這巨大的醫療機器裡,感受到以醫師為主體的框架,還有磨耗與如何自救。
但試劑買了,耗材到貨了,借到合適的操作環境(壓縮了同事原本的使用時數),如此勢在必行的原因除了能賺錢,再來就是上面暗示:「如果不支援,就喪失評鑑時醫學中心資格的入場券」,據我所知不只一家有收到類似的暗示,這當然顯示目前加上未來絕對是有大量的需求,這自然很難拒絕。
所以醫勞盟出來發文問第一線缺貨否,我覺得是沒有釐清情況,只會吸引情緒發言的狀態,因為分配是出在接收單位是否有按實報的人頭發配。
當然以留言者來說,小診所或牙科沒有管道採買,卻也會有飛沫跟體液接觸的風險,但前面我說過了,疫情就是一個資源再分配的過程(現在應該有比較穩定)這絕對是比電車難題還道德焦慮的處境。
我只是想說,如果今天工作上(不是醫療院所也會發生)如有自身安全的疑慮,請一定要抗議反應,選擇自救而不要委屈忍受,改變不會憑空而降,就跟口罩發配的政策一樣,保持彈性調整,合理的建議就會使政策趨往更合適的方向。
之前也在友噗裡說過,這次疫情像童綜合醫院的急診就是受害對象之一,聽信收治確診病患跟封院的謠傳,詢問跟騷擾電話直接打爆急診專線,是還要不要醫療人員救人?最後連他們主任鋼鐵魏都用個人粉絲專頁澄清。
看到有宣導噗用服從醫療人員指示,我不喜歡這個說法,我認為醫病雙方本來就是有可以合理討論的空間,而不是一方退怯於另一方的專業霸權,我傾向是用配合,但真的無法照防疫措施走的隔離者,也請循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處理。
我只是想告知「這研究有誤,別轉傳跟帶風向」且附上來源,有興趣可以自己識讀。
反過來說,如果本來就不理解那研究的內容,又為什麼會買帳跟轉傳呢,是因為符合那個想像嗎?藥物針對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感染複製的機轉,可以老藥新用本就是可能的嘗試,拿來佐證基因層面的事?另外海鮮市場版本的故事,許多發表已經透露不是野味,證據也被消除而找不到中繼動物,先消毒再採證製造出來的單一版本,可信度我也質疑。
而且依照中國封城的進度,更多想要撤回的人可以預見…
想到有人違反規定開門串門子,還使喚連裝備也很缺的義工我就⋯⋯
放兩張統計,我要暫離網路了。
真的是暫時沒有缺資源的自己在中國隔離就好,每個人都衝回來又有一部分不配合防疫是有什麼用。
妳覺得台資醫院可行嗎?我認為不失為替代方案,但同樣的政府施力點我認為有限,再者是台資醫院或許已經被中國政府徵用。
台資醫院也許可行?我早年看過一些前輩被外派去上班,近年不知道情況如何(前陣子有看到同學去指導開刀,但是短期也不確定是不是台資);還有就是在CCP主導之下,也不曉得現在這些醫院的收治是怎麼操作的。
隨手用明基醫院查了一下,原來醫院裡面也要有黨委書記,醫院都是宣稱配合政府。
大家最在意的旺旺醫院則已經是定點收治醫院。
#抗击新型肺炎# 湖南旺旺医院为此次新型... 来自Matt旺家 - 微博
還有要考慮的就是萬一封城跟湖北一樣交通爆炸時是要怎麼辦...(但如果是這樣到機場也會有困難吧?)
依據我醫院在新南向計劃合作過的國家醫療體系,我現在覺得病例很低的地方「絕對」就是不測,說可能都太低估。
中國魔幻不是小說能比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