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cream風聆
台灣人為何對腳下土地缺乏認同?歷史教師深根聯盟:別再以中國史觀理解台灣/沃草國會無雙

我認同裡頭的說法,但不喜歡這件事被歸因到以前的學校教育與教科書。
說穿了,解嚴都32年了,文裡說的88課綱也有20年了。88年時的小高一,現在也35歲了耶!
這時代沒在禁書,google也隨便你查,真的不要把責任再推到黨國時代了。
國高中加起來也不過佔你人生6年,這6年間你也真正在唸歷史的時間都不知道有沒有1%⋯⋯

(選舉以外的時間)你現在路上問十個人,大概有九個半會說應該認同自己生活的土地(剩下那半個,嘴巴剛好在吃東西不方便講話),但十個裡大概只有半個人會真的去試著了解自己居住地方週遭的河流、地形、平埔族聚落、漢人開發歷史⋯⋯
一點都不難,你只要會google就夠了。
icecream風聆
然後35歲以上的人常說以前都在唸中國史地我也有點意見,真來考一下(當年課本)中國的鐵路分佈,我就不信十個裡有兩個以上的人還記得。(那兩個一個常去對岸工作,另一個是柯P)
說穿了關鍵不是課本介紹台灣史地介紹的不夠,而是打一開始「歷史」就不是大多數人真正在意的學科。(因為不好賺大錢吧)
無道天下
先不說人文史地這種本來就要有興趣才會繼續補充資料的
一般容易接觸到的作品大多還是中國史觀的居多,像是改編幾百遍的金庸
以台灣為主體的創作畢竟還是少數
藍 德
歷史或許賺不了錢
但歷史一直不缺故事和八卦題材~而這不正是老少都愛的休閒娛樂嗎?
三國為什麼說了又說講了又講,就是因為那是一個好故事啊~
台灣有很多好故事,只是靜待發掘~
wenbao⎝(・ω´・ )
就不唸書怪國民黨而已
或是換成任何一個可以當壞人的對象,然後怪他
小樂 ~
歷史課有興趣的人嫌教太淺
沒興趣的嫌教太多
泡泡
先用教育體系塑造學生的喜好:中國歷史就是高大上,台灣歷史就是low沒料,然後再說都是學生自己沒去查…誰會去查根本不知道或沒興趣的資料啊
泡泡
重點不是記不記得當時中國的史地內容,而是建立了「哇中國就是好大好美有文化」比起來台灣就…… 的美感意識
泡泡
何況絕大多數人把國高中這6年學到的東西當成世界的真理了,打個比方,地位就像「正史」,而課本以外的其它書、google說的,則是「野史」,就算知道了也未必會認真(尤其是被抹上政黨色彩的話,光一個228就被抺綠了多久),遇到矛盾的地方會容易傾向以正史為準
泡泡
這位老師,您真的太小看教育的力量了。
Muxi♪照顧自己
泡泡 : 同意您。
~關心~
教育可不是只有教科書,整個暗示性的環境是一整套的
沒有外力下願意去懷疑「我以前被騙了」、「全國學生考試考的是錯的東西」的人本來就不是多數
芬狼@狼谷 白夜
教育重點在於價值觀的確立,而這點真的是很可怕(就是被洗腦拉),如果靠估狗就有用,那我們當時就不用澄清那麼多了
芬狼@狼谷 白夜
打個比方,為什麼很多人認為KMT好棒棒? 想想教育內容是不是蔣多棒,孫多強之類的,十大建設拉,搬抬台灣的黃金拉
芬狼@狼谷 白夜
如果教育沒用,KMT當初就不會那麼積極地毀掉台灣的文化了(例如禁台語),先讓你甚麼都沒有,在假好心的給你一切,這就是以前KMT做的,也是現在中國在對其西藏新疆做的事情
芬狼@狼谷 白夜
就是太多人忽略文科的重要性,只強調理科還有考上醫學系,才導致這樣的問題XD
icecream風聆
從85課綱開始,當時每個禮拜都有鄉土課,全台灣所有縣市都根據居住的縣市鄉鎮編輯了對應的教科書、教材甚至影片、書籍。(對,我家就有整套的台中縣,當時是每個鄉鎮這樣慢慢要來的)更不用提國中當時的「認識台灣」,後來的杜部長也著力了不少。
當年的教材甚至比現在的課本還要更「台灣」(而且還是KMT時代),可以說台灣根本就是顯學。要說教科書對學生的「暗示」,從85新課程以來的課本暗示超用力的,直到現在108都是如此。

我只問一件事,現在35歲以下的人,熟悉自己居住地方歷史的,很多嗎?
尤其本來就很關注家鄉史地的諸位朋友,它明明是很有趣的事,但周遭會認真關注的人多嗎?是顯學,還是冷門學科?

我想說的是,只是「教學生這些東西」似乎還不夠,還要有一些其他的東西。(我以為這就是新課綱在努力的部分)
icecream風聆
有些很有趣的事,其實2000年以前的KMT末代教科書,比2000開始的DDP時代還要更「台灣」。
甚至鄉土語言在KMT時本來是規劃一週兩堂的,後來DDP時代正式實施時變成一堂。
微妙。

(其實不完全是因為政黨,而是教育本身就有其連貫與獨立性)
排骨專屬QB/人◕‿‿◕人\
本人意見:通通當世界史來教,省得搞出一堆區域事件前因後果連不起來,以為世界就該繞著自家轉的大頭症患者
芬狼@狼谷 白夜
恩,其實依照我的記憶,國高中都只教只有一學期的台灣史,考試還是以中國史觀和地理觀為主<==這是重點,中華史觀害慘很多人,導致思考和眼界很偏頗(看向中國人)
芬狼@狼谷 白夜
而就算改了教科書,別忘了教育的人他們的思考邏輯也很重要,是否有更新或者有無偏頗也很重要
芬狼@狼谷 白夜
所以雖然不能全怪到教育,但你不得不承認是有他的引響性,那個時期的孩子長時間在學校,接受怎樣的觀點就很重要了
芬狼@狼谷 白夜
當然再我下一代也是更多台灣的東西,但我實際上和我妹交流過(小我十幾歲),我發現他對於一些新聞(那時候太陽花正開始)還以一些歷史地理的脈絡等不太清楚
芬狼@狼谷 白夜
會不會自學和會不會去找資料(對有人連估狗都不會)這要看個人差異,但教科書是否能引導學生去自發學習,或者將公正的東西呈現才是麻煩點,所以我才說,台灣的教育太偏向理科,文科的重要性和需要教導的東西卻沒有好好學習
芬狼@狼谷 白夜
以歷史來說,怎從過去的文獻軌跡去推斷當時的史實,和時空背景的建立,要以怎樣的史觀切入,各種不同的史觀所傳達的東西啥的,如果有人國高中是這樣教,那真的是遇到恩師XD
芬狼@狼谷 白夜
所以重點不是估狗,反疫苗的人也會估狗,但他只會去找他相信的東西,然後繼續反疫苗阿XD
icecream風聆
芬狼@狼谷 白夜 : 那是因為小學已經上了四年滿滿的台灣史地(對,很純),原本按照九年一貫暫行綱要,國中就是要上中國亞洲與世界史的,但老杜強制修改課綱,在社會領域的第二學習階段插入台灣史地的能力指標。
(所以我才會說,2000以前的KMT時代比2000以後的DDP時代還要更「台灣」)

在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綱與教科書中,20多年以來台灣一直是顯學,大考題目則是從更早以前就強調台灣了。
如果你的「台灣史觀」的意思是不可以上台灣以外的內容,那我只好承認我們的教科書與國民教育沒有台灣史觀。

不過我想表達的倒不是這個,而是覺得光這樣教,似乎是不夠的。(不管你增加到多少比例,恐怕都不會比現在好到哪裏)
真的該教的或許是「態度」,比方去觀察周遭環境與自身關係的那種「態度」,透過這種態度去實踐,改善環境、改變生活
芬狼@狼谷 白夜
恩,我小學沒有印象拉-w- 但很多有關台灣的歷史和非中國史觀都是上大學後才改過來的,至少我國高中有印象的還是 中華史觀<=
芬狼@狼谷 白夜
中華史觀才是問題,而不是教多少台灣的東西
芬狼@狼谷 白夜
光是要認知到所謂的漢人其實是侵占了原住民的土地,還有其實中華歷史有明顯的斷層,以及晚清等歷史用他國史觀來看會完全不同(會完全不會同情清國),就是我上大學後的事情了XD
芬狼@狼谷 白夜
如果還是以中華史觀去念台灣的東西那沒有意義,要怎以台灣為出發點去看這世界,並以公正的角度去回顧過往才是重點
芬狼@狼谷 白夜
依照我的教育時間點來看,那時期應該才剛起步而已,老實說除了歷史,我覺得國文也要改,太多無意義的文言文課題了
芬狼@狼谷 白夜
而別忘了35歲之前的人,教育他們的也是受到那種老傳統教育的人
芬狼@狼谷 白夜
將教育還有一些問題全丟給學校的確不負責任,但不可否認學校教育的確有他的問題在
icecream風聆
目前的情況看來,即使上了很多台灣的內容,但如果學生只生活在學校與安親班兩個世界,拚命在寫考卷(裡頭一堆台灣也是一樣),恐怕離認同感還很遙遠,因為他們很無感,未來大概也只有文青一下時會比較「台灣」。
大家從小上了滿滿的數學、滿滿的英文,是有真的認同數學跟英文嗎XD
你要說古文也是滿滿的上,現在又有多少人會去看文言文?

我在想,比例或許不是關鍵⋯⋯如何去關注與看待知識的態度或許才是重點,影響的範圍也不只是對土地的認同感而已,而是如何與生活結合的關聯⋯⋯
講得好像很好聽,怎麼做?不要問我,這事有薪水比我高的人去操心⋯⋯不過我會把自己的本分做好。
芬狼@狼谷 白夜
icecream風聆 : 所以我才說,教多少台灣的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的建立
芬狼@狼谷 白夜
其實現在的教育有在改拉,比如減少古文的數量,和改變國文的內容(甚至有一派建議廢除國文要改成語文訓練還是啥的)
梓夜a.k.a小梓🎐 ㉗₁₂
這邊當時的高中生,教材怎麼改或課堂規定幾節真的不是重點,主科老師借去上課考試才是現實,而且分類組後的老師教學用力度也是關鍵,不考的就是隨便教或不教。哦還有那時候的網路普及程度和現在也是天差地別
yangwl
芬狼@狼谷 白夜 : [一句話打死] 閩南語和客家語、媽祖、清水祖師、開漳聖王...難道不是都從大陸傳來的嗎?如果一切都要「台灣主體」,那是不是要回去學原住民語或者平埔族的語言文化(估計絕滅了吧)?之所以會「台灣什麼都沒有」,就是因為台灣社會的根基早已以移民為主,本土的東西已經所剩無多了吧?
起步衝刺🍬映晴
不過其實我覺得教材改了之後的世代整體上對於台灣認同還是稍微有差別的,只是差得還不夠多。另外我覺得教材之外,師資真的是影響更大但難以掌握的點,我跟我妹妹念同一所高中,我遇到的老師願意好好講歷史(不管台灣史還是世界史),也會讓人有更多意願去另外了解,我妹妹遇到的就是大中華史觀台灣史亂教一通(真的是亂教一通)的歷史老師。
起步衝刺🍬映晴
yangwl : 台灣主體也包含各時期的移民文化與多元融合社會,就算是中國來的,在台灣也形成了特有的變體成為台灣的一部份。
芬狼@狼谷 白夜
yangwl : 不對喔,台灣史觀是以台灣為觀點出發,接納自己土地上的歷史,我並沒有否認台灣的歷史有很多外來的東西(正確來說甚至台灣的文明也是從東南亞來的可能性也很高
芬狼@狼谷 白夜
接納自己台灣的東西,以台灣為主體出發,這才是台灣史觀。
芬狼@狼谷 白夜
而不是因為在主流文化之一是中國來的東西,就去否認他們已經從中國脫離成為台灣獨特文化的事實XD
芬狼@狼谷 白夜
還有原住民語和平埔族語並沒有滅絕拉,但的確有滿多快變成死語了
yangwl
真的脫離了嗎?去廈門一趟就知道了......
yangwl
你會發現根本沒有任何差異。
芬狼@狼谷 白夜
廈門又不是我們台灣的-w-
芬狼@狼谷 白夜
我沒否認台灣有中國來的東西啊XD 但並不代表台灣本土的東西只有中國來的喔-w-
yangwl
既然沒有任何差異,你就不能說「在台灣也形成了特有的變體成為台灣的一部份」了啊,因為不存在變體......
芬狼@狼谷 白夜
除了中國,日本,美國,西班牙葡萄牙,平埔族和原住民等等等等
起步衝刺🍬映晴
yangwl : 那是我說的。不用拿我說的話去回應他。
芬狼@狼谷 白夜
所謂的台灣本土的東西,並沒有只有中國的,而來到台灣多少也吸收了台灣的多元去做變化,光是食物上就有變化了XD 這也是文化
芬狼@狼谷 白夜
如果純以漢文化為主流去看台灣文化,反而會看不到其他更多的東西,這就是中華史觀的問題
芬狼@狼谷 白夜
台灣不是只有中國來的東西XD
icecream風聆
個人多年從事台灣史地教學(以及建置相關資源)下的觀察與淺見。
在教材中鋪陳狹隘版本的台灣史觀,並不能改善這件事。
寬廣、容納多元版本的也一樣。

如果你在課本寫了什麼,大家就可以變成那個樣子,那全台灣都是數學神童、文言文神童了。
教學引導方式或許才是該推的。
但我不認為台灣的國民教育有對不起誰,是可以做一些改變,但真的沒對不起誰,怪罪到這件事是不合適的。
每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與教育目標。
芬狼@狼谷 白夜
icecream風聆 : 我同意教學方式要改,但目前很難啦......只能改上課的課綱和內容先了,我就很贊成把國文取消,改成語言教育,教大家賞析和怎寫正確的信件和電子文件XD
icecream風聆
我覺得我自己在這部分花上的精力與時間,應該滿有資格做評論的。
我的學生知道居住地有什麼平埔族,知道這裡的河流,認識這裡的歷史,以及地形與環境的演變,相關的知識一點也沒少,許多資料都是我一步一步去搜集來的,我拍攝的鄉土資源與繪製的地圖圖庫,也到處都被使用。
我更不是只從中國史觀去切入做教學的。
但我不認為學生因此就有了文中認同這塊土地的情懷,或許有,但並不是單純只因為教了這些知識,那真的遠遠不夠。(如果這件事是重點,那我的學生應該都會變成文中想要的樣子,但並沒有)
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而那些東西不是只存在史地教學,還存在於國語文、數學、自然裡頭,是同一件事。
芬狼@狼谷 白夜
icecream風聆 : 不過我覺得老師能帶領學生入門已經很強了QQ 再來就要靠自己了
芬狼@狼谷 白夜
就算帶學生去參觀白色恐怖博物館,真正能學到的又有幾個,有一個就算很夠了 學習真的要靠自己
wenbao⎝(・ω´・ )
泡泡 : 嗯,教育真有你說的力量,大家都是神童了
陽麥
yangwl : 不好意思,請問您說沒有任何差異,是基於什麼做出的結論呢?純粹個人觀察,還是有嚴謹社會科學研究的書籍或論文?
yangwl
社會科學研究,很容易為政治服務。你總是可以吹毛求疵分辨出一些差異,可是用同樣的標準,南台灣和北台灣有沒有類似的差異?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我是自己讀書的時候碰到好幾次老師們當著面說中國史上不完 但台灣史很短沒什麼好上 所以我們下學期有(可能是開學幾星期~~半個學期)都還在上中國史
我是覺得有些時候是那些跟不上的老師的鍋啦 他們就覺得以前都是中國史上好上滿 那現在也要上好上滿 因為教書的這麼多年來他們也都是這樣上過來的 要多教那種輕薄短小的台灣史地真是太沒有價值了(那些老師給我的感覺)
風聆老師就我在噗浪上看來是很認真很愛鄉土的稀世好老師
其實我是覺得要是每個老師都有1/3個風聆老師的強度 史地應該會更好玩吧TT學生也會比較理解台灣這座島
有的時候學生追隨的不是課本 而是老師 而老師通常就是把課本刻在腦子的人
wenbao⎝(・ω´・ )
中國史很多上不完+台灣史很短沒什麼好上< 這是事實,沒有高下優劣問題
小樂 ~
而且考試中國史占很大的部分 說真的光是應付考試就飽了
不會想到要多學點台灣史甚麼的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小樂 ~ : 我國中的時候考試題目就是各1/3了欸(超過十年前) 哪來的佔很大的部分......每次國家級考試我都覺得我花了台灣史五倍的時間讀中國史
然後分數占比差不多都會有點難過
小樂 ~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 我覺得那時候讀中國史比較花力氣 畢竟範圍比較大 台灣史就還好
小樂 ~
不過說的這些也是憑感覺就是 也都十幾年前的事了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小樂 ~ : 畢竟中國史是超級拼裝車 根本不是同一個國家的東西也拿來上
蒙古人可從不覺得大元大蒙古國是中國的一部分.....
台灣史能挖出來的史料真的是蠻少的 不過我很期待未來我們的課本可以加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洋史觀 台灣是個海洋國家 我自己覺得我們要是從海洋史觀開始上 台灣史不一定比中國史更少 但南島語族沒有留下甚麼文字紀錄實在硬傷
芬狼@狼谷 白夜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 我覺得光是能把近代史教完就很厲害了,晚清>中華民國>中共>台灣,這段歷史超級複雜的
芬狼@狼谷 白夜
台灣還要加入日治時期還有二戰的相關歷史
wenbao⎝(・ω´・ )
閩客都從泉漳的跟人家歐洲人美國人講什麼海洋史觀
曼 陀
蒙古人覺得……?
好吧,這是現代民族國家論常見的通病,不了解/以今非古也是正常的。
關於大元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請見忽必烈《建國號詔》:「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
說白了,「元」這個「國號」本來就是為了昭彰蒙古中國而創設的,來源於易經,彰顯其尊重中國道統的概念。
現代人怎麼主張是一回事,但要一口咬定元朝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這就是以今非古了。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曼 陀 : 你需要一點杉田正明
首先幫你標註你自己寫的這一段可建國號曰大元
大元=國號
中字在哪裡 中國在哪裡 絕對難不倒你
雖然當初人家稱自己是中國 中國在當時的意思是中央之國 你覺得現在的中國還覺得自己是中央之國嗎
你覺得蒙古人當初稱自己為中國 跟現在的中國是一樣的意思嗎
你知道俄羅斯人跟烏克蘭人在搶祖先嗎 現在的中國跟蒙古國在搶的感覺差不多就是這樣
然後還有一個問題是外族建立的國家 就算他自稱承接中華文化
你做為漢人你就承認外族是你的王喔
美國人都不會把英國歷史算到自己頭上了 整天被幹掉又重建的波蘭也不會說喔被幹掉的那段時間算是我們的王朝的一部分
然後忽必烈會這樣講是因為只要他這麼說 漢人就會覺得喔我們只是換個新皇帝而已嘛!才不是被滅國呢!新皇帝萬歲!耶!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跟風聆老師說聲抱歉占用您的版面 我想說的大概是這樣 剩下的資料WIKI的中文條目裡用元朝這個關鍵字應該可以找到剩下的資源
總之我個人是覺得把大元跟大清這種嘴上說我們承接中國道統但根本不喜歡漢人的國家算進漢人為中心的中國史觀超級奇怪der
wenbao⎝(・ω´・ )
需要噁心中國歷史的時候,就拼命講漢人中心,否定元清
回過頭來又說台灣是海洋國家
再不然就說什麼平埔族混血
漢人要素又憑空消失了
真好意思說人家是拼裝歷史
wenbao⎝(・ω´・ )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 問題人家認為他是中國,他入主中原
甚至日本侵華都帶有入主中原的意思
只是現在的台獨史想切割,才拼命找藉口噁心中國而已
wenbao⎝(・ω´・ )
而且近代中國倡五族共和,早就以文化認同替代民族血統了
曼 陀
「中國」本來就不是個民族概念,商吧算是東夷,周吧說是諸夏但跟西戎牽扯不清,漢吧起於楚的平民,要說是什麼族也難以討論。後代亦如是。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是孔子以來的基本觀念,重點是認同諸夏文化的就算中國,不認同就不算。
現代人想要堅持民族主義的主張是一回事,但當時人就不是這種觀點,以現代「有人」的觀念去定論古人必然如何?我可沒聽說英國史不把雜種威廉以來的「外族君王」統治時期通通不算英國史,印度史難道不算蒙兀爾王朝了?
少佐-DoMo小火車
曼 陀 :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喜歡講史觀不講史學了。因為史學得真憑實據考據,但史觀可以自由腦補。
可以讓這種以今非古,以西方觀點替代東方當時思維的做法大行其道。說好聽叫自由,說難聽就是自助餐
紅 泉
曼 陀 : 該說『可恨馬英九不是美國人,不然我們就是美國的一州了』嗎?XD
阿茶/敖珂索
人家叫做「杉山正明」不是杉田正明,讀書引用好歹也記憶一下學者的名字好嗎
阿茶/敖珂索
有空讀杉山正明的研究,怎麼不自己去看一下杉山正明到底讀了哪些書,再來思考一下他的說法。把他的說法全吞下去,跟把課本吞下去的人到底有什麼差別。
艾爾康迪遜
春眠不覺曉★藍小樹 : 抱歉,但是既然說以前都是大中華史觀,那麼
>>然後還有一個問題是外族建立的國家 就算他自稱承接中華文化
>>你做為漢人你就承認外族是你的王喔
這段上相對的就是:有,不但承認還很自豪「你看我們有打到匈牙利過ㄛ」這樣
艾爾康迪遜
順帶一提似乎鄉土與閩南語為主的母語課,當時節數出來是一節,好像也有師資不足的因素……現在應該比較沒這個顧慮了,不過與其因此說以前的教育是「大中華觀點」,不如說是「考試觀點」吧
阿茶/敖珂索
其實這樣要舉元朝還滿爆笑的,因為在元朝之前就有很多所謂的外族血統王朝啦,比如說一直有人在爭論的隋唐XD 整個南北朝到隋朝大一統都有一堆外族啊XD 別說歷史課本沒有教了,這些都寫在歷史課本裡的
阿茶/敖珂索
艾爾康迪遜 : 出了學校說學校課本沒教,在學校的時候肯定是抱怨「為什麼要學這麼多,這些有什麼用」吧.....這算考試觀點嗎?
艾爾康迪遜
真的要往上溯源的話,漢人的定義也……畢竟春秋戰國到魏晉南北朝,就算在「大中華史觀式教學」的年代,也還是提到光東邊跟南方就是「外族」,現代人的「大中華漢人」看法,與其說種族,不如解釋成「受儒家思想影響或以此標榜的範圍」……?
阿茶/敖珂索
艾爾康迪遜 : 國家很弱小的時候才講血緣啦,很大的時候這塊土地上很多民族,講血緣不就莫名其妙。
艾爾康迪遜
>>美國人都不會把英國歷史算到自己頭上了
北美當初也有法國人過去,而且這和歐洲以前偏向莊園有關?英國歷史也許不算,但聖經以降的基督教歷史,至少清教徒的子孫大概沒有完全丟掉吧
>>整天被幹掉又重建的波蘭也不會說喔被幹掉的那段時間算是我們的王朝的一部分
但也還是歷史的一部分啊。
阿茶/敖珂索
美國人把英國丟掉但是沒有把聖經丟掉啊
小氣豬
承認曾經是外族做王怎麼了... 反正最後都喇喇做一鍋
紅 泉
阿茶/敖珂索 : 春秋人表示………異姓異德,不同『姓』的通常來源自不同部族,討論純血會很辛苦的啊………附帶一提,春秋人覺得同姓通婚小孩容易掛掉或者有病,所以規定同姓不婚,要跟其他部族的異姓人通婚才行。
阿茶/敖珂索
紅 泉 : 說到底這種XX非中國的說法還是要挑戰所謂的漢一桶....一統說法,不過這個東西應該還是要還原到一開始的時候....總之用民族國家來討論中國就很奇怪啊._.
CY:至君好可愛BOT
這裡是現在35歲,88年時的高一生w。
我覺得噗主的說法忽視了一件事,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或心力去做你所謂的google搜尋。對於那些沒有心力把時間花在求生以外的人來說,義務教育以及高中時教的歷史,就是他們主要認識的歷史了。
你的說法其實隱含著知趣份子的傲慢,這世上是真的有人,而且不少人,成長的環境與背景就是會讓人缺乏主動尋找問題、主動尋找答案的動力與知識和技術。
當然,這些人基本上不會在噗浪上出現,但也不是你看不到,他們就不存在。教育和社會的洗腦絕對遠超過你所能想像,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啟蒙醒來的機會。
所以,確實是黨國教育遺禍,完全沒有問題。
阿茶/敖珂索
所以不讀書就不會被黨國洗腦了對吧
icecream風聆
我十多年前跑學校時,很多老師會有類似的疑問或討論,無論主題是不重視鄉土或太重視鄉土,背後都會討論到中國史地的份量。
但我每次都想問:這有衝突嗎?

答案是沒有。

中國史地不管上了多少份量,文言文不管佔了多少比例,學生都不會因此而對自己周遭的家鄉土地有明顯變多或變少的認同感。
如同前面有噗友說的,問題在於升學考試的教育思維。(所以這件事導致的結果並不只有社會領域的這件事,其他領域也有,只是因為政治的關係所以社會領域特別醒目)

我其實就是想表達這點而已XD
芬狼@狼谷 白夜
教育方式真的有差,光是是否能讓學生自己自發地去找資料思考就有差別了......國高中大概很少是老師出一個課題,學生們找資料上台報告內容的吧XD
芬狼@狼谷 白夜
這點光是在大學就可以看到這方面的培育有多爛了(我上大學的時候白眼同組的報告素質不只一次了)
wenbao⎝(・ω´・ )
CY:至君好可愛BOT : 知識份子的傲慢,洗腦,啟蒙醒來
看起來真是覺醒
抱歉在我看來,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的人,比吃懶人包就自以為覺醒的人,前者還要清醒的多
把別人當白癡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kid@專心養病
算了吧,這些人編故事的能力跟現在台灣小說故事界一樣:低能又粗劣
kid@專心養病
你期待他們寫出的台灣史觀能夠有二十一世紀等級的多元化?
就跟他們想要寫的冷戰時期台獨受難史一樣,資料全攤出來最後還是倒向共產黨那邊。
kid@專心養病
除了嘴巴老是說黨國遺毒外,跟不斷說自己是受害者外,到底有哪點吸引人?沒有。講一講他們繞到香港和美國去跟中國駐外使館要求協助的事情就好了。根本一群垃圾。
藍 德
要沽狗之前要先有興趣
有興趣之前要先有知識
知識則是靠教育傳播的

若只是因為大家不google就認定大家沒興趣
不免倒果為因了
曼 陀
我真心覺得——中國是什麼應許之地,漢族是什麼天選種族嗎?憑什麼因為不屬於漢族就不配成為中國之主?這什麼傲慢的種族主義啊?
紅 泉
可是連諸夏也是複合體啊,漢族本身又是進一步的混血了
塞爾柱★GEAR UP
我們今天講的中國是國族國家China,古代人講的中國就是字面意義的中國,是一套政治論述,以上壓根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紅 泉
而且關於中國之名,連日本在簽馬關條約時都嗆過清朝輸給他了不配稱中國,他比較強大才配得上中國 XD
塞爾柱★GEAR UP
用現代國家去理解古代世界,就真的很China中心主義,或者用噗首的說法,China史觀。
紅 泉
中國是世界中心之國的意思,所以那片土地上的政權都爭正統想自認為中國(天朝)
塞爾柱★GEAR UP
神聖羅馬帝國是天主教世界的中國,沙皇所在是東正教世界的中國,哈里發所在是伊斯蘭的中國,這就是前現代
紅 泉
為了爭正統中國的身分,古代各國搞出一大堆神神叨叨的東西,都為了那個神聖的身分啊
紅 泉
不過華夏並沒有種族限制,中國混血早混了數不清輪了
曼 陀
說起來,也不能怪只讀中小學歷史的人會有那種單純的種族觀,畢竟我們也是到大學裡才學到孔子那年代還是華夷雜處,城只是一個一個的點,戎狄在之間穿來穿去地趕羊吃草(?),夷狄入華夏或華夏入夷狄都很常見——華夏非血統而是文化觀的理解,只讀中小學歷史當然不會有……
紅 泉
晉文公重耳大大就是夷夏混血啊
曼 陀
周天子也娶過狄后啊,雖然這婚姻很悲劇就是了
紅 泉
而且諸夏也不是一個族,而是一群,像孔子他父族是殷商王族的血統,是商族人,母親是周族人,他也是個混血兒啊(啥)
紅 泉
魯國公室老跟齊國宋國通婚,那倆也是不同族人啊
紅 泉
姬周血統的鄭國也常跟祝融後代的楚國通婚啊
曼 陀
按新出的簡,秦國是商人的後裔,也算商族了吧
阿茶/敖珂索
曼 陀 : 咦XD 哪批簡?
曼 陀
阿茶/敖珂索 : 我記得上次好像看到說是清華簡?
阿茶/敖珂索
曼 陀 : 謝謝~~~
艾爾康迪遜
題外話,學到「中國的中」這個命名的來歷,我第一個疑問是:
為什麼中世紀的人,沒有把地球叫做「中球」啊?xDD
曼 陀
紅 泉 : 啊,我突然想到一個只讀中小學歷史不會有的觀念,很嚴重的——周代「封建」是武裝殖民概念,公室跟他們帶來的士或許是同族,但他們跟底下被統治者當然不同族啊!周族對商族多少還算尊重並存,其他小族輾過去就輾過去了,直接就抓走了啊
紅 泉
魯國有周社跟亳社,是兩族各別的神,對周族人宣布事情在周社,對商族人宣事在亳社。要對兩族人宣布兩族共同相關的大事則在兩社之間。而晉國則有懷姓九宗的商族貴族作為臣屬,同屬於晉國境內參與經營的貴族。鄭國子產時代的君子共和的班底裡也有一位商成公有可能與商族有關。殷商雖然被替,後人仍然還在地方政治裡有角色啊
紅 泉
殷商王族受封於宋,宋宗室司馬孔父嘉後人孔仲尼也在魯國當到大司寇啊
艾爾康迪遜
諸位請看,這就是成文歷史的優勢,有文字+人數就可以吃別族(誤
阿茶/敖珂索
這些全塞進課本的話歷史要幾節課(笑死
艾爾康迪遜
阿茶/敖珂索 : 那要看歐洲各種分封互鬥百年戰爭要放多少,時數互搶(住手
艾爾康迪遜
說起來,以台灣史觀理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阿茶/敖珂索
艾爾康迪遜 : 西亞那邊我們就pass過一票了啊,有人想要遊牧民族中心史觀?OK呀,中亞那裡也是很精彩的⋯⋯
曼 陀
陳國是舜的後裔,要算虞族(?)嗎?杞國是禹的後裔,是夏族沒問題XD
三色
這麼一講感覺中國這個名字就是華夏相關血統的耶路撒冷XD
剛好昨天才跟朋友在講覺得中國根本不該是一個國家的名字,他在我的感覺上比較像是「天朝」、「盟主國」這樣的概念上的自今天就看到這則噗跟留言,感覺獲益良多
塞爾柱★GEAR UP
艾爾康迪遜 : 我是比喻,前現代每一個文化圈都有一個中心·邊緣的概念,中國作為一套政治論述也是這個概念。遊牧民比現代人彈性得多,他們根本不在意一個君主統治範圍內有多個頭銜丶多套政治論述。(歐洲貴族也不care,看哈布斯堡家族) 還有,內亞有自己的文字,他們建立的政體比大眾刻板印象中複雜。
塞爾柱★GEAR UP
歷史這門學科真正寶貴的地方是脈絡化思考,只是我更悲觀這沒人聽得進去,還是吵內容比重相對輕鬆。
艾爾康迪遜
塞爾柱★GEAR UP : 講到遊牧民族看君主就想到姊嫁物語……(整個歪走
塞爾柱★GEAR UP
阿茶/敖珂索 : 內亞史是另一種世界史 十世紀以來所謂中央歐亞型國家是遊牧民建立,但實際上不只包括遊牧民。
曼 陀
三色 : 那要看「華夏相關血統」是怎麼定義的。
按我們先秦時代的標準,湖湘之地屬荊蠻,浙閩兩廣延伸到越南全是百越,這些地方以血統而言當然不是華夏諸族。
但當年杜正勝老師的課上很有趣地讓我們查族裔傳說,會發現漢代以來,不管是哪邊主動,都會有意識地給族裔上溯個諸夏的祖先,如高辛氏女與盤瓠之子女繁衍為蠻夷、巴人的廩君傳說再被冠個伏羲當祖先。「中國」是接受了華夏意識的諸族共有的概念
三色
曼 陀 : 原來如此~
因為沒有實際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只是用直覺去判定這個範圍而已,確實比起血統比較像是一個意識的範圍……愈想愈像宗教XD
曼 陀
三色 : 那麼這個話題又會變成「那要看你是怎麼定義『宗教』的了」(爆)
三色
曼 陀 : 感覺會變成萬字起跳的討論串所以XDDD 感覺學到了很多,謝謝你!
曼 陀
三色 : 不會^^
艾爾康迪遜
曼 陀 : 我記得「儒家」、「儒教」、「孔孟思想」、「孔子思想」這四種稱呼加上再衍生的排列組合怎麼使用,就已經有三分之一機率變成超長現象戰串了xDD
曼 陀
艾爾康迪遜 : 是啊是啊XD
畢竟兩三千年的東西,不只主題本身在變,對應的社會環境也差異超大,很多時候光是讓主題取得具有共識的定義,就已經可以戰翻天了啊~~
icecream風聆
曼 陀 : 澄清一下,小學沒有華夏這種觀念。大多數小學生連黃帝是誰都搞不清楚,課本裡只有在六年級花一個章節提中華文化(說一下儒家、道教之類的),其他幾乎都是南島民族、臺灣文化、山脈河流、荷西清代日治之類的。
很多東西都是以前的印象,小學課程改變很久很久了。
所以他們的種族觀是什麼?據我的觀察是,他們根本不在意。
紅 泉
曼 陀 : 我在想帝嚳大大變成職業便宜老爸到底是誰的鍋
曼 陀
icecream風聆 : 感謝補充。
話說在我們那年代,好像也是到國中才比較正經在講歷史的?因為當年我小學不是在普通班,一般的上課內容,說起來記憶也挺模糊了。但印象所及,國小和國中的課程深度明顯有落差,國中和高中差異更明顯……
曼 陀
紅 泉 : 喜當爹之神也不容易啊~
紅 泉
阿茶/敖珂索 : 呃………上面那些………有的就算在大學中文系選修春秋左傳也不會教的,不要苛求小朋友啦
紅 泉
竹簡那些要特別用心的大朋友自己去學才有的
紅 泉
我們學校還直接假設大學生的程度沒能力讀春秋,大學部不開只給研究生學,害我不讀研的自學超苦。家裡囤一大架子自己程度讀不懂的研究書,但不快買這種北極圈似的冷門書很容易絕版的。而且沒有學術網撐腰,下載論文都要錢的啊
阿茶/敖珂索
紅 泉 : 我最近只能跟簡牘廝混啊(幽幽) 幸好不是甲骨文。雖然小學乍看之下不用教中國史,可是文史不分家,那些成語典故有不少得帶上一點歷史,好像很多都春秋戰國的。
紅 泉
阿茶/敖珂索 : 春秋戰國是個很有梗的時代啊
紅 泉
阿茶/敖珂索 : 不過小學生的成語典故其實也不可能講清楚怎麼回事,課時不夠用的
阿茶/敖珂索
紅 泉 : 進度比較重要。課程在那裡,時數在那邊,如果還有人認為這些「大家覺得學校應該要教的東西」能全塞進去還能上完,大概是忘了自己學生時代多討厭考試吧(煙)
紅 泉
阿茶/敖珂索 : 我以為大概是讀的不是文科吧。因為以我們文史哲學系如果只靠上課內容的話只能變學渣啊
紅 泉
教授頂多幫你解釋句讀跟大概要注意哪些點,大學也是課時有限的啊。如果自己場外不自己找資料自己學,光課堂內容根本不到某課程知識的萬分之一
曼 陀
唉唉,說到進度我就痛苦,本來課程安排得好好的,一感冒找不到人代課,進度就上不完啊>_<
紅 泉
我們系上各科簡直幾乎從來沒有把課程用課本教完的狀況啊。課本本身就一學期上完有三分之二被跳過,更別說其他相關知識了。課時太殘酷了。
紅 泉
尤其重達1.4公斤的史記 XDD
紅 泉
我大學通識修台灣史,是學年課,上課用的課本一年只上完不到四分之一啊
紅 泉
一整年都在陶片石片瓦片人骨,還連一個漢人或外國人都見不到
曼 陀
我們當年明史一學期好像還沒上到土木堡XD
紅 泉
我們詩經一學期也只教了十來首詩而已(有那麼多嗎?)但詩三百啊。能上的集中在國風,雅跟頌完全上不到。
紅 泉
莊子一學期好像只上了逍遙遊跟齊物論,其他有某幾篇各選個兩三段而已。教不完啊。
紅 泉
荀子除了勸學跟性惡,我現在想不起來還有哪篇是有全文教完的,大多選段落。課時很殘酷啊。
曼 陀
就……因為課時就是那麼有限,進度就是要趕,課堂上有閒才能講多一點,課本通常都不有趣,因為那些有趣的梗……通常沒什麼意義
例如我們高中時課本講英法百年戰爭就幾行吧,這戰爭的起因多麼八卦多麼狗血!但這「兩王妃偷人導致法國王室風暴」對後世根本無關緊要,重點是在百年戰爭裡讓封建貴族死多一點,才能讓之後王權有機會走向集中。
又或者春秋最大八卦夏姬春秋多麼香豔刺激,但這有什麼重要的?頂多就是作為吳國崛起的因素之一罷了,對後世沒什麼影響力。歷史課時數那麼少,哪有時間講這些啊……
yangwl
看來,兩位高來高去,別人都不敢講話了。
真帥,這就是專業。
yangwl
不對,是3位。
曼 陀
yangwl : 不是因為這是知識的傲慢,人家不願與之為伍嗎(笑)
紅 泉
曼 陀 : 講晉文公也不會講他滿世界(?)開後宮的故事啊
紅 泉
晉文公的後宮妹紙好萌的,但是不管哪級的上課都沒時間講啊。也沒空講齊桓公划個小船跟老婆離婚,老婆還改嫁氣炸他了跑去發動戰爭找岳父家算帳的故事啊。(唔,不過我們史記課有講到啦,說他跟老婆去划船他老婆搖船他嚇的要死老婆還故意繼續搖他就生氣離婚了,隨後跑去打老婆的娘家,老婆改嫁他帶人去尋仇的事是左傳爆他料的)
紅 泉
講吳軍入楚也只會關心伍子胥把仇人鞭屍,不會講到畀我公主跟鍾建哥哥的患難愛情故事啊
曼 陀
申包胥跑去秦宮哭七天,哭到秦君崩潰出兵求他別再哭的梗也不會提啊XD
艾爾康迪遜
……說起來如果推廣原住民口述的故事,並推廣一些相關的創作成語,會比較有助「本土觀點」的建立嗎
閩南語跟客語不少諺語成語,典故也還是很大中華過來的……(看著上面
icecream風聆
我覺得不會
小樂 ~
我也覺得不會
而且我記得客家文化電視台有做過類似的東西
那時候我只是覺得改成客家配音的花田少年史很有趣而已 順便看了一下其他節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