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今日文章
[防疫專題]資訊透明的重要性:防疫與權力制衡;當台灣被拒於WHA之外
The Real Reason to Panic About China’s Plague Outbre...
需要對中國鼠疫感到擔憂的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中國政府的作為。
-目前抗生素治療鼠疫非常有效,不太可能發生第四次的鼠疫大流行
-注意手部衛生、戴口罩防止飛沫傳染,即可有效預防肺鼠疫
-如果診斷及時、及早治療,絶大多數鼠疫患者都可以治癒。
中國北京驚現「黑死病」:鼠疫還是奪命瘟神嗎?
-在抗生素發明以後,仍有因鼠疫而死的病例,要歸咎於公共衛生政策的失敗,而非疾病本身的致命性。
-要降低鼠疫流行的風險,有賴政府的資訊透明。考量中國政府曾對2013年SARS大流行、H5N1流感等疫情隱匿不報,並壓制相關社群討論,對中國鼠疫是否獲得控制、有無危險性抱持懷疑、恐懼態度,是很合理的。
川口月
川口月
川口月
[疾病隔離與人身自由]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第二,大法官說這種人身自由的剝奪是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跟身體健康為主的,跟刑事處罰不一樣,而且還跟醫療、公共衛生專業有關,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可以不用跟刑事處罰要求的一樣高,有人說這種人身自由的剝奪叫做「 照護性人身自由的剝奪 」。
大法官認為在這種情況應該讓專業主管機關依照他們的專業知識做決定,跟需要由中立、公正的法院介入的情形不一樣,所以事前可以不用 法官保留 (原本在憲法第8條有說因為犯罪嫌疑被逮捕的話要在24小時內送到法院,讓法官看看ok不ok),只要事後有救濟管道、給予合理補償就可以了!
川口月
//但在這裡想提出 許宗力大法官的部分不同意見書 給大家參考,許大法官在這裡就講到:
第一,從歷史經驗來看,當權者以罹患精神疾病為藉口,以達整肅政治異己的情況屢見不鮮。
第二,法官保留與「疾情防治貴在迅速」二者不必然相衝突,法官保留的主要功能在於要 讓事件透明化,使行政機關對剝奪人身自由的理由,不得不做詳盡的說理,公開接受反方的質疑與檢驗, 不具專業知識不是不讓法官審的理由,畢竟我們仍然可以藉由其他專家的意見來審查。
川口月
→「資訊透明」對防疫而言是重要的,不僅可以確認疫情、有效整治,也可以降低大眾對疾病傳染的不必要恐慌。
對「公權力的制約」也是重要的。為了避免政府假借「正當理由」濫用權力、便宜行事,也需要透過資訊透明來讓公權力受到制衡。
使所謂「必要之惡」,限縮在最小傷害,避免濫用。
川口月
川口月
川口月
當台灣被WHA拒於門外(一):為什麼加入世衛體系對台灣、世界都很重要? - The News Lens ...
-當台灣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外,即使有能力進行檢驗,卻無法第一時間拿到WHO的檢體做為比對,而必須透過台灣跟國際民間的交流合作才有可能獲得檢體做為比對。尤其是在未知病源體的新興傳染病檢驗上,特別容易造成時效上的延遲,進而使得防疫工作產生困難。
-台灣為國際貿易和旅遊據點,與全球衛生隔離是「有風險又具危險性」,隔離台灣將對全球健康產生反作用。
-有人也肯定台灣公共衛生和生物醫學研究基礎設施等貢獻。
川口月
-不只是致命傳染病,所有疾病資訊共享都會影響全世界的健康與經濟:
在相關病原體曝光與資訊獲得分享前,對這些病患進行沒有依據的嘗試治療,不但突增傷害,也是浪費醫療經濟。正確的是借由分享資訊,提高全球醫療管理的品質,強化宣導「hand hygiene」(手部清潔)和設備「clean and disinfected」,避免機構內交叉輪替感染。而被評估為可能疫區的地區,即可改變它的生物鑑定流程,及早讓正確病株種類曝光,積極地消滅傳染病。
川口月
當台灣被WHA拒於門外(二):美國與歐洲的「疾病無國界」宣傳之旅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
//台灣人在歐洲的組織包含歐台會、歐台醫事聯盟,而認同台灣價值的國際組織包含國際女醫師聯盟等。每年針對WHA議題,會有從台灣來的組織WHO宣達團、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等跟著啟動。台灣醫學生團體也會有策略地參加所有當時WHA周邊的會議,算是給與WHA本身一種壓力。每年WHA來時,台灣人與台灣僑胞整體的動能是很大的。

但是要想明顯影響國際組織檯面上的決定,動能起始的時間點還是太慢。輿論影響力平時就要投入,附一張上圖作結,WHA很多東西很早在檯面下就在運作,所以在之前好幾個月就不斷要有輿論攻勢。這些都希望明年還能有進步,也是我明年對台灣再次叩關WHA的期盼。
川口月
當台灣被WHA拒於門外(三):假定台灣可以進入WHA的六大議程報告 - The News Lens 關鍵...
//展覽一開始:防疫戰略地圖
以台灣的疾病防治現況為主,包含肺結核與愛滋病。
-展覽的目的是強調我們的努力與合作意願。
-在肺結核部分,台灣直到今天雖然還未達到控制目標但是這十年間隨著肺結核篩檢與感控設備提升,已經有很長足的進步。
-要達到WHO對全球防疫的90/90/90原則,有賴診斷工具及考量疾病污名化的因素。
台灣雖然未能引進最新診斷工具,但是以統計成績來說,台灣已經是接近90/90/90原則穩定控制的區域。
-疾病污名化會影響疾病診斷率,像是中國雖然自行通報HIV診斷率100%,是刻意刪除「多餘」案例的結果。台灣的數字看似不佳,卻是破除疾病污名化的影響,去曝光這些數字才得以讓他們接受治療並減少感染機會,而有助於控制疫情和降低疾病負擔。
川口月
//菁華展區:台灣回應WHA六大議程
-強調台灣可以做到的「貢獻」
我們以需要資訊分享的國家為導向,策略性的在未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進步過家、熱帶國家、環太平洋國家等方向撰寫六大議題,進而挑選了本年度WHA議程中的「風濕熱/風濕心臟病」、「蛇毒」、「流感」、「輔具」、「婦幼營養」和「行動醫療」。
川口月
-經驗分享:
//所以要到盛行想必是衛生條件極為不佳,「貧窮」與「擁擠」的區域,也就是那些正從未開發至開發中階段的國家。台灣當然也走過這段路,所以這是我們最能先分享的第一議程
//蛇毒則是分享給熱帶國家的。除了台灣毒蛇種類繁多及台灣累積的學術,全台灣的急診醫學訓練是有傳承而且紮實的。即使年輕世代醫療人員少有接觸此類案例的經驗,也能將毒蛇咬傷的死亡率仍可壓縮至為千分之一。
//台灣在流感領域的賣點不只是治療,還有預防。台灣擁有三座生化廠,是生產疫苗的潛力資源,像是H5N1與H7N9的疫苗,在台灣就有自行製造。這潛力與生產力,在台灣無法參與任何WHO名下環太平洋傳染疾病防禦及抗藥性評估組織的情況下,當然是世界的損失。
川口月
//婦幼營養由國內營養師所撰寫。這是WHA今年比較特別的議程之一,是給那些開發中正在經歷人口擁擠且營養不良的國家,而婦幼營養在經濟學上可以代表一國的政策團隊實力。台灣做法值得各種國家參考的,有學童普遍營養午餐政策、營養專業介入校園、減少學童營養不良或是速食引起肥胖。另也強調有善媽媽哺育的成績,雖然母乳哺育非絕對最佳選擇,要依照母親情況而定,媽媽好母乳品質才會好,但是台灣還是有45%母親有良好基礎哺乳,這歸功於台灣友善哺育空間,制訂相關法律,推廣在各公共場合的母乳哺育。這進步價值,是做給全世界的示範。
川口月
川口月
接受日媒專訪 陳時中警告:防疫體系排除台灣,恐危及東京奧運-風傳媒
//陳時中指出,台灣是東亞和東南亞重要運輸樞紐,將台灣排除在WHO健康與安全體系之外,將成為傳染疾病防疫的漏洞;尤其是台灣可以在部分亞洲國家近來爆發的麻疹疫情中扮演重要的防疫角色,因為台灣的麻疹疫苗接種率相當高。

提到明年即將舉辦的奧運與帕運,陳時中表示,在這項重大活動舉辦之前,台灣願意和日本合作建構防疫系統。
川口月
川口月
看見社會,在瘟疫蔓延時
//本文希望藉著討論西非國家在控制疫情上捉襟見肘的根本原因,來說明傳染病的演化和擴散,是如何座落在政治、社會與文化交織的在地脈絡之中。我也想指出,想要強化防疫體系,我們不可能只仰仗科技的進步與現代醫療系統的建置,而完全視而不見國家、社會和自然間斷裂所造成的綜合性問題。
川口月
//一些過去靠著由槍桿子打出來的國家政府,因為多次歷經軍事獨裁或政變, 政治決策也往往訴諸直接的武力,缺乏透明的決策與溝通系統。 行政官員自利的行為更加深民眾對國家的不信任,像是七月時,賴比瑞亞的官員Patrick Sawyer還進入奈及利亞,最後在當地病發過世,也將疫情擴散到奈及利亞。殖民歷史所埋下的國家和社會斷裂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非洲國家常出現的為人詬病的貪腐、官僚、獨裁問題,埋下貧富差距和人民對國家不信任的引信,然後在傳染病爆發時一次引爆。就如1976年發現伊波拉病毒的科學家之一,比利時的Peter Piot所點出的,「民眾對當局高度不信任。 信任必須恢復,倘若沒有信任,就無法對付伊波拉這類傳染病。」
川口月
//單靠國家,就算防疫設備再好、研發出再有效的疫苗,恐怕還是很難輕易達成防疫的效果。唯有 當國家能提供透明的訊息,將決策的過程攤在陽光下,才比較能夠化解人們對疫情的恐懼和社會衝擊的疑慮。 而一旦政策推動過程中,涉及到節制不同族群的權利、改變常民文化習慣時,也唯有透過民眾對防疫政策的參與和制衡,才可能降低防疫措施所引爆的社會失序或衝突。 當然,社會在政策決策和執行上能不能夠參上一腳,多半取決於在地的政治體制是否民主化。SARS、禽流感、到這次依波拉疫情中,被指責隱匿疫情的國家, 多半在民主化的光譜上偏向威權統治。
川口月
//最早駐紮當地提供醫療服務,並警告依波拉疫情已經失控的無國界醫生組織(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也呼籲疫情控制需要需要社區的介入,才能有效地和民眾溝通疾病風險。他們說:「我們正採用新策略,以應對當前的情況。例如,我們設法為身處隔離病房的感染者保持與家人的聯繫,使他們不用與至親完全斷絕聯絡。我們亦緊密支援感染者的家人,當他們需要埋葬屍體,能夠在安全和有尊嚴的情況下進行。這是十分重要的, 疫情有非常人性的一面需要考慮,幫助病人及其家人,以及與社區建立信任和支持他們。 」援助的醫療人員都不約而同的指出,染病的人,會承受很大的心理衝擊和社會壓力,因此打造由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師組成「心理社會支持團隊」,也是控制疫情的重要一環。
川口月
//這些因素,全都是防疫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既然傳染病擴散是系統性的問題,當然就很難單靠國家威權強制的力量來控制,尤其不可能靠單一個國家試圖解決。 除了國際社會協助疫苗的研發和持續投入醫療資源,染病的國家社會們該怎麼提升基礎醫療設施、降低貧富差距、建構穩定的社會支持網絡、提升政策的透明度,都是強化自身免疫力的重要工作。我們台灣,不是也曾在SARS、禽流感和狂犬病的來襲中,一次又一次地發現並學著療癒我們體系上的各種問題嗎?當越來越多人相信,生病了該處理的是不該只是病徵,而更應該處理病灶,那麼我們 面對跨國而來的傳染病 ,也是同樣的道理。需要正視和處理的,是國家、社會和自然斷裂的綜合病灶,然後 越來越緊密相依的各個國家社會,才有可能在一次次克服了疾病的威脅後,鍛鍊出和持續演化的疾病共存的能力。
川口月
川口月
查完資料的感觸是,民主真的很重要。
因為資料透明,使疫情得以控制、避免公眾恐慌,也讓公權力得以事前、事後制衡。而這些,也讓人民信任政府、信任公權力的措施是為了保障人民,使防疫措施能夠迅速推行、抑制災情。
威權政府為了自己的名聲,而不樂意任何批評出現,所以疫情資訊被刪、宣稱疫情已獲控制、出動任何手段只為了「控制病情」。
但資訊不透明使公眾大為恐慌;公權力毫無節制地濫用,使人民寧可隱匿病情、加速傳染也不願意就診,種種的不信任導致疾病失去控制,又反過來使威權政府加大控制力道。
「以暴制暴」從來都沒有絲毫效果,「信任」才是唯一出路。而信任,正是被威權政府的濫用權力、缺乏制衡給敗壞的。
走到此路,何以再怪罪人民不信任政府、竭盡反抗?
重建信任的責任,一直都在政府的頭上。
川口月
川口月
[SARS系列專題]
【民報】SARS後13年/一句愛台灣 讓醫院同心抗煞
疫情失控五大關鍵:
-政治力介入:中央、地方的政黨對立,而無法互相支援。
//政治凌駕專業,是SARS疫情失控起點。黃富源(左圖。黃謙賢攝)透露,直到李明亮接掌總指揮官,中央地方事權才統一,李明亮還婉轉對馬英九說:「巿長太忙了,不要自己當對話窗口,可指派專責人員和中央對口即可,後來由副巿長歐晉德擔任台北市政府SARS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整個防疫工作就協調、順暢多了。」
-國際現實孤立:台灣出現第一個病例之後,CDC局長五度向WHO發出求救信函,多次表達希望能提供SARS防治技術協助及最新資訊,以防止疫情在台蔓延;同時也針對WHO將台灣誤列為中國一省要求更正。但完全未獲WHO回應。
-醫療本位主義
川口月
-對自己沒信心:SARS爆發之初,他負責疑似SARS個案病毒篩檢,見證NO.149個案檢體2次均被檢驗為陽性,而且2個檢體還是分別從和平醫院和新光醫院送往實驗室檢驗,當時就確信該例為SARS個案。
但專家學者組成的委員會卻依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一定要去過疫區(大陸或香港)才能判定為SARS病例」,曹姓婦人未到過疫區因而排除。

-蠻荒式封院:最初決定把醫院封起來的思維是「為了保全外面的人」,因為搞不清楚誰有、誰沒有,都先不要出來,那就不會再把病毒擴散出去。表面上這個概念和思維看起來似乎有道理,但若以醫院的模式來看的話,有不能控制的狀況。一定要以區塊處理,疑似病例在住家自我隔離檢疫、有症狀的病例集中隔離病房治療,這才是細緻人道的作法。
川口月
【民報】SARS後13年/395億元血淚 台灣學到什麼?
-強化防疫網,提高防疫醫師的比例級待遇

-重修傳染病防治法,中央地方權責分明:
不過,蘇益仁認為,當時完善建立的防疾體系,10年後再來看「又破洞了」,以這兩年高雄和台南的登革熱的疫情來說,防疫的老毛病又犯了。「高雄和台南登革熱,CDC都沒有成立指揮中心,兩年前高雄有15000病例,台南去年22000多例,高雄也是2萬多例,這很嚴重!」
直至蘇益仁和其它幾位防疫專家登高一呼,行政院長張善政才成立疫情指揮中心,蘇益仁痛批「疫情是由CDC要負責,不單是地方政府的工作」,如果沒有這個觀念, 就算法令很好,上面領導者不動作,那就動不了,形同虛設。
川口月
-學會「資料透明」是最好的防疫策略:
如果可以做一項研究比較,SARS最大的「毒性」或許不一定在病毒本身、而是其帶來的「恐慌效應」。

-全民衛生識能與行動力提升
川口月
川口月
【民報】【SARS後13年—下個敵人】與病毒競賽,我們變強了嗎?
但,後SARS時代,我們的防疫體質變強了嗎?
-防疫好就砍預算,等失火已滅不了
新型病毒無時不威脅人類,但是政府有一個盲點,當 防疫很好時就一直砍預算,「反正大家覺得沒事」,一當發生時才說為何沒準備 ,這很矛盾。

-防疫醫師數量遠不及國際標準:
除了預算不足的老問題,郭旭崧也提到,國際通用的「全球衛生安全綱領 (GHSA)」訂定防疫規格,可用做檢驗各國的防疫體系,去清點哪些夠或不夠,依此標準,國內防疫醫師數目不足,依據綱領每10萬人口應有1名,台灣應有230位防疫醫師,目前疾管署編制內僅有30位;因應許多新興傳染病皆是人畜共通或禽畜傳人,每50萬頭家畜應有一名從事公共衛生的獸醫,國內獸醫量足不足夠也有待檢驗。這些缺角都還有待補上。
川口月
-民眾也要配合衛教:
要面對不斷有新的挑戰和考驗的疫病防治,需有一個好的、健全的防疫體系,像是醫療系統、公共衛生政策等。此外,民眾的部分也應盡量配合政府的相關衛教宣導,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咳嗽禮節等,有呼吸道症狀就戴口罩,該打預防針就要打預防針。
「最重要的是, 民眾就醫時一定要清楚說明自己的旅遊史,醫師也要保持敏銳的警覺 ,當年SARS第一個病例勤姓台商夫妻到台大就醫時,因為極少會出現一個家庭同時有多人感染肺炎的成人病例, 一聽到他們在中國工作,立即隔離檢查,才在第一時間攔住第一個病例,否則台灣可能更早就擴散。」
川口月
川口月
最後再說一次, 民主很重要
https://images.plurk.com/64CC2vp52pp42pkQWnwGRV.pn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