ꌚꂑ|綠的少女#
家庭暴力 受虐婦女 心理諮商
https://images.plurk.com/4Hy4Z0soHO7l4ZgnGjEKNf.png https://images.plurk.com/5GddP9ZrbCo4ZRwyXgjXSX.png https://images.plurk.com/1XJgPjk48Oee6APdH6iMDJ.png

「我從受虐婦女身上學到第一件事是:要了解虐待,不能只看爆炸事件,也必須仔細檢視每次爆發之間的空檔。這些時期展現的權力關係能告訴我們的事,不亞於施虐者的怒氣、亂丟東西的行為、難聽的咒罵或出於嫉妒的指控。施虐者在平靜時期的心態和舉止,才是造成他後來傷人或爆發的原因。」
──Lundy Bancroft《他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他上一秒說愛,下一秒揮拳?親密關係暴力的心理動機、徵兆和自救》;周沛郁|大家:2019。
 
日日頁頁 讀嘛讀嘛
ꌚꂑ|綠的少女#
除非妳確定妳已經準備好,否則千萬不用在意這些建議。如果妳一邊努力處理自己的施受虐關係,一邊還要照顧其他女人,妳可能忘記妳也值得受到照顧。現階段讓其他人扛這個世界,妳先當「妳自己生命的英雄」(引用自一本書對受虐婦女的稱呼)就好。在妳的社群中採取行動,對抗婦女受虐,對妳來說或許是充權且具有療效的行動,但如果妳太早開始承擔這些事,就沒有好處。妳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準備好。 (332-333)

務必向外求助。/寫日記,記下妳的經驗。當妳的伴侶開始玩心理遊戲,或突然「表現良好」,把妳逼瘋的時候,妳就能回顧妳的文字,記起妳真正的模樣,以及他究竟在做什麼。/如果妳能理解他的思考,妳就能避免自己吸收他的想法。
ꌚꂑ|綠的少女#
如何幫助受虐婦女。 (334-335)

有耐心:讓她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採取行動。/平等相待:避免表現出妳覺得她經歷的事絕不可能發生在妳身上。/把她視為最了解她的人生的人:別自認妳知道她該怎麼做。/多聽,少說:長篇大論(搬出這本書的內容)等於告訴她「妳的想法比較重要」。/尊重她有權替自已做決定,包括決定繼續和施虐者在一起,或分手一段時間後回到他身邊。/和她一起思考:別扮演老師或拯救者的角色。
ꌚꂑ|綠的少女#
目睹施虐的兒童。

在查明兒童知道多少之前,盡量不要點出虐待,也不要歸咎責任。兒童可能沒注意到這些痛苦的情境,要避免他們察覺,說話時要非常小心。不過如果兒童直接透露虐待行為,或知道兒童直接目睹母親受到言語或肢體虐待,守則完全相反。這時千萬不要使用中立的說法。受虐婦女的孩子已經覺得自己和母親多少要負起責任,不要再強化這種有害的錯誤觀念。秘密一旦說穿,就要避免一視同仁的語言,例如父母之間的問題或他們有時會做出傷害彼此的事。
虐待這個詞對十或十二歲以下的兒童沒什麼意義,但是和青少年說話時用這個詞也許有用。一般來說,描述會比貼標籤有效。
(……)施虐者即使暴力、危險,也還是個人。兒童往往敏感地從熟悉的人身上看出他們的人性。因此,別把施虐者說得像怪物。 (343-344)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男性依賴控制和恐嚇行為帶給他的種種好處,因此不願意大幅改變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行為模式。男人這種不甘願的心態,無法靠女人的溫和遊說、懇求或勸誘克服。很遺憾的是,我從沒看過這些方式真的成功。(……)改變的起始動力都是外來的,而不是自發的。即使有男人確實因為自己的行為傷害到伴侶,而為此感到誠心抱歉,我也沒見過有人因這樣的懊悔而成為認真的個案。

施虐者輔導計畫的追蹤調查發現,輔導員對受虐婦女的支持,通常是女方覺得計畫最有價值的部分。(這些調查顯示,如果施虐者輔導計畫的重點不在支持受虐婦女,或不認為服務受虐婦女是他們的主要責任,計畫的成效就會大幅限縮,甚至可能讓受虐婦女的處境更加艱難。) (306)
ꌚꂑ|綠的少女#
承認虐待是不對的,而且沒有任何但書。/承認他的行為是選擇,不是「失控」造成的結果。/仔細說明他的控制行為和權力意識的展現。

施虐者沒改變的明確徵兆。 (317)

他說妳也必須改變,他才能改變。/他說妳必須「幫」他改變。/他說妳不明白他改變多少。/他說妳不信任他的改變會長久。/指責妳居然覺得他做得出施虐的行為,但他確實曾經虐待妳。他好像覺得妳應當知道他「絕不會做出那樣的事」(但其實他已經做過了)。/提醒妳他從前做過一些糟糕事,但現在沒再做了。/他口口聲聲說「我在改變了」,但妳感覺不到他的改變。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者從中(伴侶諮商)學到自己的伴侶是在「惹毛他」、「激怒他」,伴侶必須調整自己的行為,避免害他那麼不高興。這是施虐者一直以來相信的事情。(……)施虐者必須完全拋開原先的概念,他的伴侶在虐待事件中並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對某些諮商師而言,真正重要的只有感覺,現實反而無關緊要。諮商師可能責備妳:「但他也覺得受妳虐待。」(……)
諮商伴侶傳遞給妳的訊息是:「希望伴侶對妳好一點,就要改變妳對他的行為。」老實說,這樣的諮商根本是詐欺。施虐不是糟糕的感情關係造成的。妳無法靠改變自己的行為限縮伴侶的虐待,只是伴侶希望妳這麼想。施虐者會告訴妳(或是引導妳,讓妳相信):「別再做那些讓我不高興的事,多照顧我的需求,我就不會再虐待妳。」 →只是在關係中回應虐待的威脅,而非阻止虐待。 (318)
ꌚꂑ|綠的少女#
「我在諮商中處理我對母親的憤怒,因此明白我在打老婆時,打的其實不是她,而是我母親。」他準備接受我們對他的體悟的讚賞。但我的同事對這樣的接露無動於衷。我的同事說:「不,你打的是老婆。」
(……)如果施虐者找到特別高明的諮商師,而且諮商效果非常好,在諮商結束後,他會成為快樂,且心智穩定的施虐者。 (321)

遺憾的是,妳沒辦法用懇求、安撫、循循善誘,或其他不需要直接對抗施虐者的方式讓他們處理自己的問題。想幫助施虐者改變,就必須要求(伴侶要離開他,法庭要關他)他改變,而且毫無轉圜餘地。 (325)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陪伴者很容易把自己的挫折推到女方身上,告訴她:「如果妳要繼續選擇被虐、看輕自己,我沒辦法再陪妳。」或是「如果妳對他的關心勝過妳對孩子的關心,妳和施虐者一樣病態。」我明白妳為什麼憤怒,但妳沒道理因此羞辱她。妳的爆發傳遞一個訊息:妳覺得是她讓自己受到虐待,施虐者也是這樣告訴她的。妳最不想做的就是贊同施虐者的觀點。
陪伴者最大的錯誤是把受虐婦女是否離開施虐者當作成功與否的基準。 (336)

妳無法「讓她」明白她的伴侶會施虐,就像她也無法「讓施虐者」明白他在施虐。 (337)
當我說我們可以終結社群的虐待時,不代表我們此時此刻就能拯救所有受虐婦女。 (338)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男孩時常學到,他們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文化藉口。
(施虐者)宣稱:「我那麼做是因為我被(社會的價值觀)教育我有權擁有那些期待,也有權貶抑女性。」他們為了逃避責任,老練事故的程度來到新的層次。(……)我說:「你學到最重要的一課似乎是為虐待女性找藉口。看來你還在練習。」 (302)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聲請的前提是妳覺得這樣能讓妳更安全。

「在臺灣,無論受害者性向、同居與否,只要受到肢體、心理、情緒、精神或性虐待,都可以聲請民事保護令。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保護令的聲請、撤銷、變更、延長及抗告,都無需支付費用。但可能需支付訴訟文書的影印費、鑑定費等程序必要之開銷。」
ꌚꂑ|綠的少女#
如果妳有時會這樣斥責自己,停下來想想:他那麼能言善道,那麼清楚如何把妳弄糊塗。在這些年間收集妳的弱點,也知道怎麼玩弄妳的脆弱,怎麼會是妳的錯?他擅長操縱人,為什麼是妳的錯?妳之所以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弄懂施虐者,是因為他們很清楚藏身在不斷變化的陰影中。如果施虐者那麼好懂,就不會有受虐婦女的存在了。
(……)如果無法承受和不了解妳需求的系統周旋,不是妳的問題。 (280)

我逐漸發現,法庭從「男人只要被妻子逼得太緊,早晚會失控」、「伴侶虐待的元凶是酒精」、「女人經常因為歇斯底里或懷恨在心而誇大伴侶虐待」這些想法解放出來的速度慢得令人遺憾。這些陰魂不散的態度和施虐男性幾可亂真的謊言、引人同情的天賦配合得天衣無縫。 (281)
ꌚꂑ|綠的少女#
個案可以很輕易看出自己的緩刑監督官是否認為家暴是嚴重的犯罪。每個施虐男性都會用自己的藉口和辯解試探情勢。緩刑監督官給施虐者愈多空間抱怨、譴責受害者,施虐者就知道自己受到的監督會愈鬆散。(……)
如果我跟一個健談的個案說,他不能主導整個團體的討論,必須適時安靜,他就會跟緩刑監督官說:「諮商師說我們只能聽,完全不准說話。」如果我限制團體中一個男人的搗亂行為,他會在椅子上轉過身,像受害者一樣垂下頭,諷刺地說:「我懂了。我們永遠是錯的,女人永遠是對的。」如果我對不恰當的行為提出三次警告,把某個男人逐出輔導計畫,他就會說:「如果我們說的話不符合你想聽的,你就會把我們踢出去,我們沒有第二次機會。」施虐者對我們言論的扭曲,讓我們終於窺見他如何破壞伴侶的可信度,也了解伴侶為何如此憤怒、挫折。 (283-284)
ꌚꂑ|綠的少女#
求助、求助、求助。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和警方與法庭周旋,可能讓妳覺得孤單、恐懼、無力。有些女性見識過各種冷酷(有時甚至還有敵意)的制度之後,決定再也不要尋求司法制度。(……)只要是專精「家暴」領域的人,都能幫助妳對付可怕或嚇人的伴侶(即使他不曾打過妳)。讓愈多人參與妳的案子愈好,情感支持和後勤支持對結果可能有很大的影響。
被起訴的施虐者比較可能停止施暴。即使妳的伴侶突然看起來認真要改變,也不要因此放棄法律行動。相反的,正是要繼續採取法律行動的理由。就算他釋出善意,法律介入也有助提供他體現善意所需的架構和刺激。少了外力,施虐者想改變的念頭幾乎一定會逐漸消退。
(……)妳無法靠拜託或懇求讓施虐者改變。唯有願意承擔自己行為後果的施虐者,才會改變。 (285-286)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社會無視虐待,向女性施壓,要女性「拯救感情」、「設法維繫家庭」。許多人認為虐待起因於不良的感情關係,因此覺得女性也有同等的責任「讓事情順利」。(……)
受虐婦女的親友可能不知道,她拒絕「檢討自己」,其實是走出堅強的一步,擺脫自責,朝情緒復原前進。受虐婦女無需為施虐者的行為負任何責任。 (257-258)

女人因為「反抗男性的控制」或「試圖離開」,而挑起男人的暴行。(……)今日的心理健康專家普遍忽視或刻意淡化人對伴侶或兒童虐待的指控,假定女性都歇斯底里、懷恨在心,認為所有問題都是雙方共同造成。 (259)

但某些專業人士並不是出於體貼和尊重才這麼做,他們其實渴望控制。不是所有進入警界的人都希望成為公僕,有些只是期待可以配槍、作威作福、凌駕於法律之上。
ꌚꂑ|綠的少女#
(……)然而我也看到有些法官侮辱來到他面前的人,不顧那些人的擔憂和看法,做起事來有恃無恐,而且還因此覺得滿足。(……)但也有人(治療師)輕視自己的個案,說話傲慢,告訴每個人他們「真正」的想法、感覺、他們該怎麼做。(……)似乎也有不少評估者因為可以對男男女女的監護權做出建議,影響他們和孩子的人生,而為此非常著迷。
受權力吸引且經常濫用權力的人,與虐待女性的男人有很高的同質性。(……)濫權者因此可能把女性對壓迫的抗拒看作是在針對自己,燃起強烈的渴望,想替施虐者復仇。其實我常在一些急於攻擊受虐婦女的專業人士身上看到這種令人不安的急切。他們的言論有時足以證實他們確實有我剛剛描述的那種思維,當然他們多半也具備「女人會歇斯底里地誇大事實,挑起男人的暴行」這種常見的迷思。 (262-263)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心態的核心要素:
控制。(專制;權威。)/權力意識。(滿足需求。)/推卸責任。/操縱手段。(阻止外人知道施受虐。)/優越感、缺乏尊重。/佔有欲。(伴侶是自己的所有物。)/公眾形象。

「愛你的人有權虐待你。」
兒童要是在成長過程中目睹施虐行為,就可能學到,如果要得到愛,就要付出受虐的代價。這種養成可能讓兒童更難體認到自己其實是在受虐,因而不懂得捍衛自己。 (232)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者想找的其實不是伴侶,而是可以照顧個人需求的人。/他的目標並不是虐待,而是控制,他發現可以利用虐待獲得他認為自己應得的掌控。/「操縱人心」這種手段俐落又令人滿意,貶抑的言語和肢體威脅卻不然。他也不認為心裡操縱是虐待。

施虐者很難改變。 →本書重點。
這麼複雜的架構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才能形成,期待這樣的架構一下消失無蹤並不實際。然而親友或專業人士時常向女人施壓,要她「給對方一個改變的機會」或「對人有信心一點」。 (116)

施虐者的行為大多有意識(他是刻意這麼做,而不是不小心或失控),但驅動他行為的深層思考,則大多沒有意識。 → 施虐者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未必知道為什麼那麼做。
ꌚꂑ|綠的少女#
虐待的警訊: (118-124)

■ 他提起前伴侶的時候語帶貶損。
■ 他不尊重你:不尊重正是虐待的溫床。不尊重的另一個表現是把妳理想化。 →貶抑妳和吹捧妳的男人可能沒多大差別,他們的行為都顯示他們無法尊重妳是有血有肉的人。
■ 他違背妳的意願幫忙,或是刻意表現得寬宏大量,讓妳不舒服。 →令你感到虧欠
■ 他控制妳。
■ 他佔有欲很強:嫉妒是施虐最明確的跡象。佔有欲會偽裝成愛, →嫉妒的感覺與行為不同。
■ 事情從來不是他的錯。
■ 他自我中心。 →源於權力意識或是童年情感創傷或者兩者(自戀的施虐者)。
■ 他濫用藥物或酒精。 →雖然這類藥物不會導致虐待。
ꌚꂑ|綠的少女#
■ 他強迫妳性交。 →這種警訊在所有情況下都很重要。
 不尊重妳對性的想法或感覺,代表他在剝削,剝削會伴隨虐待。強迫性交也表示他不把女性當人看,而是把女性當作性的客體。 (121)
■ 他交往時太快想定下來。
■ 他生氣時恐嚇妳。 →要離開一個令妳害怕的人,遠比大部分的人想得還要複雜。
 他生氣時會非常靠近妳,用手指妳的臉、戳妳、推妳、擋住妳的去路。/告訴妳,他「只是想要讓妳聽他說話」。/脫口而出聽起來像是威脅的話。/亂丟東西,雖然沒有丟到妳。(!!!)
■ 他有雙重標準。
■ 他對女人抱持負面態度。
■ 他在人前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妳。
ꌚꂑ|綠的少女#
■ 他似乎受到脆弱吸引。
 因為她讓他興奮,或讓他覺得有挑戰性嗎?顯然不是。雙方的知識和經驗非常不對等,身處在人生截然不同的階段。男方受到權力吸引,想要尋找敬畏他,願意讓他帶領的伴侶。(……)吹捧年輕的受害者,會讓女方無法看出到底發生什麼事。除此之外,也有施虐男性偏好生活經驗、知識或自信不如他,把他視為老師或指導者敬仰的女人。 (123-124)

如果這些行為出現在施虐模式中,就算是虐待。被平時很尊重妳的伴侶大吼,可能感覺很差,但施虐者吼人,則有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可怕氣氛。
虐待關乎權力,表示一個人在權力不對等的狀態下,用自己的優勢利用或剝削別人。界定施虐與否的關鍵,是男人是否開始運用權力壓制、傷害女人,讓自己獲得特權。 (125-126)
ꌚꂑ|綠的少女#
□ 如果妳抱怨他的行為,他會報復。
 你抵抗他控制的時候,施虐者也可能轉換成受害者的角色,以報復妳的抵抗。/他這麼做是為讓妳因為抵抗他的控制而感到內疚。有些男人會在女人抱怨受虐時戲弄她,公然嘲笑或是模仿她。
□ 他跟妳說,妳對他的虐待有異議,是妳的問題。
 妳對他的行為有不合理的期待,妳應當接受他的行為。妳的反應是生活其他事情造成的,跟他的行為無關。妳就是在玩權力遊戲,用妳的不滿對付他。
□ 他的道歉沒有誠意,或帶著怒氣,而且他要求妳必須接受他的道歉。 →覺得自己有權得到原諒。
□ 他把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影響怪到妳頭上。 →「所以他才會虐待。」
□ 當妳想討論某件事的時候,永遠不會有適合的時機和方法。
□ 他破壞妳的人生進展。干涉妳的自由或獨立。
□ 他否認他的行為。
ꌚꂑ|綠的少女#
□ 他合理化他傷人或嚇人的行為,或說是妳「逼他的」。 →拿妳的行為替他的行為開脫。
□ 他在盛怒之中碰妳,或用其他方式令妳恐懼。
 用肢體攻擊伴侶,即使只發生一次。/或是朝妳丟東西,擋住妳的去路,限制妳的行為,抓妳、推妳、用力戳妳,或是威脅傷害妳,都是肢體虐待。他是在製造恐懼,利用妳對人身自由與安全的需求控制妳。關係的暴力不論多「輕微」,都不該等閒視之。
 女人對男人的肢體攻擊(例如在臉上在巴掌)算不算虐待。答案是,「視情況而定」。男人被女人推或甩巴掌,通常會發怒、惱火,但不至於害怕,所以長期的情緒影響沒那麼嚴重。我們很少看到男人因為女人的攻擊而逐漸失去自由或自尊。我反對在一段關係中使用任何形式的肢體攻擊,但我認為,「施虐」只適用於控制或恐嚇的情境。
ꌚꂑ|綠的少女#
□ 他脅迫妳和他性交,或是性侵害妳。
□ 他控制、不尊重或貶損的行為已經形成一種模式。 →相信自己的直覺與自行判斷是否算是常態。
□ 妳表現出受虐的跡象。
 妳怕他嗎?/妳的自我評價變差,總是在努力想要變好?/妳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嗎?/妳覺得妳感情問題都是妳的錯嗎?

懊悔的重點是,是否誠心其實無關緊要。(……)最後悔的人有時是最自我中心的人。他們哀痛,是因為他們危害自我形象。 (134)

他愈有時間貶低妳的自我評價,妳就愈難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他傷害妳的感情愈久,妳就愈沒心力、沒動力,很難振作起來脫身。/他愈是破壞妳和親友的關係,妳在結束感情的困難過程中得到的支持就愈少。/妳在他「施虐」和「親切深情對待」的循環中愈久,妳就愈依賴他。 →創傷羈絆。
ꌚꂑ|綠的少女#
如果妳和施虐伴侶沒有子女,就別生了。有些女人期盼寶寶的誕生能改變施虐者的行為,但這件事不可能發生。小孩不會讓施虐者定下來,也無法讓他變得更負責任,或者更成熟。妳無法用小孩止住他的嫉妒和胡亂指控,他不會因為妳和他生孩子,就覺得妳對他有承諾。家裡有小孩不會阻止他虐待妳。和施虐伴侶生小孩,只會讓妳的生活壓力更大,因為妳會開始擔心他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孩子。而且如果之後妳想離開他,有孩子會讓決定變得困難。我至今還沒有遇過任何案例是因為孩子誕生而解決受虐婦女和施虐男性的問題,甚至連問題因此減輕的例子也沒有。  (135)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者的問題不是他遇到衝突的反應不恰當。施虐者的施虐行為早在衝突之前就在進行,而且通常正是施虐行為激起衝突,決定衝突的形式。 (140)

施虐者把爭執(/親密關係)視為戰爭。/在施虐者眼裡,受虐者永遠有問題。/衝突中,使出各式各樣的控制手段:諷刺,嘲弄,扭曲妳的話,生悶氣,指控妳的某些行為或是思考方式(明明是他的行為和思考方式),用斬釘截鐵又武斷的語氣「界定事實」,打岔,一聽到妳的看法或觀點就放聲大笑,嚴厲、過分或經常性的批評,讓妳內疚,扮演受害者,譏笑、翻白眼、露出輕蔑的表情,大吼、用聲音壓過妳,辱罵、侮辱、貶損,走離現場,擋在門口,在生氣時靠妳太近,威脅要離開/傷害妳。
→ 推翻妳的觀點,尤其是妳的不滿。/他不想改變行為或態度,避免認真思考妳為什麼不滿。/要妳別再想著自己。
ꌚꂑ|綠的少女#
妳的伴侶曾經把妳困在房間,不讓妳出來嗎?(剝奪妳的行動自由。)/他曾經對妳舉起拳頭,作勢打妳嗎?(讓妳覺得自己可能受到肢體傷害。)/他曾經朝妳丟東西,打中妳或差點打中妳嗎?/他曾經壓制妳或抓住妳,限制妳的行動嗎?他曾經推妳、用力戳妳或是抓住妳嗎?(在肢體上傷害妳或嚇唬妳,或靠肢體接觸控制妳或威脅妳。)/他曾經威脅傷害妳嗎?(逼妳進行性接觸或其他違反妳意願的肢體親密行為。) → 他已經在施暴了。
在施虐者心裡,他的行為從來不算暴力。/只要理由充足,就不算施暴。/只要他覺得妳傷害他(不論是情感或身體),他就有權對妳做出更糟的事。

研究顯示,男性對伴侶施暴最準確的前兆,是他言語虐待/暴力的程度。(158)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的循環:累積緊張階段(收集妳的缺點,澆灌他的抱怨與不滿,直到值得憤慨與施虐) →爆發 →「愛與花朵」階段(施虐者得到宣洩與抒發以後的「好日子」:施虐者心血來潮的和善與寬容讓他自我感覺良好。[148];妳比較安心的時候,比較會透露妳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真正的感覺,對他也比較關愛。但妳也因此變得脆弱,因此施虐者之後就能藉此控制妳。[149];他利用好日子塑造他的公眾形象。[149] →他奪走妳太多東西,這些偶發的和善、深情[控制與操縱手段]與隨之而來的希望可能是妳僅存的依靠。然而改變的假象也可能困住妳,讓妳在他故態復萌的時候覺得更加無助、失望。)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https://images.plurk.com/6dl6gUZ7CNwur7c0GkSp96.jpg
ꌚꂑ|綠的少女#
他的「再一次機會」沒有數量限制,因此覺得自己有權一再要求另一次機會。/從來沒有女人在男人第一次施虐時就離開(這樣做並沒有錯)。施虐者的價值系統很自私。→很難記得「伴侶有感覺,也有權利」。/分手後特別常見的傷害模式是強暴或其他形式的性侵害。

創傷羈絆:受虐者逐漸在情緒上依賴加害者。/事實上,比起不會施虐的父母,兒童反倒更加依賴會施虐的家長。/這種斷斷續續(而且通常無法預測)的溫柔是造成創傷依附的關鍵。不論男女,若遭遇長期慘重、痛苦的對待,只要有人為她/他帶來任何緩解,他們自然報以澎湃的愛。(209)/「他真的很了解我。」或許沒錯,但他之所以了解妳,是因為他要研究該怎麼操縱妳的情緒、控制妳的反應。他似乎能夠理解他傷妳傷得多重,這樣或許讓妳覺得他很親近。(210)
ꌚꂑ|綠的少女#
安全計畫。
https://images.plurk.com/1czzQCTloXtj8m4HMLhkk9.jpg https://images.plurk.com/1xbFq2U1I9nTgHpKAVodxZ.jpg

119報警。/113保護專線。/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直轄市、縣(市)政府駐地方法院家庭暴力事件服務。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受虐婦女愈來愈常受到羞辱。施虐者起初很寬容,但變得愈來愈自私,只要一生氣或沒辦法為所欲為,就會爆發言語攻擊。他的不滿常常被施虐者當作反過來對付她的工具,好像一切都是她的錯。施虐者愈來愈覺得,他比伴侶更清楚什麼才對她比較好。(27)
其他時候,他聽起來受傷又迷惑,渴求愛、渴望有人照顧他。他顯得坦白,準備和解。他似乎放下防備,讓堅強的外殼軟化,表現受傷孩子的特質:雖然難搞又令人挫折,不過仍然可愛。(28)
朋友會說:「他很壞。」但她知道他很多地方對她很好。朋友會說:「他那樣對妳,是因為他知道這麼做不會怎樣。我絕不會讓別人那樣對我。」但她很清楚,每當她堅守立場,他就會露出最憤怒、嚇人的一面。朋友會說:「離開他。」但她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他保證自己會改。他讓親友同情他,逼她再給他一次機會。(29)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他施虐是因為小時候曾受到虐待嗎?

「歸咎童年」之所以吸引人:他能把焦點放在母親的過錯,把自己虐待女性的不當行為還給女性。/男性虐待女性的情況太猖獗,大家只好設法把它變成女性自己的錯,否則就得面對種種和男性(及其思考模式)有關的問題。/施虐男性如果擅長表達感覺,可能會把每次爭執變成療程,放大檢視伴侶的反應,自稱是在「幫助」她。/各式各樣的施虐者通常都明白「我施虐是因為我曾受過同樣的對待」這句話能夠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他虐待婦女是因為他有施虐問題。(問題與教養相關但不相同。)施虐男性不會拿自己的過去當藉口虐待妳。/「如果你和你的童年受虐的經驗有連結,你應當知道受虐是什麼感覺。(……)那些經歷應該讓你更不可能虐待女性,而不是相反。」(43-44)
ꌚꂑ|綠的少女#
過去的經驗可以解釋感覺,但經驗不能當作行為的藉口。(45)
感覺導致行為:雖然感覺可能影響想要怎麼做,但最終的反應還是取決於態度(/信念/價值觀)和習慣。在面對情緒創傷時,應對的其實是根據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對加害者的看法,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只有受過重大創傷或是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才會任由感覺主宰行為。(?) /社會廣泛接受熱情和暴力密不可分的觀念。如果想要刺激、深刻、迷人的關係,就得接受殘酷的言語衝突和情緒爆發的代價。通俗愛情電影和肥皂劇有時候強化這印象。(45-46)

大部分個案並不壓抑(並非導致情緒不斷累積,最後爆發)──他們過度看重自己的感覺,而且總是在講自己的感覺(並且表現出來)。→自私正是驅動虐待行為的重要動力。/只要他允許自己爆發,他就會爆發。(47-48)
ꌚꂑ|綠的少女#
他是故意的嗎?/他只是失控了。

施虐者相信控制或虐待他的女性伴侶情有可原。(51)
我和同事為研討會準備一齣關於虐待的短劇,邀請兩人領導的施虐者團體參觀排練。事後,團員七嘴八舌提出建議:「不,不,不要為你晚回家找理由,會讓你淪落到防禦的位置。你得反過來利用這點對付她。告訴她,你知道她對你不忠……你站得離她太遠了。讓她知道你是認真的……你讓她說太多話了,你得打斷她,堅持你的說法。」輔導員很震驚,沒想到他們的個案居然這麼清楚自己的策略,以及使用這些策略的原因。 →施虐者在「失控」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做什麼。(51)/他們比妳想像的更常想過才做。(52)

不健全的是他們的價值系統,不是他們的心理。(54)
ꌚꂑ|綠的少女#
我們有看到自尊因此逐漸受損的男性嗎?我們有看到男性因為經常受到批評或侵害,課業或生涯發展逐漸停滯嗎?有男人在伴侶強迫下發生性行為嗎?有男人因為擔心自己的性命安全而逃到庇護所嗎?有想要打電話求救,卻被女人擋住去路或是切斷電話線的男人嗎?我們很少看到這樣的男人,原因很簡單──這樣的人並不多。
男人要站出來承認自己受到女人虐待,當然很難堪,我沒有異議。但也別低估女人在坦承自己受到虐待時多屈辱。女人和男人一樣渴望尊嚴。
就算男性受到虐待但不想站出來,也早該被人發現了。(……)有將近三分之一曾因受虐婦女之外的第三人報警而被捕。(59) →虐待自己的伴侶當然不是什麼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虐待對施虐者的負面影響,遠遠不如受虐婦女因受虐而產生的情緒與身體痛苦、不自由、自責和其他種種陰影。(60)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對妳說,問題不在妳。施虐者施虐,就是因為他施虐,無關他很生氣,他很怎麼樣的感覺;他施虐,就是因為他施虐心態。被當作藉口的迷思就算是事實,例如他小時候受過虐待,他的自我感覺很不好,他的溝通能力衝突處理和情緒管理很差,或是怎樣──然而真的怎樣又怎樣?──他都沒有虐待妳的權力。他覺得自己有權施虐的「藉口」是他自己覺得,他自己「讓妳」讓他覺得,是他自己的問題;同時也讓妳覺得是妳逼他的,是妳欠他的,甚至讓妳覺得是妳讓自己被他虐待。然而,妳受虐或他施虐都不是妳的錯,最好想都沒想過。虐待是錯的,錯的就是施虐的人。如果妳還愛,如果妳還有愛,如果妳還在愛與安全之間徘徊與搖擺,至少不要自責。妳或許選擇繼續愛他,不表示妳選擇「自願」受虐。相信自己的感受,也好好感覺自己真正的感覺。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 他在控制:爭執和決策與個人自由。 →問題不是他失控,而是他控制他的伴侶。他不需要自制,只要別再控制她就好。
□ 他覺得自己有權力:妳有責任滿足他的日常/情感/性需求,對他順/服從(不可質疑他的想法與觀點),他不用負責。 →權力意識:他的態度是,妳欠我的。/他不是因為生氣所以才施虐,他生氣是因為他會施虐。(73)
□ 他扭曲事實。 →他說是妳在虐待他。/妳應該只聽不說。/他有雙重標準。
□ 他不尊重自己的伴侶,認為自己比她高一等。 →他無法把她當人看待。/物化通常是施虐行為逐漸惡化的關鍵。施虐者將伴侶去人格化,他不必感受人類自然會有的內疚和同情;施虐者刻意和伴侶的人性保持很遠的距離,她的感覺就不再重要,甚至不復存在。(75)
ꌚꂑ|綠的少女#
□ 他混淆愛和虐待。 →一個男人愈是虐待妳,愈證明他只在乎他自己。他或許強烈渴望得到妳的愛和照顧,但他只在他覺得方便的時候付出他的愛。(76)/他們無從知曉心中他們稱之為愛的強烈感覺不是愛而是欲望。
□ 他操弄別人。 →情緒經常驟變/否認自己再明顯不過的行為或感覺/說服妳他是為妳好/要妳為他難過/為他自責。
□ 他努力維持良好的公眾形象。 →旁觀者認為:他人那麼好,根本不像會施虐的人。她一定傷他傷得很重。(80)
□ 他覺得自己有正當理由。 →覺得自己有權找藉口。
□ 施虐者否認施虐,淡化事實。
□ 他有強烈的佔有欲。 →所有權:他認為妳屬於他。

虐待是價值觀問題(想法),不是心理問題(感覺)(85) →虐待發根所有權,權力意識是支撐的樹幹,控制則是枝枒。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者的類型:

■ 需求男:權力意識/對施受沒有概念:妳的付出是欠他的/他的需求是妳的責任,他的不滿是妳的錯。
■ 正確先生:自認是最終權威:斬釘截鐵地界定事實/優越感(貶低伴侶)/妳的人生/生活的「專家」:怎樣對妳比較好。
■ 水牢男:平穩與安靜/精神/言語暴力(扭曲伴侶的話)/「溫水煮青蛙」的情緒:暴行沉默但致命。
■ 士官長:全方位控制/瘋狂嫉妒/仇女的言語攻擊(可能類似性侵害──受害女性覺得受到侵犯、被貶低、產生創傷[95])/占有/肢體暴力。 →離開士官長可能很困難,由於士官長刻意孤立自己的伴侶。/如果妳的伴侶是士官長,妳的處境其實很危險。即使只是找機會讀這本書,也許妳正在別人家裡飛快地翻開這本書。別放棄。很多女人都經歷過這種拘禁,但仍找到辦法逃脫,只不過可能得花些時間。(95)
ꌚꂑ|綠的少女#
■ 善體人意先生:閱讀所有暢銷自救書,因此懂得大眾心理學的和反省的語彙。他的用字遣詞充滿行話,例如發展親密感,處理我們的問題,正視自己的缺失。他在女人面前表現得像是她們的盟友。(96)/妳似乎不斷傷害他的情感,但妳不確定是為什麼。(97)→他的情緒問題是伴侶的錯。/自我中心→沒有什麼比他的感覺重要。
■ 花花公子:滿足感來自剝削女人,以及以性感自居。(?)周圍的女性似乎生彼此的氣,但不會生他的氣。(100)/無法認真看待女人,女人在他眼中只是玩物,而不是人類。(101)
https://images.plurk.com/5B7e0VCNU3RPJTzIZeh1OI.jpg
毫不關心伴侶的情緒,不時是以言語虐待。開始長時間忽略伴侶,幾乎不和她說話,讓她覺得受到冷落。/拒絕擔起安全性愛的責任(使用保險套),讓女人懷上他不會養的孩子。
ꌚꂑ|綠的少女#
女人存在的目的是和男人(尤其是我)上床。/喜歡性愛的女人太隨便,抗拒性愛的女人太矜持。(!) 為作者所加。/女人覺得我難以抗拒,不是我的錯。(不少個案真的這麼說,一字不差。)我身邊都是誘惑,要我拒絕誘惑不公平。/想要在床以外的地方受到欣賞的女人都是賤人。(!!!) 我自己加的。 (101)
■ 藍波:誇張的性別刻板印象/原生家庭的暴力受害者/扮演保護者的角色。
■ 受害男:一切繞著他的創傷打轉。(104)/擅長顛倒是非,博得同情/讓妳覺得虧欠他。
■ 恐怖份子:威脅/恐嚇/平常就像虐待狂。 →他童年可能受過虐待,妳無法幫助他復原。妳應該把重點放在自己的安全。/活在這種恐懼之中造成非常嚴重的創傷,受虐婦女因此很難想清楚該如何逃離危險。然而,絕大多數的女人確實找到辦法離開。(106)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出乎意料的人數喜歡與轉噗。對我而言是好的回饋與影響。在此致謝路過的人願意留意我確實希望被注意到的讀物。/不過還是補充幾個但書:所有摘錄算是邊讀邊打,因而底線畫線與粗體強調並非深思熟慮,也不是都是好的重點的意思(雖然大部分是,不過是我自己以為是,與作者用意無關),也有覺得個案或作者怎麼會這麼想的嚇人的驚句,以及我目前還沒有想過的還沒有懂得的想法與觀點。若是有感就在心裡畫線,若是有意見請翻書。雖然摘錄皆為原書內容(反覆檢查還是難免誤字或漏句,與配合限制字數的刪減),不過確實經過我自己的意思與思考的選擇性摘錄,顯得斷章取義也是整理給我自己看的筆記而已。覺得有用的部分請拿走,畢竟《他為什麼這麼做?》算是自救書;覺得不對勁的地方,還是請看書。不要將我不經意的偏見當作作者的或是你自己的意見。最後,祝願安全。
ꌚꂑ|綠的少女#
ꌚꂑ|綠的少女#
施虐者緊緊依附自己的特權,難以接受他跟伴侶平起平坐,擁有同等的權利和責任。施虐者痛恨要他們改變的女人。他們說服自己,只有他們失去特權,所以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施虐者想要談條件(改變是籌碼),以保全他的某些施虐行為,再度怪罪伴侶或自憐的時候,(……)我必須讓他正視他缺乏同理心,迫使他理解他傷害的的伴侶有什麼感覺。我的職責是剝奪施虐男性的特權,不讓他對自己造成的損害視而不見。 (314)
ꌚꂑ|綠的少女#
你保持中立,表示你認為情侶的問題,男女雙方都有錯,因此不能算是虐待。
(……)你的沉默就是在傳達:你不覺得發生不可接受的事。施虐者會把沉默當作默許,或至少是原諒。對受虐婦女來說,沉默表示沒人會幫忙,正是施虐者希望她有的想法。 (264)

對受虐婦女說:「即使他做過不好的事,還是應該對他表示同情。別忘了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我從沒遇過無視伴侶人性的受虐婦女。問題恰恰相反,是施虐者忘了伴侶的人性。(……)。暗示受虐婦女「施虐者有權獲得同情比她有權不受虐更重要」。我一再發現受虐婦女的朋友與身邊其他人經常覺得他們有責任確保受虐婦女明白施虐者內心其實是個好人。換句話說,其實是在告訴受虐婦女應該多多關注施虐者的需求,而不是她自己的需求。 (265)
ꌚꂑ|綠的少女#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