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讀嘛讀嘛 台南市美術館
《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以親近、有連結感的語言,介紹1895~1945年間的在台灣藝術家們,讓藝術、歷史不再顯得模糊、有距離。並在每章的最後收錄與章節內容相關的食譜,讓我們在動手做、親口品嚐中更進一步深化「同在」的感受,畢竟,還有什麼可以比食物更能喚起世代間台灣人的共通記憶呢?

//我們這一輩人,應該要如地毯式轟炸那樣去推廣臺灣美術,應有一千個作家寫陳澄波,要有兩千個老師在學校裡談顏水龍,要有三千篇網路文章分享〈恐怖的檢查〉,戶外教學應走訪三峽清水祖師廟,郭柏川故居或是李梅樹紀念館。讓台灣近代最重要的藝術影像,如同世界名畫〈蒙娜麗莎〉一樣,深入大家的記憶地圖,讓故事鮮豔的活下去吧,一代又一代。

下收。
川口月
//我不只一次聽到朋友向我抱怨美術館的展覽簡介看不懂,或是不知道如何讓小孩有藝術素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過去學校的美術教育太過著重術科實作,而忽略了美術的鑑賞力才是影響人生的大事。⋯⋯
美不是見仁見智的。美是來自理解與辯證,美術不是個人好惡,而是一門極為專業的,綜合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史學與哲學的複雜學門,我們亟需第一線的教育者投注心力,培養更具遠見的下一代。
而美術史剛好就是入門的第一步。(P318,〈寫在最後——編輯兩三事〉,《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川口月
我想了很久聽完演講、看完書的雞皮疙瘩感是怎麼回事,大概就是這個吧。
@wyc513 - #讀嘛讀嘛《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推測設計」是以想像力為基礎,為世界...
「很多時候,研究價值不只在作品本身,而是作品與時空、與人事的連結。
在怎樣的時空下出現了怎樣的作品,而帶來怎樣的改變、提供怎樣的想法、思考?」
川口月
學習美術史,讓原先只是知識碎片的「文藝復興」、「印象派」、「立體派」等等名詞與歷史、人文背景得以連結,成為與時空互動的思考過程。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為這是一個相當前衛的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其實印象派只是一個同傳統藝術一脈相承的畫派。因為傳統藝術主要是在遵循模仿寫實的道路上發展,印象派並未放棄這個基本點,它的目標不過是更真實地從光和色的角度認識和再現對象。不同之處僅在於傳統藝術只注意了對象的明暗關係變化,印象派卻研究了光在物體上造成的豐富色彩效果。//
印象派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川口月
而學習台灣美術史,讓課本上的〈婦女圖〉、〈嘉義街外〉不只是「畫家的作品如圖所示」,而是「〈婦女圖〉則展現了來自中國的時尚影響力」、「讓我們得以一窺台灣百轉千迴的流行風格,以及早期大戶人家的生活樣貌」;「〈嘉義街外〉能夠入選帝展,憑藉的不只是專業技巧,而是在畫中,有日本難得一見的南國風景」、「中高緯度所沒有的木瓜樹、香蕉樹、金燦燦陽光,暗示了畫中地點在帝國以外的殖民地。而象徵現代化的電線竿、潔白棉被,顯現了殖民地在帝國的領導下,邁向進步。此畫入選,多少也為了宣傳日本帝國的偉大。」

學習台灣美術史,讓我們將歷史、文化與自身連結起來,不再是分科考試項目的「歷地公」、主流教育邊緣的美術,而是生在台灣的人們,逐漸加深加廣的生活軌跡。
川口月
另外一個重點,是讓我們理解「美是由自身出發」。
由於西洋美術史離我們有點遠,更精確點說是我們無法「同在」其中(那些歐洲風情、西洋神話、白皙皮膚高挺鼻樑與我們仍有不同),我們會以為美只能是別人的,非得脫去個人色彩,方能躋身於「美」之中。
但在閱讀的過程,我們從讓人為之讚嘆的芭蕉樹、亞熱帶的金燦燦陽光看見自己的故鄉,在黃土水的〈甘露水〉中、美的形象中看見自己。
原來以「我」為出發的也可以是美的。「我」也是美的。
川口月
重點還有,從中思考「什麼是我」。
我們看到,那些以「我」為特色的、與眾不同的,才是最令人驚豔、欣賞的。

那,什麼是我/台灣呢?

在殖民者以帝國觀點教育((洗腦))下,我們不自覺會將帝國觀點內化為自己的觀點,以「母國/內地」文化為自己的文化、以母國/內地角度的歷史為自己的歷史。然而,若想擺脫殖民者觀點的影響,在對台灣歷史、文化不甚熟悉的狀況下,又容易走向完全切割,竊據原住民族的文化為己所用的陷阱。(補充一)
川口月
但在學習台灣美術史的過程中,我看見了台灣人在殖民統治下,將壓迫、苦難緩慢包覆,孕育出屬於「我們」的珍珠。
我看見島嶼子民在帝國與殖民地、「母國」與割讓地間的身份糾結,在排斥(異國風情、外地邊緣)中構築、壯大自我。
即使是被殖民統治的、仍受「母國」影響甚深的,島嶼子民以台灣為根、為養分,逐漸成長茁壯、開花結果。
因此,我理解了被殖民的台灣還是台灣,台灣在中國傳統以外逐漸發展出屬於台灣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剝除外力就消失模糊的空白、失根。
也讓我理解了自我認同、文化養成、歷史傳承的不容易,學習尊重他人的文化與歷史。
川口月
思及至此,對台灣人而言,「數典忘祖」、「溯本思源」指的究竟是什麼呢?
我想不是「忘記中國是我們的母國」;「要緬懷、固守中國傳統文化」。
以台灣為出發,要記得的是冒險渡海來台求生存的漢人移民、與那段被母國割讓,又被長期殖民的歷史與文化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的祖是「移民」,本源是「為了追求好的生活」。
因此,數典忘祖是忘記先祖當初移民、求生存的想望,並排斥同樣是為了追求好的生活而來台奮鬥的新移民。
川口月
而「移」民,也讓我們終於看見了與「移」直接相斥的「原住民」。
看見「移民/原住民」的互斥概念,才可以看清「我們」觀點之中隱含著的,對於原住民族的忽略、漠視、強迫視為一體。
上面所提「竊據原住民族的文化為己所用」即是「強迫視為一體」的直接展現。「為己所用」過程中的粗劣模仿、刻板玩笑,又是忽略、漠視、不尊重他人文化的血淋淋例證。
川口月
「從國民黨『大中國史觀』到民進黨『台灣人史觀』,原住民族跟著你們『篳路藍縷』,我們就『顛沛流離』;你說這是美麗島,啟的都是我們的山林」
美麗島 (歌曲)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川口月
因此,「我們」仍需小心,「看完這本書的每個人,都應該要能反思——生活在當代,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台灣?(書封題字)」,還是只說了以漢人為視角的台灣。
即使裡面有著漢人筆下的原住民族,終究是與以原住民族為主體,自寫自歌自作的藝術文化不同,不可取代、不可化約。

如此,我們也才能說是理解了「台灣」美術史、理解了文化。
川口月
(補充一)
要先強調的是,上述「竊據」不是說原住民族文化即非「台灣的」。而是說,在主流觀點是漢人視角的情況下,原住民族是被隱藏、被擅自認為是一體的。在這裡,我將實際上「以漢人為視角的台灣」先略化為「台灣的」,目的在呈現我-一個漢人-如何在思考、表述「何為我/台灣」的過程中,逐漸看見主流視角的壓迫與排除,並重新理解台灣作為一個共同體的文化與歷史。

(順帶一提,日治或日據的用法爭議與視角、如何詮釋有關,附上周婉窈教授的文章
從「日治」到「日據」再到「日治」──一份公文所揭示的歷史事實 - [HI-ON]鯨魚網站

(這裡的思考邏輯跟這個很像
@wyc513 - #讀嘛讀嘛#尋根之旅 part2#二二八書單《想像的共同體》、《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
川口月
川口月
然後推一下台南市美術館。
//臺南市美術館首先必須回應臺南四百年歷史所積累的文化,透過臺南文化與藝術的梳理與詮釋,重新認識臺南文化,不只讓臺南市民重新認識臺南美術之外,也使得臺灣美術史獲得再次解釋與建構的機會,活化歷史記憶,由此凝聚市民對於文化的認同感。
願景與使命 - 臺南市美術館
川口月
參觀台南市美術館二館當天先聽了《回歸線上的候鳥——陳澄波作品特寫》的分享會(講者:陳立栢、潘家欣),也才買了《回歸線上的候鳥》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聚珍台灣有組合優惠價喔喔喔:
《回歸線上的候鳥——陳澄波作品特寫》+《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合購優惠|免運
川口月
聽完演講後,懷著對在地藝術史的渴望理解,欣賞了郭柏川回顧展廖繼春<台南公園>,整個大受感動。尤其展覽簡介都介紹地滿好的,讓人很容易進入狀況,也實際感受、理解了藝術家追尋自我認同、創作藝術的軌跡。但現在都已經結束了,好可惜qq
川口月
https://images.plurk.com/1jLnFlNuancENHvBzFqyBm.jpg https://images.plurk.com/7voW7P0bpTpdjUzO95b6Fj.jpg 郭柏川回顧展
https://images.plurk.com/70SMMd7HBruB3cf6gD78AD.jpg https://images.plurk.com/6eHnNfpBUQosViNO9q6zRH.jpg 廖繼春〈台南公園〉
川口月
順帶一提,這兩位書裡面都有介紹喔。
川口月
但現在還有「南薰藝韻-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沈哲哉專室」
//首檔展覽《南薰藝韻》向世人引見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及沈哲哉,藉由梳理他們對於現代繪畫的探索,乃至東西方藝術互用與自身文化底蘊結合的內化過程,定義其對地方斯土的重要性。
川口月
其他展覽也滿有趣的,但〈封景.志異〉的簡介就稍嫌抽象了一些。
川口月
https://images.plurk.com/5NRH6p3nGdpYZHALqx0Nhp.jpg https://images.plurk.com/4BktLZaA1KWBlyy3dwa3D4.jpg https://images.plurk.com/1yBifbIkEmqwb4a4wxQjre.jpg https://images.plurk.com/2bYTAl8ygqbNHB8300CazM.jpg https://images.plurk.com/3XIGPSRASVMlJzmHuaRDOQ.jpg https://images.plurk.com/6uUimgmk3TEBwWnSYmq5np.jpg
川口月
整體而言超級推薦去美術館逛一整天,超開心。
而且台南市美術館的對面是舊台南地方法院(現在的司法園區),剛好在演講時,講者有放出一張陳澄波以舊台南地方法院為主題的寫生畫作,那種「藝術賦予了物體意義,連結不同時空人們的情感、凝聚文化認同」的感覺超級雞皮疙瘩。
川口月
https://images.plurk.com/6cq6d90NVGAoNTpl0K7pn7.jpg
從美術館門口拍出去的舊台南地方法院
川口月
《返校》的延伸書單:放心,你不會因為看幾本書而變成怎樣 - PanSci 泛科學
《返校》的延伸書單也有這本書,我是覺得滿有趣的。
機器狼🌐AI搜尋全攻略
啊哇哇哇哇汪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