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wyc513
Sun, Sep 8, 2019 4:28 PM
50
5
讀嘛讀嘛
《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
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
//「推測設計」是以想像力為基礎,為世界可能的樣子而設計,協助我們看清,事情現在的樣子不見得是最好的,並提供另類選項,鬆開現實對我們夢想能力的束縛。
這本書因為是設計概論,所以偏硬。
我覺得這本書對設計門外漢的我來說,提供了「觀看設計的方式」。
由於藝術的抽象性,很多時候我很難理解並體會作品帶來的感動。
或者說,多數時間我看完作品都是一頭霧水,而認為自己是否與藝術無緣、不得其門而入。
但就如書中所說,作品不是作者想像以後給予的解答,而是作者透過作品給予的提問。
川口月
@wyc513
說
Sun, Sep 8, 2019 4:30 PM
看到一個「現實」中無法使用的作品時,當然會陷入「但這個又不能用」的疑惑,而我們透過這個疑問,可以去想「基於現在的哪些因素所以無法用?作者想像的未來是什麼?這個未來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等問題。
讓我們去注意、去質疑我們習以為常的「現實」,就是作品的意義。
川口月
@wyc513
說
Sun, Sep 8, 2019 4:37 PM
這讓我滿開心的,讓我想到很久以前看高第耶的舞台服裝展的恍然大悟感。
北美館【幻羽舞影】舞台服裝展影片 - 非池中藝術網
我原本看的超痛苦的,想說就是服裝設計得很誇張而已,有特別研究的必要嗎?
直到看到現場播放舞者實際穿著服裝,在舞台上表演的影片,我才理解舞台服裝設計的意義。
因為是要讓坐在台下、離得很遠的觀眾看的,所以非誇大不可。
但在誇大的同時,如何保有元素而不會視覺疲勞、如何安排放大與縮小的關係、如何讓服裝在舞者上呈現最佳的效果,都是需要仔細思量的。
川口月
@wyc513
說
Sun, Sep 8, 2019 4:40 PM
很多時候,研究價值不只在作品本身,而是作品與時空、與人事的連結。
在怎樣的時空下出現了怎樣的作品,而帶來怎樣的改變、提供怎樣的想法、思考?
川口月
@wyc513
說
Sun, Sep 8, 2019 4:43 PM
對門外漢來說是個很有趣的書,不過對設計專業的人來說應該會是滿滿的爆擊吧。對姊姊來說充滿著以前的作品就是這麼被批評的體無完膚的打擊感XD
機器狼🎁聖誕快樂
@KMN_BOT
說
Sun, Sep 8, 2019 4:44 PM
機器狼不太確定呢汪 (っ´ω`c)
川口月
@wyc513
說
Sun, Sep 8, 2019 4:55 PM
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
這個展也很棒,以時間順序的方式區分展區,介紹「風景」在畫作中從人物、事件的「配角」,演變成畫作「主題」之一,且在交通工具進步後,畫家描繪的景物也從想像、市郊到較遠的鄉間、心目中的熱帶風情等有所改變。
補充歷史背景的同時,也提供了觀眾欣賞畫作本身的美以外,探索不同時空的人們的想法的樂趣。
川口月
@wyc513
說
Wed, Sep 11, 2019 5:52 AM
如果森林消失了……瑞士藝術家在體育館種出一片森林 實現反烏托邦未來 | DQ 地球圖輯隊
//激發民眾思考自然環境的存在
與《自然不倦的魅力》的畫家潘特納一樣,利特曼表示,他打造「致森林」的宗旨是為了「挑戰我們對自然的看法,並詢問自然的未來將何去何從」,這份公共藝術創作同時也象徵「有一天,自然只能存在於特定場域中」的概念。
「換個角度看」讓人「換個角度想」
「看事情的角度一直都是我的藝術創作中的核心主題。」利特曼表示:「在『致森林』中,我將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放進了一個新的環境中。這迫使人們去思考、質疑他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在這個案例中,這個東西就是樹木的存在。」
載入新的回覆
《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
這本書因為是設計概論,所以偏硬。
我覺得這本書對設計門外漢的我來說,提供了「觀看設計的方式」。
由於藝術的抽象性,很多時候我很難理解並體會作品帶來的感動。
或者說,多數時間我看完作品都是一頭霧水,而認為自己是否與藝術無緣、不得其門而入。
但就如書中所說,作品不是作者想像以後給予的解答,而是作者透過作品給予的提問。
讓我們去注意、去質疑我們習以為常的「現實」,就是作品的意義。
直到看到現場播放舞者實際穿著服裝,在舞台上表演的影片,我才理解舞台服裝設計的意義。
因為是要讓坐在台下、離得很遠的觀眾看的,所以非誇大不可。
但在誇大的同時,如何保有元素而不會視覺疲勞、如何安排放大與縮小的關係、如何讓服裝在舞者上呈現最佳的效果,都是需要仔細思量的。
在怎樣的時空下出現了怎樣的作品,而帶來怎樣的改變、提供怎樣的想法、思考?
補充歷史背景的同時,也提供了觀眾欣賞畫作本身的美以外,探索不同時空的人們的想法的樂趣。
與《自然不倦的魅力》的畫家潘特納一樣,利特曼表示,他打造「致森林」的宗旨是為了「挑戰我們對自然的看法,並詢問自然的未來將何去何從」,這份公共藝術創作同時也象徵「有一天,自然只能存在於特定場域中」的概念。
「換個角度看」讓人「換個角度想」
「看事情的角度一直都是我的藝術創作中的核心主題。」利特曼表示:「在『致森林』中,我將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放進了一個新的環境中。這迫使人們去思考、質疑他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在這個案例中,這個東西就是樹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