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Wed, Aug 21, 2019 3:30 PM
Wed, Aug 21, 2019 3:36 PM
5
book
《日常的中斷》阿潑
本書的主軸是亞洲三大天災: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2011)、中國汶川大地震(2008) 和南亞大海嘯(2004),書的本體很大本,內容也扎實而沈重,那天見到朋友我說:『這不是一本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閱讀的書……』
新新
@haruspring
Wed, Aug 21, 2019 3:32 PM
Thu, Aug 22, 2019 2:21 AM
非常非常非常喜歡《憂鬱的邊界》,簡直一試成主顧
@haruspring - #book《憂鬱的邊界》阿潑最近以來看過最推薦最喜歡的散文集,講的是旅遊也不...
@haruspring - #每天講一件開心的事365我深愛的散文集,阿潑《憂鬱的邊界》重新出版了!還換...
新新
@haruspring
Wed, Aug 21, 2019 3:33 PM
前陣子又看起《介入的旁觀者》書摘,謝謝過去的我
@haruspring - #book《介入的旁觀者》阿潑後記提到書系主編開宗明義的企圖:"希望散文能夠...
新新
@haruspring
Wed, Aug 21, 2019 3:39 PM
三本之中,《憂鬱的邊界》和《日常的中斷》都屬於主題式的散文集,《介入的旁觀者》則是作者各式專欄文章集結,我本來覺得自己比較喜歡前者的模式,但不知道是因為作者本人已是不同年紀,或者我本人也不太一樣了?老實說《日常的中斷》看得有點辛苦,這不是缺點,比較像是作者特意為之,可是我受不了自己在客運跟捷運還有 7-11 偷擦眼淚 XD
新新
@haruspring
Wed, Aug 21, 2019 3:42 PM
Thu, Aug 22, 2019 2:21 AM
再者災難太沉,與所處環境糾葛太深,這讓我驚覺到,日本和中國對我來說還是比印尼熟悉太多了,就算看過《殺人一舉》跟《沈默一瞬》,知道印尼排共排華事件,那還是個不太遠也不太熟悉的國家。
對背景的理解有限,又經過太多沈痛的轟炸,我看到最後是疲勞的,這是不是災難報導的必然,或者我真的就是累了呀?
新新
@haruspring
Wed, Aug 21, 2019 3:45 PM
裡面反覆提起該如何「紀念」,今年是我家也是受災戶的八八風災十週年,九二一也過去二十年了,我們重建完成了嗎?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22, 2019 1:26 AM
【移人影評】《殺人一舉》、《沉默一瞬》:印尼的半世紀恐懼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22, 2019 1:26 AM
【印尼大屠殺二部曲】《沉默一瞬》:受害者不懂得放下,難道你們要事件重演嗎? - The News Len...
【印尼大屠殺二部曲】《殺人一舉》:身為媒體人,我的職責就是讓大眾憎恨受害者 - The News Len...
Beck🦎🍂
@mikeandscott
Thu, Aug 22, 2019 2:07 AM
憂鬱的邊界真的好看,沒看之前本來以為會是有點硬的作品結果完全不是,台灣人真的很需要讀這本XD,想到《天真的人類學家》,也很棒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22, 2019 2:55 AM
Thu, Aug 22, 2019 2:55 AM
ichbinBecky
: 真的是很想請所有的台灣人都給我看一下喔!剛剛在想,當作高中世界史的選讀之類應該也會很棒
Mickey🌈
@Mickey_Huang99
Thu, Aug 22, 2019 5:31 AM
這三本也是最喜歡憂鬱的邊界,覺得內容寫得生動、也很值得思考,應該很適合推廣給學生們看。自己因為這本開始發漏作者的臉書,曾經一度想跟阿潑帶的端傳媒旅遊團(腦粉)但太貴放棄了XD 讀日常的中斷時常常無法一口氣看下去,很沉重。最後印尼的篇章還在放置中
人權影展有看過殺人一舉,加害者的表演超諷刺的...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22, 2019 5:59 AM
Thu, Aug 22, 2019 6:08 AM
Mickey🌈
: 看到印尼真的會有個坎,我還先去看結語再回頭看...... 陸續接觸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相關的書籍之後,覺得明明同為東南亞夥伴我們對鄰國真的了解很有限耶
殺人一舉看得我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那時候連著看了沉默一瞬還蠻好的
新新
@haruspring
Sat, Aug 24, 2019 5:15 AM
她、他還是它:颱風取名的擬人化傳統怎麼來的?
臺灣雖飽受颱風之災,但由於在國際上無力成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成員,對於颱風的名字,沒有提名權,亦沒有除名權。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雖獲鄰近國家協助除名,但二○○○年象神颱風、二○○一年納莉颱風重創臺北市區,我們對於除名卻束手無策,直到二○○六年象神颱風侵襲菲律賓和中南半島沿海各國,象神才遭除名。
新新
@haruspring
Mon, Aug 26, 2019 3:13 PM
-
新新
@haruspring
Mon, Aug 26, 2019 3:16 PM
人類將無法掌控的事物和神祕現象劃上等號,將災害視為「非常」,但在科學的尺度中,地震海嘯是自然、是日常,是可以被解釋的。科學家雖不會拒絕超自然現象的可能性、也不否認動物行為,但除非能夠重複驗證,否則這些「聯想」不過都是臆測。
新新
@haruspring
Mon, Aug 26, 2019 3:16 PM
美國人類學家潘乃德在《菊花與劍》中提到,相較於西方基督教文明被「罪」影響,日本可以說被「恥」支配,日本人很在意社會對自己行動的評價,藉著外人的目光來規範自己的言行。
新新
@haruspring
Mon, Aug 26, 2019 3:18 PM
「外地來的人,不管細節,就任意決定住所,讓存落結構跟著改變。靠海居住的人數甚至比海嘯前增長許多。如果每個人都把不幸當成不重要的事,那麼問題永遠不會被解決。」
新新
@haruspring
Mon, Aug 26, 2019 3:20 PM
因為監控核爆撒下的種子,卻大幅提高全球地震監測能力,讓地震報告從純文字敘述躍升到儀器觀測。原本對資料只能七拼八湊的地震學家,突然擁有看見地震的能力。地震的生成原因,也慢慢被解開。
因此,地震科學研究的進展,某種程度,也是要歸功於原子彈。
新新
@haruspring
Mon, Aug 26, 2019 3:23 PM
印尼貪污和效率不彰的傳聞,依舊在BRR彰顯。當地媒體就曾刊登一個笑話:美國、日本和印尼商人在BRR開會,BRR的人宣稱大門需要改善,想挑一個來發包工程:美國人說需要三千萬印尼盾,日本開價六千萬印尼盾,印尼則要五億六千萬。「兩億五千萬歸你(BRR),兩億五千萬給我,剩下的錢就交由日本來做這件事。」
新新
@haruspring
Mon, Aug 26, 2019 3:25 PM
自荷蘭殖民開始,主政者便以操弄族群的手法分裂人民,鞏固政權。印尼長期以來族群衝突肇因於此,華人與當地土著互看不順眼,特別受到漢文明影響的華人,總將他者視作「番」,內心不無歧視鄙夷。
新新
@haruspring
Wed, Sep 18, 2019 12:23 AM
Wed, Sep 18, 2019 12:24 AM
島嶼無風帶
【品書】中斷之後再重建|停泊棧
:
出這部災後報導專輯《日常的中斷》的作者阿潑,便是用這份「你還安好嗎?」的心情,鎖定21世紀後亞洲三大天災,進行災後現場的深入訪查與報導。
載入新的回覆
《日常的中斷》阿潑
本書的主軸是亞洲三大天災: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2011)、中國汶川大地震(2008) 和南亞大海嘯(2004),書的本體很大本,內容也扎實而沈重,那天見到朋友我說:『這不是一本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閱讀的書……』
對背景的理解有限,又經過太多沈痛的轟炸,我看到最後是疲勞的,這是不是災難報導的必然,或者我真的就是累了呀?
殺人一舉看得我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那時候連著看了沉默一瞬還蠻好的
臺灣雖飽受颱風之災,但由於在國際上無力成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成員,對於颱風的名字,沒有提名權,亦沒有除名權。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雖獲鄰近國家協助除名,但二○○○年象神颱風、二○○一年納莉颱風重創臺北市區,我們對於除名卻束手無策,直到二○○六年象神颱風侵襲菲律賓和中南半島沿海各國,象神才遭除名。
因此,地震科學研究的進展,某種程度,也是要歸功於原子彈。
出這部災後報導專輯《日常的中斷》的作者阿潑,便是用這份「你還安好嗎?」的心情,鎖定21世紀後亞洲三大天災,進行災後現場的深入訪查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