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47 PM
74
29
|
清領初期──糖廠工人
|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48 PM
Wed, Jul 31, 2019 12:49 PM
「糖,臺灣之大生意也」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48 PM
這張人物形象出自清初年間〈番社采風圖──糖廍〉,雖然這卷番社采風圖大多是描述當年帶平埔族群的生活現狀,但此張「糖廍」卻是其中描述漢人生活的樣貌。
因為製作蔗糖的過程繁複,不只要分工與各種不同的技術,像是光在取材的途中就呈現了三種不同的作業「砍蔗」、「硤蔗」、「煮蔗汁」,而後還要在熬煮過程視糖膏顏色區分烏糖、赤糖、白糖和冰糖等,還須妥善的經營管理,也因此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掌握複雜的製糖工業的,大多為漢人而非平埔族群。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49 PM
清初漢人工人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0 PM
Wed, Jul 31, 2019 12:50 PM
在這張圖裡,我們選用了頭戴烏青色頭巾的人物圖像,但同張圖裡也可以看見薙髮梳辮、穿褲子、蓄留髭鬚的漢人形象。
∟
纏首
漳州、泉州人有用布纏住頭髮的習慣,台灣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在當時移民奢華風氣興起的台灣,除了用布以外,還會用「藍黑縐紗」,也就是織出皺紋的藍黑色絲織品,環繞了四、五圈,如此講究以為美觀。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1 PM
∟
剃髮
由於清朝統治,所有的男性都必須剃髮留辮,臺灣人也不例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初期間,許多人是留著「椎髻」的(特別是勞動群眾),一樣是將前額頭髮剃掉,但是將剩餘的短髮扎成一個髻在耳後。這裡雖然用布巾包住了頭髮,但仍保留著剃髮的規則。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1 PM
∟
對襟短衣+布褲
這類簡單易穿的短衣,是從事勞動工作的漢人男性們時常穿的衣服,搭上方便行走的短褲,便於工作且透氣。
除了圖像中的此種短衣外,文獻裡還有一種名為「蘇裾」與「瓜子領」的穿著,可看出台人在當年奔放奢靡的風氣:「男子短衣每過膝,襟多直下曰蘇裾(裙),其實蘇人之衣不爾。」、「領則不論頸之肥瘦,多上圓下尖,半露其胸,曰瓜子領。之露於衫外者,寬長約尺有半,曰龍擺尾。」
如果以文字描述想像的話,大概就是圖中領口更低,露出一半的胸膛,而上衣的衣襬長到膝蓋,且寬大,可以做出「擺尾」飄逸的姿態。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2 PM
∟
布鞋
相較於農夫等職業,工人的圖像穿著鞋子的較多,也許是與安全相關,當時〈諸羅縣志〉有這一段紀錄:「靴韈恥以布;履用錦,稍敝即棄之。下而肩輿隸卒,皆紗帛。」,可見在鞋襪上也是會使用一些名貴的布料。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2 PM
Wed, Jul 31, 2019 12:52 PM
龍頭鳳尾好衣裾,錦繡偏諸謝不如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3 PM
台灣在清初時期,因為人口組成多為移民,奢華炫富的風氣也非常蓬勃:「人無貴賤,必華美其衣冠,色取極艷者。」紗帛緞錦等等昂貴的布料,即使是市井小民或是農夫也不例外。
康熙三十九年時,只准許「八旗舉人、 官生、貢生、生員、監生、護軍、領催」可以穿著「平常緞紗」,然而台灣因為邊疆地遠,倒是繼續著自己的浮華審美,這點也讓許多清初來台的官員非常頭痛。
雖然這張圖並沒有呈現出那色彩斑斕的印象,但這段服飾的歷史,卻是飄搖的島嶼一筆鮮豔的色彩,也讓大多是羅漢腳的清初社會,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想像。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3 PM
委託繪師:伊藤笑
參考資料:中研院〈番社采風圖〉、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裝》、吳奇浩老師〈清代台灣漢人服飾消費與生產〉&〈清代台灣之奢靡風氣〉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3 PM
今天我們的介紹就到這邊啦,
如果喜歡,記得幫我們按讚、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台灣這繽紛的一面吧
!
也可以按讚追蹤我們的
FB
和
IG
喔!!
若是願意給我們一點抖內,可以贊助我們在
「方格子」
的頁面喔!也支持這個台灣的內容平台!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Wed, Jul 31, 2019 12:53 PM
七娘媽的生日就要到啦!一起跟我們來慶祝這重要的節日吧!
@taiwancostume0707 - |活動──七娘媽生日祈福活動| #轉噗感謝不知道有沒有人好奇過...
寧欣★修羅深處🍥
@NISIN
說
Wed, Jul 31, 2019 1:01 PM
求日治時期糖廠工人服裝(?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製作蔗糖的過程繁複,不只要分工與各種不同的技術,像是光在取材的途中就呈現了三種不同的作業「砍蔗」、「硤蔗」、「煮蔗汁」,而後還要在熬煮過程視糖膏顏色區分烏糖、赤糖、白糖和冰糖等,還須妥善的經營管理,也因此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掌握複雜的製糖工業的,大多為漢人而非平埔族群。
∟
纏首
漳州、泉州人有用布纏住頭髮的習慣,台灣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在當時移民奢華風氣興起的台灣,除了用布以外,還會用「藍黑縐紗」,也就是織出皺紋的藍黑色絲織品,環繞了四、五圈,如此講究以為美觀。
剃髮
由於清朝統治,所有的男性都必須剃髮留辮,臺灣人也不例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初期間,許多人是留著「椎髻」的(特別是勞動群眾),一樣是將前額頭髮剃掉,但是將剩餘的短髮扎成一個髻在耳後。這裡雖然用布巾包住了頭髮,但仍保留著剃髮的規則。
對襟短衣+布褲
這類簡單易穿的短衣,是從事勞動工作的漢人男性們時常穿的衣服,搭上方便行走的短褲,便於工作且透氣。
除了圖像中的此種短衣外,文獻裡還有一種名為「蘇裾」與「瓜子領」的穿著,可看出台人在當年奔放奢靡的風氣:「男子短衣每過膝,襟多直下曰蘇裾(裙),其實蘇人之衣不爾。」、「領則不論頸之肥瘦,多上圓下尖,半露其胸,曰瓜子領。之露於衫外者,寬長約尺有半,曰龍擺尾。」
如果以文字描述想像的話,大概就是圖中領口更低,露出一半的胸膛,而上衣的衣襬長到膝蓋,且寬大,可以做出「擺尾」飄逸的姿態。
布鞋
相較於農夫等職業,工人的圖像穿著鞋子的較多,也許是與安全相關,當時〈諸羅縣志〉有這一段紀錄:「靴韈恥以布;履用錦,稍敝即棄之。下而肩輿隸卒,皆紗帛。」,可見在鞋襪上也是會使用一些名貴的布料。
康熙三十九年時,只准許「八旗舉人、 官生、貢生、生員、監生、護軍、領催」可以穿著「平常緞紗」,然而台灣因為邊疆地遠,倒是繼續著自己的浮華審美,這點也讓許多清初來台的官員非常頭痛。
雖然這張圖並沒有呈現出那色彩斑斕的印象,但這段服飾的歷史,卻是飄搖的島嶼一筆鮮豔的色彩,也讓大多是羅漢腳的清初社會,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想像。
參考資料:中研院〈番社采風圖〉、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裝》、吳奇浩老師〈清代台灣漢人服飾消費與生產〉&〈清代台灣之奢靡風氣〉
也可以按讚追蹤我們的 FB 和 IG 喔!!
若是願意給我們一點抖內,可以贊助我們在「方格子」的頁面喔!也支持這個台灣的內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