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book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Men's Search for Meaning》 Viktor E. Frankl
https://images.plurk.com/6xwxZ0h8akfE11hUQxfpDW.jpg
這不是一般印象中集中營相關書籍,讀到後來反而更像心理學分析,是說封面就寫了「意義治療法經典」嘛!比我預想的還有意思,不過還得想一想。
新新
原文書名:
Trotzdem ja zum Leben sagen: Ein Psychologe erlebt das Konzentrationslager
新新
這本其實是跟《夜》同時預約,但是等了好久,因為這竟是熱門圖書來著,光從書本介紹實在感受不出會是熱門書,還一度懷疑是因為光啟出版的關係……不過換個角度想這由光啟出版也是很神祕啊!猶太教跟天主教是可以一起的嗎(只讀過天主教學校無法堪透其中奧秘)
@haruspring - #book《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La nuit / Night)Elie...
新新
書籍簡介:
新新
創作「意義治療法」聞名於世的弗蘭克(Viktor E. Frankl)是一位精神官能學及精神分析學教授,對心理學界的影響及貢獻至深且鉅。

納粹當政期間,曾被囚於集中營內,忍受種種非人待遇而終獲生還,因而對存在的痛苦、挫折,及現代人特有的焦慮與空虛感,特別關注。其見解深銳而透徹,為心理學注入前輩諸大師所疏忽的人道精神,開創了心理學的新里程。
新新
本書以作者的集中營經歷為本,揭示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無論處境如何,亦皆有自由抉擇的餘地。本書深入淺出,但振聾發聵人人可讀。
新新
【振聾發聵】
音:ㄓㄣˋ ㄌㄨㄥˊ ㄈㄚㄎㄨㄟˋ
義:比喻大聲疾呼,以喚醒愚昧的人。典出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
新新
初步的想法是比我預想的還有意思,而且有點困難,後面精神官能症、代償作用、法利賽人都來了,好像得再慢慢看一次比較好
新新
memo
「存在主義治療」
Frankl(存在主義治療的祖師爺)、Rollo May(將存在主義引進美國)、Irvin Yalom(Rollo May 的學生,著作多)
新新
(書摘下收)
新新
本書作者弗蘭克博士是一位精神醫學家。他經常問遭逢劇痛的病人:「你為什麼不自殺?」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為他提供治療的線索。譬如,有的是為了子女,有的是因為某項才能尚待發揮,有的則可能只是為了保存一個珍貴難忘的回憶。
利用這些纖弱的細絲,為一個傷心人編織出意義和責任——這便是意義治療(logotherapy)的目標和挑戰。
新新
在精神病學裡,有一種病叫做「緩刑錯覺」。死刑犯在處決以前,幻想自己會在最後一分鐘獲得緩刑。同樣的,我們也抱著一線希望,直捱到最後一刻都還相信結果不會那麼糟糕。
新新
第二階段的主要徵狀——冷漠——是自我防衛所必須。
人一旦冷漠,現實就模糊了;而一切的心力和情感,便灌注在一件事上:保住自己和好友的生命。
這種隨時隨地提心吊膽、力圖自保的日子,很容易使俘虜的內在生活倒退成原始狀態。營裡有幾位受過精神分析訓練的同業就常說,營中俘虜都有一種「退化現象」——精神生活變得更原始、更接近本能的現象。
新新
俘虜最常夢到的是什麼?
是麵包、蛋糕、香菸,以及舒服的熱水澡。

我永遠忘不了,有一夜我被一個難友的呻吟聲吵醒,他顯然正在做惡夢。我的手才剛伸出去,突然又縮了回來;想搖醒他的念頭把我嚇著了。那一刻,我深切地意識到一個事實:任何夢任何事就是再恐怖,也不可能比得上集中營的殘酷現實。而我竟然想把這可憐蟲喚回到殘酷的現實中。
新新
生活在集中營中,生性敏銳的人過慣了豐富的知性生活,在營中或許會吃足苦頭(這種人體格多半柔弱),但他們內在的自我所受到的傷害卻少得多。他們能夠無視於周遭的恐怖,潛入豐富 且無罫無礙的內在生活中。
唯有從這個角度,我們才可以解釋這個教人困惑的現象:看來弱不禁風的俘虜,反而比健碩粗壯的漢子還耐得住集中營的煎熬。
新新
內在生活一旦活絡,對藝術和自然的美也會有前所未有的體驗。
在美感的影響下,有時連自身可怕的遭遇都會忘的一乾二淨。從奧書維茲轉往巴伐利亞一集中營的途中,我們曾透過車窗上的虧恐,凝視薩茲堡附近山巒沐浴在落日餘暉中的美景。當時,如果有人看到我們的臉容,一定不會相信我們是一批已放棄了一切生命和獲釋希望的俘虜。
儘管(也許正因為)放棄了一切希望,我們仍(才)神往於睽隔已久的大自然美景,並為之心醉情痴。
新新
有時候,別的難友也會假想一些與未來有關的趣事。譬如,有人就預測在未來某天的一次晚宴上,盛湯時,自己很可能會一時忘情,而央求女主人「由桶底直接撈上來」。
新新
痛苦就像煤氣,不論大小,都會完全充滿人的心靈和意識。因此,人類痛苦的「尺度」,絕對是相對的。
也因此,一件極其瑣碎的小事,也可以引發莫大的喜悅。
新新
冷漠的態度是可以克服的,躁怒的情緒也可以控制。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獨立,即便是身心皆處於恐怖如斯的壓力下,亦無不同。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新新
有待抉擇的事情,隨時隨地都會有的。每個日子,無時無刻不提供你抉擇的機會。
而你的抉擇,恰恰決定了你究竟會不會屈從於強權,任其剝奪你的真我及內在的自由,也恰恰決定了你是否將因自願放棄自由與尊嚴,而淪為境遇的玩物及槁木死灰般的典型俘虜。
新新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
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
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新新
我不願意只是因「心理自衛機轉」而活,也不準備為了「反向作用」的緣故而死。但是,人,是能夠為著他的理想與價值而生,也甚至能夠為著他的理想與價值而死。
新新
意義治療並非一種教訓,也非傳道。
它不是邏輯的推理,亦不是倫理的勸戒。打個比方:意義治療家所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一個畫家,毋寧說是一名眼科醫師。畫家企圖把他所看見的浮世圖通傳給我們,而眼科醫生則是要我們自己去看見真實的世界。
新新
當一個人遭遇到一種無可避免,不能逃脫的情境,當他必須面對一個無法改變的命運——比如罹患了絕症或開刀亦無效的癌症等等——他就等於得到一個最後機會,去實現最高的價值與最深的意義,即苦難的意義。
(略)
認真來說,這根本就不算是一種治療。因為第一,他的失望並非疾病;第二,我不能改變的他命運。但是在那瞬間,我成功轉變了他面對自己不可變之命運的態度,或至少在那一刻,他瞭解了他的痛苦有何意義。
新新
意義治療學的基本信條之一即是:
人主要的關心並不在於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義。

(除非痛苦是絕對必須,否則就沒有意義)
新新
如果害怕什麼就以矛盾的希望來代替。
這種方法必須利用人類特有,且附屬於幽默感的自我超越能力。
手抽筋 「現在我要給別人看看我是多麽亂寫的潦草專家!」
新新
當然,人是「有限」的,因此他的自由也受到限制。但是人並非具有脫離情境的自由,而是面對各種情境時,他有採取立場的自由。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