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book
《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La nuit / Night)
Elie Wiesel 埃利.維瑟爾
https://images.plurk.com/6STcuQXY1V5qhoGAvcW1dv.jpg
沒有想哭但是心情鬱悶
新新
對於「它」,維瑟爾自言害怕說得太多甚於說得太少,但卻要強迫自己講下去——「如果說希臘人創造了悲劇,羅馬人創造了書信體,而文藝復興時期創造了十四行詩,那麼,我們這一代人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那就是見證(testimony)。我們都曾是見證者(witness),我們都覺得應該為未來作見證(bear testimony)。這成為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
《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新新
剛拿到新版的《夜》時,忍不住與之前買的舊版做了比較。起初我比較喜歡舊版封面,灰撲撲的水泥牆、鐵絲網,沉重灰瑟,貼近我們刻板印象中的納粹集中營。不過當我再次閱讀維瑟爾的文字,熾烈的焰火在夜空中燃燒,或許,才能最適切描述他筆下瘋狂、不受控的人性,以及他自己在十餘年後回顧,並且願意回顧的當時的自己。

之前跟出版社聊起,有人質疑維瑟爾這本書內容真偽。如果他寫的都是假的,你還願不願意相信他文字裡透露出的價值?

如果這些都是假的,你還願不願意相信他文字裡透露出的價值?
新新
(放一點維基)

二戰十年後(1954年),以意第緒語寫了一份865頁的手稿,1955年出版為《而世界依然緘默》(Un di Velt Hot Geshvign)。

維瑟爾的作品一再被出版社退稿:理由是它太「病態」,不會有人想了解當年的歷史。1958年,經過莫里亞克一再奔走,長178頁的《夜》終於由子夜出版社在法國付梓,並於1960年9月在美國出版了116頁的英語版本。
新新
公認納粹猶太人議題三大經典:
《安妮的日記》《夜》《如果這是一個人》
新新
新新
〈英文新譯本作者序〉
新新
我深信這段歷史總有一天會被審判,因此我知道自己應該提出見證。同時,我也知道自己雖有許多話要說,但是找不到適當的字詞來表達;我雖洞悉這種橘線並且深感苦楚,卻只能無力看著語言變成一種障礙。
顯然我必須創造新語言,但是該如何恢復與改造已經遭受敵人背叛與敗壞的文字?飢-渴-害怕-運輸-選擇-火-煙囪;這些字原本各具意義,不過在那段時期裡,卻都產生了別的意思。我以母語(當時已幾乎滅亡)寫作時,常得松所枯腸,在每一句話前打住,然後不斷重新開始。
新新
我會想出其他動詞、其他影像、其他沈默的吶喊。但「它」還是無法被描寫得淋漓盡致;不過「它」是什麼?「它」是某種模糊不清的東西,因為害怕被侵犯、被褻瀆而掩藏在陰暗處。字典所能提供的字彙都顯得貧乏、蒼白並缺乏生命力。是否有一種方式可以描寫那段搭乘密封牲畜車廂的最後之旅,那段走向未知的最後之旅?或是發現天寒地凍的荒唐世界,在那裡,非人性才是人性,有紀律而受過教育的人身著制服前來殺戮,純真的孩子與疲憊的老人則前來受死?
新新
或是在火紅夜裡無以計數的分別,家破人亡,乃至整個猶太社區支離破碎?或是擁有一頭金髮和悲傷笑容、美麗又有教養的猶太小女孩,抵達當晚便與母親一同被殺害?提及他們時,叫人如何不顫抖,心如何不破碎難全?
於是,證人內心深處打從那時就明瞭,今天也依然清楚,他的見證將無法被接受。
新新
畢竟,這些見證與人類最黑暗的一面有關,只有經歷過奧許維茲劫難者才能了解箇中意義,而其他的人將永遠無法知道。
新新
但是,他們是否至少願意瞭解?
新新
前文裡,我描述了《夜》於四十七年前在法國出版時所遭遇的困難。儘管深獲媒體好評,但銷售不佳,主題晦澀引不起讀者興趣。如果有猶太教士在佈道時提及此書,總有人埋怨「讓我們的孩子繼續背負猶太過去的悲劇」沒什麼意義。
新新
遺忘不僅危險,也構成了侵犯;
遺忘死者,猶如第二度殘殺他們。
新新
新新
不過,我們對德國人的第一印象好極了。德國軍官紛紛進駐民宅,甚至落腳於猶太人家裡,他們對屋主態度冷淡卻還溫文有禮,從不做過分的要求,也不曾惡言相向,有時還會給女主人親切的微笑。
我家對面的大樓也住著一位德國軍官,他在卡恩家租下房間,大家都說他迷人沈靜溫和有禮。他搬進來三天後,送給卡恩太太一盒巧克力。樂觀者興高采烈談論著:「啊呀,我們都怎麼說人家的?你們打死都不願相信哪,這些就是你們口中的德國人,你們說說看,他們赫赫有名的殘忍到哪兒去了?」
德國人已經住進城裡,法西斯黨已經掌權,罪名已經宣判,而猶太人依然笑容可掬。
新新
我挽救了自己的金牙套。或許有一天它會對我很有用,我可以用來買吃,買性命。而此時,我只對湯和麵包感興趣,它們已成為我生命的全部。我只剩身體而已,也許更少:我只剩鬧飢荒的為。只有胃能感到時間的流逝。
新新
「別被幻象矇騙,希特勒說過他要在喪鐘敲響十二下前消滅每一個猶太人,他不想讓猶太人聽到最後一響。」
我忍不住回答:
「那又如何?難道要把希特勒奉為先知?」
他黯然的眼睛瞪著我。最後她不耐煩說道:
「我對希特類比對任何其他人更有信心,他是唯一對猶太人遵守承諾的人。」
新新
我很快就遺忘他,又只想到自己。因為腳痛,每一個步伐都讓我疼得發抖。再幾公尺一切便將結束,我會倒在地上,微小的火花……槍聲。我被死亡包裹得幾乎無法呼吸,它緊緊貼著我,我覺得可以觸摸到它。死亡的念頭、不再存在的念頭開始令我著迷。不再存在、不再感覺腳痛,什麼也感覺不到,不再感覺到疲憊或寒冷,脫離隊伍,往路邊去……
新新
新新
讀後亂想之一:
新新
前半段我不停想著「為什麼你們這麼乖?」
新新
是的,如果反抗會當場被殺,但集中營的生活聽起來更加絕望呀!是因為人類比較多樂觀主義,還是就像這篇文章所說的,因為總會抱著「希望」。

「每個人在他的人生中,或早或晚都會有此發現,即極致的幸福是無法達成的,但很少有人思考過相反的論點:即極致的苦難也是無法達成的。」因為人類的渺小和有限,讓我們看不見未來的全貌,即下一秒可能更糟,或出現轉機。這種對現況與前途的無知,有時候被稱做「希望」。
新新
讀後亂想之二:
新新
更新 Goodreads 的時候通常會打個星星,不過對他人的「回憶錄」評分實在好怪,我哪來的自信對別人的生命品頭論足呀?
新新
讀後亂想之三:
新新
「好像不是從納粹才開始反猶。」
『喔喔,我前陣子看的書說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就有反猶思想。』
「經濟史那本有提到,猶太人因為放高利貸不得民心,以前打仗又需要錢,殺一個大商人等於剖開大豬公,民怨多又沒有國家保護,當然挑他們。」
新新
流落鸚
想看夜!也想看安妮的日記。不知道新新有沒有看過他的這本:
開放的心
維瑟爾年紀大了心臟出問題,要做高風險的開心手術,整本書記錄了他發病、手術、療養過程中的心境變化,不過這個心臟事件被他寫的像是個隱喻。覺得他的文風很特別,像是在自我對話一樣,很白話也很真誠,反省自己一路走來做了什麼、得到什麼、是否問心無愧。書蠻薄的,看完覺得自己應該先看夜的XD
新新
流落鸚 :
夜是我第一本維瑟爾,書單來源是 看了會哭 的書,被推薦了《夜》和《活出意義來》
活出意義來
其實維瑟爾的語調很是自制,與其說看了會哭,於我而言比較類似人世真是一片荒蕪的絕望,然後加上一點由於臺灣島上的類比而有的感慨,不過看你推薦我會想去看看《開放的心》
新新
今年初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安妮日記|漫畫版》就買下來了,隔了好長一段時間再重看好像比小時候看到/看懂更多,然後我蠻喜歡漫畫版的分鏡
@haruspring - #book #GraphicNovel《安妮日記:漫畫版》(ANNE FRA...
新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