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wyc513
Fri, May 3, 2019 3:15 PM
69
24
讀嘛讀嘛
《雲端的丈夫》、《我是兒子,我來照顧》
家務分工不是性別的,也是性別的。
《雲端的丈夫》是關於夫妻、家庭生活的散文集。前半段作者以妻子的視角,描寫丈夫在家務、關係中的疏離、理所當然的不會、毫無感覺;後半部則以丈夫的視角,緩緩說出對於家庭、責任、關懷的手足無措與挫敗。
雲端的丈夫
//丈夫唯一會的就是不會。──〈會不會〉
在我煮飯時他被困在客廳陪孩子,那就是他的極限了。──〈不滿〉
雖然我們都是負責吃的人,但老公只負責自己的吃。──〈負責吃的人〉
下收。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17 PM
《我是兒子,我來照顧》訪談了二十八位照護高齡父母的兒子。雖然有講一些老年照護,但主要的重點是這些照護者——兒子——的心理,對於著手照護等家務、對妻子是否參與其中、對兄弟姊妹的關係、甚至是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等等。
《「兒子照護」的時代迫在眉睫:28件案例觀察》 – 內容力
//這並非一本單純討論老年人照護問題的書籍,同時也是一部探討男性心理學的作品,特別是針對長期過著長照生活的男性們,探討他們的「人際關係」。閱讀之際,不僅讓人恍然大悟「原來男人也有這一面啊~」,也會對許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家族或職場關係有更深一層的反省。例如:在夫妻之間,對對方有過度期待是對的嗎?對兄弟姊妹的複雜情感,以及在職場上正確的生存之道等等。
照顧父母模式正在變遷 手足人數減少,「兒子照顧」比例逐漸提升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18 PM
-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33 PM
這兩本書看起來很累,情緒上的。
尤其《雲端的丈夫》的後半部跟《我是兒子,我來照顧》都是以男性視角來講家務。
都出現了「我不會做家事,每次只會越幫越忙,乾脆不幫」、「妻子的無法體諒讓我手足無措」這樣的男性自述困擾。
但對我來說都總有點「憑什麼覺得不會做家務是理所當然的、憑什麼覺得委屈」的憤怒感。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33 PM
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學過怎樣當個好爸爸而「不會」各種事務,因為身為男性所以不太懂得怎麼表達情感、接受他人情感。但裡面的男性總好像覺得妻子們是早就知道如何當好媽媽好妻子、「天生」對情緒有辦法的。
怎麼可能呢。
妻子們只是那個最被當作責無旁貸、無法鬆懈的人而已。
女性也不是比男性更早成熟的、更對家務熟練的,只是長久以來被這樣要求罷了。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43 PM
但回過頭來,我發現家務分工引起的紛爭不是性別的。
對於事務不熟練,在努力嘗試後卻達不到標準的挫敗,進而對該事務敬而遠之的情緒,不是男性獨有的困境,而是眾所皆然的人性。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47 PM
而這樣的紛爭,也會發生在兩個對於家務、情緒勞動都非常敏感的人身上。
對於所要達到的標準不一致,甚至僅僅是做事方法的不同,都會引發摩擦。
因此絕對不會有什麼「只要他會做,我們就不會吵架」的美好結局。
放下這樣無謂的期待,反而能使彼此都鬆一口氣。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50 PM
所以解方也很簡單,就是妥協。
前兩年引起大眾討論的
男人收納邏輯
,其實就是如此。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53 PM
// 先生的衣物怎麼收,就用照片中的混沌式收納。
這種收納方式,我們稱為 [三桶一沒有]。
準備三個桶子、盒子或什麼容器都行,將先生的衣物不要折,每次洗完就直接丟進去。
第一桶只放上衣跟內褲(切記不要再細分了)
第二桶只放褲子跟外套(切記不要再細分了)
第三桶只放襪子毛巾等其他衣物(切記不要再細分了!!!)
// 為了補足這個理論的不完美與限制,這個[一沒有]就是最後的關鍵。
請看照片最右邊那一疊衣物,就是
沒有整理
。
把腦公的衣物全部堆在同一個地方,讓腦公回到最原始的混沌狀態、完美切割 、紀元初始。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3:56 PM
總之就是妻子做得心累,但丈夫不會明白。丈夫無法達到妻子的標準,妻子也不用強求,放他自生自滅。
反正對丈夫來說,收納得整整齊齊跟隨便分,其實沒有區別。
妻子不用為了自己想像出來的標準來折磨自己、折磨丈夫。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01 PM
所以我說家務分工不是性別的,是因為只要標準、習慣不同就會引起紛爭。
因此重要的是商量好彼此的標準、互相妥協。
高標準的人要接受對低標準的人來說,衣服全扔在四個桶子裡已經算收納了;但低標準的人也要明白,把衣服放在桶子裡而不是散落在別處是最低的底線。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06 PM
但家務分工也是性別的。
社會結構根據不同性別有不同要求,所以往往高標準的人是女性,低標準的人是男性。
在〈男人收納邏輯〉也可以看到這點:「 首先,要先瞭解另一半是怎麼從男孩變成男人、最後變成老公這種生物的心路歷程。小時候,他的衣服是
阿母在折的
;長大後,求學或就業,住在外面的時候,衣服是誰在折的呢?基本上 是 沒 有 在 折 的」
因為社會從來就沒有要求男性要會做家務,所以當他成為家長了,他自然手足無措。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09 PM
反之,女生即使一個人住時可以盡量邋遢,成家後也還是被要求承擔家務的那一個人。
因此同樣面臨不會家務的困窘,男性的心態可以是手足無措、理所當然的,女性的心態卻是自責。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15 PM
我覺得理解這點很重要。
沒有什麼女生天生比較會家務、比較會照顧小孩,而男生天生對這些事不擅長、不敏感。
不用為此自責,也不用為此自貶為被隔絕在關係中的外人。
放過自己吧。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21 PM
我想比較好的做法是,不要把對方做的事情當作理所當然,彼此商量、互相協助。因為理解對方也不容易,所以較能感激、關係也會較好。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23 PM
《我是兒子,我來照顧》裡也提到,即使兒子是主要照護父母的人,妻子還是會從旁協助飲食、器物的準備,再最不幫忙的情況也是將兒子自己的家庭全部打理好,讓兒子照護父母無後顧之憂。
而在受訪者當中,有分為對妻子的行為感到不滿、理所當然、或感激三組。
其中對妻子協助的行為感到感激的組,也是家庭關係最好的組。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28 PM
另外,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是兒子,我來照顧》提到兒子照護者對於其他兄弟姊妹的態度。
即使姐妹是提供較多協助者,兒子照護者對姊妹的不滿還是高過對兄弟的不滿。
因為對於兄弟僅是不來幫忙的不滿,透過命令通常能夠解決,但對於姊妹的不滿,則來自姊妹對於家務如何進行的過多指手畫腳。而不諳家務的兒子,往往處於弱勢,只能在心裡抱怨努力不被看見、協助帶來更多壓力。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32 PM
所以,即使是「有理」的那方,也不能對「把事做好」看得理所當然。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34 PM
總之就是妥協、互相體諒。
心得寫一寫更加確信自己是毀廢派XD
川口月
@wyc513
說
Fri, May 3, 2019 4:34 PM
-----
載入新的回覆
《雲端的丈夫》、《我是兒子,我來照顧》
家務分工不是性別的,也是性別的。
《雲端的丈夫》是關於夫妻、家庭生活的散文集。前半段作者以妻子的視角,描寫丈夫在家務、關係中的疏離、理所當然的不會、毫無感覺;後半部則以丈夫的視角,緩緩說出對於家庭、責任、關懷的手足無措與挫敗。
在我煮飯時他被困在客廳陪孩子,那就是他的極限了。──〈不滿〉
雖然我們都是負責吃的人,但老公只負責自己的吃。──〈負責吃的人〉
下收。
照顧父母模式正在變遷 手足人數減少,「兒子照顧」比例逐漸提升
尤其《雲端的丈夫》的後半部跟《我是兒子,我來照顧》都是以男性視角來講家務。
都出現了「我不會做家事,每次只會越幫越忙,乾脆不幫」、「妻子的無法體諒讓我手足無措」這樣的男性自述困擾。
但對我來說都總有點「憑什麼覺得不會做家務是理所當然的、憑什麼覺得委屈」的憤怒感。
怎麼可能呢。
妻子們只是那個最被當作責無旁貸、無法鬆懈的人而已。
女性也不是比男性更早成熟的、更對家務熟練的,只是長久以來被這樣要求罷了。
對於事務不熟練,在努力嘗試後卻達不到標準的挫敗,進而對該事務敬而遠之的情緒,不是男性獨有的困境,而是眾所皆然的人性。
對於所要達到的標準不一致,甚至僅僅是做事方法的不同,都會引發摩擦。
因此絕對不會有什麼「只要他會做,我們就不會吵架」的美好結局。
放下這樣無謂的期待,反而能使彼此都鬆一口氣。
前兩年引起大眾討論的男人收納邏輯,其實就是如此。
這種收納方式,我們稱為 [三桶一沒有]。
準備三個桶子、盒子或什麼容器都行,將先生的衣物不要折,每次洗完就直接丟進去。
第一桶只放上衣跟內褲(切記不要再細分了)
第二桶只放褲子跟外套(切記不要再細分了)
第三桶只放襪子毛巾等其他衣物(切記不要再細分了!!!)
// 為了補足這個理論的不完美與限制,這個[一沒有]就是最後的關鍵。
請看照片最右邊那一疊衣物,就是沒有整理。
把腦公的衣物全部堆在同一個地方,讓腦公回到最原始的混沌狀態、完美切割 、紀元初始。
反正對丈夫來說,收納得整整齊齊跟隨便分,其實沒有區別。
妻子不用為了自己想像出來的標準來折磨自己、折磨丈夫。
因此重要的是商量好彼此的標準、互相妥協。
高標準的人要接受對低標準的人來說,衣服全扔在四個桶子裡已經算收納了;但低標準的人也要明白,把衣服放在桶子裡而不是散落在別處是最低的底線。
社會結構根據不同性別有不同要求,所以往往高標準的人是女性,低標準的人是男性。
在〈男人收納邏輯〉也可以看到這點:「 首先,要先瞭解另一半是怎麼從男孩變成男人、最後變成老公這種生物的心路歷程。小時候,他的衣服是阿母在折的;長大後,求學或就業,住在外面的時候,衣服是誰在折的呢?基本上 是 沒 有 在 折 的」
因為社會從來就沒有要求男性要會做家務,所以當他成為家長了,他自然手足無措。
因此同樣面臨不會家務的困窘,男性的心態可以是手足無措、理所當然的,女性的心態卻是自責。
沒有什麼女生天生比較會家務、比較會照顧小孩,而男生天生對這些事不擅長、不敏感。
不用為此自責,也不用為此自貶為被隔絕在關係中的外人。
放過自己吧。
而在受訪者當中,有分為對妻子的行為感到不滿、理所當然、或感激三組。
其中對妻子協助的行為感到感激的組,也是家庭關係最好的組。
即使姐妹是提供較多協助者,兒子照護者對姊妹的不滿還是高過對兄弟的不滿。
因為對於兄弟僅是不來幫忙的不滿,透過命令通常能夠解決,但對於姊妹的不滿,則來自姊妹對於家務如何進行的過多指手畫腳。而不諳家務的兒子,往往處於弱勢,只能在心裡抱怨努力不被看見、協助帶來更多壓力。
心得寫一寫更加確信自己是毀廢派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