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17 PM
15
閒聊一下平埔族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18 PM
總之是那天和學姊在講平埔族的事情,然後我就搜了一下噗浪
然後看到了這個月的偷偷說有這個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19 PM
ಠ_ಠ - #萬事問噗浪#求文獻或關鍵字請問對原住民語言文化有關心的前輩們,族語是怎麼消失的?就我自己知...
然後就跑去回了
應該滿明顯的,我是sugar668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23 PM
開這個噗就,有人想問什麼的話可以來問(?)
我會就我知道的部分回答,不知道的會說不知道XD
啊不過我對巴布拉、貓霧拺、洪雅之類的很不熟,還沒有仔細唸過臺灣中部的平埔族資料,西拉雅、大武壠是雖然有唸,但稱不上很熟ˊˋ
近期比較認真找資料的是凱達格蘭族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26 PM
跟學姊討論的平埔族主題是現代的平埔族
是的,現在還是有平埔族。
但這些平埔族常常會被人質疑「憑什麼說自己是平埔族」
當然啦,信林媽利那種大家都是平埔族的,確實很欠質疑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28 PM
我覺得,有些人在質疑人「為什麼可以自稱原住民」的時候,腦袋裡的印象就放錯了。
因為有些人腦袋裡想的是幻想型的原始部落,裡頭有營寨,有巫醫和獵人,有尖尖的茅草房,然後有很聽酋長話的族人,酋長一聲令下大家就集合......的那種場景。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29 PM
↑拿這種印象來看臺灣原住民的話,當然怎麼看都不像啊XD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32 PM
也有些人的狀況是腦袋一片空白,無法理解到底什麼是原住民,
明明現在大家都說國語、穿現代服裝、從事現代的工作,看起來跟「原住民」很不一樣,為什麼這群人有資格自稱原住民。
尤其是自稱平埔族,明明早就漢化了。
有的16族原住民也會這樣罵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35 PM
不過啊,一百年前的臺灣還有平埔族,這點很重要,要劃線。
我們用近代歷史來想,香港被英國統治了99年,印度人被英國統治了89年,這些人有完全變成英國人嗎?
有的地方有變,有的地方沒變吧。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40 PM
用臺灣史來講個大概,臺南地區的西拉雅族在三百多年前被荷蘭人統治,
然後西部的原住民族群在鄭、清時期開始被漢化,時間點都不一樣,大概是距今200~300年前。直到清時期結束,都還存在可以明確說出是平埔族群的人。
然後在近一百年,被兩個有強力同化政策的政權統治,日本和中國國民政府。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51 PM
日本和中國國民政府的法規政策都很好查,
扣掉這些政策強硬改變的那些事物,就是原住民族從以前到現在都還保留著的那些特質。
有一些是大家還很容易看到的,像是體能、歌唱、說笑話、熟悉自然。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55 PM
有一些東西是被強硬改造過,但比較容易回復的:服裝、祭儀、器物。
有恢復困難的:語言、信仰、狩獵能力、領地=傳統領域、自然環境、從事的職業、有見血的祭儀、巫術、飲食習慣、房屋。
無法恢復的:遷村(現多定居)、社會體制、獵首、衛生概念、部落-族群關係、與世隔絕的淨土。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4:59 PM
還有外人看不太到的:傳說故事、口傳故事與歌謠、年齡組織、族人的心思、族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等等。
另外是一定會被改變的:義務教育/兵役、水電、通訊設備。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03 PM
現代的原住民,每一個人撿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不否認有人真的只靠血統,
但活得像原住民的人們,身上的能力其實也都不太一致,分歧性很高。
而且很多能力不會顯露於人前,誰沒事會在臺北的同事面前編花環、操作織布機、說傳說故事。狩獵和參與部落的年齡組織這種也是,在城市根本不會有人表現出來(ry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08 PM
有些質疑的人會叫人講族語自清,但誰要在他們面前講啊XDD
講了他們也聽不懂,有的還會要求人即時翻譯他們的句子(專業口譯請給錢謝謝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12 PM
目前也沒有人可以規範說,
身為原住民到底要符合哪些才是個原住民,這年頭也不可能搞出狩到OO獵物才能成人的這種規則。
尤其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可免地要花大量時間在,跟原住民知識幾乎沒有關係的義務教育上,出社會後多數人必須把才能貢獻在無關原住民的職業上。
大家其實都是兼職在當原住民的 : D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22 PM
>>插播
順便再說一次,加分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學校知識和原住民知識毫無關係。
完全不會教傳統知識,但一般學生在中小學是學習得到自己的民族知識的。
像社會課學習漢人的親屬稱謂、美術課做燈籠、音樂課唱民謠、體育課拉扯鈴、節慶時包粽子搓湯圓等特殊課程。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22 PM
國文科>>全部。
自然科學類>>會舉中國的科學研究史,但幾乎不會有原住民的。
地理科>>不教有關的山地知識。
歷史科>>只有臺灣史的第一章+漢番關係+開山撫番+霧社,還多半是統治者視角的史料。這還是近二十年隨臺灣史學科建立才有的內容。
一個馬卡道人就算唸了第一章+漢番關係+開山撫番+霧社,也學不到自己的歷史。
小學社會課以前還教吳鳳ˊˋ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23 PM
↑加分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這樣
因為國家教不了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29 PM
話說回來,雖然大家都是兼職當原住民,
但當然,能撿回來的東西越多,就越像個原住民。能轉正職當然更好(ry
而且我覺得這個國家和國人,也不敢看原住民變回最純的原住民,
不講國語、
會盡全力捍衛土地,山地作戰能力很強、
外人亂跑進來就攻擊他們,講不聽就對入侵者出草、
捍衛不了自己家園時就集體自殺(像霧社事件那樣)
部落裡還有可以下詛咒的巫師。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30 PM
之類的(ry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30 PM
-----------------------------------
題外話
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核四蓋在凱達格蘭人的地上呢?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39 PM
八里汙水廠蓋在十三行遺址上這件事,這個應該很多人知道。
核四是蓋在凱達格蘭人的三貂遺址上,那一帶在日本時代都還有住人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39 PM
三貂角的遺址是民進黨發現的(真)
尤清的團隊發現那裡是遺址,於是馬上對那裡進行調查,發起針對核四的社會運動,然後出了《凱達格蘭文書彙編》,這也是目前最厚的凱達格蘭調查書。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43 PM
那一帶現在還有sansai祠(山西祠)、潘金山先生舊居這樣的老建築物。
也真的還有相關的族人活著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44 PM
還有近代的影像紀錄
凱達格蘭祭祖大典 - VCenter:影音分享網站(Video Sharing Website)
凱達格蘭祭祖大典 - VCenter:影音分享網站(Video Sharing Website)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47 PM
陳金萬委員投在長老教會公報上的三貂遺址專文
http://www.pct.org.tw/article_faith.aspx?strBlockID=...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49 PM
MATA TAIWAN》怎麼證明你是平埔?首屆平埔正名高峰會決議:「熟」優先認定、要求納平埔正名為總統政...
2015年,平埔身分認定姑且是走戶口認定這條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pr 28, 2019 5:54 PM
--------------------------
席芺綾。
@sasintecia
Mon, Apr 29, 2019 5:18 AM
soulice77
:
搜書籍的時候不要搜「平埔」,盡量直接搜族名,例如查「噶瑪蘭」、「道卡斯」、「巴宰」,這樣找到的書會比較多。
目前人比較多的族群:噶瑪蘭、馬卡道、西拉雅、大武壠,這幾個族群的資料會比較好找
席芺綾。
@sasintecia
Mon, Apr 29, 2019 5:21 AM
想看平埔族最簡單的方式也許是透過這個↓
https://www.siraya-nsa.gov.tw/MainWeb/main.aspx?L=1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會辦旅遊,可以找有祭典的時間去報名
席芺綾。
@sasintecia
Mon, Apr 29, 2019 5:27 AM
目前的平埔文物展館有拔馬平埔文物館、小林平埔文物館等等,
順益原住民文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南)故宮、中研院、臺大之類的單位有時候會出相關的展覽
席芺綾。
@sasintecia
Mon, Apr 29, 2019 5:48 AM
西拉雅的活動可以追蹤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頁面↓
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
大武壠族的頁面如這個,日光小林社區目前也有接旅遊業務
看見小林 ‧ Mahanru Taivoan | 小林村大武壠族文化誌,介紹台灣原住民族大武壠族(Tai...
席芺綾。
@sasintecia
Mon, Apr 29, 2019 5:49 AM
馬卡道族的相關專頁↓
馬卡道族(Makatao)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這個頁面也更新得很勤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Central Taiwan Ping-Pu Indigenous Groups Y...
噶瑪蘭族,新社部落
花蓮Paterongan-新社部落
席芺綾。
@sasintecia
Mon, Apr 29, 2019 5:50 AM
各族群有大型活動的時候,原視會報,所以也可以直接追蹤原視的專頁。
近期學界和族群政策、法規的推動方向可以看原民會發的會議紀錄
平埔族群事務推動小組
載入新的回覆
然後看到了這個月的偷偷說有這個
應該滿明顯的,我是sugar668
我會就我知道的部分回答,不知道的會說不知道XD
啊不過我對巴布拉、貓霧拺、洪雅之類的很不熟,還沒有仔細唸過臺灣中部的平埔族資料,西拉雅、大武壠是雖然有唸,但稱不上很熟ˊˋ
近期比較認真找資料的是凱達格蘭族
是的,現在還是有平埔族。
但這些平埔族常常會被人質疑「憑什麼說自己是平埔族」
當然啦,信林媽利那種大家都是平埔族的,確實很欠質疑因為有些人腦袋裡想的是幻想型的原始部落,裡頭有營寨,有巫醫和獵人,有尖尖的茅草房,然後有很聽酋長話的族人,酋長一聲令下大家就集合......的那種場景。
明明現在大家都說國語、穿現代服裝、從事現代的工作,看起來跟「原住民」很不一樣,為什麼這群人有資格自稱原住民。
尤其是自稱平埔族,明明早就漢化了。
有的16族原住民也會這樣罵我們用近代歷史來想,香港被英國統治了99年,印度人被英國統治了89年,這些人有完全變成英國人嗎?
有的地方有變,有的地方沒變吧。
然後西部的原住民族群在鄭、清時期開始被漢化,時間點都不一樣,大概是距今200~300年前。直到清時期結束,都還存在可以明確說出是平埔族群的人。
然後在近一百年,被兩個有強力同化政策的政權統治,日本和中國國民政府。
扣掉這些政策強硬改變的那些事物,就是原住民族從以前到現在都還保留著的那些特質。
有一些是大家還很容易看到的,像是體能、歌唱、說笑話、熟悉自然。
有恢復困難的:語言、信仰、狩獵能力、領地=傳統領域、自然環境、從事的職業、有見血的祭儀、巫術、飲食習慣、房屋。
無法恢復的:遷村(現多定居)、社會體制、獵首、衛生概念、部落-族群關係、與世隔絕的淨土。
另外是一定會被改變的:義務教育/兵役、水電、通訊設備。
不否認有人真的只靠血統,
但活得像原住民的人們,身上的能力其實也都不太一致,分歧性很高。
而且很多能力不會顯露於人前,誰沒事會在臺北的同事面前編花環、操作織布機、說傳說故事。狩獵和參與部落的年齡組織這種也是,在城市根本不會有人表現出來(ry
講了他們也聽不懂,有的還會要求人即時翻譯他們的句子(專業口譯請給錢謝謝
身為原住民到底要符合哪些才是個原住民,這年頭也不可能搞出狩到OO獵物才能成人的這種規則。
尤其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可免地要花大量時間在,跟原住民知識幾乎沒有關係的義務教育上,出社會後多數人必須把才能貢獻在無關原住民的職業上。
大家其實都是兼職在當原住民的 : D
順便再說一次,加分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學校知識和原住民知識毫無關係。
完全不會教傳統知識,但一般學生在中小學是學習得到自己的民族知識的。
像社會課學習漢人的親屬稱謂、美術課做燈籠、音樂課唱民謠、體育課拉扯鈴、節慶時包粽子搓湯圓等特殊課程。
自然科學類>>會舉中國的科學研究史,但幾乎不會有原住民的。
地理科>>不教有關的山地知識。
歷史科>>只有臺灣史的第一章+漢番關係+開山撫番+霧社,還多半是統治者視角的史料。這還是近二十年隨臺灣史學科建立才有的內容。
一個馬卡道人就算唸了第一章+漢番關係+開山撫番+霧社,也學不到自己的歷史。
小學社會課以前還教吳鳳ˊˋ
因為國家教不了
但當然,能撿回來的東西越多,就越像個原住民。能轉正職當然更好(ry
而且我覺得這個國家和國人,也不敢看原住民變回最純的原住民,
不講國語、
會盡全力捍衛土地,山地作戰能力很強、
外人亂跑進來就攻擊他們,講不聽就對入侵者出草、
捍衛不了自己家園時就集體自殺(像霧社事件那樣)
部落裡還有可以下詛咒的巫師。
題外話
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核四蓋在凱達格蘭人的地上呢?
核四是蓋在凱達格蘭人的三貂遺址上,那一帶在日本時代都還有住人
尤清的團隊發現那裡是遺址,於是馬上對那裡進行調查,發起針對核四的社會運動,然後出了《凱達格蘭文書彙編》,這也是目前最厚的凱達格蘭調查書。
也真的還有相關的族人活著
凱達格蘭祭祖大典 - VCenter:影音分享網站(Video Sharing Website)
凱達格蘭祭祖大典 - VCenter:影音分享網站(Video Sharing Website)
http://www.pct.org.tw/article_faith.aspx?strBlockID=...
搜書籍的時候不要搜「平埔」,盡量直接搜族名,例如查「噶瑪蘭」、「道卡斯」、「巴宰」,這樣找到的書會比較多。
目前人比較多的族群:噶瑪蘭、馬卡道、西拉雅、大武壠,這幾個族群的資料會比較好找
https://www.siraya-nsa.gov.tw/MainWeb/main.aspx?L=1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會辦旅遊,可以找有祭典的時間去報名
順益原住民文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南)故宮、中研院、臺大之類的單位有時候會出相關的展覽
看見小林 ‧ Mahanru Taivoan | 小林村大武壠族文化誌,介紹台灣原住民族大武壠族(Tai...
近期學界和族群政策、法規的推動方向可以看原民會發的會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