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啦
@Lindy_Lin
喜歡
Fri, Apr 12, 2019 11:01 AM
22
8
[電影速][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Lindy_Lin - 雖然滿河道復仇者,但《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今天上映喔
我還有下一場,無法說太多,
但我不覺得「青春」落幕,一切就結束了。
「不再年輕」不代表失去所有,相反的,是更有能力、真正地去做了,不是嗎?
導演覺得,這段記錄,她無法捕捉到什麼改變,但台灣社會改變了是事實。
我們面對了更多的障礙,但我們也更願意發聲。
我們會繼續經歷失敗,但我們不會被一次失敗擊倒——在結束之前,那都是
過程
。
謝謝導演。謝謝記錄片裡兩位鬥士。
我另外想推廣:看完這部片,或許可以在工作人員清單跑完後,拍手致敬。不是因為影展習慣,而是感謝這一切。
至少我這麼做後,在心裡淤積的什麼確實得到了抒發。
感謝,然後接下來吧。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11:01 AM
我們還「生活」在台灣。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11:09 AM
然後這部是真的很能看的記錄片。
雖然記錄影像主要是兩個人,但他是三個人的記錄——最後成為一種「台灣」的記錄。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12:52 PM
@lowkey_ruru - 今天看了《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首映。覺得這部片去看之前大概就可以預想自己會得...
我覺得厲害欸,我的感想和導演在映後說的很像wwwww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12:52 PM
Fri, Apr 12, 2019 3:58 PM
還是這不過是人類共通語wwwww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4:16 PM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5:01 PM
想來寫一點東西結果被一堆雜事干擾XDDDDD 奇怪XDDDDDD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5:02 PM
吼我原本要寫什麼。(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5:39 PM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5:39 PM
好,就從(應該是林飛帆)那句「我們不是神」說起。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5:46 PM
其實無巧不巧,因為1124選舉結果,確實讓我省思
從太陽花學運以後我們發生了什麼改變
,這個改變是限於誰(誰是我們的「異溫層」?),乃至於,我開始思考「選舉是什麼」——倒不是天真的「嗯我們不是選賢舉能嗎?」(我有點離開這個階段了)——於是我看了周偉航(人渣文本)的兩本與時政相關的作品:一部在講選舉「辦公室套路」,另一部則剛好對上馬英九(馬王政爭)與服貿(太陽花學運)。
我真的不是刻意這麼做,但就這麼巧,我的時間短暫地回到那一年,執政黨還是國民黨,然後學生們衝進立法院,我們說:遍地開花,的那一年。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5:56 PM
若以太陽花學運為中心思考這幾年的轉變,那我得說:在民進黨勝選為執政黨後,或者說,在
國民黨敗選成為在野黨
後,學運的力量終於解散,回到執政者手裡、回到體制內了。
將這份「革命力量」帶往體制的,一是民進黨的勝選,二是時代力量的成立,(柯P我們不談他,看他我會怕,但也許我們(?)後面會談到他)於是我們開始習慣一件事,叫「倡議」。這些議題並非當時才出聲,有些是持續已久的需求,但確實在這樣大動能的「全民」監督反抗思潮後,這些聲音,比以往都更有能見度。
但我特別以民進黨勝選為分水嶺,是想提出:那個「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國民黨」,
已經不是反動力量的首要目標了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01 PM
看完這部紀錄片,回頭看「現在」的台灣,會發現那股反抗的能量相當分散,這當然有統媒統戰操作的因素(模糊統獨議題、貶斥以「台獨」為中心思想的意識型態、
否定「排斥中國人」的民族主義
),但也和當前許多議題不完全為統獨議題、但確實分化台灣群眾(以至於能被利用)有關。
這股「反抗現狀」的能量,在民進黨執政當下,是
沒有目標
的。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14 PM
Fri, Apr 12, 2019 6:14 PM
紀錄片時間線,是從陳為廷作為學生革命領袖,從在清大「盛情迎接」馬英九開始(反馬),到媒體壟斷(反中資),到反服貿(反黑箱),再到競選苗栗立委、到因醜聞退選、到
明星領袖被拉下神壇
;在這當中,除了陳,也介紹另一位與學運進程息息相關的陸生蔡博藝,來到台灣接受民主洗禮、在學運期間親自參與各種社會運動、並在其中感受到台灣那股「反中的民族主義」的敵意,最後在淡江大學學生會選舉中遇到來自程序的技術性妨礙:他見到了民主制度給予的活,也親自遇見了民主制度推出的死。
他們的青春,曾經與台灣社會民主自治有極為深入的接觸,卻在「達成什麼」之前,紛紛被群眾拉下馬。陳是因為道德、蔡是因為國籍,他們不受「台灣人」信任。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18 PM
台灣人(至少在情緒上)要的東西很簡單,卻極為嚴苛。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19 PM
他們要一個沒有瑕疵的神。一個能解決所有問題、所有矛盾、所有議題,同時懷柔民主、群眾自治,而且沒有任何道德瑕疵與可疑背景。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23 PM
不提其他運動,影片中(我甚至想講「影像資料」)揭露的太陽花學運期間許多在立法院內的對話與情境,以及導演自身針對這些資料與經歷提出的疑惑與感嘆,都側面證實了:
神是不存在的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24 PM
我很喜歡導演在立法院內問陳:你現在是不是懂馬英九的感覺了?而陳點頭答「是」的段落。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26 PM
他們發現「民主決策過程」有很多理想不能實現。他們不能讓每一個人都接受他們的目標,他們甚至不能讓自己的同伴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寡頭會議」,他們發現民主很難,因為每個人都希望「領導人」能給予決策與指令,卻又懷疑著領導人制定的「最終目標」。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30 PM
這邊要解釋起來,一個現象非常有趣。
學運領導人(特別指涉「林、陳二人」)當初只說,他們反黑箱服貿、要求逐條審查,他們提出的條件就是如此。
但佔領立法院,對「反黑箱」的情緒擴散為
簡化
的「反服貿」、「反專制」、「
反中國
」,被動員/煽動的群眾,對這場「學運」的期待與目標,就與「在裡面的人」有了差別:他們是支持者、是抬轎者,卻也是
牽引者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31 PM
所以陳為廷說,他覺得民主好可怕。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37 PM
在太楊花學運之後,人民對「反抗」有了新的解釋,而共同的目標是反抗壓迫、反對獨裁、破除體制,而這些象徵的集合目標,可以歸納為「中國」與「國民黨」,作為社會的感情宣洩。
於是,當國民黨下台,就像林、陳當初說的:已完成階段性任務,那股「憤怒」不再是力量,而是記憶——而記憶,被轉化為固定的意識形態,被貼上標籤,整個社會風氣又為之一變。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38 PM
Fri, Apr 12, 2019 6:38 PM
(但紀錄片沒有討論到這個,我只是把
前幾天看書得到的一點心得
拿來順便一起講)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51 PM
但我們不能說現在看來如此(至少我用這種方式來說台灣現狀,那都是我個人感想喔先說
),太陽花學運就沒有意義。
電影之後繼續拍攝學運後的他們,重點放在兩段指標性事件:陳的參選與退選和蔡的參選與落選,以及在那之後的:當你們無法站上前線、無法「衝」、無法「出力」,那這段期間、這段故事,到底該怎麼結局?為什麼好像到最後其實什麼都沒有?
導演將紀錄改為採訪,企圖替這些影像資料做個結尾,但被蔡一個反問弄的情緒潰堤。但即使失控落淚,導演也很認真回答蔡所問的「你為什麼拍我們」,而他的答案,或許是身為各種民主(社會)運動的核心參與者們,十分想得到的對話。導演很難過,當他企圖以他的兩位主角為中心,處理中港台三地社會景貌,認為會改變什麼,事情卻並不照她想像走。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52 PM
Fri, Apr 12, 2019 8:25 PM
陳說,當影片以「人」為核心,那他自然很難(或根本不會)有個戲劇性的高潮迭起與完美的收尾。(其實後段是蔡補充的)
而蔡說,他會繼續再下一個階段,做自己能做的事。他只對自己交代,而不會為了對別人交代而做結語。(他還會持續,這一切沒有結束,都只是階段)
這兩段話整合起來,一個思考是:若我們只顧著追隨某個人,其結果不見得會符合我們的理想(產生改變),但是,這些有理想的人,會持續做他們能做到的事。
不再是神的他們會,不曾是神的我們呢?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54 PM
我想對影片中失落落淚的導演說:不,這一切不是白費,也不是空無。他們在當年激勵了台灣人,現在,則是導演這部作品,重新鼓勵了台灣人。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55 PM
政治並非我們造個神就能讓一切完美和平的結束,不然我們也不會反對中國(甚至反對川普)。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58 PM
這一切,陳經歷了被造神又被拉下的過程、蔡經歷了民主抗爭的覺醒又被種族標籤否決的歧視,當中錯綜複雜許多
選舉操作
,其實反而讓人民知道:我們認為高不可攀、神聖不可
分割
褻瀆的神壇,一直都是「人」站上去的。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59 PM
有些人當選,可能是程序操作讓他選上;相對有人落選,也可能是程序操作導引他落選。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6:59 PM
人民無法推舉出完美的領導者
,我覺得這是在「事件紀錄」之外,更應該傳達的訊息。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01 PM
譬如,導演在蔡進行學生會長競選時提到,他(導演)知道選舉有「策略」,所以他也明白蔡實際上是輸給了學校的策略(而非他自身是否為「適任的候選人」)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02 PM
譬如,陳因為作為性騷擾慣犯與不對選民誠實的雙重道德瑕疵,讓他在罪惡感當中自覺失信於民、主動退選,
但我必須說,作為看過周偉航(人渣文本)著作的人,我知道一件事。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02 PM
如果競選期間他持續絕口不提性騷擾事件,他還是有機會選上。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05 PM
比如說,當他在車裡對競選團隊坦承「他有性醜聞」時,他的選舉決策人說,他在思考怎麼「刪除這個記錄」。
比如說,當他決定自爆為性騷擾加害人身份,他的競選團隊立刻抓出QA沙盤推演,要的只是「不讓他被這件事打倒」。
選舉是可以操作的。再屎的人都有辦法變成神(我沒說是誰),何況曾經真的帶出全台灣反動力量的政治明星。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06 PM
Fri, Apr 12, 2019 7:09 PM
尤其以選民屬性分佈來說,
性騷擾慣犯算什麼醜聞啊!
(我是以選舉角度來談,不是以道德角度)
搞不好查一下就能找到對手吃魚喝茶上酒店收賄的事實證據咧。(痾我不知道他的對手是誰我胡說八道的,但競選團隊一般來說,會準備對手的醜聞的)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12 PM
我真的很愛周偉航那本《選舉,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讓我裡解了為什麼某個人會當選,裡面有條秘辛我尤其愛:
競選期間,候選人根本累到沒腦子思考自己在幹麻,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競選團隊根據資料包裝起來的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15 PM
知道這件事,回頭看陳的退選與蔡的落選,扣除價值堅持,他們的問題就在「不懂選舉」。
蔡說得對。選舉原本(在概念上)是很神聖的東西。
但他實際上是玩具。如果好人玩得不好、或壞人玩得很好,那我們這些沒得玩的人或立場不同的人,自然分不到那塊西瓜。(好、壞是什麼還要另議,這都遠了)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17 PM
有一件事我感觸很深。我老了,至少精神上滿老的。這部紀錄作品以「青春」命題,說實話幾乎穿透了我面對政治議題時的某種核心。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20 PM
Fri, Apr 12, 2019 7:20 PM
他們是「年輕人」,他們的對理念的追求,被自己要求為用理想的方式去取得。
但我是老人,我知道後面有更多複雜的事,他們不見得骯髒,只是
不神聖
。
我覺得我可以接受有瑕疵的領導者,只要不違背我個人的中心思想、不牴觸我個人的根本價值,在民主的監督機制能發揮作用的前提下,幫他玩這個遊戲。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23 PM
但是,就像我們至今仍敬佩那次太陽花學運,那股衝力、動力,以至於推動全台灣情緒的動能,不是什麼天真幼稚的東西。
「改變的力量」究其根本,可能是很簡單的東西。
而這些單純的價值,遇上卓越的行動力,與對「正確」的追求,才有了這次、下次、與之後的許多革命與倡議。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27 PM
還是周偉航的書,他在時論集裡與反學運者隔空辯論時提到,他認識的某個將官高層曾與警察局長站在制高點觀察「反黑箱服貿學運分子」在立法院的「兵力配置」,宣稱:「這簡直是徐蚌會戰的翻版」,於是叫警察局長打消攻堅的念頭。
如果此言屬實,再看紀錄片裡學生們的舉止,要說他們是循兵法佈陣,我不信。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28 PM
那是他們為了理念、為了「正確」、為了實現發展出的靈活應對。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30 PM
Fri, Apr 12, 2019 11:54 PM
我們是老,而老人有的經驗,可能年輕人真的玩不過,比如,太陽花學運需要王金平出面替他們收尾,而王金平出面的時機也就是那麼恰好、比如,選舉很多難以想像的愚弄操作,玩起來十分誅心,卻必須懂這種卑鄙,才玩得起選舉;然而,如果以年輕人的這份「價值」為中心,讓老人去轉動去實踐,會不會社會有機會變得更好。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33 PM
陳說,人從十九歲到二十五歲,很難宣稱他的價值觀沒有任何改變。但他選擇「實踐理念」的手法,可以看出他是不是「真的」「變了」。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36 PM
那我在想,他還是一個想堅持理念的人。至少我已經不會把「理想」或「希望」寄託在那些事情上了。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36 PM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40 PM
我想說的是,台灣的選舉環境,短期內不會變。(甚至正在變得更糟)
「出來選」的人,恐怕不會推舉「最適合」的人,而是「最可能當選」的人。(所以賴清德才覺得自己應該趁現在與小英一拼,因為1. 國民黨不是當前選民的首要敵人,大家凝聚力不夠,有縫可鑽 2. 台灣社會中堅層級依然瞧不起女人。)
所以我不會期待有個「神聖完美的候選人」讓我投票,許我一個台灣獨立、世界和平的夢。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41 PM
但我作為選民,作為被操弄,與仰賴這份操弄起來的集體情緒牽引執政者的選民,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41 PM
我會一直宣揚自己認定的「正確」理念。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48 PM
Fri, Apr 12, 2019 7:48 PM
不再是,隨便「上面的人」怎麼搞,大家底下叫叫罵罵明天日子照過;但也辦不到真的站到第一線說我希望世界變成怎麼樣。(他們闖進立院時我人甚至在日本跟我朋友居子飄搖自由行咧,甚至更早以前的反壟斷抗議,我還是反對者呢(我當時的立場是:反壟斷你就去辦報啊~)我超相信媒體自律的根本不覺得中資媒體有什麼好怕,而且,中時?旺報?蘋果?這麼噁心的報紙怎麼有人看啊←歲月靜好是我)
但面對(至少我關心的)議題,我會持續思考、持續討論,思考正確、思考利益、思考權力,
追求
就算是被操弄,也在本質上釐清那是否與我的價值主張、實體利益相符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49 PM
Fri, Apr 12, 2019 7:50 PM
紀錄片青春的失落,在他們從社會運動第一線退去。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49 PM
Fri, Apr 12, 2019 7:50 PM
而我青春的失落,在我
不再相信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1 PM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1 PM
我忘了防雷捏他,但有必要嗎?(整個放空)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1 PM
喔,我覺得還是要說回電影本質。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2 PM
這部紀錄片,被攝者是兩位主角,但紀錄的卻是
包含導演自己
的一段(社會運動之於我)青春。
這種「導演很在故事裡面」的紀錄片,到底是不是「合格」的紀錄片?我其實不知道。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4 PM
其實我真的不太看紀錄片的。證據就是,這部片在金馬影展放映時,
我想都不想就因為他是紀錄片而跳過了
。(謝謝他院線ㄛ)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5 PM
但這段紀錄,因為導演本身的立場,反而襯托了當時澎湃的台灣陷入的情緒、與核心人員面臨的現實的
差異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5 PM
那確實是很冷靜的記錄,以至於當導演自身終於也進入片中,那竟是一部紀錄片很難做到的
自然的翻轉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7 PM
蔡博藝的反問、導演情緒崩解、然後蔡博藝說:
快拍導演
。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7 PM
當下所有的立場都翻轉了。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7:58 PM
這份紀錄片,從讓觀眾「看」陳、蔡二人的一切,轉換為看導演甚至看我們觀眾自身。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00 PM
上次「我看到」有人這麼做(我不常看紀錄片,真的),是《日常對話》,那是在設計初期就把「紀錄」改為「雙向紀錄」的作品(然後帶出了一個世代的女同志歷史),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01 PM
而這份《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或許從「紀錄歷史」的地位,轉變成為「寫下歷史」吧。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01 PM
這份紀錄片本身,就是一個「歷史」。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01 PM
不是在政治立場或政治影響上我覺得他好看,而是我打從心底覺得這部紀錄片「很好看」。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02 PM
從內涵到形式,我們都該替這部作品獻上響亮的掌聲。(喔,與漂亮的票房,我認真的)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02 PM
去看吧。真的好看啊。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52 PM
和紀錄片一起走下神壇,專訪傅榆:318 已逝去,但我們還在往前 | BIOS monthly
怎我的感想好像從這裡抄來的wwwwwwwwwwwwwww 這部紀錄片用的是人類共通語吧!
怎樣啦
@Lindy_Lin
Fri, Apr 12, 2019 8:53 PM
@after148722 - #紀錄片 #電影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Our Youth in Tai...
蘇西的噗裡每次都有好多參考資料,而且我現在好羨慕人家看了這麼多相關的紀錄片喔。(然而若機會在我面前,我會去看嗎?真的不知道欸←)
怎樣啦
@Lindy_Lin
Sat, Apr 13, 2019 6:52 PM
@ironyaria2 - [電影/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之前說到「丁丁永遠留在1124了」你知道,本來說的...
也好喜歡這篇
載入新的回覆
但我不覺得「青春」落幕,一切就結束了。
「不再年輕」不代表失去所有,相反的,是更有能力、真正地去做了,不是嗎?
導演覺得,這段記錄,她無法捕捉到什麼改變,但台灣社會改變了是事實。
我們面對了更多的障礙,但我們也更願意發聲。
我們會繼續經歷失敗,但我們不會被一次失敗擊倒——在結束之前,那都是過程。
謝謝導演。謝謝記錄片裡兩位鬥士。
我另外想推廣:看完這部片,或許可以在工作人員清單跑完後,拍手致敬。不是因為影展習慣,而是感謝這一切。
至少我這麼做後,在心裡淤積的什麼確實得到了抒發。
感謝,然後接下來吧。
雖然記錄影像主要是兩個人,但他是三個人的記錄——最後成為一種「台灣」的記錄。
我覺得厲害欸,我的感想和導演在映後說的很像wwwww
我真的不是刻意這麼做,但就這麼巧,我的時間短暫地回到那一年,執政黨還是國民黨,然後學生們衝進立法院,我們說:遍地開花,的那一年。
將這份「革命力量」帶往體制的,一是民進黨的勝選,二是時代力量的成立,(柯P我們不談他,看他我會怕,但也許我們(?)後面會談到他)於是我們開始習慣一件事,叫「倡議」。這些議題並非當時才出聲,有些是持續已久的需求,但確實在這樣大動能的「全民」監督反抗思潮後,這些聲音,比以往都更有能見度。
但我特別以民進黨勝選為分水嶺,是想提出:那個「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國民黨」,已經不是反動力量的首要目標了。
這股「反抗現狀」的能量,在民進黨執政當下,是沒有目標的。
他們的青春,曾經與台灣社會民主自治有極為深入的接觸,卻在「達成什麼」之前,紛紛被群眾拉下馬。陳是因為道德、蔡是因為國籍,他們不受「台灣人」信任。
學運領導人(特別指涉「林、陳二人」)當初只說,他們反黑箱服貿、要求逐條審查,他們提出的條件就是如此。
但佔領立法院,對「反黑箱」的情緒擴散為簡化的「反服貿」、「反專制」、「反中國」,被動員/煽動的群眾,對這場「學運」的期待與目標,就與「在裡面的人」有了差別:他們是支持者、是抬轎者,卻也是牽引者。
於是,當國民黨下台,就像林、陳當初說的:已完成階段性任務,那股「憤怒」不再是力量,而是記憶——而記憶,被轉化為固定的意識形態,被貼上標籤,整個社會風氣又為之一變。
電影之後繼續拍攝學運後的他們,重點放在兩段指標性事件:陳的參選與退選和蔡的參選與落選,以及在那之後的:當你們無法站上前線、無法「衝」、無法「出力」,那這段期間、這段故事,到底該怎麼結局?為什麼好像到最後其實什麼都沒有?
導演將紀錄改為採訪,企圖替這些影像資料做個結尾,但被蔡一個反問弄的情緒潰堤。但即使失控落淚,導演也很認真回答蔡所問的「你為什麼拍我們」,而他的答案,或許是身為各種民主(社會)運動的核心參與者們,十分想得到的對話。導演很難過,當他企圖以他的兩位主角為中心,處理中港台三地社會景貌,認為會改變什麼,事情卻並不照她想像走。
而蔡說,他會繼續再下一個階段,做自己能做的事。他只對自己交代,而不會為了對別人交代而做結語。(他還會持續,這一切沒有結束,都只是階段)
這兩段話整合起來,一個思考是:若我們只顧著追隨某個人,其結果不見得會符合我們的理想(產生改變),但是,這些有理想的人,會持續做他們能做到的事。
不再是神的他們會,不曾是神的我們呢?
分割褻瀆的神壇,一直都是「人」站上去的。但我必須說,作為看過周偉航(人渣文本)著作的人,我知道一件事。
比如說,當他決定自爆為性騷擾加害人身份,他的競選團隊立刻抓出QA沙盤推演,要的只是「不讓他被這件事打倒」。
選舉是可以操作的。再屎的人都有辦法變成神(我沒說是誰),何況曾經真的帶出全台灣反動力量的政治明星。
搞不好查一下就能找到對手吃魚喝茶上酒店收賄的事實證據咧。(痾我不知道他的對手是誰我胡說八道的,但競選團隊一般來說,會準備對手的醜聞的)
蔡說得對。選舉原本(在概念上)是很神聖的東西。
但他實際上是玩具。如果好人玩得不好、或壞人玩得很好,那我們這些沒得玩的人或立場不同的人,自然分不到那塊西瓜。(好、壞是什麼還要另議,這都遠了)
但我是老人,我知道後面有更多複雜的事,他們不見得骯髒,只是不神聖。
我覺得我可以接受有瑕疵的領導者,只要不違背我個人的中心思想、不牴觸我個人的根本價值,在民主的監督機制能發揮作用的前提下,幫他玩這個遊戲。
「改變的力量」究其根本,可能是很簡單的東西。
而這些單純的價值,遇上卓越的行動力,與對「正確」的追求,才有了這次、下次、與之後的許多革命與倡議。
如果此言屬實,再看紀錄片裡學生們的舉止,要說他們是循兵法佈陣,我不信。
「出來選」的人,恐怕不會推舉「最適合」的人,而是「最可能當選」的人。(所以賴清德才覺得自己應該趁現在與小英一拼,因為1. 國民黨不是當前選民的首要敵人,大家凝聚力不夠,有縫可鑽 2. 台灣社會中堅層級依然瞧不起女人。)
所以我不會期待有個「神聖完美的候選人」讓我投票,許我一個台灣獨立、世界和平的夢。
但面對(至少我關心的)議題,我會持續思考、持續討論,思考正確、思考利益、思考權力,
追求就算是被操弄,也在本質上釐清那是否與我的價值主張、實體利益相符。
這種「導演很在故事裡面」的紀錄片,到底是不是「合格」的紀錄片?我其實不知道。